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技术
遗传学技术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专利文献173007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等;
遗传学技术的相关文献由32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双环、岳秉飞、王洪等。
遗传学技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3007篇
占比:99.94%
总计:173108篇
遗传学技术
-研究学者
- 刘双环
- 岳秉飞
- 王洪
- 舒跃龙
- 郑秋红
- 储兵
- 卜丽佳
- 吴小南
- 吴志英
- 周青
- 张志强
- 张烨
- 张素梅
- 张鹏飞
- 朱华庆
- 林珉婷
- 桂淑玉
- 汪渊
- 王喜良
- 王柠
- 苏红英
- 薄洪
- 贺争鸣
- 邢瑞昌
- 郑天荣
- 陆祖福
- 陈万金
- 陈厚早
- 龚福生
- Catherinot E.
- Gaillard J.L.
- Grame
- Le Bourgeois M.
- Meyer DI
- O'Nell
- Sermet-Gaudelus I.
- 丁倩
- 丁华新
- 丁大鹏
- 万孝苗
- 万美珍
- 于月新
- 付旭
- 任臻
- 余鹰
- 党耕町
- 兰建云
- 关明
- 冯铁建
- 凤凰
-
-
付旭;
周莹;
顾怡栋;
王家雄;
杨慎敏
-
-
摘要:
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congenital bilateral absence of vas deferens,CBAVD)是梗阻性无精子症的常见原因之一,睾丸生精功能一般正常,除了常见的囊性纤维化穿膜传导调节蛋白(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基因突变外,黏附G蛋白耦联受体G2(adhesio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2,ADGRG2)基因突变以及拷贝数变异也被认为是CBAVD的发病机制。本文报告1例CBAVD伴生精功能障碍的病例,睾丸组织病理学提示唯支持细胞综合征。全外显子组测序未发现该患者CFTR、ADGRG2以及无精子症相关基因存在致病变异,拷贝数变异分析也未发现有意义的拷贝数变异。该病例的确切遗传学病因尚未可知。CBAVD与生精功能障碍并存的临床现象,提示无精子症遗传病因的复杂性。
-
-
万孝苗;
黎玲;
刘昌伟;
申超辉;
吴利雯;
周素娴
-
-
摘要:
鲁宾斯坦-泰比综合征(RSTS)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常表现出精神发育迟滞、宽拇指、钩形鼻等特征。RSTS可导致多器官发育不全,也可导致多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发育不全,甚至可累及皮肤(如毛母细胞瘤、多毛症等)。近年研究发现RSTS可增加患者患癌风险,但该病罕见,目前国内外相关报道较少,虽部分患者可通过临床特征及基因检测确诊,但仍有不少患者无法确诊,因此需进一步明确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本文报道了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疑似RSTS患者,通过对其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和基因检测,发现患者有一个CREBBP基因突变:c.3832G>A(p.Glu1278Lys),未发现患者父母该基因突变,表明该基因突变为新发突变,患者诊断为RSTS明确。RSTS十分罕见,确诊困难,通过本例患者的报道,可以提供该病更多的临床特征,有助于对该病基因型-表型相关性的研究,能够给未来诊治RSTS提供更多参考。
-
-
黄洁;
王翠兰
-
-
摘要:
目的探究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超声异常胎儿产前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145例超声检测发现胎儿异常的孕妇,均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检测,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 array)检测结果,并对致病CMA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45例超声异常的胎儿中,检出非整倍体8例,检出率5.52%;≥10Mb染色体重复/缺失5例,检出率3.45%;<10Mb染色体微重复/缺失11例,检出率7.59%.121例核型正常的胎儿中,致病性基因拷贝数变异(CNV)、临床意义不明确CNV(VOUS)、良性CNV分别占7.44%、88.43%、4.13%.9例致病CNV经CMA检测出心脏畸形伴变异型Dandy-Walker畸形1例、心脏畸形伴DiGeorge综合征2例、心脏畸形1例、肺发育畸形1例、双侧侧脑室扩张伴小脑横径小于正常预测值M-2.8SD1例、双侧侧脑室增宽伴小脑测值小于正常预测值M-3SD1例、胎儿生长受限伴鼻骨缺失1例,胎儿生长受限1例.结论CMA技术可有效发现超声异常胎儿的染色体微重复/微缺失,对产前遗传学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
刘蓉;
黄伟;
王磊
-
-
摘要:
[目的]基于GEO和TCGA数据库中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和鉴定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键枢纽基因.[方法]下载GEO中食管鳞状细胞癌数据集GSE17351和TCGA中的食管鳞状细胞癌RNA-seq数据,利用R软件Limma程序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利用ClusterProfiler程序包对差异基因进行GO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利用STRING工具分析差异基因编码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并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展示;利用Cytoscape的Cytohubba插件分析关键枢纽基因;利用K-Mplotter分析关键枢纽基因的预后价值.[结果]通过GEO和TCGA筛选共得到167个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差异基因主要与核分裂、ATPase活性和DNA解旋酶活性等GO过程相关,且显著富集于DNA细胞周期、DNA复制、错配修复、卵母细胞减数分裂、ECM-受体相互作用、p53及Wnt等信号通路;一共筛选得到10个关键枢纽基因,其中BUB1、MAD2L1、NUF2、KIF18A、CENPK、CENPN、CENPQ和SPC25等8个基因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本研究经筛选得到了10个食管鳞状细胞癌关键枢纽基因,其中8个与预后相关,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子机制研究和预后判断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
-
-
-
王丽萍
-
-
摘要:
遗传因素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进行分子和遗传检测,提高男性不育准确度的作用非常明显.在临床上多采用染色体分析、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基因突变筛查等方法进行检查,但是对这些筛查方法的准确度还有一定的争议.为了了解这些检测方法的效果,本文进行综合分析临床常见的检测技术,确定最佳的检测方法.
-
-
-
-
摘要:
人脑中快速移动的电信号如何产生思想,形成运动甚至产生疾病,至今是一个谜团。寻找精确、简单的方法来操纵神经元之间电信号,有助于人类对大脑的了解。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团队提出采用微型光驱动导线调制大脑电信号的方法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上。十年前,科学界对于光遗传学技术持怀疑态度,认为这种技术会利用光来操纵神经活动,且必须采用遗传学方法实现,即将一个基因插入一个能够使它响应光的目标细胞中。
-
-
-
-
摘要:
2018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李月舟教授团队在《纳米快报》(Nano Letters)发表了论文"Ultrasonic control of neural activity through activation of mechanosensitive channel Msc L"(https://pubs. acs. org/doi/10. 1021/acs. nanolett. 8b00935),首次在神经元上通过超声刺激激活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进而精确控制神经元的兴奋性。该成果开拓了超声在脑科学研究中的新方向,为超声遗传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