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甲烷排放

甲烷排放

甲烷排放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439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2篇、会议论文46篇、专利文献46191篇;相关期刊189种,包括生态学报、土壤、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湖南省土壤肥料学会2013年年会暨“土壤科学与湖南实践”学术研讨会、2011年环境污染与大众健康学术会议、2011年山东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委员会年会等;甲烷排放的相关文献由1112位作者贡献,包括蔡祖聪、刁其玉、徐华等。

甲烷排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2 占比:0.65%

会议论文>

论文:46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46191 占比:99.25%

总计:46539篇

甲烷排放—发文趋势图

甲烷排放

-研究学者

  • 蔡祖聪
  • 刁其玉
  • 徐华
  • 史蒂芬娜·杜沃
  • 董利锋
  • 迈克·金德曼
  • 曹玉凤
  • 李斌昌
  • 王贝
  • 董红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戴然欣; 赵璐峰; 唐建军; 章涛杰; 郭梁; 罗崎月; 胡中元; 胡亮亮; 陈欣
    • 摘要: 稻渔系统(“渔”是水产动物如鱼、蟹、虾、鳖等的统称)是利用稻田浅水环境在种植水稻的同时放养一定数量水产动物的复合稻作体系。稻渔系统中水稻和水产动物相互作用影响着稻田系统碳氮等元素的运转和循环,对稻田系统碳固持和碳排放是否和如何产生影响也受到关注。基于国内外的研究报道,本文分析了稻渔系统土壤有机碳和甲烷(CH_(4))排放特征和影响因素。在土壤有机碳固持方面,与水稻单作系统相比,稻渔系统土壤(0~20cm)有机碳总体呈增加趋势,主要与水产动物取食与排泄物转化和输入碳有关。在CH_(4)排放方面,不同研究存在差异,一些研究表明稻渔系统(如稻蛙、稻虾、稻鱼等模式)的CH_(4)排放显著低于水稻单作系统,而一些研究则发现稻渔系统(如稻鱼模式) CH_(4)排放显著高于水稻单作系统。稻渔系统CH_(4)排放主要受水产动物类群、水稻品种、稻田环境和种养措施等因素的影响。论文提出未来稻渔系统土壤有机碳固持和CH_(4)排放的研究应聚焦在:1)长期定位监测研究稻渔系统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CH_(4)等气体排放,通过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稻渔系统有机碳库和CH_(4)排放的动态特征;2)研究不同水产动物对稻田系统土壤碳库和CH_(4)等气体排放的影响机理;3)CH_(4)低排放水稻的育种和品种筛选,比较研究水稻与水产动物群体的配比、饲料和肥料投入比例、稻田水分管理模式、秸秆还田策略等,构建出适用于稻渔系统的固碳减排技术体系。
    • 郑文茹; 莫菲菲
    • 摘要: 甲烷是一种短寿命温室气体,具有强势、快速增温效应。本文分析了美国甲烷历史排放情况,总结了美国甲烷排放控制相关政策措施以及甲烷自愿减排行动,结合中国甲烷排放情况提出了中国甲烷排放控制的对策建议。具体建议包括:建立基础监测,提供减排数据支撑;健全政策体系,提高企业减排力度;促进多方合作,提升减排技术能力。
    • 李成浩; 毋亚文; 姬中民; 王海超
    • 摘要: 中国区域差异较大,煤层甲烷储层类型多样且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已建立煤矿甲烷(CMM)排放量估算方法可能存在缺陷或并不能适用所有矿区。通过梳理CMM排放特征及其实际排放情况,发现甲烷预抽是造成大多数估算方法评估结果失准的重要原因,且预抽量和与年度煤炭产量并不直接相关。为此,将甲烷排放分为甲烷预抽和开采期间甲烷排放两部分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估算CMM排放量创新方法。以焦作矿区演马庄矿为例,首先通过对预抽率与时间的相关性分析,建立了预抽甲烷量估算模型;特别引入采动影响因子(MAIF)来反映受采动影响周围煤、岩层甲烷释放情况。结合焦作煤田6个矿井甲烷排放情况进行验证,新估算方法误差分别仅为12.11%、9.23%、5.77%、-5.20%、-8.75%和4.92%。
    • 卢映杉
    • 摘要: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人类面临的资源能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愈加严峻。从普遍意义上来说,人们将二氧化碳(CO2)视作主要的温室气体,但实际上甲烷(CH4)产生的温室效应远强于二氧化碳。文章以东盟成员国之一越南的直接性与间接型甲烷排放为研究命题,以2002~2012年间越南产业部门间的甲烷排放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合适的分析方法对越南供应链甲烷进行研究,最终提出相关能源政策建议,协助决策部门制定更加科学的甲烷减排规划和方案。根据2002~2012年越南的经济数据和甲烷排放数据,利用基于IOLCA模型探索历年直接型和各层级间接型甲烷排放规模和结构的变化趋势。
    • 梁晓伟; 徐晓峰
    • 摘要: 随着我国畜牧业飞速发展,饲料资源缺乏的压力日增,人畜争粮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合理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菌群的结构,不仅能够减少饲粮资源的浪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瘤胃微生物的组成对反刍动物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它能使反刍动物能够利用植物性蛋白、多糖以及纤维素等,为动物机体维持生长和生产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与养分;另一方面,各种代谢产物可以促进瘤胃微生物的增殖。本文就瘤胃内不同微生物的组成、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与宿主生产性能和甲烷排放的关联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区系的调控研究提供参考。
    • 秦虎; 冉泽
    • 摘要: 近期,欧盟和美国在甲烷减排政策方面有明显进展,已经形成了各自较为清晰的甲烷减排框架。本文将在对欧盟和美国甲烷减排政策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中国甲烷减排的政策建议。一、欧盟甲烷减排政策最新进展欧盟委员会2021年12月15日发布了关于在能源部门减少甲烷排放的提案,全称为《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制定关于能源部门甲烷减排的条例和修订(欧盟)2019/942号条例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
    • 朱兴珊; 沈学思; 赵云鹏
    • 摘要: 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下简称COP26)于2021年10—11月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开启了国际社会全面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新征程。油气行业作为传统能源行业,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能源的同时,也需尽力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环境保护及应对气候变化的诉求。为了促进油气行业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在梳理COP26与油气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主要成果和议题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政策和行业现状,深入分析了油气行业面临的减排新形势,并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油气行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积极应对碳减排压力,推进负碳技术研发应用;②重视碳交易市场潜力,尽快建立相关机制体系;③做好市场研判,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结论认为: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加速,油气行业将承受更大的碳减排压力,短期内面临甲烷排放的重点监管,长期来看还有可能面临投资规模放缓的影响。传统油气行业正在进入关键转型期,既需要应对碳减排、能源保供和社会责任等多重压力,也应当把握天然气、负碳技术、碳交易、氢能等新兴业务增长点。面对空前的机遇与挑战,唯有积极适应新环境,加快探索新技术与业务发展方向,才能实现油气行业可持续发展。
    • 宋晶晶
    • 摘要: 甲烷气体是引起地球温室效应的第二大关键气体,其单位浓度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但因传统方法存在的各种局限性,使得长期以来甲烷监测工作一直空白。近年来天基大气甲烷监测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包括美国、欧洲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发展天基大气甲烷监测计划。越来越多的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新兴企业都开始利用卫星来追踪和减少全球甲烷排放
    • 张博; 李蕙竹; 仲冰; 高俊莲
    • 摘要: 减少甲烷排放是短期内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期间,甲烷控排成为核心议题与各方博弈焦点。作为全球人为源甲烷排放第一大国,我国主动参与国际甲烷控排行动,已经承诺在21世纪20年代取得控制和减少甲烷排放的显著效果。本文在阐述我国甲烷控排所处形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甲烷排放现状与现有控排政策行动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新时期我国甲烷控排的对策。我国甲烷控排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①数据基础薄弱,总量结构不清;②行业间差异大,全面减排不易;③技术短板突出,管控能力不强。建议统筹谋划国家层面甲烷控排的顶层设计,推动出台分行业甲烷控排行动方案,加强甲烷控排基础研究与技术研发,深化甲烷控排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甲烷控排的宣传以及社会参与度。
    • 贺晨旻; 迟远英; 向翩翩; 徐杨梅; 吴亚珍; 焦玉捷; 胡宇; 姜克隽
    • 摘要: 近期发布的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再次强调了短寿命期温室气体减排对温升减缓的作用。甲烷是最重要的短寿命期非CO_(2)温室气体。在各国提出各自新的减排目标之后,针对甲烷减排的行动方案也越来越多。甲烷减排正在成为下一阶段各国和全球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本文在我国碳减排目标下的能源转型基础上,结合其他非能源活动的减排排放源的减排技术选择基础上,利用IPAC模型对未来甲烷的排放情景进行了分析。在模型设定的两个情景分析基础之上,研究发现,到2050年的能源转型可明显减少能源活动的甲烷排放,和2015年相比能源活动的排放可减少67%。和其他行业相比,能源部门的甲烷减排具有更好的协同性。如果考虑进一步减排甲烷,则需要在考虑其他大气污染物减排的基础上,可通过实现天然气的进一步减排来实现。同时其他部门的甲烷减排也具有很大潜力,低甲烷排放情景可以实现到2050年将甲烷排放减少到1494万吨,和2015年相比全范围排放可减排58%。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