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生物菌群

微生物菌群

微生物菌群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682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轻工业、手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8篇、会议论文57篇、专利文献435770篇;相关期刊261种,包括动物营养学报、国外畜牧学-猪与禽、家畜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52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2016年工业生物过程优化与控制研讨会 、2014威士邦全国印染行业节能环保年会等;微生物菌群的相关文献由212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宁、多立安、李传伟等。

微生物菌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8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5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35770 占比:99.90%

总计:436215篇

微生物菌群—发文趋势图

微生物菌群

-研究学者

  • 李宁
  • 多立安
  • 李传伟
  • 蔡勤丰
  • 赵树兰
  • 高星星
  • 何学顺
  • 修志龙
  • 徐岩
  • 李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娜
    • 摘要: 以微生物数量作为衡量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的关键指标,采用试验测试方法分别判断有机质含量、环境温度、水分含量3项指标对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温度将取代水分成为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最主要因子,有机质则一直发挥次要影响作用。温度偏低时,土壤中细菌数量较多,但随着时间延长,细菌数量先增加后减小且逐步趋于稳定,真菌、放线菌数量减幅偏小。
    • 庞凯悦; 戴东文; 杨英魁; 王迅; 刘书杰; 周振明; 张新军; 柴沙驼; 王书祥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饲养方式对牦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3周岁、体重[(176.3±14.7)kg]相近、体况良好的公牦牛20头,随机分为舍饲组(全混合日粮)和放牧组(放牧),每组10头牛。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舍饲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丁酸浓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而瘤胃pH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2)舍饲组瘤胃微生物菌群Chao1指数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3)在门水平上,舍饲组瘤胃Saccharibacteria、迷踪菌门(Elusimicrob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ae)、软壁菌门(Tener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而放牧组瘤胃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在属水平,舍饲组瘤胃Candidatus_Saccharimonas、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螺旋体属_2(Spirochaeta_2)、凸腹真杆菌属(Eubacterium_ventriosum_group)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而放牧组瘤胃罗斯氏菌属(Rosebuna)、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Family-ⅩⅢ-AD3011、丁酸弧菌属_2(Butybrivibrio_2)和奎因氏菌属(Quinell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4)利用PICRUSt预测瘤胃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功能,在KEGG2水平,舍饲组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核苷酸代谢(nucleotide metabolism)、转录(transcription)、运输和分解代谢(transport and catabolism)基因家族相对风丰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综上所述,与放牧相比,全混合日粮舍饲育肥提高了牦牛瘤胃内非纤维物质的降解菌以及半纤维降解菌属的相对丰度,同时增加了VFA浓度,并且牦牛的能量代谢通路上调,促进了牦牛的高效代谢,有助于加快牦牛的生长发育。
    • 张成明; 李砚飞; 董保成; 刘晓玲; 白耀博; 曹丹; 刘洁; 李十中
    • 摘要: 从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变化来阐述厌氧消化过程已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文从微生物菌群变化的角度对碱预处理促进纤维质原料厌氧消化性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碱预处理组及对照组典型厌氧消化阶段进行取样、高通量测序后,比较二者在菌群结构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底物种类及碱处理均对厌氧消化菌群结构有显著影响。实验中共鉴定出10个门、16个属的微生物。微生物主要属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广古菌门。碱预处理可以显著促进厌氧消化中前期厚壁菌门微生物的增殖。从属水平看,碱处理促进了水解菌、产酸菌和产甲烷菌的增殖;对照组中的微生物更加多样化。甲烷鬃菌属在甲烷菌中占据优势,这表明在该研究条件下乙酸途径是产甲烷的主要途径。
    • 王宁; 边德军; 赵乐欣; 莫文锋; 聂泽兵; 艾胜书
    • 摘要: 针对COD高达2×10^(5)mg/L的4S店汽车发动机废机油加工回收废水,试验采用不同方式稀释废水研究其生化处理效果。4种稀释方式分别为自来水稀释、实验室SBR生化池出水稀释、本反应器出水50%回用稀释、本反应器出水75%回用稀释。结果表明,实验室SBR生化池出水稀释方式能稳定且有效地降解这种难处理的机油废水,COD、NH_(4)^(+)-N、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54%、88.72%、79.53%。同时,实验室SBR生化池出水稀释方式的微生物菌群中利于脱氮的α-Proteobacteria纲和促进EPS分泌的Candidatus-Competibacter属丰度高于其他3种方式,表明生化出水稀释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机油废水的生化降解特性,使其能够通过SBR工艺进行生化处理,且处理成本低廉,易于实现。试验结果为废机油加工回收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条可行的生化处理途径。
    • 石健; 张骋
    • 摘要: 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诺克-舒恩莱因紫癜或IgA免疫复合物血管炎。该病是一类以可触及性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炎、胃肠道累及和肾脏累及为特征的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过敏性紫癜的病因与感染、药物反应、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目前,临床关于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细胞、炎症因子、非编码RNA以及微生物菌群等方面。本文就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郭红珍; 林琳; 尚校兰; 史振霞; 刘瑾
    • 摘要: 奶酪,又叫做干酪,是由牛奶经过发酵制得的,由于其营养价值极高,人们赐予它“奶黄金”的美称;。奶酪含钙高,长期食用有利于骨骼生长;。并且奶酪中的乳酸菌含量丰富,使肠道呈现平衡的微生物菌群关系,可以使肠胃更健康,减少便秘和腹泻的发生;。奶酪还可与水果、蔬菜类食品进行营养互补,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有研究表明,从小就经常吃奶酪的孩子哮喘和过敏的发生概率会更小。
    • 王宇飞; 王西峰; 吴振涛; 邓仁健; 王雪琴
    • 摘要: 根据生理生活习性的不同可将厌氧颗粒污泥的组成微生物分为产甲烷菌群及非产甲烷菌群两大菌群。为探究这两大菌群微生物对去除水中Sb(Ⅲ)污染的作用机理,研究了厌氧颗粒污泥的EPS(胞外聚合物)及其内核微生物与水中Sb(Ⅲ)的作用过程。结果表明,其内核微生物是去除水中Sb(Ⅲ)污染的主体;pH不仅影响不同菌群厌氧微生物的生理活性,同时还对微生物表面官能团的质子化率有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厌氧颗粒污泥微生物对Sb(Ⅲ)的吸附;产甲烷菌群对Sb(Ⅲ)的去除以生物质沉淀方式为主,其吸附容量大于非产甲烷菌群,非产甲烷菌群与水中Sb(Ⅲ)的作用方式主要以生物质结合为主。FTIR、XPS及XRD表征证明,无论是何种厌氧颗粒污泥菌群,其表面均大量存在能与水中Sb(Ⅲ)结合的多糖、蛋白质和羧酸等有机结构。另外,厌氧颗粒污泥内部积累的Fe、P可与Sb生成络合物并沉积在微生物细胞内,尤其是大量存在的生物铁Fe^(2+)可与Sb(Ⅲ)发生络合反应生成FeOSbO_(3)共沉淀物,从而获得对水中Sb(Ⅲ)的去除效果。
    • 王淼; 衣萌萌; 王瑞宁; 卢迈新
    • 摘要: 【目的】底泥中的微生物群落对维持池塘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探讨罗非鱼高密度养殖池塘底泥微生物的碳氮代谢特征与季节变化规律。【方法】在养殖季采集罗非鱼养殖池塘底泥样品,检测底泥中的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和总氮含量,并通过Biolog-ECO平板技术分析底泥微生物对含氮碳源、含磷碳源和只含碳的碳源代谢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ur Development,AWCD)。【结果】养殖中期和末期底泥中的总氮和氨氮含量显著高于养殖初期;底泥中的微生物能较好地利用β-甲基-D-葡萄糖苷、丙酮酸甲酯、D-半乳糖醛酸、吐温80、D-甘露醇、肝糖、D-纤维二糖等只含碳的碳源和L-天门冬酰胺、N-乙酰-D-葡萄糖胺(AWCD>0.5)等含氮碳源,也可以利用D,L-α-磷酸甘油、葡萄糖-1-磷酸(AWCD<0.5)等含磷碳源,不能利用2-羟基苯甲酸、衣康酸和α-丁酮酸。养殖初期罗非鱼养殖池塘底泥微生物对只含碳的碳源和含氮碳源的利用率高于养殖中期和末期。底泥微生物对含氮碳源和只含碳的碳源的利用率与底泥中的硝酸盐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可以尝试利用Biolog-ECO平板技术分析底泥微生物的氮利用指数,评估底泥菌群对氮的利用能力。
    • 王蒙; 谢建林; 詹仰; 张巧娥
    • 摘要: 选用胎次、产奶量、体况基本一致的两舍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每舍700头左右),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 kg生物发酵饲料,进行生物发酵饲料对奶牛粪成分和微生物菌群及牛舍环境影响的研究,为期60 d。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粪中全氮、全磷、有机质、锌、钾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粪中乳酸杆菌群数显著增加(P0.05);试验组舍内氨气含量下降31.75%,硫化氢含量降低42.50%,CO_(2)含量降低14.13%、CH_(4)含量降低23.78%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生物发酵饲料可降低奶牛粪中部分成分含量,增加粪中有益菌群数,减少奶牛畜舍中害气体含量。
    • 余硕文; 佘荣书; 韩兴林; 张娇娇; 胡景辉; 何猛超; 蒙德俊; 王德良
    • 摘要: 对君丰大曲酱香白酒酿造过程出池酒醅的理化指标进行分析,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酒醅中微生物菌群变化规律,利用气质联用(GC-MS)分析轮次酒的风味物质构成,并阐释酒醅特性与风味物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白酒酿造过程中,出池酒醅水分含量、酸度、还原糖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至5~6轮次略有回升的趋势,淀粉含量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酒醅中共检测出71种细菌属和43种真菌属,优势细菌属为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unidentified Mitochondria等,优势真菌属为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毕赤酵母属(Pichia)、酵母属(Saccharomyces)等。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毕赤酵母属(Pichia)、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等受淀粉和还原糖影响比较大,接合酵母属(Zygosaccharomyces)、明梭孢属(Monographella)和海洋芽孢杆菌(Oceanobacillus)等受水分和酸度影响比较大,与风味物质相关性较强的微生物有假单胞菌属(Psedomonas)、片球菌属(Pediococcuspichia)、接合酵母属(Zygosaccharomyces)和假丝酵母属(Candida)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