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广东省医学会第七次生殖医学学术会议
广东省医学会第七次生殖医学学术会议

广东省医学会第七次生殖医学学术会议

  • 召开年:
  • 召开地:
  • 出版时间: -

主办单位: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观察bIVF对IVF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2年在本院进行cIVF和bIVF的新生儿周期,观察指标包括胎龄、出生体重、早产率和出生缺陷率. 结果:共纳入609个出生周期,bIVF组和cIVF组分别有295和314个出生周期.单胎妊娠有412例,多胎妊娠有197例,共有806个新生儿出生.统计结果显示,bIVF组新生儿胎龄显著高于cIVF组(37.74±1.94vs37.36±2.29,P=0.031),早产率显著低于cIVF组(<37w)(17.63%vs25.80%,P=0.015).在cIVF组中有5例出生缺发生,出生缺陷率为1.59%,bIVF组中没有出生缺陷发生,两组出生缺陷率没有显著性差异(1.59%vs0.0%,P=0.062).在对可能影响新生儿结局的因素进行校正后,cIVF组的早产风险仍然显著增加(P=0.016;OR=1.696,95%CI:1.103-2.606).单胎周期和多胎周期分别统计结果显示,两组单胎周期的新生儿结局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多胎周期中,bIVF组的胎龄显著高于cIVF组(36.48±1.73vs35.76±2.31,P=0.013),早产率显著低于cIVF组(31.87%vs52.83%,P=0.003). 结论:(1)与cIVF相比,bIVF操作没有增加新生儿不良出生结局的风险;(2)bIVF能够降低IVF多胎妊娠患者的早产风险,但是能否改善IVF新生儿的其他产科指标尚需更多研究予以证实.
  • 摘要: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发展至今,促排卵方案已呈现多元化的局面,包括长效长方案、短效长方案、拮抗剂方案、微刺激方案、黄体期促排等,在不同的人群中应用达到最佳的促排效果及成本效益(cost-effective).经典的长效长方案因其应用方便、卵泡发育同步性好等优点,目前仍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案.GnRHa有不同的药物剂型,有不同的用药途径及不同的用药方案,使得周期启动更灵活.短效剂型(0.1mg)需患者每天注射以维持有效的药物浓度,治疗麻烦且费用更高;长效制剂使用更方便而有效.长效GnRHa的标准计量为3.75mg,这一设计主要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激素依赖型癌症及子宫肌瘤,但在辅助生殖中全量甚至半量(1.85mg)都显著增加Gn的用药时间及剂量,影响临床妊娠结局,增加患者的负担(1).长效GnRHa根据其使用剂量的不同,临床应用方案存在多元化.各种不同剂量的降调节方案是否都能达到理想的妊娠结局有待进一步评估,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5年1月至12月不同剂量降调节方案的周期参数,评估多元化降调节的有效性.
  • 摘要:目的:了解辅助生殖技术(ART)单胎低体重儿的出生率,分析低体重儿发生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ART获单胎妊娠的患者770例设为研究组,同期自然分娩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进一步将研究组分为低出生体重儿组与正常体重儿组,将两组的临床及实验室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ART组低体重儿的出生率为10.9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ART患者低体重儿组平均妊娠天数明显少于正常体重儿组(268±24vs.273±19,P=0.01),原发不孕比例低于正常体重儿组(38.09%vs.55.39%,P=0.034),女性因素不孕比例高于正常体重儿组,但差异无显著性(71.42%vs.56.26%,P=0.06). 结论:低出生体重儿是ART技术妊娠结局的重要并发症,其中妊娠天数、原发不孕及女性不孕比例可能是影响低体重儿发生的重要因素.
  • 摘要:目的:探讨短时受精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方法:对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88个周期进行随机分组.接受短时受精者为研究组,接受传统过夜受精者为对照组.检测短时受精组中受精液5h的雌二醇(E2)、孕酮(P)水平,以及两组中培养液20h的E2、P水平.并评估短时受精对正常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等的影响. 结果:在88个周期中,因为没有移植而取消纳入统计的有15个.短时受精组的多精受精率为8.35%,过夜受精组为12.50%,前者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等的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短时受精组中,b组的E2为3193.56±112.42pg/ml、P为341.66±19.67ng/ml,明显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的E2、P水平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夜受精d组的E2为3356.71±120.52pg/ml、P为360.53±11.43ng/ml,明显高于短时受精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短时受精有利于降低多精受精率,没有改善临床结局.受精培养液中高水平的E2、P等可能不利于卵子的正常受精.
  • 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和原因不明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免疫病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接收的233例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的传统病因分布进行总结分析.对其中原因不明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免疫检查结果进行免疫病因分析. 结果:导致233例RM患者发病的原因和发生率分别为:内分泌因素(8.15%),解剖因素(7.73%),自身免疫病(4.72%),遗传因素(1.29%),感染因素(1.29%),剩余的为不明原因的(76.82%).统计179例uRM患者的免疫病因为:子宫内膜免疫细胞异常(56.42%),外周血免疫功能失调(72.07%),自身抗体阳性(40.78%). 结论:RM的病因复杂多样,对诊断为uRM的患者应行免疫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病因,及时给予合理治疗.
  • 摘要:本文介绍了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与研究现状、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预测与预防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治疗病例分享。
  • 摘要:取卵术(oocyte retrieval)是IVF-ET助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控制性促超排卵(COH)是基础,而取到卵是能够获得胚胎移植并得到妊娠的前提.介绍了经阴道取卵术的并发症及防治。
  • 摘要:SLE和APS多发生于育龄妇女,雌激素与SLE有关,SLE和APS的治疗已有很大进展,控制良好、病情稳定的患者可生育且后代生存情况与普通人群无差异。
  • 摘要:本文阐述了ART异位妊娠的发生率,盆腔、输卵管因素与异位妊娠和激素环境与异位妊娠,介绍了AET技术操作与异位妊娠,包括移植液体积、移植针插入深度、冻胚复苏、移植胚胎发育时期、辅助孵化、移植胚胎数一、ART异位妊娠的发生率。
  • 摘要: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是在体外受精过程中,对具有遗传风险夫妇的卵裂期胚胎或囊胚进行细胞活检和遗传学诊断,以选择正常的胚胎移植,从而获得健康的后代的方法,是辅助生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胚胎的遗传学异常是胚胎种植失败和早期妊娠丢失的重要因素.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是近十几年出现的以提高妊娠率、活产率为目的的早期产前诊断方法.其通过对植入前胚胎的遗传学进行检测、筛查,选择正常的胚胎进行移植,以提高胚胎种植率和胚胎继续发育率,降低流产率.目前PGS主要适用于高龄、反复种植失败、复发性流产、男性因素如严重少弱畸精症等不孕不育夫妇.
  • 摘要:本文介绍了PCOS合并不孕症的治疗原则,IVF/ICSI近、远期安全性,阐述了PCOS的临床特点及安全隐患,论述了PCOS患者ART安全性等。
  • 摘要:代谢性疾病即因代谢问题引起的疾病,包括代谢障碍和代谢旺盛等原因,主要包括肥胖、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综合征、低血糖症痛风等。
  • 摘要:空卵泡综合征(Empty follicle Syndrome)是指在进行辅助生殖技术的COS周期与自然周期中,卵泡发育正常,雌激素在正常范围内,取卵时反复冲洗卵泡仍然取不到卵母细泡的现象.
  • 摘要:宫产率逐年上升现已接近50%,本文介绍了疤痕子宫再妊娠风险,癫痕子宫ART周期前备孕评估和ART周期中及妊娠后管理。
  • 摘要:2013年全国新发恶性肿瘤达368.2万例,其中女性163.3万例,2013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70.59/10万,其中女性发病率为246.21//10万,2013年全球新发恶性肿瘤为1490万例,与2008年相比,全球新增癌症病例近一半出现在亚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国。介绍了恶性肿瘤及其治疗方法对女性生育力的影响,恶性肿瘤治疗生存女性合并不孕者应用ART的时机,恶性肿瘤治疗生存女性合并不孕者的ART治疗方案,恶性肿瘤治疗生存女性应用ART的安全性分析,恶性肿瘤的女性生育力保存,恶性肿瘤治疗生存女性不孕症应用IVF治疗病例分享。
  • 摘要:中国人类精子库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包括2001年8月1日起施行的《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15号),卫生部关于修订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相关技术规范、基本标准和伦理原则的通知(卫科教发[2003]176号)和卫生部关于印发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校验实施细则的通知(卫科教发[2006]44号)。精子库保存的2种类型包括精子供精志愿者(供应他人使用)和自精保存者(自身使用)。
  • 摘要:主要内容包括精液收采集的一般要求,取精困难的原因,年龄与性功能的关系,取精困难的预防措施和取精失败的应急处理。
  • 摘要:ART男科手术包括睾丸尖钳穿刺取精术、睾丸针吸取精术、睾丸活检枪取精术、附睾针吸取精术、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ART男科手术并发症包括疼痛、晕厥、睾丸血肿、感染、睾丸萎缩和性功能下降。
  • 摘要:内容包括人类精子库的分布、全国精液供应情况、冷冻精液外供流程、供精标本安全问题、健康检查标准思考和供精问题应对策略。
  • 摘要:2006至2015年10年期间,针对10个医疗所共184,015个体外受精周期的索赔诉讼进行了回顾分析.其索赔总额、索赔依据和支付的赔偿额.
  • 摘要:OC(quality control)指检查实验室设备总是得到一致的结果,检查实验室操作总是按照程序进行。QA(quality assur ance)包括监控QC、分析实验室的所有流程和结果,操作手册更新、实验室人员继续教育、安全措施。
  •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生殖医学中心的运行特点、生殖医学中心胚胎实验室突发事件分和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原因及其防范。
  • 摘要:概述了ART相关血栓性疾病的影响因素、ART相关血栓性疾病的诊断、ART相关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ART相关血栓性疾病的治疗。
  • 摘要:本文介绍了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包括生殖医学伦理的基础,阐述了特殊人群的生殖伦理焦点,包括生殖医学伦理研究的热点问题,论述了特殊人群的生殖伦理原则,包括特殊人群生殖医学的伦理决策。
  • 摘要:在生育年龄,卵泡生长或闭锁消耗约为1000个/月,丢失速率在35岁以后加剧(当卵泡储备少于100个时)直至更年期.介绍了高龄定义、高龄促排面对的挑战和高龄促排策略。
  • 摘要:助孕治疗需求量大,安全性凸显,需关注ART与肿瘤发生的关系;不孕症子宫内膜、卵巢肿瘤发生风险可能升高,乳腺癌发生风险仍存在争议,其他癌症风险尚无足够证据阐明;尚无证据表明促排卵治疗增加患者肿瘤发生风险;ART子代总体肿瘤发生风险未升高,某些特定肿瘤的风险可能增加了,仍需更多研究证实。
  • 摘要:长效GnRH-a单次给药方便,增加了降调时间及深度,进一步抑制HPO轴,降低LH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卵子质量及子宫内膜容受性,抑制促炎因子,改善盆腔免疫内环境,改善妊娠结局。卵泡期长效长方案可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PCOS以及既往助孕失败患者。此外,越来越多的用于卵巢储备正常的年轻患者,也可获得较为理想的妊娠结局,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的使用要注意对Gn启动时卡机、Gn启动药物及剂量、LH添加时机及扳机时机等的把握。
  • 摘要:目的:当男女双方染色体核型正常但存在复发性流产病史并接受PGS助孕时,其胚胎非整倍体率是否较无复发性流产的夫妇更高? 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病例收集时间为2015年1月-2017年4月.纳入标准:女方年龄≤38岁,女方基础FSH<10,夫妇双方染色体核型正常.129个取卵周期,共986个活检囊胚纳入分析.其中55例取卵周期因复发性流产行PGS助孕(PGS组);74例取卵周期因单基因病行PGD联合PGS助孕(PGD+PGS组).所有胚胎均为单次囊胚活检,使用karyomapping及NGS方法对胚胎进行单基因病诊断和染色体筛查. 结果:986枚胚胎活检,共932枚胚胎有诊断结果,检出率为94.52%(932/986).所有胚胎活检后行玻璃化冷冻.PGS组(N=55)与PGD+PGS组(N=74)的取卵年龄分别为33.47±3.355和30.73±3.299、BMI分别为21.73±4.15和21.00±2.29、FSH分别为6.72±7.30和5.47±1.12、获卵数分别为17.84±8.717和18.11±6.888、启动剂量分别为219.77±59.06和205±50.94、Gn天数分别为10.38±1.99和10.12±1.76、Gn总剂量分别为2339.29±889.367和2172.93±800.06.除取卵年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余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S组与PGD+PGS组的每促排周期胚胎异常率分别为0.47±0.26和0.33±0.20,p=0.001.通过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对两组胚胎异常率的影响,两组间胚胎异常率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 结论:当男女双方染色体核型正常但存在复发性流产病史并接受PGS助孕时,其胚胎非整倍体率仍高于无复发性流产的夫妇.从胚胎因素分析,PGS对于复发性流产夫妇仍具有治疗意义.
  • 摘要:目的:PCOS胰岛素抵抗的产生机制目前仍不甚清楚,初步探索LncRNA GAS5与PCOS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为PCOS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方法:收集合并胰岛素抵抗的PCOS不孕患者(PCOS组)和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孕或男方因素非PCOS患者(非PCOS组)外周血标本各30例及相应临床病例资料,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如BMI、空腹血糖、胰岛素、HOMA-IR等及血清中LncRNA GAS5的表达水平. 结果:HOMA-IR指数在两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PCOS组平均HOMA-IR指数为5.85,高于非PCOS组.PCOS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非PCOS组(p=0.000).PCOS组患者血浆中IL-18浓度要明显高于非PCOS组(p<0.0001).PCOS组血浆中LncRNA GAS5表达要明显低于非PCOS组血浆中LncRNA GAS5表达(p<0.0001),GAS5的表达与HOMA-IR指数呈强烈负相关关系. 结论:PCOS组LncRNA GAS5明显下调,而且GAS5低表达和胰岛素抵抗有密切关系,LncRNAGAS5的低表达有可能是PCOS发生和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双绒毛膜双胎(DCDA)一自然减胎的发生率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5年在本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DCDA双胎妊娠病例共4162例,其中双胎自然减一胎组745例;未发生自然减胎的3661例作为双胎对照组;同期单胎妊娠的14521周期作为单胎对照组.首先描述双胎之一自然减胎的总体发生率以及其在不同孕周发生的构成比;然后比较其与双胎对照组、单胎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结局;最后通过回归模型明确双胎之一自然减胎是否降低抱婴回家可能性的高危因素. 结果:双胎之一自然减胎的总体发生率为17.9%,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早孕期.自然减胎组在流产率、早产率、活产率、抱婴回家率、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等各方面的结局指标均显著优于未发生自然减胎的双胎对照组;活产率、抱婴回家率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等主要结局不劣于单胎对照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未发生自然减胎时,抱婴回家的可能性显著下降(0R=0.73,P=0.008);自然减胎不是降低抱婴回家可能性的高危因素. 结论:自然减胎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DCDA双胎的常见现象.自然减胎对存活胎儿的影响不大,其临床结局良好,不降低抱婴回家的可能性.
  • 摘要:Uhrf1蛋白是一个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卵母细胞的发育、成熟及后续早期胚胎发育,正是受到表观遗传精确调控的,且该蛋白在卵母细胞中表达丰度很高,因而推测该蛋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Uhrf1全敲小鼠胚胎致死,到目前为止,对卵母细胞中表达的Uhrf1蛋白的功能尚属空白.在本研究中,构建了卵母细胞特异性敲除Uhrf1ZP3CKO小鼠,探究母源性Uhrf1蛋白的功能.CKO雌鼠完全不孕,对其卵巢形态观察、卵泡计数结果表明其卵泡发育的过程未受影响.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CKO小鼠卵母细胞能够正常受精,而阻滞于囊胚发育前的早期胚胎的各个阶段.CKO小鼠卵母细胞的5mC水平下降,部分组蛋白表达异常.以上结果表明CKO小鼠卵母细胞质量异常,导致后续早期胚胎发育的阻滞.本研究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在临床工作中,外观正常人的卵母细胞受精后阻滞在囊胚期前与Uhrf1蛋白相关的分子机制,增加对卵母细胞及早期胚胎发育表观遗传调控的理解.
  • 摘要:胚胎冷冻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在提高累积妊娠率、胚胎利用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伦理问题.随着冷冻保存胚胎的增多,如何合理的处置冷冻保存胚胎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对此国外有三种处理方法:废弃、捐赠于科研或其他不孕夫妇;而中国既往对此并无明确规定,因而相关的伦理冲突更为棘手.本文系统的回顾了相关文献,综述了各国解决上述伦理问题的方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 摘要:目的:探讨精索静脉血清抑制素B对精索静脉曲张术后睾丸生精功能的预测价值. 方法:对108例因精索静脉曲张行手术治疗的少、弱、畸形精子症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疗效对照研究,按照精索静脉曲张手术的疗效分成无效(A组)、显效(B组)两组,比较每组手术前后的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总数、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外周血性激素、外周血抑制素B等参数,分析每组中精索静脉血清抑制素B的差异,评估精索静脉血清抑制素B对精索静脉曲张术后睾丸生精功能的预测价值. 结果:A、B两组对象的术前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外周血性激素水平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均>0.05),而外周血抑制素B均较术前有提高(P均<0.05).A、B两组间术后的外周血性激素、外周血抑制素B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精索静脉血清抑制素B水平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精索静脉血清抑制素B可能对评估精索静脉曲张术后睾丸的生精功能更敏感,可能更准确预测精索静脉曲张手术的疗效,临床值得进一步分析.
  • 摘要:目的:评价微量梯度离心对精子质量及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结局影响. 方法:分别用0.5ml(微量法,组A)和1ml90%/45%(常规法,组B)双层梯度离心分离120份精液,分析处理前后及不同组精子密度、活动率、正常形态率、自发顶体反应率(AR)和DNA碎片指数DFI. 结果:微量法处理后精子回收率(58.17±25.19)%高于常规法(36.42±19.1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70.78±16.47)%,低于常规法(72.81±17.24)%(P=0.034),但两种方法处理后均高于处理前(38.59±14.61)%(P=0.000,0.000).微量法处理后精子正常形态率(12.02±3.52)%,与常规法(10.41±2.44)%比无差异(P=0.265),高于处理前(5.12±1.37%)(P=0.010,0.000).自发AR率(6.46±4.29%)与常规法(5.91±4.23)%比无差异(P=0.299).当处理前精子DNA碎片率>30%(38.81±7.27)时,微量法与常规法处理后精子DFI分别为(34.25±7.61)%,(34.59±7.69)%,与处理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669,0.600).当处理前精子DNA碎片率<30%(7.65±1.78)时,微量法与常规法处理后精子DFI分别为(4.57±1.37)%,(4.58±1.37)%,与处理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5,0.017). 结论:微量和常规梯度离心法均显著提高原始精液活动率、正常形态率和精子DFI(<30%时),微量法比常规法更显著提高前向运动精子回收率.
  • 摘要:目的:探讨雷洛昔芬(raloxifene,RAL)和克罗米芬(clomipheneCitrate,cc)促排卵对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胞饮突表达的影响. 方法:以6~8周龄、连续2个动情周期均正常、未交配过的健康昆明系小白鼠为研究对象,将雌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 solution,SS)组、CC组、RAL180mg组和RAL240mg组,每组12只.在第3个动情周期的动情前期进行灌胃(SS组:灌胃lml生理盐水,qdX2d;CC100mg组:灌胃lml含CC0.53882mg/ml浓度的生理盐水,qdx2d;RAL180mg组:灌胃lml含RAL0.969876mg/ml浓度的生理盐水,qdX2d;RAL240mg组:灌胃lml含RAL1.184514mg/ml浓度的生理盐水,qdX2d),2d后(两次用药后)的下午5:00,分别向每只雌鼠腹腔注射5IUHCG,然后分别与正常雄性小鼠1:1合笼,次日清晨检查阴栓,有阴栓者为受孕D1.在D4.5采用乙醚吸入麻醉法处死各组雌鼠,取小鼠子宫内膜组织,电镜扫描观察各组子宫内膜胞饮突的发育情况. 结果:电镜下,RAL180mg组、RAL240mg组和SS组小鼠子宫内膜胞饮突发育成熟,表达丰富,三组间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而CC组小鼠子宫内膜胞饮突发育不成熟,数量稀少.胞饮突在RAL180mg组、RAL240mg组和SS组的半定量表达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CC组的表达量. 结论:RAL不影响胞饮突在在围着床期期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的表达,提示RAL促排卵不影响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
  • 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患者中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CE)破坏子宫内膜免疫平衡的机制. 方法:在黄体中期,对来本中心就诊的RM患者子宫内膜进行取样.免疫组化分析CD138,CD56,CD8,Foxp3及CD68的表达情况.运用Vectra(R)自动病理成像定量分析系统分别计算各阳性细胞占内膜总细胞的比率. 结果:在RM患者中,CE的发生率为11.3%.与Non-CE组相比较,CE组子宫内膜CD56+NK细胞和CD68+巨噬细胞无明显变化,CD8+T细胞数量(3.44%VS6.29%,P=0.003)和Foxp3+Treg的数量(0.11%VS0.18%,P=0.0001)显著增多. 结论:在RM人群中,CE导致子宫内膜CD8+T细胞和Foxp3+Treg的数量上调,但具体的分子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 摘要:目的:研究子宫内膜树突状细胞(uDC)在复发性流产(RM)患者分泌期子宫内膜的表达情况. 方法:根据子宫内膜形态学Noyes标准,对来本中心就诊的RM患者(n=113)与对照组(男性因素不孕患者,n=35)进行子宫内膜分期;以CD1a与CD83分别作为子宫内膜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与成熟树突状细胞(mDC)的表面标记物,并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两组患者分泌期子宫内膜CD1a与CD83阳性细胞的数量,并通过Vectra固自动病理成像定量分析系统分别计算其阳性细胞率.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M组分泌期子宫内膜CD1a阳性细胞率无明显变化,而CD83阳性细胞率显著增多;两组患者子宫内膜CD1a阳性细胞率从分泌早期到中期均呈递减趋势,而CD83阳性细胞率从分泌早期到中期均呈递增趋势;与对照组相比,RM组子宫内膜CD1a阳性细胞率在分泌早期和中期均无明显变化,而RM组子宫内膜CD83阳性细胞率在分泌早期和中期均显著升高. 结论:RM组患者子宫内膜分泌早期和中期CD83阳性细胞率异常升高,提示其可能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导致妊娠失败.
  • 摘要:随着化疗技术的进步,癌症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不断提高,女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备受关注,其中包括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和不孕不育.研究显示,化疗损伤卵巢功能主要通过直接诱导成熟卵泡凋亡和过度激活始基卵泡启动募集两种途径.2013年,Kalich-Philosoph等通过给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后发现其可致始基卵泡过度激活.始基卵泡是卵巢的基本生殖单位,其数目决定着女性的生殖潜能和生育期限.目前始基卵泡启动募集的具体机制尚不明了,对此深入探讨有助于增强对卵巢早衰、不孕不育等疾病的认识.雷帕霉素作为m-TOR通路的抑制剂,已被发现可抑制PETN基因敲除鼠始基卵泡的过度激活,减少始基卵泡的消耗,从而有助于卵巢储备功能的维持.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雷帕霉素对始基卵泡激活的抑制作用,缺乏其在化疗中对始基卵泡影响的相关研究.随着对雷帕霉素在卵巢中作用机制的不断探索,希望其能在化疗所致的卵巢早衰的防治中带来新的应用前景,以及在延缓卵巢衰老方面带来新的契机.我们的科学问题是:环磷酰胺是否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导致始基卵泡过度激活?而雷帕霉素对环磷酰胺所致始基卵泡过度激活是否有抑制作用从而保护卵巢储备池? 研究目的:观察环磷酰胺对小鼠卵巢各级卵泡生长凋亡的影响,并且探索雷帕霉素对化疗致卵巢内各级卵泡增殖、凋亡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雷帕霉素给药后血浆AMH水平,处死小鼠的同时眼球取血行ELISA检测血浆AMH水平,结果显示环磷酰胺化疗后小鼠血浆AMH水平有降低趋势,但各不同剂量组的AMH水平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而给药4周后AMH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给药4周组同时添加雷帕霉素后AMH水平降低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单独给药不会影响AMH水平. 研究方法:选取8周龄雌性BALB/e小鼠,随机分为环磷酰胺组(CY)、雷帕霉素组(RAPA)、环磷酰胺+雷帕霉素联合给药组、空白对照组,每组30只,腹腔注射给药.行ELISA检测血浆AMH水平;HE染色行形态学分析,分类统计各组各级卵泡计数;行TUNEL和Ki67检测卵泡凋亡和增殖情况;最后行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信号通路表达情况. 研究结果:1.HE染色结果发现环磷酰胺单次给药会导致卵巢内各级卵泡明显减少,始基卵泡的减少比早期生长卵泡的减少更为明显.且随着环磷酰胺给药剂量的增加早期生长卵泡和始基卵泡的比值呈上升的趋势,给药4周组比例上升更加明显(P<0.05).而雷帕霉素能有效降低环磷酰胺致始基卵泡的减少,给予雷帕霉素后早期生长卵泡与始基卵泡的比值降低(P<0.05).2.TUNEL结果显示随着环磷酰胺给药时间和剂量的增加,窦卵泡颗粒细胞凋亡较PBS对照组明显增加,不同给药时间组均未发现始基卵泡存在凋亡.而CY+RAPA组较CY组成熟窦卵泡的颗粒细胞凋亡明显减少.3.Ki67结果发现环磷酰胺组不仅成熟卵泡的颗粒细胞存在增殖,其早期生长卵泡的颗粒细胞也有表达;而对照组主要在成熟卵泡颗粒细胞着色.4.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Y组p-AKT,p-mTOR,p-rps6在早期生长卵泡的颗粒细胞中均存在表达.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KT,m-TOR的磷酸化水平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而rpS6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P=0.025);而添加雷帕霉素后P-AKT/AKT与p-mTOR/mTOR的比值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而p-rpS6的磷酸化水平比单独环磷酰胺组明显降低(P=0.001).6.ELISA检测血浆AMH水平发现环磷酰胺单次不同剂量组没有统计学差异,而给药4周组AMH明显降低(P>0.05).而给药4周组添加雷帕霉素后AMH降低不明显,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 研究结论:1.环磷酰胺可导致成年鼠卵巢内各级卵泡数减少,该作用可能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2.环磷酰胺可诱发始基卵泡过早启动募集进入生长卵泡池.3.雷帕霉素可降低环磷酰胺对卵巢内各级卵泡的促凋亡作用.4.雷帕霉素可抑制环磷酰胺诱导的早期生长卵泡与始基卵泡比值的增加,说明其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始基卵泡过度激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雷帕霉素通过抑制M-TOR位点降低环磷酰胺对小鼠卵巢储备功能影响.
  • 摘要:目的:观察经后增殖方对超排卵小鼠卵巢凋亡相关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中药益气血法对超排卵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及卵泡质量的影响. 方法:建立超排卵小鼠模型,3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治疗组.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Bcl-2、Bax、Caspase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中药治疗组Bax、Caspase3mRNA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中药治疗组Bcl-2、Bax、Caspase3mRNA的表达水平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中药治疗组Bcl-2、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结论:经后增殖方能促进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Bax、Caspase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抑制超排卵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至接近自然排卵小鼠的水平,提高超排卵小鼠卵泡质量.
  • 摘要:目的:分析不液化精液行夫精人工授精经密度梯度离心处理后的精液质量、精子回收率、达标率及妊娠率,与液化正常精液作比较,探讨精液不液化对AIH的影响以及AIH前纠正精液不液化的必要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1553例共2525周期AIH资料,根据精液检查结果,分为液化组及不液化组,其中液化组2350周期,不液化组175周期,比较两组处理后精子质量、精子回收率、不达标率及妊娠率. 结果:两组精液密度梯度离心处理后精液量、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不液化组处理后的前向运动精子总数(24.92±15.38×106)低于液化组(29.59±17.66×106)(P<0.05),液化组不达标率(7.1%)显著低于不液化组(12.0%)(P<0.05);不液化组精子回收率(31.87±15.21%)低于液化组(38.54±12.64%)(P<0.05);不液化组AIH周期妊娠率(9.14%)、累积妊娠率(14.55%)均低于正常组(12.60%、20.51%)(P<0.05). 结论:精液液化状态与AIH精浆优化后的精液质量、精子回收率、精液达标率、妊娠率相关.行AIH前纠正精液不液化可能有助于提高精浆优化后精液质量,提高精子回收率及妊娠率.
  •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正常生育男性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精液常规分析参数与精浆附性腺标志物,探讨附性腺生化标志物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中的变化. 方法:采用精液常规、精浆附性腺标志物分析方法,检测正常生育男性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精液相关指标. 结果:正常生育男性组精液常规、精子形态和精浆附性腺标志物检测结果:精液量(3.29±1.45)ml,精子浓度(88.81±41.93)×106/ml,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57.97±8.12)%,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数(15.03±9.21)%,精浆果糖(2.60±1.47)g/L,精浆中性α-葡糖甘酶(28.38±16.10)U/ml,精浆锌(2.68±0.93)μmol/一次射精.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精液常规和精浆附性腺标志物检测结果:精液量(2.63±1.43)ml,精浆果糖2.57±1.13)g/L,精浆中性α-葡糖甘酶(14.33±11.48)U/ml,精浆锌(2.41±0.83)μmol/一次射精.统计分析两组结果提示:正常生育男性组精浆中性α-葡糖甘酶活性显著高于无精子症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生育男性组,精液量与精浆果糖呈正相关(r=0.431,p<0.05),精子浓度与精浆中性-α葡糖甘酶呈正相关(r=0.387,p<0.05).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组,精液量与果糖含量呈正相关(r=0.422,p<0.01). 结论:正常生育男性精液,其精子浓度越高,精浆中性a-葡糖苷酶活性越高,睾丸的生精功能与附睾的功能呈现出很好的同步性;与正常生育男性组相比,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除缺乏生精功能外,还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附睾功能障碍.
  • 摘要:目的: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常常伴有胰岛素抵抗,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AMPKα在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的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体内体外探索了AMPKα在PCOS小鼠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在体外用DHEA干预KGN细胞,观察AMPKα表达的变化;然后用DHEA干预Balb/c小鼠构建PCOS模型,观察血清睾酮(T)、空腹血糖(FGlu)、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卵巢形态改变及卵巢组织中AMPK分子表达的变化. 结果:在体外研究中,随着DHEA干预浓度上升,AMPKα表达逐渐下降.用高浓度DHEA可以成功构建伴有胰岛素抵抗的PCOS小鼠模型.PCOS小鼠卵巢组织中的颗粒细胞层数减少,排列紊乱,不成熟小卵泡增多,且AMPKα表达受到抑制. 结论:AMPKα可能在PCOS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可能是治疗PCOS潜在的分子靶点.
  • 摘要: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方案在不同年龄组和不同反应人群中行体外受精或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临床结局.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行IVF/ICSI的737个周期,其中GnRH-a长方案(A组)386个周期,GnRH-ant方案(B组)351个周期.按年龄和获卵数分成a和b两个亚组:a1组(<38岁),a2组(≥38岁);b1组(获卵数≤5个),b2组(获卵数6~15个),b3组(获卵数>15个).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助孕结局. 结果:1、A、B两组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生化妊娠率、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A组的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Gn总量、hCG日雌二醇(E2)浓度、hCG日内膜厚度、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B组的移植周期取消率显著高于A组(P<0.05).2、按年龄分层后,<38岁亚组使用GnRH-ant方案的胚胎种植率略低于GnRH-a长方案(32.6%vs39.8%,P=0.067),两种方案的临床妊娠率没有统计学差异(54.8%vs50.4%,P>0.05);≥38岁亚组使用GnRH-ant方案的胚胎种植率低于GnRH-a长方案(9.7%vs17.9%,P=0.066),但使用GnRH-ant方案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GnRH-a长方案(19.6%vs39.1%,P<0.05).3、按获卵数分层后,除b1亚组GnRH-ant方案的胚胎种植率显著低于GnRH-a长方案以外(13.1%vs26.0%,P<0.05),b2、b3亚组使用两种方案的胚胎种植率没有统计学差异;b1、b2、b3三个亚组使用两种方案的临床妊娠率均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b1亚组两种方案的临床妊娠率相差较大(36.6%vs19.3%,P=0.056). 结论:总体而言,GnRH-a长方案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高于GnRH-ant方案,但GnRH-ant方案可降低Gn的用量,缩短治疗时间,并有效减少OHSS的发生.对于年轻的卵巢正常反应患者甚至是高反应患者,两种方案有相似的临床结局;而对于高龄等低反应患者,则使用GnRH-a长方案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更高.
  • 摘要:目的:研究不孕症女性患者在体外受精过程中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和相关的影响因素,探讨焦虑抑郁情绪对体外受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体外受精的女性患者进行焦虑抑郁情绪自评调查,分析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随访妊娠结局. 结果:研究纳入842例女性患者,29.5%的患者存在情绪问题,其中18.4%有焦虑情绪,21.6%有抑郁情绪.“文化程度”是不孕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文化程度低的不孕患者比文化程度高者更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方年龄30~34岁或女方因素不孕的患者,较易出现焦虑情绪,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孕年限≥10年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抑郁情绪.排除先天性生殖道畸形、肿瘤病史、盆腔宫腔手术史、合并其他系统疾病等患者,将673例长方案IVF/ICSI患者按年龄段分为<35岁和≥35岁两个层次,分别比较妊娠组和未妊娠组的情绪状况,结果显示:<35岁妊娠组和未妊娠组的SAS、SDS标准分、焦虑抑郁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35岁女性患者的妊娠组和未妊娠组,提示优胚数和移植胚胎数存在统计学差异,但SAS、SDS标准分、焦虑抑郁程度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文化程度高是不孕症女性患者出现情绪问题的保护因素.我们的研究并未提示焦虑抑郁情绪对体外受精结局有不良影响.
  • 摘要:目的:回顾分析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卵巢功能减退患者(POR)促排卵效果的影响,为促排卵优选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POR的患者不同的促排卵方案的治疗效果. 结果:长方案所获的卵子数并不多,但费用高,耗时长,还需要等待2~3周期的时间才可以进行下一个周期的促排卵.卵泡期微刺激费用低,耗时短,卵子质量好、重复性强.而且可以接着进行黄体期取卵,黄体期的卵子质量及优胚率好. 结论:可以采用连续多周期卵泡期微刺激取卵或卵泡期加黄体期序贯促排卵,募集到更多成熟的卵母细胞及优质胚胎,累积胚胎一起混合移植,经济、时间短、重复性强.
  •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血补肝肾中药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危患者血清VEGF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6月1日至11月30日在广州军区总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试管婴儿助孕的有OHSS高危因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药组148例和对照组150例,另选取同期145例无OHSS高危因素的患者作为正常组.所有患者均予长方案治疗,中药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 结果:中药组比对照组有更高的优质胚胎率及更低的中重度OHSS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和中药组在各时间点血清VEGF水平均比正常组高(P<0.05),而中药组移植日血清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血清VEGF水平升高与OHSS的发生密切相关,益气血补肝肾中药可降低OHSS高危患者移植后的血清VEGF水平,对中重度OHSS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uos electircal stimulation,TEAS)与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预处理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39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TEAS组、EA组、mock组(虚拟对照组).在患者月经干净后开始,TEAS组对选定穴位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预处理,EA组对选定穴位进行电针激预处理,mock组对选定穴位进行虚拟电刺激预处理,每次30分钟,每周至少3次,共3个周期.完成3个周期预处理后进入促排卵周期,于月经周期第5天予来曲唑促排卵,周期中继续进行相应治疗直至排卵日,观察3组患者双侧卵巢的卵泡发育情况及妊娠率. 结果:3组在接受3个周期预处理后促排卵治疗,双侧卵巢基础窦卵泡及成熟卵泡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EAS组与EA组的排卵数与mock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A组的周期妊娠率与mock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EAS和EA预处理均能提高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的排卵率,且EA预处理治疗能提高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的妊娠率.
  • 摘要: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助孕患者的化妆品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方法:共有110名试管助孕患者自愿参加调查,其中≤30岁为组1(n=35),>30岁且≤35岁为组2(n=40),>35岁为组3(n=35),分析3组的化妆品使用情况. 结果:组3中不孕年限≥10年的比例显著高于组1,既往妊娠史中未孕率显著低于组1.组3患者认为个人护理用品对生育健康的安全性显著高于组2,组1患者备孕以来较组3显著减少了个人护理用品的使用.组3中规律使用沐浴液的比例显著高于组1. 结论:通过了解IVF-ET助孕的不孕症女性备孕期间的一般情况以及个人护理用品和化妆品的使用情况和看法,提示了对于备孕女性可在她们妊娠前给予适当的关于化妆品的好处和危险的知识讲解,普及正确的观念避免不必要的担忧情绪.
  •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冻融胚胎复苏后卵裂球存活数、生长数与种植率之间的关系,进而来预测胚胎种植潜能. 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冷冻胚胎移植(FET)周期1487例患者,根据胚胎冻-融前后的卵裂球数目分组,挑选解冻后仅移植2个胚胎且两个胚胎均着床和均未着床的647例患者,共计1294个胚胎,比较各组胚胎的种植率和卵裂球生长数.体外受精D3胚胎采用快速玻璃化冻融方法进行冷冻与复苏. 结果:各组在年龄、子宫内膜、助孕方案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复苏后无卵裂球损伤的胚胎组,随着卵裂球数目的增多,种植率逐渐增高,平均卵裂球生长数也逐渐增多.其中8-8c(冷冻前卵裂球数目-解冻后卵裂球数目)组的种植率和卵裂球继续生长数均显著高于5-5c和6-6c组(p<0.05).在冷冻前卵裂球数目相同,复苏后部分卵裂球损伤的胚胎组中,卵裂球损伤数目越多,种植率越低,平均卵裂球生长数目也随之减少.冷冻前卵裂球数目不同,复苏后卵裂球存活数目相同的胚胎中,冷冻前胚胎卵裂球数目越多,种植率越高,平均卵裂球生长数也越多.冷冻前为优质胚胎,即使复苏后有2-3卵裂球损伤也不影响胚胎的继续发育和种植,种植率和生长数仍然显著高于复苏后无卵裂球损伤的次一级胚胎(p<0.05).8-6c冻融胚胎组的种植率和生长数显著高于6-6c组(p<0.05),8-5c冻融胚胎组也显著高于5-5e组(p<0.05). 结论:冻融胚胎卵裂球存活数目与卵裂球生长数均可作为预测胚胎发育潜力与临床妊娠结局的重要指标,冷冻前为优质胚胎,即使解冻后有少量卵裂球损伤也不会消弱胚胎的继续发育潜能和种植率.
  • 摘要: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两种不同授精方式对仅获得单个卵子周期的临床结局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6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中心接受治疗并仅获得单个卵子的525对不孕夫妇的777个周期的病例资料.根据精液质量分为三组:IVF组(563个周期),严重男性因素SMF-ICSI组(151个周期),非严重男性因素NSMF-ICSI组(63个周期). 结果:IVF组、SMF-ICSI组和NSMF-ICSI组的正常受精率分别为70.34%,81.40%和80.7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可利用胚胎率分别为81.06%,84.76%和86.96%;优质胚胎率分别为42.17%,53.33%和34.78%;每周期妊娠率分别为19.79%,12.50%和11.11%,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每周期只获得单个卵子的患者应严格根据男方精液质量及过往病因选择不同的授精方式.
  • 摘要:目的:探讨非正常发育并透明带不完整(Abnormal developmental&noncomplete zona pellucida,以下简称Ad&NZP)卵子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其他卵子体外受精和发育的影响. 方法与结果:回顾性分析2015-2016年在本中心接受体外受精治疗的3981例新鲜周期患者资料,根据年龄和所获Ad&NZP卵子比例进行分组,对比其获卵率、不同受精方式下的正常受精率和优质胚胎率. 结论:无论受精方式是IVF还是ICSI,随着年龄增大正常受精率无显著差异,但与Ad&NZP卵子比例可能有相关性;ICSI的优质胚胎率相比IVF有下降趋势,某些组显著降低,而在全MⅡ卵子患者中并未发现这种情况,说明Ad&NZP卵子的出现可能潜在的影响了ICSI受精卵子的正常发育.
  • 摘要:目的: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周期中第三天4细胞胚胎的新鲜和冻融后移植临床应用价值,为辅助生殖患者提供更有效的临床方案. 方法:共纳入222个周期的D3的4细胞胚胎,分为A组4细胞新鲜直接移植组55例和B组4细胞冻融后移植167例,回顾性统计各组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异位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 结果:第三天4细胞冻融囊胚组167例临床妊娠有74例,妊娠率为(44.31%),高于新鲜移植组的55例临床妊娠有16例,妊娠率为(29.09%),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多胎率,种植率,异位妊娠和流产率都无统计学差异(14.86%VS18.75%,19.79%VS24.92%,0%VS1.35%和12.5%VS18.91%),(P>0.05). 结论:第三天4细胞胚胎依然有临床价值且冻融胚胎移植的处理对4细胞胚胎方案较好.
  •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睾丸穿刺取精术(TESA)获得精子经冷冻复苏后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因单纯男性不育行ICSI及TESA精子冻融后行ICSI治疗的无精子患者共122个周期临床资料,采用新鲜外周精子的90个周期作为新鲜组对照,冷冻复苏睾丸精子的32个周期作为冷冻组,比较二组的实验室指标和临床妊娠结局. 结果:ICSI精子组平均获卵数、MⅡ卵子数、2PN胚胎数、优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和种植胚胎数分别为(10.54±5.10、8.67±4.25、7.04±3.92、3.14±2.59、1.97±0.35、0.52±0.72)与TESA精子冷冻组(9.75±4.85、7.94±3.76、6.09±3.50、2.81±2.47、1.94±0.35、0.78±0.79)相比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A精子冷冻组MⅡ卵子成熟率、2PN率为(81.41%、76.77%)显著低于ICSI精子组(82.19%、81.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A精子冷冻组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6.15%、40.32%、59.38%)显著高于ICSI组(44.46%、26.55%、4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冷冻睾丸精子行ICSI具有很好的临床妊娠结局,是一种能减少患者痛苦又安全有效的助孕方法.
  •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血法经后增殖方对超排卵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及Bim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 方法:建立超排卵大鼠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Bim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TUNEL:中药高、中剂量组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qPCR: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卵巢颗粒细胞Bim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各剂量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经后增殖方能抑制Bim基因的表达,抑制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提高超排卵大鼠卵泡质量.
  • 摘要:目的:观察具有益气血作用的经后增殖方含药血清对超排卵大鼠卵巢中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es,COCs)及卵丘细胞(Cumulus Cells,CCs)中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9,GDF9)表达的影响及差异,探讨其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 方法:制备大鼠超排卵卵巢模型,收集COCs和CCs,分别与雌性SD超排卵大鼠空白血清和经后增殖方药物血清在体外共同培养,各分3组:空白血清组,含药血清组,含药血清+GDF9抗体组,共6组.24小时后收集COCs和CCs,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GDF9的表达水平. 结果:(1)组内比较:COCs:含药血清组GDF9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血清组和含药血清+GDF9抗体组(P<0.01),空白血清组和含药血清+GDF9抗体组GDF9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CCs:三组间的差异性比较结果与COCs三组一致.(2)组间比较:COCs含药血清组GDF9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Cs含药血清组(P<0.01),COCs和CCs空白血清组和含药血清+GDF9抗体组间GDF9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1)经后增殖方含药血清能提高COCs和CCs中GDF9的表达水平,抑制细胞凋亡,促进卵泡发育.(2)COCs较剔除卵母细胞的CCs更有利于GDF9的表达,这与卵丘细胞和卵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及GDF9的分泌途径有关.
  • 摘要: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是绝经期前妇女不孕不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主要临床表现是高水平的FSH和月经不规律或闭经.目前妇女绝经期的平均年龄为50-51岁,30岁前出现POI比例约0.1%,40岁前出现比例约1%,而45岁前出现比例达5%,且近几年POI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OI的出现严重影响生育期女性,使其因卵巢卵子储备的过早衰竭而无正常成熟卵子,无法获得成功妊娠,这部分妇女只有通过接受捐赠卵子才能实现妊娠愿望. 本文分析通过常规使用拮抗剂方案或长方案促排卵,获卵数≥25个且知情同意后行部分卵子冷冻的患者,以及因取卵日无可用精子行卵子冷冻患者的资料,探讨部分卵子冷冻成为中国临床赠卵来源的可行性。
  • 摘要:目的:研究精子DNA碎片化指数(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精子浓度、活动力、精子畸形率与孕早期流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期间行IUI/IVF术的病例,助孕术后配偶孕早期流产的男性患者25例为流产组,同时期助孕后配偶正常分娩的男性患者25例为生育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精子DFI及各项精液参数.结果:流产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明显低于生育组,精子DFI明显高于生育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子畸形率高、精子DFI增高可能与孕早期流产有关.
  • 摘要:目的:探讨精索静脉曲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精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139个体外受精周期患者,经过B超诊断为精索静脉曲张;323个行IVF治疗的精液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IVF组精索静脉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结局与对照组的比较.结果:精索组和对照组比较,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可移植胚胎率、临床妊娠率下降,差别有统计学差异(P<O.05),流产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精索静脉曲张可导致IVF胚胎质量下降,对妊娠流产率无明显影响.
  • 摘要:目的: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是生殖医学中一种复杂的疾病,目前研究集中在女性,然而作为提供给胚胎半数基因的男性,其影响因素是不可忽略的.通过分析男性病因,提出诊疗策略以改善RSA患者的妊娠结局. 方法:通过大量的国内外文献报道,分析了RSA可能存在的男性因素,提出以睾丸储备功能理论指导相应的检查方法套餐及中西医治疗策略. 结果:男性在复发性流产中亦发挥重要作用,主要集中在男性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基因方面,男性染色体数量异常或染色体结构排列异常、精子二体性或非整倍体的增加,特殊基因如Y染色体微缺失,嗜血栓突变,或HLA-G多态性都与高流产率相关;任何明显损伤精子DNA完整性、精子形态学因素也可能与流产相关,如锥形精子数增加、精子细胞核和染色质浓缩异常.细胞因子(MBP、TIMP-2)和影响胎盘血管的父系基因异常也可能影响胚胎发生、植入、胎盘健康、出生缺陷和流产. 结论:复发性流产存在不容忽视的男性因素,由于男方因素导致的RSA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男性不育症,因此,对复发性流产病因加入男性因素筛查是十分必要的.应用RSA男性因素检查套餐可以系统地排查病因,对存在的男方病因行积极针对性的治疗可能避免部分习惯性流产的发生,运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将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
  • 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因不孕不育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的患者病例共619周期,实施专科护理措施,对术前护理、术中配合与护理、术后护理体会并进行总结.结果:675例进行B超引导下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的患者共实施了1424个治疗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1.38%(162/1424).结论:做好B超引导下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很重要,护士进行正确的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及对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是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 摘要:目的:研究卵巢功能反应低下患者在不同助孕结局中促性腺激素用量的选择及胚胎质量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治疗的患者,选取其中获卵数目为≤3枚的共601例患者,按妊娠与否将其分为妊娠组与未妊娠组,研究卵巢功能反应低下患者在不同助孕结局中促性腺激素用量的选择及胚胎质量的影响. 结果:妊娠组与未妊娠组的卵裂率及优质胚胎率比较没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妊娠组的正常受精率明显升高、而且妊娠组的3PN率及Gn用量明显低于未妊娠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促性腺激素的剂量增加并不能改善卵巢反应低下患者的临床结局,收集并保护好与病人状态相匹配的最优势卵子,为卵巢功能反应低下患者探索一个理想的有效方案.
  • 摘要:全中国多数的医院过去几十年来都不重视患者的心理,只看病,不看人;整个IVF生殖届长期以来没有足够意识到心理对于IVF成功的决定性影响,主要原因是观念落后,认知上有误区.一年多的心理工作的数据表明——心理对IVF的成功有决定性影响.一,人是由身体和灵魂组成,心理来自人的灵魂,与身体互为一体.什么是心理?长期以来,医学界对此颇有误区.心理是指人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常各种感感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
  • 摘要: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道流血和(或)下腹疼痛,宫口未开,胎膜未破,妊娠物尚未排出,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者.中医学认为,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临床中将体质辨识应用于诊疗胎动不安或有滑胎史的孕妇进行治疗,通过辨证论治结合调理体用药,以达到改善体质偏颇,有效预防流产,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高龄生育面临多个问题,包括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卵子质量下降、流产率增高、产科并发症风险增加等.对于IVF患者,随年龄增长,获卵数及优质胚胎数减少、妊娠率、活产率下降,而流产率升高.需根据患者自身条件,确定个体化促排卵方案,应用形态学、time-lapse、PGS等不同方法选择优质胚胎.对于卵巢储备功能良好的患者,可行常规促排卵方案,若获得足够数量优质胚胎,无需累积胚胎;对于卵巢储备功能良好、但常规促排卵方案未获得优质胚胎的患者,以及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患者,可采用温和刺激、微刺激、自然周期等方案累积胚胎.
  • 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手术对不同年龄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体外受精/单精子胞浆内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卵巢功能及妊娠结局,探讨手术对EMs患者的利弊.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5年5月15日至2017年2月28日1528个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2659个周期),首先按在行降调节方案前按照是否进行过盆腔手术分为Ⅰ组(盆腔手术史组)和Ⅱ组(无盆腔手术史组),再者,将Ⅰ组和Ⅱ组EMs患者以35岁年龄分层,≤35岁为1组、>35岁为2组,统计各组实验室结果,比较Ⅰ组和Ⅱ组、1组和2组的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 结果:①手术史患者的FSH均值(6.77±5.26VS6.04±2.47)明显高于无手术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C均值(12.38±6.61VS12.98±6.53)及总临床妊娠率(16.9%VS20.32%)则明显低于无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有无手术史组的≤35岁的EMs患者的FSH均值低于>35岁EMs患者、AFC均值及临床妊娠率均高于>35岁EMs患者,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组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无手术史的EMs患者的卵巢功能明显比有手术史的患者好.有无手术史的≤35岁的EMs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35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建议EMs患者尽早先取卵后手术.
  • 摘要:目的:探讨短时受精失败后不同时间进行早期补救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对胚胎发育潜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受精失败的常规体外受精(IVF)周期,按补救时间分为短时受精后4~5h的为A组(n=35)、5.1~6h的为B组(n=36)和6.1~8h的为C组(n=26),比较各组间的受精、胚胎发育情况和妊娠结局. 结果:受精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补救ICSI时间越早,优质胚胎率、胚胎利用率、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越高,A组的优质胚胎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B、C两组(P<0.05),B组的优质胚胎率显著高于C组,A组的胚胎利用率显著高于C组;补救ICSI时间越早,周期取消率、生化妊娠率和流产率呈降低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在卵母细胞老化前,第二极体排出后,选择最佳补救ICSI的窗口期有利于改善短时受精失败后胚胎质量,提高胚胎利用率,从而提高胚胎种植率.
  • 摘要:目的:探讨经期内膜厚度与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关系,并对经期内膜>7mm的患者行子宫内膜浅搔刮,观察临床妊娠率,探讨内膜搔刮的时机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行冻融胚胎移植的1445个周期,根据月经周期第4-5天内膜厚度分组:A组:内膜厚度<3mm;B组:内膜厚度3-5mm;C组:内膜厚度5-7mm;D组内膜厚度:>7mm;E组:宫腔分离、内膜不清.并对经期内膜厚度>7mm的患者,在胚胎移植周期月经第4-5天行子宫内膜浅搔刮,比较各组间的一般情况及临床妊娠率. 结果:经期内膜厚度不同的5个组间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移植胚胎数、双胎率及异位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5组的平均经期内膜厚度及组间内膜增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期子宫内膜厚度<7mm(A组、B组及C组)平均的内膜增幅较D组(>7mm)显著增加(4.68±1.75mm VS2.40±2.03mm,P<0.05);5组组间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D组(经期内膜厚度>7mm)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较其他组显著下降(P<0.001).对经期内膜厚度>7mm的患者行搔刮术,搔刮组的临床妊娠率为68.29%(56/82)明显高于未搔刮组53.26%(98/184),胚胎着床率显著高于未搔刮组(52.67%VS41.57%),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期内膜增厚(>7mm)影响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对其行子宫内膜浅搔刮,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
  •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GnRH-ant方案和GnRH-a长方案在卵巢高反应患者行IVF-ET/ICSI中的临床效果,探讨GnRH-ant在卵巢高反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的卵巢高反应患者共1916个周期,分成两组:A组为采取GnRH-ant方案的共480个周期;B组为采取黄体中期GnRH-a长方案的共1436个周期.分别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促排过程、受精情况、临床结局及中重度OHSS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平均年龄、不孕年限、AFC、BMI、基础FSH、LH、E2、T、P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Gn用量及天数均较B组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Gn启动剂量、HCG日平均E2值均少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获卵数及2PN受精数均少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囊胚占比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重度OHSS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高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早期流产率低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异位妊娠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GnRH-ant能减少卵巢高反应患者的Gn用量及天数,降低OHSS发生率,可作为有发生中重度OHSS风险患者的首选促排方案.
  •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慢速冷冻的D3卵裂期胚胎复苏后培养至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 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中心D3卵裂期胚胎慢速冷冻复苏周期为研究对象,同一患者复苏的胚胎来自于同一取卵周期.根据移植胚胎策略不同分为:①卵裂期移植组,即慢速复苏后直接行卵裂期胚胎移植,共有55个复苏周期.②囊胚移植组,即复苏后继续培养至囊胚移植,共计57个复苏周期.分析囊胚移植组胚胎复苏后继续培养的囊胚形成率,两组患者移植后的β-hCG阳性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等临床结局. 结果:早期慢速冷冻的D3卵裂期胚胎复苏存活率为72.57%,继续培养后的囊胚形成率为29.50%.移植时囊胚移植组平均移植胚胎数显著高于卵裂期移植组(2.64±0.53vs l.39±0.54,P<0.05),但移植胚胎中优质胚胎占比无显著性差异(58.82%vs47.37%,P>0.05).移植后的临床结局显示,β-hCG阳性率(48.89%vs51.22%)、临床妊娠率(44.44%vs39.02%)、继续妊娠率(33.33%vs31.71%)、多胎妊娠率(20.00%vs25.00%)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卵裂期移植组的种植率低于囊胚移植组(22.69%vs33.33%),早期流产率高于囊胚移植组(20.00%vs6.25%),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组临床结局差异不大,培养至囊胚移植显著减少平均移植胚胎数,但是增加无可移植胚胎的风险;卵裂期移植可能具有更高的早期流产率,各中心需要综合考虑患者意愿及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慢速冷冻胚胎复苏后移植策略.
  • 摘要:目的:探讨不孕患者地中海饮食习惯对IVF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对101名接受IVF治疗者进行地中海饮食问卷调查后收集其饮食习惯数据及IVF周期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地中海饮食组患者优质胚胎数(2.61±2.68)显著高于非地中海饮食组(1.62±2.45,P=0.026),可用胚胎数(7.94±4.90)有高于非地中海饮食组(6.26±4.06)的趋势(P=0.074).对年龄、不孕年限及BMI等变量进行校正后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IVF周期受精数(r=0.217,P=0.039)、可用胚胎数(r=0.301,P=0.004)、优质胚胎数(r=0.217,P=0.038)均与地中海饮食得分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地中海饮食得分较高的患者IVF周期受精数、可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较高,地中海饮食可能对不孕症患者的IVF结局有改善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准备方案、胚胎移植数目、胚胎移植时期对≥35岁不孕女性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旨在为高龄不孕女性推荐更合理的移植策略. 方法:对在本中心接受FET治疗的460例628个周期年龄≥35岁不孕妇女,按年龄分为35-39岁和≥40岁两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 结果:35-39岁组临床妊娠率(47.37%)显著高于≥40岁组(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三种不同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的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5-39岁组移植不同数目卵裂胚的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囊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率(63.89%)显著高于卵裂胚移植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组卵裂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率随胚胎移植个数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移植1个卵裂胚的临床妊娠率为0%,移植2个的为16.09%,移植3个的为39.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囊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率不高于卵裂胚移植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移植2个卵裂胚与移植3个卵裂胚的多胎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移植不同数目囊胚的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44岁无1例临床妊娠. 结论:35-39岁不孕女性囊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卵裂胚移植,40-43岁卵裂胚移植临床妊娠率随胚胎移植个数的增加而增加;建议35-39岁的不孕女性行单囊胚移植,而对于40-43岁的不孕女性,建议移植两个或三个卵裂胚.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