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翻译系统
机器翻译系统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26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语言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3950100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国际人才交流、情报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六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会议、第七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等;机器翻译系统的相关文献由328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志伟、国·V·勒、程国艮等。
机器翻译系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950100篇
占比:100.00%
总计:3950231篇
机器翻译系统
-研究学者
- 冯志伟
- 国·V·勒
- 程国艮
- 唐亮
- 张昱琪
- 朱靖波
- 肖桐
- 陈肇雄
- 吴华
- 宗成庆
- 张春良
- 徐冰
- 曹海龙
- 朱聪慧
- 李生
- 杨沐昀
- 赵铁军
- 郑德权
- 伊利亚·苏特思科韦尔
- 傅爱平
- 刘洋
- 刘群
- 吴永辉
- 周明
- 周殿生
- 奥里奥尔·温亚尔斯
- 山内真树
- 朱俊国
- 杜权
- 梁明唐
- 汪一鸣
- 沃伊切赫·扎连芭
- 穆罕默德·诺劳兹
- 藤原菜菜美
- 迈克尔·舒斯特
- 陈智峰
- 高庆狮
- 万磊
- 于浩
- 亢晓勉
- 任智军
- 何亮
- 刘宇鹏
- 刘文其
- 刘石玉
- 吐尔根·依布拉音
- 吴松林
- 周玉
- 姜涛
- 孙杰
-
-
王婷婷
-
-
摘要:
传统机器翻译系统存在的缺点,即译文质量不高,其准确率极限为70%。HNC理论是针对机器翻译系统存在的缺点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一种创新式思路,利用HNC理论中的最重要处理模块之一,即语义主辅变换来提升机器翻译系统性能。文章立足于语义主辅变换原理,阐述了语义块概念与分类,分析语义主辅变换原因,再以案例详细分析语义块主辅变换在HNC理论下机器翻译系统中的应用,利用嵌入一个并不复杂的主辅变换法则,从而使译文质量大幅度提升。
-
-
张嘉琪
-
-
摘要:
作为中国计算语言学的开拓者之一、世界上第一个汉语到多种外语机器翻译系统的研制者,年过八旬的冯志伟仍然紧跟技术前沿,活跃在语言学跨学科研究领域。“巴别塔,是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翻译’就此产生。”在2018年的一场机器翻译论坛上,冯志伟用《圣经》故事作为他演讲的开头。
-
-
-
-
摘要:
为满足铁路行业科研人员在居家办公、线上科研、异地出差等情况下利用科技信息资源、辅助科研创新工作的实际需求,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科院集团公司”)信息技术研究所以服务科研创新为立足点,在铁科院集团公司科信部支持下,推出“铁译通”机器翻译系统,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多语种机器翻译服务。
-
-
姚兰
-
-
摘要:
本文基于语义选择与信息特征设计了英语自动化机器翻译系统.通过语义信息特征制定了机器翻译流程,以GIZA++为载体进行翻译,利用伯克利对准器对齐词语,基于反向转换语法,详细阐述汉语语言模式与英语翻译语言模式的结构关联特性,以语句动静配置,实现自动化机器翻译.最后通过系统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机器翻译系统相比,准确率显著提高,这就表明基于语义选择与信息特征的英语自动化机器翻译系统的翻译准确率较高,可为英汉机器翻译奠定坚实的基础支持.
-
-
王少爽
-
-
摘要:
始于20世纪30年代,机器翻译技术发展至今,已有将近90年的研究历史,经历了基于规则、基于实例、统计和神经网络等四个主要阶段,其终极目标在于实现全自动高质量翻译。近年来,神经网络技术在机器翻译中的深度应用,促使机器翻译系统所产出的译文质量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机器翻译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典型代表,进而对翻译业界、学界乃至教育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和巨大冲击。由此引发了机器翻译的"取代论""威胁论"乃至外语专业、翻译专业的"无用论"等消极观点和讨论。面对这样的论调,外语专业和翻译专业该如何为自身发展进行定位?
-
-
张霄军;
邵璐
-
-
摘要:
对于机器翻译研发者而言,机器翻译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未经检验的论断都会涉及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技术的工程伦理问题。目前讨论人工翻译能否被“取代”为时尚早,我们应该尽快厘清的是机器翻译的工程伦理问题。
-
-
-
邹幸居
-
-
摘要:
只有解决了语言翻译和本地化问题,才能实现农产品跨境电商的沟通无障碍。通过多模型融合的机制和桥接操作、建立农产品跨境电商语料库和多模态翻译架构,结合人工翻译,能够搭建多语言农产品跨境电商机器翻译系统,解决目前农产品跨境电商翻译的准确性、规范性、文化迎合性、语言多元化等问题,促进农产品跨境电商贸易的发展。
-
-
邹幸居
-
-
摘要:
只有解决了语言翻译和本地化问题,才能实现农产品跨境电商的沟通无障碍.通过多模型融合的机制和桥接操作、建立农产品跨境电商语料库和多模态翻译架构,结合人工翻译,能够搭建多语言农产品跨境电商机器翻译系统,解决目前农产品跨境电商翻译的准确性、规范性、文化迎合性、语言多元化等问题,促进农产品跨境电商贸易的发展.
-
-
-
陈瑶
- 《2008年航空科技翻译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MT)是指利用机器(电脑)的快速处理能力协助人们从事文件翻译的工作机器翻译系统。能把人类语言翻译的法则,转变成电脑的运算法则,使得电脑能根据运算法则,将输入的原始语言(source language)翻译成所需的目标语言(target language)。用以完成这一过程的软件叫做机器翻译系统。本文介绍了机器翻译软件发展及其优势,分析了机器翻译存在的不足。
-
-
-
-
-
-
陈群秀
- 《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机器翻译研究发展简史和研究动向。然后本文阐述机器翻译系统的分类及特点:机器翻译系统从系统研制的方法分为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系统和基于语料库的机器翻译系统,后者又分为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系统、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系统和翻译记忆系统:从自动化程度分为全自动机器翻译系统、人助机译系统和机助人译系统,后两种合称为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从翻译转换方式分为直译式系统、基于转换方式的翻译系统和基于中间语言(枢轴式)的翻译系统;从翻译用户的需求分为为浏览者研制、为修订者研制、为翻译者研制和为写作者研制的系统等四种类型。进而本文提出机器辅助翻译系统最好同时包含基于翻译记忆技术和基于实例模式翻译这两种翻译功能并且这两种翻译方法和翻译过程最好分阶段进行。最后本文对基于翻译记忆技术的辅助翻译有关技术和基于实例模式翻译的有关技术进行了讨论。
-
-
李优;
黄德根
- 《2005年中国模糊逻辑与计算智能联合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使用基于规则的ATN(扩充转移网络)模型来识别汉语句子中的组块.通过自定义一种指定格式的文法文件构造规则集,编译该文法文件并构造自动机以实现ATN模型,从而完成基于规则的汉语句子的组块识别.该系统已应用于名为NIHAO的机器翻译系统中,使得机器翻译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并为深层次的句法分析打下了良好基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