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普通野生稻

普通野生稻

普通野生稻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30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植物学、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1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4639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热带作物学报、中国水稻科学、作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全国转基因技术开发应用与安全管理交流研讨会、第八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等;普通野生稻的相关文献由720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庆文、陈成斌、李容柏等。

普通野生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1 占比:1.95%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14639 占比:97.94%

总计:14947篇

普通野生稻—发文趋势图

普通野生稻

-研究学者

  • 杨庆文
  • 陈成斌
  • 李容柏
  • 孙传清
  • 王象坤
  • 李道远
  • 袁潜华
  • 李晨
  • 黄大辉
  • 张万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曾民; 陈佳; 李娥贤; 殷富有; 王玲仙; 曾黎琼; 郭蓉
    • 摘要: 通过对元江普通野生稻渗入系中籽粒镉含量低和高株系间镉吸收及分布差异的分析,探讨渗入系低镉株系籽粒镉低积累的原因。采用大田试验,对2份低镉株系、2份高镉株系各器官中镉含量、总积累量、亚细胞镉分布及生育期各器官镉积累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株系不同器官镉含量高低顺序为根>茎>叶>谷壳>籽粒。高镉株系(GJ11、GJ110)根、谷壳、籽粒Cd含量均显著高于低镉株系,高镉株系根部镉质量分数分别为24.2、22.4 mg·kg^(−1),几乎是低镉株系(GJ71、GJ91)的2倍。高镉株系(GJ11、GJ110)根与籽粒的镉含量比值分别是43.21和32.94,均低于低镉株系(GJ71、GJ91)的67.5和471。所有株系根部镉动态变化趋势一致,镉积累量均上升。然而,高镉株系与低镉株系茎和叶部镉积累量在孕穗期和灌浆期出现差异,并且在灌浆期后发生分化。所有株系分蘖期和灌浆期各器官镉含量亚细胞分布表现为细胞壁>可溶部分>细胞器,细胞壁Cd含量占总量的39.47%—60.39%。研究表明,高镉株系对镉的吸收及转运到籽粒的能力均高于低镉株系,低镉株系间对镉的吸收及转运同样存在差异,其中GJ91能将地上部的镉大量分配并储存在茎叶内,从而降低籽粒镉含量。
    • 王穆穆; 何艳芳; 郑永胜; 王晖; 王丽媛; 王东建; 张晗; 李汝玉
    • 摘要: 落粒性是水稻的重要性状之一,是野生稻种子传播和后代繁衍的重要保障,但是容易落粒在栽培稻的生产中会造成产量损失。目前,在水稻中已经克隆了一些落粒相关基因,但是这些基因并不能解释水稻落粒的全部表型变异。本研究从白谷(Pei-kuh)和普通野生稻(W1944)构建的重组自交系中选取落粒性强且不含有SH4基因的材料E6-5,与Pei-kuh进行杂交构建分离群体,将以前检测到位于8号染色体的落粒QTL精细定位于26.4 kb的区间内,并把该位点的落粒基因命名为SHATTERING8(SH8)。该区段共有4个编码基因,Pei-kuh和E6-5的测序比对发现LOC_Os08g41950基因在编码区有3个碱基的差异,同时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离层部位表达,因此我们把LOC_Os08g41950作为SH8的目标候选基因。为了验证LOC_Os08g41950是否参与水稻落粒的调控,我们利用来自E6-5的LOC_Os08g41950编码序列构建了过表达载体并遗传转化Pei-huh。落粒表型鉴定结果表明,与Pei-huh相比,转基因植株的落粒性明显增强,不仅种子脱落所需的拉力值显著降低,而且还具有更光滑的离层断裂面。本研究有助于促进水稻驯化和水稻落粒调控机制的研究。
    • 摘要: 稻属包括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两个栽培种,它们分别从普通野生稻和短舌野生稻驯化而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组织攻关、与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组装了251份高质量的水稻基因组,构建了目前植物中群体规模最大的、基因组充分注释的、稻属中最为系统的超级泛基因组。该图谱的完成将极大地促进水稻功能基因挖掘和水稻种质资源利用。
    • 摘要: 朱英国(1939年1月-2017年8月),遗传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研究先驱者和杂交水稻事业重要莫基人之一。坚持水稻雄性不育与杂交优势利用研究,20世纪70年代初利用华南普通野生稻与栽培杂交合作育成红莲型水稻不育系及红莲型杂交稻,80年代中期利用农家品种马尾粘中发现的败育株与协青早选杂交选育出马协不育系和马协型杂交稻。克隆了红莲型不育基因,发现并定位了红莲型恢复基因Rf5和Rf6;在水稻雄性不育的基础生物学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曾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
    • 荘洁; 张宗琼; 农保选; 杨行海; 蒋显斌; 李丹婷; 夏秀忠
    • 摘要: 以广西普通野生稻Y11为供体,籼型恢复系GH998为受体构建的166份野生稻渗入系BC3F5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氮(LN)和正常施氮(NN)2种处理,调查株高、有效穗和穗长等12个表型性状,结合耐低氮(NDT)性状、氮素利用率(NUE)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以筛选出可利用的氮高效利用育种材料。结果表明:渗入系所有表型均值NN处理均高于LN处理,受施氮影响较大的性状为茎叶含氮量和谷物含氮量,增幅分别为56.89%和37.89%;影响较小的性状为穗长和千粒重,增幅分别为0.50%和2.76%;除穗长外,11个性状在2个施氮处理间呈极显著差异,而且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呈正态分布。渗入系NDT性状的相对生物产量(RBY)与相对生物含氮量(RBN)均值居于双亲之间,且RBN为正态分布;相对谷物产量(GRY)和相对谷物含氮量(RGN)均值高于双亲且趋近GH998,均为正态分布;说明渗入系的耐低氮能力与野生稻的高生物产量和高谷物含氮量特性相关。NUE性状均值处于双亲之间且趋近于GH998,说明氮素高效利用能力主要来源于栽培稻;NDT和NUE性状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因此提高水稻耐低氮能力会降低氮高效利用率。NDT性状的主要影响因子是谷物含氮量和茎叶干重;NUE性状主要影响因子是有效穗、单株产量和谷物产量等。因此,依据研究结果对渗入系进行综合评价筛选,获得3个耐低氮、12个高氮素利用率和3个氮高效且耐低氮的株系,为水稻氮高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育种材料。
    • 王晟; 但建国
    • 摘要: 为了探究施铁对普通野生稻田甲烷的减排效果,对1个根表铁膜形成能力较强的普通野生稻居群进行了水泥池小区对比试验,观测了施铁处理和对照的CH_(4)排放速率、土壤孔隙水Fe^(2+)浓度和根表铁膜。结果表明:施铁导致CH_(4)总排放量减少了29.51%,在普通野生稻生长前期CH_(4)减排效应尤为明显。移栽后第19天,施铁小区的土壤孔隙水Fe^(2+)浓度为0.57 mmol·L^(−1),显著大于对照小区。根生物量和单株根表铁膜数量在施铁处理和对照之间的差异随植株年龄增大而增大。因此,施铁措施对具有厚铁膜潜力的普通野生稻居群的CH_(4)减排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 罗兰; 韩龙植; 雷丽霞; 刘进; 张瑞华; 金桂秀; 崔迪; 黎毛毛; 马小定; 赵正武
    • 摘要: 以东乡普通野生稻和日本晴为亲本构建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研究材料,2019年分别在北京、山东临沂和江西南昌对分蘖数、穗粒数和粒形等11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多环境鉴定,结合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基因型数据定位水稻产量相关性状QTL.3个环境共检测到68个QTL,包括株高4个、穗长5个、分蘖数2个、一次枝梗数7个、一次枝梗粒数8个、二次枝梗数8个、二次枝梗粒数10个、每穗粒数6个、千粒重7个、粒长8个和粒宽3个;LOD值介于2.50~12.66之间,贡献率变幅为4.67%~27.79%,15个QTL的贡献率大于15%;24个QTL与已报道位点/基因位置重叠,44个QTL为新发现位点;6个QTL在2个环境能被检测到,1个QTL qTGW2能在3个环境检测到,且是还未报道的新位点.最后,利用BSA法验证了qPH7、qPBPP8-2和qGW10三个QTL的可靠性.本研究将为后续产量相关性状基因克隆以及进一步解析其遗传基础和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 曾民; 曾黎琼; 王玲仙; 李娥贤; 钟巧芳; 赵白英; 郭蓉
    • 摘要: 为探讨云南普通野生稻渗入系籽粒积累镉的能力,并分析其籽粒镉含量与田间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于2019年3—10月在滇南某镉污染农田种植120份元江普通野生稻渗入系BC3F4株系,测定其籽粒镉含量,并就籽粒镉含量与渗入系材料主要农艺性状展开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20份渗入系材料籽粒镉含量差异极显著,籽粒镉含量在0.05~3.57 mg·kg-1范围内,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从中筛选出镉低积累材料54份,高积累材料3份.120份渗入系材料含3种水稻类型(籼稻、粳稻及彩色稻),3种水稻类型籽粒镉含量在种内差异显著,变异系数大;在种间,籽粒镉含量彩色稻与籼稻、粳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而籼稻与粳稻间差异不显著.籽粒镉含量与渗入系株系产量及结实率间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411和0.300,与其他性状无相关性.籼稻类、粳稻类产量与籽粒镉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46和0.672,籼稻类、粳稻类结实率与籽粒镉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62和0.634.研究表明,渗入系后代各株系间镉积累差异极显著,可从中筛选出低积累和高富集株系;渗入系株系籽粒镉含量与产量及结实率存在相关性,可作为田间判别株系镉含量的依据,并为镉积累相关基因挖掘提供理论依据.
    • 唐璐; 王晟; 但建国
    • 摘要: 为深入了解普通野生稻的根表铁膜形成能力及其与根系特征的关系,本研究对海南省不同地区的8个普通野生稻居群进行了水培铁胁迫试验.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的根表铁膜随居群而异.HLY、XLB、HQF等3个居群具有较强的根表铁膜形成能力,其根表铁膜相对数量分别为480.58、382.66、364.05 mg Fe/(cm·株).根表铁膜数量与根生物量、主根表面积、侧根表面积、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均呈正相关;而根表铁膜相对数量与根生物量、根系表面积、侧根表面积及其所占比率呈正相关;但是,根表铁膜含量仅与侧根表面积所占比率呈正相关,根表铁膜厚度与这些根系特征参数均无相关性.根表铁膜的4个指标与根孔隙度之间均无相关性.因此,侧根表面积及其所占比率是影响根表铁膜的重要因子,可作为筛选具有较多根表铁膜的普通野生稻居群的关键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