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无精子症

无精子症

无精子症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3年内共计98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3篇、会议论文49篇、专利文献22183篇;相关期刊325种,包括婚育与健康、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等; 相关会议36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男科学术大会、世界中联第五届男科国际学术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中医男科学术大会、国际中医男科第七届学术大会、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医男科学术论坛、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生殖医学学术会议等;无精子症的相关文献由2655位作者贡献,包括蔡志明、李铮、杨晓玉等。

无精子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3 占比:3.78%

会议论文>

论文:49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22183 占比:96.01%

总计:23105篇

无精子症—发文趋势图

无精子症

-研究学者

  • 蔡志明
  • 李铮
  • 杨晓玉
  • 滕有仁
  • 牟丽莎
  • 金保方
  • 沙家豪
  • 邓春华
  • 刘睿智
  • 陈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琼珍; 杨宣; 钟镇涛; 陆宝燕; 赵杰; 黄卫东
    • 摘要: 目的研究KNTC1基因rs7968222位点突变与无精子症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以2019年11月至2021年5月来新疆佳音医院就诊的男性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全外显子检测。选取208例研究对象为筛选人群,包括无精子症患者97例(实验组)和111例精液检测正常的男性个体(对照组),通过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突变频率的显著性分析找到候选基因位点rs7968222,然后以881例男性样本(包括无精子症组68例、少精子症组57例和正常组756例)作为验证人群对候选基因位点进行验证,分析候选基因在不同精液状况和不同民族中的分布情况以及对激素分泌的影响。结果在筛选实验中发现候选基因KNTC1(rs7968222)在实验组发生突变的共12人(12/97),对照组中未发现(0/111)。验证实验结果显示,KNTC1(rs7968222)基因突变在无精子症人群的携带率(11.76%,8/68)显著高于正常人群(4.63%,35/756)(P<0.05);验证人群中不同民族比较发现,在维吾尔族人群中rs7968222突变的携带率(15.38%,30/195)显著高于汉族人群(0.52%,3/572)(P<0.01);与激素异常率相关分析显示,携带KNTC1(rs7968222)基因突变人群的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异常率显著高于不携带人群(11.11%vs.3.11%,P<0.01)。经GeneCard数据库验证显示,KNTC1基因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相关,在睾丸组织和精原细胞中表达量最高。结论KNTC1基因rs7968222位点突变具有民族异质性,其可能是新疆地区部分无精子症患者的遗传易感因素之一。
    • 彭靖; 方冬; 张志超; 高冰; 袁亦铭; 唐渊; 宋卫东; 崔万寿
    • 摘要: 目的:调查不育症男性雄激素缺乏的发生率及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梗阻性无精子症(obstructive azoospermia,OA)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检查血清总睾酮水平,OA、NOA和VC患者数量分别为141,97和169例,所有患者均在上午检测总睾酮浓度。所有样本在男科实验室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总睾酮水平,低于300 ng/dL定义为雄激素缺乏。结果:共收集到病例407例,平均年龄(30.4±5.8)岁,平均睾酮水平(4.18±1.64)ng/dL(0.30~11.32 ng/dL)。总体雄激素缺乏的发生率为26.5%(108/407),在NOA、OA和VC组的雄激素缺乏的发生率分别为40.2%(39/97)、19.7%(27/141)和24.9%(42/169)。NOA和VC组雄激素缺乏的发生率高于OA组(P<0.001),而VC组和OA组的雄激素缺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多因素分析发现不育症的原因是雄激素缺乏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NOA和VC可能是雄激素缺乏的危险因素,NOA的年轻男性出现雄激素水平低下的可能性更大,NOA和VC治疗后应该随访睾酮水平。在临床中对不育症男性应该评估是否有雄激素缺乏存在。
    • 史圣甲; 贾一凡; 季兴哲; 周梁; 张洲
    • 摘要: 目的探讨沉默环状RNA_单酰甘油酯酶(Circular RNA_monoglyceride lipase,circ_MGLL)表达对睾丸支持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应用siRNA沉默睾丸支持细胞中circ_MGLL和MGLL的表达。应用CCK-8和EdU检测沉默circ_MGLL对支持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沉默circ_MGLL对支持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应用生信网站预测与circ_MGLL具有结合潜能的miRNA。应用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circ_MGLL与相关miRNAs的结合能力。结果沉默circ_MGLL的表达后,支持细胞增殖速度加快、增殖细胞比例和S期细胞比例升高(均P<0.05),而凋亡细胞比例和G1期细胞比例降低(P<0.05)。机制方面研究显示,circ_MGLL可结合miR-1228、miR-1233、miR-149和miR-924。结论circ_MGLL可结合miR-1228/miR-1233/miR-149/miR-924,并促进睾丸支持细胞增殖而抑制细胞凋亡。
    • 付旭; 周莹; 顾怡栋; 王家雄; 杨慎敏
    • 摘要: 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congenital bilateral absence of vas deferens,CBAVD)是梗阻性无精子症的常见原因之一,睾丸生精功能一般正常,除了常见的囊性纤维化穿膜传导调节蛋白(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基因突变外,黏附G蛋白耦联受体G2(adhesio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2,ADGRG2)基因突变以及拷贝数变异也被认为是CBAVD的发病机制。本文报告1例CBAVD伴生精功能障碍的病例,睾丸组织病理学提示唯支持细胞综合征。全外显子组测序未发现该患者CFTR、ADGRG2以及无精子症相关基因存在致病变异,拷贝数变异分析也未发现有意义的拷贝数变异。该病例的确切遗传学病因尚未可知。CBAVD与生精功能障碍并存的临床现象,提示无精子症遗传病因的复杂性。
    • 郑九嘉
    • 摘要: 由于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因素影响,男性不育的数量逐渐增加。其中,还有部分男性患上了无精子症。导致睾丸生精障碍的病因很多,其中的一个致病因素,是一种会在人们之间相互传染的病毒。而这种可能会引起男性睾丸萎缩、精子生成障碍,导致无精子症的病毒,竟然是腮腺炎病毒。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很疑惑,怎么得腮腺炎还会引起不育呢?感觉八竿子也打不着。
    • 龚一昕; 丁宇; 骆斯慧; 郑雪瑛
    • 摘要: CYP21A2基因突变可引起21-羟化酶缺乏症,导致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和性腺发育异常。根据CYP21A2基因突变位点不同,21-羟化酶缺乏症的临床表型存在异质性,成年患者常以生育障碍为首诊原因。CYP21A2基因突变同时合并多基因突变的复杂病例,国内外尚少见报道。报道1例CYP21A2基因c.518T>A/c.293-13A>G复合杂合突变的男性无精症病例,该患者合并DNAJB13/DNAI1/QRICH2J/FSIP2/HYDIN多基因突变,临床表型为男性不育症,经3个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获得生精功能。该病例丰富了有关男性不育症的基因型,也为此类复合杂合基因突变疾病的诊治提供了临床经验。
    • 李佩佩; 王永霞; 徐珊珊; 周冰燚; 李铭臻
    • 摘要: 目的探讨无精子症睾丸穿刺活检的病理类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广东省生殖医院就诊,并进行睾丸穿刺活检的无精子症患者348例,回顾性分析其睾丸活检的病理结果,根据其主要病理形态学特征分型。结果无精子症睾丸活检根据其病理学特征,病理类型可分为梗阻型无精子症(OA)(166/348,47.7%)和非梗阻型无精子症(NOA)(182/348,52.3%)。梗阻性无精子症(OA)可以进一步分为生精功能大致正常(13/166,7.83%)、轻度精子生成低下(46/166,27.71%)、中度精子生成低下(58/166,34.94%)和重度精子生成低下(49/166,29.52%)。非梗阻型无精子症(NOA)可进一步分为精子成熟阻滞(92/182,50.55%)、唯支持细胞综合症(SCOS)(77/182,42.31%)、生精小管透明变性(13/182,7.14%)。根据生精阻滞在不同细胞阶段,可以分为精原细胞阶段(5/92,5.43%)、精母细胞阶段(38/92,41.30%),精子细胞阶段(49/92,53.26%)。结论睾丸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是无精子症患者诊疗中非常有价值的检查。主要依据睾丸中有无成熟精子可以将无精子症分为2种临床病理类型,在每一大类中根据其曲细精管大小形态和生精细胞的数量形态比例细分,有利于无精子症睾丸活检的病理诊断规范化,为无精子症进一步临床诊疗和研究提供基础。
    • 王万伦; 刘桐佳; 张婷; 李硕; 边艳超; 肖瑞
    • 摘要: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筛选不同阻滞阶段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相关的调控因子及其调控途径,为后续的功能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从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中获得GSE45885的基因表达谱矩阵,筛选其中的正常样本以及不同阻滞阶段NOA样本,包括4例正常生精样本和20例NOA患者样本,20例NOA患者中有2例患者处于减数分裂前期阻滞阶段(PRE),7例处于减数分裂期阻滞阶段(MEI),11例处于减数分裂后期阻滞阶段(POST)。将正常生精样本设置为对照组(CON),使用GEO2R在线工具鉴定正常生精样本与不同阻滞阶段NOA样本之间的差异基因,对GEO芯片中不同阻滞阶段的NOA数据整合归一化并进行矫正后取交集。对差异表达的基因以及其靶基因进行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获取关键通路;基于在线工具(STRING)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然后利用Cytoscape中的Cyto Hubba插件对枢纽基因进行筛选。结果:在PRE中筛选出463个上调基因,12个下调基因;在MEI和POST中分别发现2个和3个下调基因,无上调基因。PRE中上调基因通过一些重要途径,如精子发生、精子细胞发育、精子的运动、纤毛运动和微管形成等功能来调控生精过程。在上述的3个阻滞阶段NOA中筛选出2个共同差异基因,均为微小RNA(mi RNA),2个mi RNA有58个共同靶基因。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工具STRING成功构建PRE中上调基因的PPI网络图,并使用Cytoscape筛选出网络中前10个枢纽基因,包括DNAI1、DNAI2、PGK2、ROPN1L、ARMC4、DRC1、DNAAF3、CABYR、ZMYND10和CCDC65。结论:识别枢纽基因和共同差异基因及其通路为后续研究NOA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DRC1、ARMC4、MIR15A和MIR509-3可作为后续NOA发病机制研究的潜在靶点。
    • 谭志国; 张超
    • 摘要: 无精子症分为梗阻性无精子症(OA)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两大类。多数OA患者可通过睾丸穿刺技术获得精子,也可通过手术重建输精管道的方式达到治疗目的。部分NOA患者可通过常规穿刺或显微取精手术方式获得精子。Y染色体微缺失所致NOA很常见,嵌合型伴Y染色体微缺失病例较少。本研究对1例嵌合型伴Y染色体微缺失显微取精获得妊娠并成功获子代病例进行报道。
    • 张杰; 吴成亮; 李霞; 温国亮; 苏占营
    • 摘要: 目的对精子来源为附睾、睾丸的无精症患者与通过正常射精获得精子的严重少弱精症患者行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CSI)治疗不育症的临床结局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九江市妇幼保健院生殖门诊因单独男方因素行ICSI的128例无精子症与256例严重少弱畸精子症患者的新鲜治疗周期,将精子来源为附睾的无精子症患者分为A组(67个周期),精子来源为睾丸的无精子症患者为B组(61个周期),严重少弱畸精子症患者为C组(256个周期)。比较各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C组男方平均年龄、不孕年限显著高于A、B组,三组女方年龄无显著差异;B组(96.22%、73.34%)和C组(96.13%、72.49%)的卵裂率、受精率明显低于A组(98.62%、79.50%),P0.05)。结论精子来源为睾丸、附睾的无精子症患者行ICSI治疗的临床妊娠率高于通过正常射精获得精子的严重少弱畸精子症患者,未增加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及子代出生缺陷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