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作物

作物

作物的相关文献在1934年到2023年内共计30102篇,主要集中在农学(农艺学)、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16篇、会议论文93篇、专利文献20693篇;相关期刊1529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农业工程学报、种子等; 相关会议67种,包括节水农业技术创新与生物节水交流研讨会、第十一次全国李杏会议、2007年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等;作物的相关文献由47108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张晓东、曹卫星等。

作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16 占比:30.95%

会议论文>

论文:93 占比:0.31%

专利文献>

论文:20693 占比:68.74%

总计:30102篇

作物—发文趋势图

作物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张晓东
  • 曹卫星
  • 毛罕平
  • 郭新宇
  • 朱艳
  • 王玉堂
  • 黄文江
  • 倪军
  • 温维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吕一涵; 周杰; 杨亚东; 臧华栋; 胡跃高; 曾昭海
    • 摘要: 近年来,微塑料污染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地膜覆盖、灌溉用水、有机肥施用等措施在提升作物产量的同时,都会导致塑料残留.因耕作和紫外线辐射,残留塑料逐步破碎降解,形成微塑料(直径<5 mm),进入土壤、作物与食物链系统,威胁生态系统健康.本文系统总结了农田微塑料的来源、丰度、迁移特点和检测方法,重点关注了微塑料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对作物生长发育、微生物活性、土壤养分循环及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影响.微塑料对作物-土壤-微生物系统产生的主要影响为:1)微塑料含有的毒性添加剂(即增塑剂)与携带的有害物质(如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病原体)随塑料颗粒在土壤中迁移,可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并为微生物提供新生态栖息地,对作物生长、土壤酶和微生物活性造成影响;2)微塑料含有大量碳(通常约为90%),影响其他元素(如氮和磷)循环,进而影响微生物活性.土壤性质改变也间接影响CO2、N2O和CH4形成.由于聚合物类型、大小、形状和浓度的高度可变性,微塑料对作物生产和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有待深入探究.本文还展望了未来农田生态系统微塑料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 李龙; 李超男; 毛新国; 王景一; 景蕊莲
    • 摘要: 根系是作物固定植株并吸收土壤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其表型特征直接影响作物的生产力和适应性。优化根系表型被认为是实现第二次“绿色革命”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根系的隐匿性、复杂性和可塑性极大地制约着根系表型鉴定效率,导致根系优化进程远远滞后于地上部器官。随着光谱成像、机器学习和三维重建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根系表型鉴定方法逐渐由传统取样观测向原位、无损、自动化检测转变,评价依据由二维形态指标向立体构型参数拓展,促进了根系表型鉴定效率大幅提升,根系表型数据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海量数据也带来了信息冗余及利用率低等问题,对根系表型研究提出了规范化和共享化的时代新要求。本文概述了现行主要根系表型鉴定方法的原理和技术要点,从精准度、通量和成本等方面对不同方法进行系统比较,并从使用许可、运行平台和分析方式等方面对常用根系表型量化软件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提出今后重点研究方向,即开发高效的田间根系表型鉴定方法,建立根系可塑性鉴定评价技术体系,加强根系解剖结构的鉴定和利用,强化分子检测技术在根系表型鉴定中的应用,推进根系表型鉴定技术规范化和数据信息共享化,以期为合理选用和改进作物根系表型鉴定评价方法提供参考,促进作物根系改良。
    • 刘玉玲; 徐凯; 何金明; 孙智禹; 高洪学; 牛庆生(编译)
    • 摘要: 养蜂人有时会忽视外来蜜源植物入侵造成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微妙也很难理解,尤其是星蓟或日本虎杖蜂蜜的丰收。多数情况下,入侵的杂草给养蜂人带来收入的希望,但是取代数百种本地物种的入侵蜜源植物对蜜蜂健康是不利的。一、本土物种面临的问题影响到蜜蜂的一个问题是外来蜜源植物造成的单一栽培。“单一栽培”这个词指的是一种作物(或一种杂草)生长在一个广袤的区域,而不包括其他作物。单一作物花粉中营养成分单一。
    • 宁艳丽
    • 摘要: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现象增加,高温热害和洪涝灾害出现频率增多,对农业生产安全形势构成严重威胁。该文分析了涝灾对作物的危害,提出区别对待、分类管理原则,根据作物涝灾程度、作物障碍类型、不同作物等采取相应技术管理措施,并提出相应的注意事项,以确保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 黄爱明; 顾南; 胡永胜; 闫浩芳; 杜明成; 王国庆
    • 摘要: 淮北平原涝渍灾害严重,研究淮北浅埋区的地下水埋深对降水的响应规律及涝渍评价方法,对科学规划区域排涝减灾及农作物增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五道沟实验站32年的日降水、地下水埋深及土壤水分数据,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五道沟实验站降水、地下水埋深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了作物和不同雨强的降水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利用正距平法和Z指数法对五道沟实验站涝情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淮北浅埋区的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作物生长前期需水少,降水补给量决定了地下水水位的增长幅度,后期需水量过大,地下水水位会持续下降;地下水埋深在年内呈现双峰变化,在地下水浅埋区,地下水埋深对一定范围内的降水具有弹性;对比不同雨强下地下水水位的响应时间发现,随着雨强的增大,地下水水位的响应时间逐渐减小;两种方法均能较好评价淮北浅埋区的涝渍情况,但长期无降水、地下水位过低时会高估受涝渍灾害的严重性,且Z指数法高估程度更明显。
    • 黄占斌; 赵鹏; 王颖南; 马妍; 刘祥宏
    • 摘要: 固化稳定化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主要技术之一,加强对固化稳定化材料的环境功能研发尤为重要。土壤重金属固化稳定化材料作用机理包括沉淀作用、吸附作用、配位作用、有机络合作用和氧化还原作用等。本文重点围绕土壤重金属固化稳定化材料研究的系统化,提出土壤重金属固化稳定化材料的研发方法,如材料筛选对比方法、优化复配方法、表面改性方法、表面负载和桥连复合等,固化稳定化材料应用基础研究框架包括固化稳定化材料-重金属-水体、固化稳定化材料-土壤-重金属、固化稳定化材料-土壤-植物-重金属、固化稳定化材料-田间-作物-重金属,以及重金属治理的环境安全和应用效果评价等5个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研究主要内容及其关键环节进行要点说明,旨在为促进土壤重金属固化稳定化材料的规范化和系统化研究、强化土壤重金属固化稳定化的应用基础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 郝梦媛; 杭琦; 师恭曜
    • 摘要: 随着作物基因组测序工作的陆续完成,大量影响作物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功能等待挖掘。由于缺少高效的遗传转化方法,多种作物的基因功能研究进展缓慢。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不依赖遗传转化,通过病毒载体接种即可在当代植物体内实现对靶向基因的沉默。VIGS技术因其起效时间快、沉默效率高、操作成本低、便于高通量和应用植物范围广等特点,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不同作物基因功能和代谢通路解析的反向遗传学研究中。介绍了VIGS的技术原理及其发展过程,系统归纳了VIGS在不同作物中的应用,总结和讨论了现有VIGS应用的局限性以及影响其沉默效率的几个关键因素,并对VIGS技术在未来植物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VIGS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 史久长; 田嘉树; 张力; 景艺卓; 许自成; 韩丹
    • 摘要: 为对作物硒形态研究做整体分析,以作物硒形态研究为主题,以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出的20年(2001—2020年)相关外文文献129篇为样本,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样本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表明,有关作物硒形态研究的发文量较少,但呈快速增长趋势;中国在该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较少,国内研究机构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也有待加强。该研究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目前涵盖了硒的生物强化、植物修复和硒肥料等热点研究方向。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对作物硒形态研究进行了总结概括,以期为其他研究者提供研究思路和方向。
    • 苏湘宁; 李传瑛; 许益镌; 黄少华; 刘伟玲; 廖章轩; 章玉苹
    • 摘要: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E.Smith对不同寄主植物和主要杂草的取食选择及适应性,以玉米Zea mays、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花生Arachis hypogaea、大豆Glycine max、香蕉Musa nana、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牛筋草Eleusine indica、莎草Cyperus rotundus、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鹅肠草Malachium aquaticum作为寄主,采用叶碟法测定草地贪夜蛾各龄幼虫对5种寄主植物和6种杂草的取食偏好,并测定了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单头蛹重、化蛹率以及单雌产卵量等。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5种寄主植物和6种杂草上均可完成世代发育。寄主作物中,香蕉处理的草地贪夜蛾成虫前期最长,为29.66 d;甘蔗处理下草地贪夜蛾蛹重和化蛹率分别为250.44 mg和71.67%,显著低于玉米和花生处理的蛹重和化蛹率;草地贪夜蛾取食花生后单雌产卵量最高,为768.93粒,与玉米上产卵量差异不显著,香蕉上最低,为498.76粒;1~2龄幼虫对玉米和香蕉的取食选择率有显著差异,3~6龄幼虫对玉米取食选择率显著高于其他寄主植物。6种杂草中取食莎草的成虫前期最长30.21 d,且单雌产卵量最低526.33粒;取食鹅肠草蛹重最低188.00 mg;取食马齿苋化蛹率最低为72.37%;草地贪夜蛾取食马唐后其蛹重、化蛹率、单雌产卵量最高,与取食其它5种杂草有显著性差异;2~4龄幼虫更偏向取食马唐,与其它5种差异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寄主植物种类对草地贪夜蛾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其中草地贪夜蛾对玉米和马唐具有较高的取食偏好。
    • 钟磊; 栗高源; 陈冠益; 王一喆; 陈红云; 武文竹; 李金磊; 宋英今; 颜蓓蓓
    • 摘要: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大,种类丰富,分布范围广泛,碳含量高,具备良好的资源化潜力。利用秸秆制备的炭基肥是一种土壤肥力改良与修复材料,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较高的比表面积和阳离子交换量,可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我国秸秆资源分布特征、秸秆炭基肥的主要制备技术及其在土壤质地改良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炭基肥提升作物产量品质的效应,旨在为秸秆炭基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