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中国农业硫肥研究和使用国际研讨会
中国农业硫肥研究和使用国际研讨会

中国农业硫肥研究和使用国际研讨会

  • 召开年:1998
  • 召开地:合肥
  • 出版时间: 1998-10-09

主办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垦厅

会议文集: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第27卷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农业开展土壤硫以及硫肥研究的发展历程,简要阐述了中国农业中硫的重要性及土壤硫肥的使用.
  • 摘要:近20年来,作物生产中硫肥的研究和经营管理已在世界各地开展起来.由于SO<,2>排放量的降低,高效复合肥作为主要肥料的施用,以及农业生产更加集约化,缺硫已日益成为大多数农业体系中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在北美,缺硫常出现在温带地区,因为那里降水和灌水能提供的硫很少,况且黄土和岩浆岩母质发育的土壤本底含硫量就很低.有25﹪的缺N土壤,也缺S.这些土壤除非配施了S肥,否则,仅施N肥的效果很低.北美在作物施硫效应、土壤测定方法的发展,以及S肥施用的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在加拿大和美国施用硫11~56kg/ha已在实际生产中广泛采用.在欧洲,由于SO<,2>排放量的降低以及农业集约化经营,包括高效无硫复合肥的施用,使欧洲农业生产走向恶化.欧洲北部农作区的缺硫已成为耕地作物的障碍因子.根据一项采用土壤、大气沉降和气象资料所设计的质量评估模式显示,在英国(UK)有11﹪的土地处于严重缺硫区,22﹪属中等缺硫区.如果在该国SO<,2>排放量到2003年降低到1986年排放量的60﹪,那么,将有23﹪的农田成为严重缺硫区,27﹪成为中等缺硫区,这实际上相当于该国的全部可耕地.亚洲农业对硫肥需求量的增加将是最高的.近20年来通过不断增加N肥的用量来加强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导致了营养的不平衡,使作物广泛缺硫.大量试验结果表明,在中国主要农作区大约有30﹪的土壤(大约相当于3000万公顷的面积)是缺硫的.印度在研究土壤S状况和农业中硫肥施用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印度有30﹪的土壤缺硫.40多种大田作物施用硫肥有积极效果;15个州130个地区的5100万公顷(相当于印度16900万公顷耕地的30﹪)基本上肯定在不同程度上缺硫.对一些州的主要作物,硫肥的特别推荐用量是20~50kg/ha.施用硫肥可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其经济效益一般都超过了硫肥成本.这种产投比的提高,最终增加了生产效率和农民的经济收入.1995年全世界通过施肥而进入土壤中的硫仅为910万吨,其中73﹪是以硫铵和普钙中的S施入的.目前,对每年世界硫亏缺量的估计表明作物生产中硫的需求量增加了730万吨.如果粮食生产继续按现有速度增长,那么,在生产增长和继续需硫的情况下,估计世界硫肥市场的年平均增长率将会是3.7﹪,到2007年达到1050万吨.
  • 摘要:含硫肥料农用效果与其水溶性、成粒状态以及颗粒大小密切相关.对澳大利亚东部及新西兰现有含硫肥料的调查表明,当前所用的肥料品种甚多.大田作物和牧草现用的肥料中,硫酸盐态(SO<,4>)和元素态硫(S<'0>)的比例范围很宽.澳大利亚现已开展了许多硫酸盐态硫源和元素硫态硫源肥料的比较试验.在粗质地土壤中,由于硫酸盐的淋失,常常降低植物对这类硫肥利用的效果.元素态硫颗粒的细度是其氧化速率的决定因素.这个问题可以很容易地在肥料中添加元素硫时通过配方巧妙地加以解决.这种含元素硫的肥料在澳大利亚有两种,一种是将元素硫与肥料充分混合后制成颗粒,另一种是将元素硫作为包衣,裹在肥料颗粒表面.土壤硫的测定现在还未被农民广泛使用.困难之一是土壤有机硫转化成硫酸盐的量变动很大.在一个<'35>SO<,4>示踪盆栽试验中根据脂态硫酸盐的有机库、吸附态和可溶态硫库、碳键硫库,以及植物中硫的转化情况来观察土壤中硫酸盐移出的快慢.新英格兰大学的研究者们,采用了各种土壤进行了一系列的这种试验.在大量的温室和田间试验研究中,用0.25mol/L KCl溶液在40℃下浸提的土壤硫比用其他浸提剂提取的硫更能预示或表明土壤硫有效性状况,因为0.25mol/L KCl,40℃提取了相当于作物所吸收的那部分吸附态硫、脂硫和土壤溶液中硫酸盐.雨水中的硫能够提供植物一定数量的硫.澳大利亚降雨中含硫情况的调研发现,不同地区降雨中硫的含量及季节性分配都有明显差异.在塔斯马尼亚(Tasmanis)西海岸的Smithton和塔斯马尼亚东北地区的Rushy Lagoon两个地区降雨中的硫含量最高,前者每年每公顷降水含硫20.3kg,后者11.7kg.相反,在塔斯马尼亚中部的Jericho降雨中含硫量最少,每年每公顷降雨中的硫仅有0.41kg.在新西兰的类似试验也表明了降雨中含硫量的差异.因此,在施肥时,就必须对降雨中硫量加以考虑.在临近大海和工业中心,雨水中通常都含有相当量的硫,在需要施硫肥时,必须扣除雨水中的硫量.
  • 摘要:亚太地区对于植物S营养给农业带来的效益已广为人知.本地区一些主要国家所进行的大量田间试验清楚地表明,投入足够的硫肥给作物所带来的产出是令人满意的.在亚太绝大部分地区,普通过磷酸钙(SSP)多年来一直是当作基本的P肥使用.继续使用这种肥料将自然而然地改善和防止缺硫现象.对中国缺硫土壤的地区和缺硫程度的评估说明,有效硫含量低的土壤决不仅仅在中国南方存在,而且也广泛地分布在中国北方.已有不少报道指出,施用硫肥明显地增加了作物产量.这些作物既包括了粮食作物、蔬菜、水果,还包括了工业用作物和经济作物.对中国历来生产和消费的硫酸铵和过磷酸钙(普钙)的一项调查表明,施用普钙既是土壤的主要P,又是S的来源.近年来,由于普钙的施用,每年大约可提供270万吨植物S营养.尽管普钙的生产预计会逐渐减少,但这种肥料仍将继续成为中国农田的重要硫源.由于普钙作为一种肥料有着不可避免的缺点,在中国人们注意到了在普钙的普遍施用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在亚太地区足P土壤或持S力弱或淋S多或淋S(SO<,4>)力强的土壤,普钙就不是一种理想的肥料.基于这些认识,就生产出种种新型的或改良的(缓和的)硫肥.这些肥料主要包括元素硫(S<'0>)的添加.这就需要根据特定土壤P、S肥力状况有选择地安排生产,并激励硫肥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本文列举了许多例子描述了此类作为植物S营养的新型和改良的S肥,阐明了它们的生产、性质和特效.在亚太地区,长期以来把元素S看作作物的有效硫源.它的优点在于其含S成分非常高,运、储、使用既经济又便当,分解缓慢肥效长;与N、P、K肥配合施用时可灵活地调节S的浓度.本文同时将参比粗粒元素S在农艺上的无效性,介绍了元素S在氧化成SO<,4><'2->过程中的细度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现有的两种商品粒状硫肥S<'0>的制造技术.这种肥料的优点是具有一定的分散性,粒径几微米,颗粒大小适中.文章并着重强调了这种S颗粒肥料在平衡施肥项目中以及作为复合肥(复混肥)配料的优越性.本文同时讨论了从有效硫含量高低悬殊很大的土样中获得的平均值用来估计需硫量,往往会作出过高或过低的判断等问题.
  • 摘要:S<,0>的增产2﹪~48﹪,所有N-S配合的,绝大多数比N<,262.5>S<,0>的增产1﹪~19﹪,增产率低的或表面减产的,因减N节本,实际效益仍然可观.5个试验点绝大部分N-S配施的,每公顷的节本和增产带来的实际增收大约为150~2000元人民币.N-S水平与产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二元二次相关,Y=a+bN+cS+dN<'2>+eS<'2>+fN·S(R<'2>=0.7695<'*>-0.9658<'**>)(n=6),此方程经进一步验证修改,有助于小麦施肥中N、S用量的选择5个试验点F值达1.6707<'*>-33.3185<'**>,在0.05~0.01水平显著.N-S配合施用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2个百分点左右.N-S配合施用对油菜和水稻的产量影响,同样表现了积极的经济效益.(4)6年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土壤磷酸二氢钙浸提性S(MCP-S)含量分别与1kg S的净增产量(kg)、增产率(﹪)和VCR之间,存在极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r<'2>=0.2997-0.3923,n=17),曲线示明,土壤MCP-S含量在22mg/kg以下的土壤情况,作物施硫有良好效果.">在安徽省土壤有效硫含量分配和丰缺频率研究的基础上,自1993到1998对小麦,大豆,油菜和水稻进行了30个田间小区试验,证明了这几种作物施硫的增产效应,找出最佳施硫水平和施硫与N(P)的最优配施组合30个田间小区试验中,(1)9个小麦,大豆和油菜简单对比试验表明,施硫使产量分别提高15﹪、14﹪和17﹪,产出/投入比(VCR)依次为34、29和8,大多数作物的蛋白质含量增加2~5个百分点;(2)两个大豆和两个油菜的施硫水平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了施硫的正效应.两个大豆试验表明,施硫比对照增产4﹪~15﹪(每公顷增产113~527kg),产出/投入比(VCR)6~15.蛋白质含量从对照的40﹪提高到施硫处理的42﹪左右,但对含油率未表现多大影响.5个硫水平中,S<,90>表现最好.两个油菜试验结果表明,施硫增产4﹪~11﹪,产出/投入比(VCR)2~7,菜籽粗蛋白含量由对照的23.8﹪提高到施硫的26﹪左右.从两种作物施硫水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在安徽省目前情况下,大豆和油菜的最佳施硫水平为60~90kg/ha;(3)用"2因素-2次饱和D-最优设计"进行的五个点的小区小麦6个N-S水平的交互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处理的产量均有提高,单施N或N-S配合的比N<,0>S<,0>的增产2﹪~48﹪,所有N-S配合的,绝大多数比N<,262.5>S<,0>的增产1﹪~19﹪,增产率低的或表面减产的,因减N节本,实际效益仍然可观.5个试验点绝大部分N-S配施的,每公顷的节本和增产带来的实际增收大约为150~2000元人民币.N-S水平与产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二元二次相关,Y=a+bN+cS+dN<'2>+eS<'2>+fN·S(R<'2>=0.7695<'*>-0.9658<'**>)(n=6),此方程经进一步验证修改,有助于小麦施肥中N、S用量的选择5个试验点F值达1.6707<'*>-33.3185<'**>,在0.05~0.01水平显著.N-S配合施用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2个百分点左右.N-S配合施用对油菜和水稻的产量影响,同样表现了积极的经济效益.(4)6年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土壤磷酸二氢钙浸提性S(MCP-S)含量分别与1kg S的净增产量(kg)、增产率(﹪)和VCR之间,存在极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r<'2>=0.2997-0.3923,n=17),曲线示明,土壤MCP-S含量在22mg/kg以下的土壤情况,作物施硫有良好效果.
  • 摘要:采集了江西16个县市9种主要母质的609个农田耕层土样进行了土壤有效硫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硫含量平均值为29.7mg/kg,缺硫和潜在缺硫样点占39.1﹪.按地区分,以赣南和赣东北山区缺硫最严重,有效硫含量小于10mg/kg的样点占21.6﹪~31.7﹪,其次是丘陵地区,有效硫含量小于10mg/kg的样点占3.9﹪~17.4﹪.按母质分,母质中以石英岩、花岗岩发育的土壤有效硫含量最缺,含量低于16mg/kg的约占50﹪~60﹪,其次是红砂岩、泥质岩发育的土壤,含量低于16mg/kg的占30﹪~40﹪,这些是江西省急需施用硫肥的土壤.水稻土以黄沙泥田、麻砂泥田、红砂泥田、鳝泥田等土属缺硫面积最大,全省缺硫水稻土面积约为103.8万公顷,约占水稻土面积的34﹪.
  • 摘要:91个代表土样分析表明,闽东南耕地土壤平均有效硫含量为22.3mg/kg,缺硫土样占60﹪.施用20~60kg/ha的硫素,水稻可增产6.1﹪~15.4﹪,花生和甘薯分别增产6.4﹪~20.7﹪,7.2﹪~12.1﹪;甘蔗施用30~90kg/ha硫肥增产7.0﹪~37.9﹪.农产品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增施硫肥能改善品质.水稻、花生和甘薯的硫肥最佳用量为40kg/ha,而甘蔗的最佳施硫量为60kg/ha.
  • 摘要:硫是作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1991~1992年开展的土壤硫素肥力调查,已明确指出贵州省耕地土壤全硫、有效硫的含量情况.在不同类型土壤上布置21个田间试验,研究了硫肥对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的效果.调查结果表明,贵州土壤平均有效硫与全硫量分别为55mg·kg<'-1>与419mg·kg<'-1>,比南方其他各省都高.在21个田间试验中有15个试验施用硫肥作物增产达5﹪以上.工业副产品磷石膏作为硫源比普钙、石膏、硫酸钾及硫磺粉好.田间试验证明当土壤有效硫含量低于30mg·kg<'-1>时有较好施硫效果,在贵州有效硫含量30μg·kg<'-1>或许作为缺硫或潜在性缺硫指标,在贵州大约有1/3土壤低于该值.为了作物高产稳产需求,在贵州缺硫或潜在性缺硫土壤上硫的施用量建议为31.5~60kg·ha<'-1>
  • 摘要:对河南省几种主要土壤有效硫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全省耕地有20﹪面积缺硫.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施硫使小麦增产3.5﹪~13.4﹪,玉米增产3.5﹪~11.7﹪,大豆增产7.1﹪~13.5﹪.在施硫量相同情况下,小麦、玉米施硫磺的增产效果大于施石膏,而大豆施石膏的增产效果则大于施硫磺.如果维持当前土壤硫素水平,每年需补充S48~85kg·ha<'-1>.
  • 摘要:根据所取土样测定结果,陕西省主要农业土壤中有效硫含量差异较大,变幅在2.5~199.5mg/kg之间,低于多数作物土壤有效硫临界值12mg/kg的土壤主要分布在陕北、陕南,占生态区面积的比例分别为75﹪和80﹪;关中地区S土壤所占比例仅为11.8﹪.缺硫土壤样品数占全省总样品数的56.6﹪,陕北、陕南和关中的分别占22.6﹪、30.2﹪和3.8﹪.关中地区使用含硫肥料较多,占全省总用硫量的82.2﹪,陕北、陕南分别为6.5﹪和11.4﹪.硫肥在陕南春玉米上明显的增产效果,三块试验的增产率分别为16.5﹪、25.9﹪、16.2﹪,平均为19.5﹪.
  • 摘要:对四川省6类329个土壤样品有效硫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缺硫及潜在性缺硫土样占总样本的23.1﹪.但结合田间试验,在四川盆地特定环境条件下,即使土壤耕层有效硫处于缺乏范围,增施硫肥对玉米、小麦、油菜产量无明显增加,并就产生的原因作了初步分析.通过对土壤碳素平衡的测算,预测在近期内,四川盆地主要农耕地不会发生大面积缺硫问题.
  • 摘要:湖南省耕地土壤有效硫含量在6.6~265.1mg/kg之间,平均(36.8±3.1)mg/kg,其中低于16mg/kg的土样占20.9﹪.土壤有效硫含量以湘西和湘北较高,湘东和湘南较低.八种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有效硫含量高低次序为:石灰岩>第四纪红土>砂岩>花岗岩>河流冲积物>湖积物>板页岩>紫色砂页岩.13个硫肥肥效田间试验表明,油菜、花生施硫分别增产14.4﹪和7.1﹪,水稻基本上无增产效果.油菜和花生的施硫量以30kg/ha较为适宜,共产投比分别为2.29:1和6.05:1.
  • 摘要:在玉溪、文山、昆明3个试验点进行了不同施硫量对烤烟生长发育、产量、产值及品质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1)在试验条件下不同施硫量对烟叶产量、产值影响较小.(2)硫素营养间接或直接影响了烟叶品质,随着施硫量提高,烟叶含硫量,含硫氨基酸含量提高,维系一定水平后有下降趋势,烤烟对自身硫素营养具有适应性调节.随着施硫量提高,烟叶总糖含量下降,烟碱,蛋白质提高,从品质因素考虑,4~8g/株施用量较为合理.(3)0~30g/株施用量,烟叶S变幅在0.17﹪~0.34﹪.(4)0~150kg/ha的施硫量对烟叶的评吸品质影响不大.
  • 摘要:硫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中量元素,被认为是作物的第四大营养元素.近年来,由于NPK元素的大量投入、有机肥料数量不足和施用含硫肥料较少,黑龙江省局部地区土壤出现了缺硫现象,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自1997年开始,我们对黑龙江省几种主要类型耕地土壤的硫素含量状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在黑土、草甸土黑土上进行了大豆和玉米的施用硫肥试验,初步明确了主要类型土壤含硫状况和硫肥的增产效果.
  • 摘要:1997-1999年先后采用二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在沿淮和淮北5个国营试验点分别设置6个N-S配比水平的小区试验以及继后的大田示范试验,研究了N-S配合施用对小麦的效应.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N-S配施的小麦产量每公顷增产134~989kg;与无S配合的单施N处理相比,不同水平N-S配比的增产和减N节本,使每亩实际增收值达10~130元;N-S配施的绝大部分处理的产投比达到10~60,极少数N-S配施处理减产出现在施N水平低于183kg/ha情况,但因减N节本,实际增收值仍较高.F值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小麦产量与N-S水平间间呈二元二次相关关系,R=0.7693<'*>-0.9658<'**>.相关方程及相应图形可用作产量预测和N、S肥用量的最优选择.N-S配施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0.5~2个百分点并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N肥和S肥的利用率.3个大田示范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所选出的3组N-S配施水平在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促进作用.
  • 摘要:1998年在沿淮和淮北缺硫的砂姜黑土和黄潮土上进行了5个点的大豆S-P配施效应研究的小区试验.试验设7个处理的S-P配比水平:S<,0>P<,0>、S<,0>P<,36>、S<,36>P<,36>、S<,72>P<,36>、S<,0>P<,72>、S<,36>P<,72>和S<,72>P<,72>.试验结果表明,单施P比不施肥的产量虽然提高了3﹪~29﹪,但每公顷只增产了43~679kg,而且大多数的产出低于P的投入,S-P配合施用明显地提高了产量3﹪~51﹪,每公顷籽粒的实际增产为140~1185kg;在5个试验点有3个的增产F值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S-P配施的提高了VCR试验表明,S<,72>P<,36>的产量最高,增产最多,5个点的VCR为3~12.因此初步认为,在大豆生产中,高S低P是较为理想的S-P组合.在试验的S-P配施效应中S和P各自对增产贡献分析结果发现,S的贡献占了23﹪~89﹪,大部分超过50﹪,S的这个贡献在高P水平下一般较小.S-P配合作用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2~6个百分点,而单施P的只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S-P配施对籽粒含油率(﹪)的提高不显著,仅在高P情况下,含油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施P提高了籽粒P含量,而S-P配合则进一步表现了促P作用,但P提高最多的是在低S高P的组合中.
  • 摘要:目前印度已经认识到硫在植物营养中的实际意义.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是因为越来越多的报道表明了在印度许多地区出现了缺硫现象,而且,研究者们也证实了40多种作物的显著增产效应.据估计印度大约有30﹪的农田作物可能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缺硫危害.从当前情况看,作物(包括淋洗)每年从土壤中移走的S大约有110万公吨,而通过施肥加入的S却只有68万公吨.因此,多年来印度农业中的S是不平衡的,而且这种情况还将继续下去.这就是说,土壤中的S还在继续被消耗.近年来,通过国内外共同努力,硫的研究已有发展,与此同时,有关研究的实用价值也日益引起了重视并广为传播,因而农民们通过包括S在内的施肥实践已向挖潜增产上前进了一大步.S在四个大量元素(N、P、K和S)中是最便宜的一个,而施硫的经济效益又十分诱人.故本文着重对印度农业S研究和应用等诸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 摘要:在现在农业生产中,增施肥料不失为一个作物增产的战略措施.硫和N、P、K一样,是植物不可缺乏的营养元素.近年来在中国卓有成效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现已了解到缺硫正越来越成为农业持续增产中的限制因子之一.1994年以来,已经在17个省进行了110个田间硫肥试验.为了查清土壤硫肥力状况,已对10000多个农田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大约有30﹪土壤缺硫.特别是安徽、黑龙江、河南、江西、吉林、辽宁、陕西和云南等省,土壤缺硫面积较大.农业土壤的缺硫不仅仅由于土壤本身性质(如质地和有机质含量)所决定,而且与施肥和种植制度也密切相关.在中国,施用硫肥已明显地提高了稻、麦、玉米、马铃薯、大豆、花生、油菜、棉花、蕃茄、茶叶、甘蔗和甜菜等主要作物的产量.从总的情况来看,旱地作物,如花生、大豆、玉米、烟草、油料和糖料作物施硫效果更好.硫肥的施用也改进了作物品质,增加了它们的市场价值.这一点对油菜、甘蔗和茶叶来说,意义尤为重要.对中国S平衡的分析表明,1995年S亏缺量为90万吨,占总需求量的27﹪.到2010年,S亏缺量增加到230万吨.这些分析指出,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提高和无硫高效肥料的继续施用,中国农业中严重缺硫酸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因此,只有从有效地提供S肥的战略高度出发,才能保持农业的持续发展.据推测,在未来的10年中,中国的硫肥使用将会显著增加,包括S在内的平衡施肥,将对中国农业作出更大贡献.
  • 摘要:根据环保、化工、农业部门的资料,计算了我国农田硫的投入和产出数量.由于我国生产和施用大量普通过磷酸钙,化肥中硫的含量超过300万吨,是有机肥中含硫量的1倍以上,超过农田降水中含硫量的2倍.每年农田中硫的投入总量为549万吨.我国农田有160﹪的复种指数,还有大量果园、茶园等未计算在耕地面积内,随农作物产出的硫每年为429万吨.农田硫的投入大于产出,每年约盈余120万吨.但是随着化肥结构的改变,作物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农田硫的平衡状况将发生变化.目前应将研究的重点放在硫投入少,而土壤含硫量低的地区.
  • 摘要:本项研究自1994年开始,进行了稻—稻—油2年小区定位施硫试验及水稻单季施硫效应试验,1997年起开始进行花生—油菜三年定位试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水稻施硫试验除河流冲积物土壤不表现明显肥效外,其余供试土壤无论土壤有效硫含量高低,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1﹪~27.1﹪.早稻施硫效果优于晚稻,土壤有效硫的高低和施硫效应没有明显相关性.(2)稻—稻—油种植制定位试验中尽管水稻施硫增产不明显,但油菜施硫表现出显著增产效果,且第二年施硫增产幅度大于第一年.不同硫肥种类比较,石膏的效果优于普钙和硫磺,但在石灰性水稻土上以硫磺的效果优于石膏.(3)油菜—花生种植制两季作物施硫均表现出明显肥效,增产幅度相似.在等硫量条件下,石膏和硫酸钾的效果相当,略优于硫磺.在不同用量条件下,产量随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从施硫的经济效益看,花生施硫的效益明显优于油菜,产投比均在10以上.(4)从植株分析结果看,硫被作物吸收后在体内的分布水稻主要集中在茎杆中,油菜主要集中在籽粒中.(5)从稻—稻—油定位试验每季作物收获后土壤有效硫分析结果看,不施硫区土壤有效硫略有下降,每年下降幅度小,但长期不施硫后,就容易引起缺硫,而各施硫处理(不同形态硫)均表现有效硫有明显提高,从水稻施硫后效试验看也表现出一定的后效,说明施用硫肥土壤有较强的积累,可以不要每季作物均施用硫肥.
  • 摘要:经过连续6年27点次田间试验的结果表明,油菜施用硫肥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果,菜籽增产量变幅为83.4~314.0kg/ha,平均为166.9kg/ha;增产率变幅为5.5﹪~23.1﹪,平均为11.5﹪.在供试的四种不同含硫肥料中,以普通过磷酸钙的增产效果最好,增产量和增产率分别平均为252.7kg/ha和16.2﹪.另外,对湖北省19个县(市)42个土样的分析结果表明,以花岗岩、片麻岩、红色沙岩和河流冲积物发育的沙性土壤的有效硫含量较低,而以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粘性土壤的有效硫含量较高;土壤有效硫含量的高低还与普通过磷酸钙的施用水平密切相关.
  • 摘要:土壤微生物不仅是一个重要的S(硫)养分库,而且控制土壤S的转化及其作物有效性.在不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变化很多,从贫瘠耕地土壤(表层)的1t·ha<'-1>(干物质)以下到肥沃草地土壤的10t·ha<'-1>以上.耕地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S含量通常为4~43kg·ha<'-1>,一般相当或大于土壤有效S含量和植物S吸收量.土壤微生物生物S的全周转时间估计小于1年.由于建立了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S测定方法并结合同位素<'35>S标记技术,S的微生物转化动力学研究取得了很多的进展.研究表明外源有机物S在土壤中能迅速的转化为无机S和被微生物同化和转化,但对土壤有效S含量的影响却取决于它本身的C:S比率.无机SO<,4><'2->-S的转化是通过微生物的同化和有机转化进行的.元素S的氧化速度在不同土壤相差极大,其产生的SO<,4><'2->-S有相当一部分(29﹪~57﹪)被微生物利用和转化为非提取态有机S.
  • 摘要:粤、赣、苏、皖4省降水中硫的平均含量为25.3kg/(ha·a),如以径流占降雨量的1/2计算,实际由降水带入土壤中的硫为12.6kg/(ha·a),减去平均淋失量4.7kg/(ha·a),尚有7.9kg/(ha·a)可供作物吸收.一般旱地作物需硫量的15~30kg/ha.因此,仅靠降水中的硫不足以满足作物需要,必须施用硫肥.在种植水稻地区,灌溉水能提供水稻相当数量的硫,如按江西灌溉水平均含硫量1.9mg/L,利用率为54﹪和每季每公顷水稻灌水7500m<'3>计算,则江西每季稻可由灌溉水得到7.9kg/ha.四川省由于遭受SO<,2>污染,降水中的硫平均含量为82.8kg/(ha·a),是南方其它省份的3倍左右,灌溉水平均含硫15mg/L,大约是其它省的5~10倍.由于四川土壤pH近中性对SO<,4><'2->引起的酸度有一定的缓冲能力以及中性土壤对SO<,4><'2->的吸附能力弱,SO<,4><'2->淋失量大,不易在土壤中聚集,据近年来统计,四川省土壤有效硫、全硫和土壤pH与其它南方省份相比尚无明显的变化.
  • 摘要:发育于4种不同母质土壤施用硫肥对油菜产量影响的结果显示:(1)在缺硫严重的花岗岩发育的红壤上施用硫肥有极显著的增产效应;普钙、S-95和硫磺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增加81.4﹪、61.1﹪和51.7﹪;在中度缺硫的冲积土和红砂岩发育的红壤上,施用不同硫源虽然都有增产效应,但只有普钙的增产效应达到5﹪显著水平;在土壤有效硫含量较高的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壤上,只有在严重缺磷和施用磷矿粉的条件下,施硫才有显著的增产效果.(2)在供试的3种硫源中,普钙对油菜的增产效应最大,而S-95和硫磺对油菜的增产效应无显著性差异;(3)硫肥基施的增产效应要优于追施的增产效应;(4)红壤地区,每公顷施用30~40kgP<,2>O<,5>普钙的条件下,普钙中所含的硫通常已能满足油菜对硫的需要.
  • 摘要:在广东省中等肥力的春花生—晚稻轮作制田中进行了2年3种不同S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S肥能促进花生和水稻植株的生长发育,获得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花生的增产幅度明显大于水稻.3种不同S肥(硫磺、过磷酸钙和SulFer 95)中以新型S型SulFer 95的增产效果最好,施用该S肥,花生荚果产量平均提高9.5﹪,稻谷产量平均提高6.4﹪.
  •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新型硫肥(SulFer 95)与硫磺、普钙以及SulFer 95不同用量在油菜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硫肥能够明显地增加油菜籽粒产量,增幅为17.3﹪~42.8﹪,其中SulFer 95的增幅为20.0﹪~42.8﹪,略高于硫磺和普钙,同时,菜籽增幅也随着SulFer 95的用量加大而递增.施用SulFer 95可提高菜籽的含硫量,降低其氮硫比,两者升降程度又与SulFer 95施用量有关.施用硫肥对菜籽的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无影响.
  • 摘要:黑龙江水稻土有11.8﹪缺硫(有效S),水稻施硫试验表明:施硫增加植株鲜重、根长和蘖数;千粒重增加0.7~1.6g,SulFer 95和硫铵的效果比其他硫肥好,分别增产8.8﹪和13.4﹪;施硫促进水稻对N和S的吸收,施SulFer 95使土壤有效S含量提高5.2~11.1mg/kg.
  • 摘要:利用开放培养技术研究了21个中国南方代表性土壤有机硫矿化动力学.结果表明:26星期培养期间,有机硫矿化量为61.86~145.10mg/kg(均值88.56mg/kg),其中22.45﹪~48.03﹪(均值32.74﹪)来自最初2星期的矿化.2星期和26星期土壤有机硫矿化量分别占土壤总有机硫1.5﹪~8.2﹪(均值3.6﹪)和6.7﹪~19.8﹪(均值10.6﹪).土壤有机硫矿化量与矿化持续时间之间呈曲线关系.通过将有机硫矿化数据拟合指数方程[S<,t>=S<,0>(1-e<'-kt>);S<,t>-有机硫累计矿化量;S<,0>-矿化势;k-动力学常数,即有机硫矿化速率;t-矿化持续时间]获得土壤有机硫矿化势(S<,0>)和土壤硫矿化速率常数(k).结果表明:这些土壤有机硫矿化势(S<,0>)为63~133mg/kg(均值85mg/kg);土壤S<,0>分别占土壤总有机硫7.12﹪~18.14﹪(均值10.0﹪).土壤有机硫矿化率为0.0826~0.2511(星期)<'-1>[均值0.1552(星期)<'-1>].土壤有机硫矿化势(S<,0>)与2星期和26星期土壤有机硫累计矿化量、土壤总硫、CaP-S和KCl-S之间有显著正相关;S<,0>与土壤总有机硫和PRS-S似乎也有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表达5﹪显著性水平.该地区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发育土壤有机硫矿化学(S<,0>)及动力学常数(k)显著大于花岗岩、砂页岩和紫砂岩母质发育的土壤.因此,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发育土壤有机硫供硫潜力及速率大于花岗岩、砂页岩和紫砂岩.
  • 摘要:水稻和玉米是广西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近300万公顷.长期以来,人们重视氮、磷、钾的施用,随着尿素取代硫酸铵、钙镁磷肥应用面积逐年扩大、有机肥施用减少,极少或不施含硫肥料,水稻和玉米从土壤中吸收带走硫的量也在增加,土壤面临缺硫或潜在缺硫.经4年硫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施用硫酸铵、过磷酸钙、硫磺和石膏等含硫肥料促进水稻和玉米生长发育,对其农艺性状有良好影响.(2)施用不同碳肥,可使水稻增产681~774kg/ha,增产率为9.37﹪~10.65﹪,玉米增产297~625.5kg/ha,增产率5.13﹪~10.79﹪,增产效果显著.(3)施用硫酸铵、过磷酸钙、硫磺和石膏等含硫肥料,水稻可获净增收1139.4~1291.4元/ha,玉米获净增收559.80~749.85元/ha.
  • 摘要:1995-1996年进行的田间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硫氮或硫硼配施可以显著增加菜籽产量.硫氮配施比对照增产108.2~314.0kg/ha和5.5﹪~19.6﹪,硫硼配施比对照增产83.4~248.2kg/ha和6.9﹪~23.1﹪.施硫可以增加油菜植株体内的硫含量并改善其硫素营养;在缺硫土壤上施硫可以降低菜籽硫甙及芥酸含量,提高油酸含量,因此有改善菜籽品质的作用.
  • 摘要:试验在盆栽条件下进行,研究表明,施硫75μg/g以下处理时,施硫可以促进烟叶叶绿素合成,施硒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程度随土壤类型和施硫量而变化,施硒6.18μg/g和施硫75μ/g配合处理利于提高烟叶叶绿素含量.硒和硫影响烟草保护酶系统中SOD、CAT及POD的活性,且随硒、硫浓度及土壤类型而异.当硒过量降低烟草保护酶系统的酶活性时,高量硫(150μg/g)的加入可以起到缓解作用.
  • 摘要:安徽省淮北地区夏粮以大豆生产为主.1997年在该地区的砂姜黑土上进行了大豆五个施硫水平(S<,0>~S<,4>,相当于0、30、60、90和120kg/ha)的两个试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施硫促进大豆生长,增加了干物重及根瘤数.硫肥在盛花期—结荚期表现出来的效果比生育初期的明显,高硫的效果好于低硫处理.硫肥的施用使大豆产量在两个试验点分别增加了27~233和133~534kg/ha.第二试验点(龙亢农场)的增产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两个点因施硫使产投比达到3.5~14.6,说明施硫的经济效益是令人满意的.从产量的增加,产投比的提高,以及蛋白质产量等情况来看,初步认为,在土壤MCP-S含量低于25mg/kg的情况下,每公顷施硫60~90kg比较适宜.
  •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硫水平下几种作物对真菌病害的抗病性,发现在一定施硫水平下,几种作物对真菌病害的抗性增强,在0~120mg/kg的施硫水平下,油菜对菌核病及小麦对小麦纹枯病的抗病性随施硫水平的提高而增强,当施硫达到120mg/kg时,其抗病性最强,施硫水平超过120mg时,抗病性随施硫水平的提高反而下降;玉米在施硫量0~30mg/kg范围内,对玉米小斑病的抗病性随硫量的提高而提高,在30mg/kg时,抗病性最强,继续增加施硫量,抗病性随之下降;棉花枯萎病在施硫水平0~40mg/kg时,随施硫量提高,棉花抗病性逐渐减弱,超过40mg/kg时,随施硫量增加,其抗病性有所增强;棉花黄萎病在施硫水平0~40mg/kg时,随施硫量增加,其抗病性增强,超过40g/kg时,随施硫水平的提高抗病性下降.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