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减排技术

减排技术

减排技术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705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工业、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0篇、会议论文81篇、专利文献301414篇;相关期刊400种,包括化工经济技术信息、煤炭科学技术、石油石化节能与减排等; 相关会议65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硝酸硝酸盐技术交流会、2016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第二十届SO2、NOX、PM2.5、Hg污染控制技术研讨会等;减排技术的相关文献由82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悦、白云川、贺勇等。

减排技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0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8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01414 占比:99.77%

总计:302105篇

减排技术—发文趋势图

减排技术

-研究学者

  • 王悦
  • 白云川
  • 贺勇
  • 赵经纬
  • 付雨霞
  • 仲冰
  • 任天志
  • 何力
  • 保罗·斯德丁
  • 倪丰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曲保智; 杨溢; 田宇
    • 摘要: 绿色供应链和船舶减排技术越来越受到全球海运业的重视。本文着重探讨了最具潜力的氢能源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发动机和航线运营使用的减排技术并且提供了日本和全球最大航运公司马士基集团的减排经验和计划。长期来看,航运燃料的最佳选择是氢,但其应用在国内外均处于研究阶段。短期来看,甲醇可能是实现减排目标的最佳替代性燃料,近年来甲醇发动机减排技术有了诸多的完善和提高,且其只要求对现有发动机进行改造而非完全替换。
    • 于营丽
    • 摘要: 本刊讯英国石油公司(bp)2022年3月发布《2022年能源展望》,报告指出,未来可再生能源快速扩张,化石燃料重要性逐渐下降,全球能源市场会发生根本性重组,减排技术和投资需进一步加强。(1)加速转型、净零和新动力3种情景表现出一致趋势。加速转型和净零情景依托于气候政策显著收紧。新动力情景建立在全球能源系统发展现状以及全球脱碳雄心基础上。3种情景一致表现出能源转型的3种趋势:即碳氢化合物作用逐渐减弱,可再生能源快速扩张,以及世界电气化程度不断提高。
    • 李晋; 谢璨阳; 蔡闻佳; 王灿
    • 摘要: 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对于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必要提前研究"双碳"目标下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路径及技术路线图。本文回顾了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的历史趋势;归纳了钢铁行业实现低碳发展的主要技术选择;基于文献调研汇总了近年来关于中国钢铁行业低碳发展路径的相关研究,并总结了不同研究对钢铁未来低碳路径中关键参数的判断,包括粗钢产量、废钢资源量、电炉炼钢比例、低碳技术应用、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等,同时分析了不同研究得出的普遍认识和主要差异。在研究中我们也简要分析了中国钢铁转型路径与全球钢铁转型路径之间的异同。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双碳"目标下中国钢铁行业发展路径的研究需求。
    • 郑文茹; 莫菲菲
    • 摘要: 甲烷是一种短寿命温室气体,具有强势、快速增温效应。本文分析了美国甲烷历史排放情况,总结了美国甲烷排放控制相关政策措施以及甲烷自愿减排行动,结合中国甲烷排放情况提出了中国甲烷排放控制的对策建议。具体建议包括:建立基础监测,提供减排数据支撑;健全政策体系,提高企业减排力度;促进多方合作,提升减排技术能力。
    • 黄海
    • 摘要: 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部门,石化行业在“双碳”目标下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然而目前学术界对于石化行业排放特征、关键技术评估以及减排贡献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文章构建了石化低碳技术综合评估优化模型,基于实证数据识别企业排放特征,结合行业特点对关键低碳技术进行综合评估,测算“双碳”目标下低碳技术的减排贡献。结果表明,现阶段新兴低碳技术由于安全性、成本等因素无法在石化行业广泛应用,节能仍是企业短期减排的重要措施;长期来看,能源结构调整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不同板块企业的排放构成差异巨大,低碳技术选择也需有所侧重。
    • 刘文革; 徐鑫; 韩甲业; 王勃; 李志; 严媛
    • 摘要: “双碳”目标的提出,要求我国在强化CO_(2)排放控制的同时加强对甲烷等非CO_(2)温室气体的控排。在研究我国煤矿甲烷排放来源及构成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矿井实测法T3方法分析测算我国煤矿甲烷的历史排放趋势,辨识煤矿甲烷排放的影响因素,建立煤矿甲烷排放主因素分析模型(MFAME),并按照基准、发展、新政策3种情景预测到2060年的煤矿甲烷排放量,提出甲烷减排的总体路径和减排关键技术。研究表明:煤矿地下开采过程中的甲烷排放是我国煤矿甲烷最主要的排放来源,露天开采过程中的甲烷排放和废弃煤矿的甲烷排放量呈现上升趋势。我国煤矿甲烷排放总量仍然较大,基于T3方法测算的煤矿瓦斯统计排放量峰值为591.6万t。碳中和目标下煤炭消费需求侧的加速减少会导致煤炭产量快速下降、煤矿数量减少以及煤炭供应生产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等灾害严重矿井比例逐渐减少。预计不同情景下,到2060年,我国煤矿甲烷的排放量为365万~542万t。未来需加强煤矿地下开采、矿后活动及废弃煤矿瓦斯排放等重点排放环节的管控,按照“技术-经济-政策”协同发展路径,深入推动低浓度瓦斯高效提浓技术、超低浓度通风瓦斯催化氧化销毁和余热利用技术等瓦斯利用关键技术的研发,建立废弃煤矿瓦斯逸散监测及治理利用技术体系,提高煤矿瓦斯综合利用量和利用率。
    • 李琦; 刘桂臻; 李小春; 陈征澳
    • 摘要: “双碳”目标背景下,亟需深刻了解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及其未来在中国发展的前景,从时间、空间以及技术链3个维度对CCUS的历史演变、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与展望很有必要且意义重大。时间维度上,CCUS技术可划分为技术孕育阶段(1950—1980年)、诞生与发展阶段(1980—1995年)、研发与示范阶段(1995—2020年)、实施阶段(2020—2030年)以及商业化阶段(2030—2050年)。空间维度上,CCUS商业化部署水平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主要分布在发展时间较长、整体研发水平较高的北美和欧洲地区,此外,中国、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和巴西也进入了先进行列。技术链方面,CCUS技术可划分为3个代际:在捕集环节,第1代捕集技术可应用于电厂,第2代捕集技术面向电力与工业应用,第3代能耗、运行成本以及维护费用均能降低至第1代的50%左右。在输送环节,第1代CO_(2)输送技术建立CO_(2)流动模型,研究扩散规律,控制CO_(2)腐蚀,优选管道材料,评估泄漏影响,开发监测报告核实工具等;第2代CO_(2)输送技术集中于大规模管网开发、标准规范制定;第3代可应用于大规模国家和国际管网。在封存环节,第1代优先发展地质封存共性技术,第2代针对安全监测、风险管理优化,第3代侧重完整监测与补救措施。目前,中国CCUS总体水平处于研发和示范的初期阶段,与其他领先水平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应加强CCUS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和学习国外CCUS核心技术和实践工程经验,为未来中国大规模全流程CCUS项目的实施做好准备和铺垫。
    • 张博; 李蕙竹; 仲冰; 高俊莲
    • 摘要: 减少甲烷排放是短期内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期间,甲烷控排成为核心议题与各方博弈焦点。作为全球人为源甲烷排放第一大国,我国主动参与国际甲烷控排行动,已经承诺在21世纪20年代取得控制和减少甲烷排放的显著效果。本文在阐述我国甲烷控排所处形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甲烷排放现状与现有控排政策行动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新时期我国甲烷控排的对策。我国甲烷控排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①数据基础薄弱,总量结构不清;②行业间差异大,全面减排不易;③技术短板突出,管控能力不强。建议统筹谋划国家层面甲烷控排的顶层设计,推动出台分行业甲烷控排行动方案,加强甲烷控排基础研究与技术研发,深化甲烷控排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甲烷控排的宣传以及社会参与度。
    • 摘要: 荷兰技术和工程公司Coolbrook与瑞士ABB公司签署一份谅解备忘录,旨在商业化和加速推进Coolbrook公司RDR(Roto Dynamic Reactor)技术应用,以减少蒸汽裂解生产烯烃装置的CO_(2)气体排放。
    • 摘要: 二氧化碳(CO_(2))地质利用与封存技术是现行最有效的CO_(2)减排技术之一,也是实现我国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CO_(2)注入地下储层后,会与井筒水泥发生反应,导致井筒水泥发生腐蚀,增大井筒泄漏的风险。因此,对CO_(2)腐蚀井筒水泥过程进行定量精细表征,研究CO_(2)注入后井筒水泥中泄漏通道形态的演变以及有效应力和流体流速对泄漏通道形态演变的影响,可为井筒泄漏风险量化评价提供分析依据,保障井筒长期、稳定运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