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3年内共计15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575886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检验医学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首届全国不孕不育复发性流产中西医诊治暨生殖健康高峰论坛、第五次全国中医生殖医学学术研讨会、2015中华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男科学术大会、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生殖医学学术会议等;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相关文献由58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铮、田汝辉、李朋等。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75886 占比:99.98%

总计:576003篇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发文趋势图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研究学者

  • 李铮
  • 田汝辉
  • 李朋
  • 姚晨成
  • 杨施
  • 赵亮宇
  • 韩从辉
  • 马猛
  • 朱作斌
  • 李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希; 李磊; 罗阳; 李莉; 张文红
    • 摘要: 【目的】探讨辅助卵母细胞激活(AOA)对经睾丸显微取精术(micro-TESE)成功获得活动精子患者行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实验室和临床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至2020年间经micro-TESE已获取活动精子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男性患者167人,配偶经常规超排卵获得成熟卵母细胞行ICSI治疗230个周期,比较分析ICSI后是否经钙霉素行AOA处理的实验室和临床结局差异。【结果】激活组(G1)和未激活组(G2)的女方平均年龄(29.96±4.61vs.30.59±4.50,P=0.297),平均移植胚胎数(1.51±0.50 vs.1.56±0.50,P=0.154),移植囊胚数占比(24.37%vs.25.00%,P=0.9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G1组的总受精率和2PN受精率、首次移植妊娠率高于G2组(72.77%vs.67.59%,P=0.005;64.33%vs.60.22%,P=0.036;67.09%vs.50.00%,P=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1组的无可用胚周期发生率(10.85%vs.9.90%,P=0.815)、D3可用胚率(41.29%vs.40.74%,P=0.817)、种植率(34.87%vs.32.05%,P=0.533)和临床妊娠率(43.87%vs.41.00%,P=0.651)均高于G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1组的优胚率(13.44%vs.15.44%,P=0.265)和持续妊娠率(36.13%vs.40.00%,P=0.533)却低于G2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OA处理可以提高经micro-TESE获取活动精子患者ICSI治疗的2PN受精率,有增加Day3可用胚胎数的趋势,但未改善胚胎质量和持续发育能力。对于使用活动micro-TESE精子行ICSI之后的AOA处理应仅用在精子形态畸形可疑受精低下的情况。
    • 丁宁; 赵铭佳; 张瑶楠; 韩宝生; 刘美玲
    • 摘要: 目的探讨miR-106b-5p和miR-202-3p在弱精子症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精浆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男性不育症患者和精液参数正常的志愿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精液检查参数和临床资料不同分为3组:精子浓度>15×10^(6)/ml且精子前向运动(PR)0.05)。ROC分析结果显示,miR-106b-5p诊断NO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0[95%CI(0.665,0.835),P<0.0001],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2.1%和61.2%;miR-202-3p诊断NOA的AUC为0.873[95%CI(0.810,0.936),P<0.0001],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6%和82.9%。结论NOA患者精浆中miR-106b-5p和miR-202-3p的表达显著降低,二者可能成为NOA临床诊断的新标志物。
    • 王丽; 段礼; 刘刚; 蒋文辉; 陈勇; 安锦霞; 倪亚莉; 晏博; 马莹; 田二坡
    • 摘要: 目的分析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同周期和非同周期显微取精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成都西囡妇科医院收治的290例行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联合ICSI的N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共115例获得精子,其中39例为非同周期组(使用冻融精子行ICSI),27例为同周期组(使用新鲜精子行ICSI),观察并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ICSI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自然流产率。结果非同周期组共行39个ICSI周期,同周期组共行24个ICSI周期,获卵数分别为407个和211个,受精率分别为56.76%和52.60%,优质胚胎率分别为61.90%和49.55%,无可移植胚胎分别为4例和1例,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3.48%和42.86%,自然流产率分别为4.35%和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同周期组的优质胚胎率高于同周期组。结论NOA患者同周期和非同周期显微取精对ICSI结局无影响,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采用同周期或非同周期。
    • 李佩佩; 王永霞; 徐珊珊; 周冰燚; 李铭臻
    • 摘要: 目的探讨无精子症睾丸穿刺活检的病理类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广东省生殖医院就诊,并进行睾丸穿刺活检的无精子症患者348例,回顾性分析其睾丸活检的病理结果,根据其主要病理形态学特征分型。结果无精子症睾丸活检根据其病理学特征,病理类型可分为梗阻型无精子症(OA)(166/348,47.7%)和非梗阻型无精子症(NOA)(182/348,52.3%)。梗阻性无精子症(OA)可以进一步分为生精功能大致正常(13/166,7.83%)、轻度精子生成低下(46/166,27.71%)、中度精子生成低下(58/166,34.94%)和重度精子生成低下(49/166,29.52%)。非梗阻型无精子症(NOA)可进一步分为精子成熟阻滞(92/182,50.55%)、唯支持细胞综合症(SCOS)(77/182,42.31%)、生精小管透明变性(13/182,7.14%)。根据生精阻滞在不同细胞阶段,可以分为精原细胞阶段(5/92,5.43%)、精母细胞阶段(38/92,41.30%),精子细胞阶段(49/92,53.26%)。结论睾丸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是无精子症患者诊疗中非常有价值的检查。主要依据睾丸中有无成熟精子可以将无精子症分为2种临床病理类型,在每一大类中根据其曲细精管大小形态和生精细胞的数量形态比例细分,有利于无精子症睾丸活检的病理诊断规范化,为无精子症进一步临床诊疗和研究提供基础。
    • 王万伦; 刘桐佳; 张婷; 李硕; 边艳超; 肖瑞
    • 摘要: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筛选不同阻滞阶段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相关的调控因子及其调控途径,为后续的功能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从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中获得GSE45885的基因表达谱矩阵,筛选其中的正常样本以及不同阻滞阶段NOA样本,包括4例正常生精样本和20例NOA患者样本,20例NOA患者中有2例患者处于减数分裂前期阻滞阶段(PRE),7例处于减数分裂期阻滞阶段(MEI),11例处于减数分裂后期阻滞阶段(POST)。将正常生精样本设置为对照组(CON),使用GEO2R在线工具鉴定正常生精样本与不同阻滞阶段NOA样本之间的差异基因,对GEO芯片中不同阻滞阶段的NOA数据整合归一化并进行矫正后取交集。对差异表达的基因以及其靶基因进行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获取关键通路;基于在线工具(STRING)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然后利用Cytoscape中的Cyto Hubba插件对枢纽基因进行筛选。结果:在PRE中筛选出463个上调基因,12个下调基因;在MEI和POST中分别发现2个和3个下调基因,无上调基因。PRE中上调基因通过一些重要途径,如精子发生、精子细胞发育、精子的运动、纤毛运动和微管形成等功能来调控生精过程。在上述的3个阻滞阶段NOA中筛选出2个共同差异基因,均为微小RNA(mi RNA),2个mi RNA有58个共同靶基因。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工具STRING成功构建PRE中上调基因的PPI网络图,并使用Cytoscape筛选出网络中前10个枢纽基因,包括DNAI1、DNAI2、PGK2、ROPN1L、ARMC4、DRC1、DNAAF3、CABYR、ZMYND10和CCDC65。结论:识别枢纽基因和共同差异基因及其通路为后续研究NOA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DRC1、ARMC4、MIR15A和MIR509-3可作为后续NOA发病机制研究的潜在靶点。
    • 赵铭佳; 郭剑; 耿女; 苏兴; 李翠; 姚雨宏; 晏红伟; 韩宝生; 刘美玲; 卢文红; 谷翊群
    • 摘要: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的关键微小RNA(microRNAs,miRNAs)和差异表达基因,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病因分析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在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中筛选、提取并整合文献报道的NOA相关的miRNAs,并利用联川生物云平台预测靶基因。检索NCBIGEO数据库中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基因芯片数据,获得GSE145467和GSE108886数据集并进行GEO2R在线分析,得出NOA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与预测的靶基因取交集获得最终的差异表达基因。运用DAVID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应用STRING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相关的蛋白质互作网络。结果共检索到5条差异表达miRNAs,其中上调表达1条为miR-10b-5p,下调表达4条分别为miR-34b-5p、miR-34b-3p、miR-34c-5p和miR-449a。共得出最终差异表达基因868个,其中上调基因776个,下调基因92个。GO富集结果显示,差异基因参与的生物过程(BP)主要包括纤毛组装、精子轴丝组装、纤毛依赖性细胞运动、顶体组装、精子发生、细胞蛋白质代谢过程等;细胞组成(CC)主要包括活动纤毛、轴丝、精子鞭毛、中心粒等;分子功能(MF)主要包括蛋白质结合、纤毛蛋白轻链的结合和蛋白质稳定化等。KEGG相关通路涉及卵巢类固醇激素生成、多个物种长寿调控途径、扩张型心肌病、内分泌抵抗、孕酮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等。通过cytoscape分析前20位的hub基因分别为TEKT3、EFHC1、DYNLL2、DNAH2、CETN1、SPATA7、ASRGL1、CCDC146、PLCZ1、SPAG16、DNAL1、EFCAB11、SPA4L、LIN7A、TEKT1、FXR1、RPGRIP1、DPY19L2、DDX25、ZC3H14。结论本研究鉴定的miRNAs、hub基因和相关通路,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为后续拓展研究NOA的病因机制提供参考靶点。
    • 陈伟辉; 陈捷; 方小武; 韦剑洪; 蔡昌明
    • 摘要: 目的探讨精液生精细胞形态学检查联合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检测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睾丸显微取精术(M-TES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该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M-TESE的41例NOA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精液标本进行生精细胞形态学检查和血清FSH水平检测。将精液生精细胞形态学检查检出生精细胞的患者作为阳性组,未检出生精细胞的患者作为阴性组;显微镜下找到成熟精子为M-TESE成功,未找到成熟精子为M-TESE未成功。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FSH水平和M-TESE的成功率。结果41例NOA患者中,阳性组18例,占43.9%;阴性组23例,占56.1%。M-TESE成功15例,未成功26例,总成功率为36.6%,其中阳性组M-TESE成功率为66.7%(12/18),阴性组M-TESE成功率为13.0%(3/23),两组的M-TESE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阳性组血清FSH水平为(27.2±14.2)mIU/mL,阴性组为(39.3±15.0)m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NOA患者精液生精细胞形态学检查联合血清FSH水平检测对M-TESE成功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刘晓玲; 宋革; 姜荣华; 李金芝; 龚茜; 罗丽珠; 曾丽萍; 罗泽芳
    • 摘要: 目的了解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生育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生殖中心就诊的311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简明中文版生育生活质量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生育生活质量得分为(65.55±13.52)分。回归分析显示,不育年限、家庭年收入、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次数和社会支持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生育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35.4%。结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生育生活质量较低,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不育年限长、家庭收入低、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次数多及社会支持水平低者,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其生活质量。
    • 杜超; 侯开波; 关小川; 王博伦; 于月新
    • 摘要: 目的探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获精率的预测因素。方法检索2012年1月至2021年8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NOA患者获精率预测因素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高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可能是NOA患者取精失败的危险因素(OR=0.98,95%CI:0.97~0.99,P0.05)、黄体生成素(OR=0.94,95%CI:0.88~1.01,P>0.05)、睾丸体积(OR=1.03,95%CI:0.96~1.10,P>0.05)及体重指数(OR=0.96,95%CI:0.88~1.05,P>0.05)对于获精率无显著预测作用。结论睾丸取精术前综合考虑NOA患者的FSH和睾酮水平,有助于评估其取精成功的可能性。
    • 姚晨成; 刘纳川; 洪艳; 彭云鹏; 李铮; 汪小波; 李朋; 田汝辉; 陈慧兴; 张建雄; 孙红芳; 智二磊; 黄煜华
    • 摘要: 目的 探究生精阻滞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染色体遗传学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例生精阻滞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X与常染色体平衡易位并进行文献回顾.结果 本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Y,t(X;19)(p22.1;q13.3),其父母核型正常,Y染色体微缺失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全外显子测序未见明显致病基因突变,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未见明显致病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患者睾丸组织病理提示:精母细胞阻滞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结论 46,Y,t(X;19)平衡异位可以导致生精阻滞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