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遗传分化

遗传分化

遗传分化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977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植物学、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5篇、会议论文67篇、专利文献12441篇;相关期刊281种,包括海洋与湖沼、昆虫学报、水生生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60种,包括首届“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主题论坛暨“中医药资源本土与国际化发展”论坛、第十三届(2016)中国羊业发展大会、2015年中国观赏园艺学术研讨会等;遗传分化的相关文献由3293位作者贡献,包括常洪、杨章平、孙伟等。

遗传分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5 占比:6.75%

会议论文>

论文:67 占比:0.50%

专利文献>

论文:12441 占比:92.75%

总计:13413篇

遗传分化—发文趋势图

遗传分化

-研究学者

  • 常洪
  • 杨章平
  • 孙伟
  • 李钧敏
  • 金则新
  • 黎中宝
  • 马恩波
  • 毛永江
  • 郭亚平
  • 耿荣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静珍; 张文英; 雷剑; 柴沙沙; 靳晓杰; 王崇; 杨园园; 程贤亮; 杨新笋; 王连军
    • 摘要: 【目的】基于叶绿体DNA(cpDNA)序列atpI-rsp2和psbC-trnS分析山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山药种质资源鉴定、创新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来自14个省(区)的64份山药种质为材料,对其atpI-rsp2和psbC-trnS序列进行多态性扩增并测序,经拼接、比对后,利用MEGA 7.0计算种质间的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并利用DNAsp 5.0分析核苷酸多态性,采用NET Framework 4.6.1绘制单倍型间的中介邻接网络结构。【结果】atpI-rsp2和psbC-trnS序列合并序列长度为1938 bp,共有117个插入/缺失位点(I_(s))和14个变异位点(V_(s)),转换率(S_(i))为49.1%,总体转换/颠换偏倚率(R)为0.928,共产生30种单倍型,其中有21种为独享单倍型,9种为共享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_(d))和核苷酸多样性(p)分别为0.9206和0.00139。atpI-rsp2序列和psbC-trnS序列及合并序列的Tajima’s D、Fu andLi’s D*和F*均为负值,其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P>0.10),说明这2个序列在进化上符合中性进化模式。64份山药种质的遗传距离为0~0.003865,平均遗传距离均为0.001400。中介邻接网络结构分析结果显示,30种单倍型可分为3类,其中,H5为较原始单倍型。【结论】64份山药种质资源的遗传距离较近,遗传背景相似,可能是由于长期地区间引种导致,与地理距离不完全相关。atpI-rsp2和psbC-trnS序列可用于山药物种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等研究领域。
    • 任雪锋; 邓亚博; 臧国长; 郑轶琦
    • 摘要: 应用SSR分子标记,对河南省15个居群共288份狗牙根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0对引物共扩增出173条条带,其中163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94.29%,表明河南省狗牙根具有丰富的多态性。15个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3857,即发生在居群间的遗传变异达到38.57%,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发生在居群内部,居群间基因流为0.7964,居群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不同居群间遗传一致度的变化范围是0.746~0.964,平均为0.767。15个居群间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居群间没有完全按照地理来源进行聚类,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矩阵之间的Mantel检验结果表明狗牙根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相关性。288份狗牙根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173~0.5205,平均为0.3113,UPGMA聚类结果将所有材料分为3组。基于Structure软件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可将288份狗牙根材料分为2个亚群和一个混合型群体,与288份材料的UPGMA聚类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可判断两个亚群的遗传背景单一,混合型群体存在一定的种质基因渗透,遗传背景较为复杂。
    • 罗林丽; 孟泽洪; 李帅; 赵兴丽; 周罗娜; 贺圣凌; 魏茹蕙; 张欣; 周玉锋
    • 摘要: 【目的】基于mtDNA COI和COⅡ的联合序列,探讨中国南方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方法】利用MEGA 6.0,DnaSP 5.10和Arlequin 3.5.2.2等软件对中国南方茶棍蓟马8个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基因流、分子变异及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推断群体演化历史。【结果】茶棍蓟马mtDNA COI和COⅡ序列均具有明显的AT偏好性,COI和COⅡ联合序列的长度为1146 bp,共有22个单倍型。中国南方茶棍蓟马总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表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Hd=0.924)和低核苷酸多样性(π=0.00600)。8个地理种群总群体的遗传分化程度高(F_(ST)=0.84830),基因交流水平低(Nm=0.040),群体可能由于遗传漂变而发生明显分化。AMOVA分析显示,茶棍蓟马种群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组间种群(F_(CT)=0.84922);Mantel检测显示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5029,P<0.01)。中性检验结果表明,除云南两个地理种群外的其他地理种群近期可能经历了种群扩张。【结论】中国南方茶棍蓟马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基因交流较少;地理距离可能是影响茶棍蓟马地理种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 郑乾明; 王小柯; 马玉华
    • 摘要: 【目的】分离侵染贵州火龙果的蟹爪兰X病毒(Zygocactus virus X,ZyVX)和火龙果X病毒(Pitaya virus X,PiVX)基因组序列,探讨其序列差异和遗传变异。【方法】利用RT-PCR筛选含有ZyVX和PiVX的火龙果样品,然后通过RNA-seq获得ZyVX和PiVX基因组相关序列,进行序列组装、一致性比较、基因重组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获得4条ZyVX贵州分离物和3条PiVX贵州分离物基因组近全长序列,长度分别为6570~6600和6649~6657 bp,分别覆盖参考基因组序列的99.2%~99.6%和99.3%~99.8%。4条ZyVX贵州分离物之间的基因组序列一致性为96.7%~99.5%,与其他已报道分离物的序列一致性为91.4%~96.9%,其ORF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3.8%~100%。3条PiVX贵州分离物之间基因组序列一致性为98.2%~98.5%,与其他已报道分离物序列一致性为98.0%~99.1%,其ORF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7.8%~100%。ZyVX和PiVX贵州分离物基因重组分析表明未发现明显的重组事件,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未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结论】当前贵州ZyVX和PiVX群体的基因组序列一致性高,其变异均为单核苷酸变异,未发生基因重组和遗传分化
    • 黄皓; 范嗣刚; 王鹏飞; 陈佳; 赵超; 闫路路; 邱丽华; 潘滢
    • 摘要: 为了解中国不同地理群体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的遗传结构,从花鲈基因组序列中筛选出11个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对中国沿海地区(天津、长岛、青岛、上海、厦门和北海) 6个花鲈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11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57个等位基因,7个微卫星位点具有高度多态性。6个群体的等位基因数(N;)为3.909 1~4.636 4,有效等位基因数(N;)为2.293 4~2.773 5,观测杂合度(H;)为0.391 3~0.456 8,期望杂合度(H;)为0.505 1~0.566 2,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88 8~0.518 9。青岛、上海和北海群体具有高度多态性,其余群体为中度多态性。上海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长岛群体和厦门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低。6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为0.022 6~0.055 2,其中天津群体和北海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最大,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低。基因流(N;)为4.276 6~11.220 8,6个群体间的基因交流频繁;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群体内变异占总变异的91%,群体间变异占9%。基于个体归类的聚类分析显示6个群体的花鲈个体均被划分到2个基因型类群中,无独立的基因型类群。UPMGA聚类树显示6个群体分为两支。
    • 王宇宸; 陶守超; 李晨阳; 施雯; 和秋菊; 易传辉
    • 摘要: 【目的】了解云南省人工养殖黄脚胡蜂(Vespa velutina Lepeletier,1836)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现状,为科学养殖与利用等方面和入侵种群危害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利用线粒体COⅠ基因标记对云南省8个人工养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测定154个样本线粒体COⅠ基因部分序列,共检测出614个保守位点,7个变异位点,7个单倍型;各种群间核苷酸遗传距离在0.000~0.020之间,核苷酸多度在0~0.00079之间,单倍型多度在0~0.6之间,核苷酸平均差异数在0~2.09825之间,核苷酸歧义度在0.00000~0.00398之间;种群的Tajima´D=-0.62598,P>0.10;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3163;分子系统树显示,各养殖种群之间分支较近,无明显遗传分化情况,黄脚胡蜂分为2支,昆明种群内的部分个体聚为一支,其他7个种群的聚为1支。【结论】云南省人工养殖黄脚胡蜂遗传多样性低,遗传距离较近,遗传分化程度较低,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部,各种群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养殖母种群大部分可能来源于亲缘关系相近的原始种群。
    • 李爱梅; 付开赟; 丁新华; 何江; 吐尔逊·阿合买提; 冯宏祖; 郭文超
    • 摘要: 【目的】番茄潜叶蛾已成为世界性番茄的重要害虫,对番茄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研究其遗传多样性有利于揭示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结构。【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20个地理种群番茄潜叶蛾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特征。【结果】15条引物扩增出137条ISSR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96.35%,所有个体显示了各自独特的ISSR图谱。ISSR的标记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0个番茄潜叶蛾地理种群遗传距离大小范围为0.0065~0.1623,遗传一致度范围为0.8502~0.9935。种群变异来源分析表明,25.36%的遗传变异来自种群间,74.64%的变异来源于种群内部。UPGMA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各地理种群的聚类与地理位置无较强的关联性。【结论】番茄潜叶蛾尚处在入侵早期阶段,且具备频繁入侵和多点的特征。防控上要注意加强检疫,阻绝多点入侵来源。
    • 陈蓉; 牛力康; 端木浩楠; 王宗庆; 车艳丽
    • 摘要: 【目的】明确双斑乙蠊Sigmella biguttata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并揭示该种地理分布格局成因。【方法】PCR扩增双斑乙蠊19个地理种群284头个体的线粒体基因COI,COII和ND1以及核基因ITS的序列;使用MEGA v.7.0,DnaSP v.5.0和Arlequin v.3.5软件分析双斑乙蠊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采用中性检验和错配分布分析方法检测种群历史动态;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和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BI)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利用中介邻接网络算法构建单倍型网络图;基于线粒体基因COI替换率推断双斑乙蠊各种群的分化时间。【结果】双斑乙蠊地理种群呈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Hd=0.98835,π=0.02777)。ML和BI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一致且具有较高的支持率,显示双斑乙蠊所有地理种群分为3个支系8个组,表现出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这与SAMOVA得到的遗传结构分析结果一致。单倍型网络图显示不同地理种群间无共享单倍型。遗传分化和基因流(Nm)分析显示,种群间的Fst值大于0.25,最大Nm值小于1。种群历史动态检测结果表明,Group 2,Group 4,Group 6和Group 7经历了种群扩张,扩张时间均在末次间冰期,而Group 1,Group 3,Group 5和Group 8未发生种群扩张。双斑乙蠊各支系及各组的分化时间在中更新世期(0.5391-0.1544 Ma)。【结论】双斑乙蠊不同种群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有助于双斑乙蠊种群发生扩张,种群的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布格局受到地理屏障和第四纪更新世气候振荡的影响。
    • 李春; 段迎辉; 琚铭; 苗红梅; 杜华; 张海洋
    • 摘要: 为了深入分析芝麻育成品种的多样性,挖掘优异等位基因位点,加快芝麻分子育种进程,以705份芝麻种质资源材料(95份我国育成芝麻品种、405份国内地方种、205份国外种质)基因组数据为基础,开展了芝麻育成品种和地方种间分子多样性的比较分析。通过分析,获得了12704个普遍存在的SNP/InDel变异位点,通过比较95份育成品种和405份地方种间的核苷酸多样性差异,发现育成品种的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158,较地方种(0.246)显著降低。进一步通过模拟置换检验发现,在95个育成品种中,共有2483个位点的遗传多样性较地方种显著降低,115个位点的多样性显著升高;同时,以遗传分化系数Fst为参数,筛选出在育成品种与地方种群体之间表现出显著分化的变异位点1290个。通过结果的交集分析,获得了在群体间显著分化且遗传多样性在育成品种内显著提升的变异位点80个,其中,具有强突变效应的变异位点14个。结合基因组信息分析发现,位点Chr2:8176782和Chr10:3441593分别位于2个抗病相关基因(C_2_2.176和C37.81)内,且在育成品种中的基因频率较地方种分别提高了12.93倍和3.44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某些位点在芝麻育成品种与地方种间发生了显著的多样性变异,而这种改变可能与育成品种优良性状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
    • 程磊; 陈蔚涛; 于晓丽
    • 摘要: 鲫(Carassius auratus)是中国分布范围最广的淡水鱼类之一,在越南也有自然分布。本文通过研究越南及中国广东阳春、潮州、广西博白和福建等地鲫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b,Cyt b)基因遗传变异,以探讨越南和华南地区鲫的谱系地理格局。在146尾样本中,共检测出32种单倍型,分属于6个鲫线粒体谱系,总的单倍型多样性(0.900±0.016)和核苷酸多样性(0.017±0.008)均较高。分析结果显示:华南地区和越南共存在3个土著鲫的线粒体谱系(C1A、C1B和C1C),而不是之前认为的1个或2个。谱系C1A分布于福建,谱系C1B和C1C则分别分布于越南的北部和南部,两广地区可能是谱系C1A和C1B的重叠分布区。此外,这一区域还检测到了其他线粒体谱系,这种谱系混杂的格局可能与自然演化过程和人类活动有关。本研究加深了对鲫谱系地理格局的认识,有助于鲫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