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下肢静脉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2344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49篇、会议论文51篇、专利文献34541篇;相关期刊493种,包括双足与保健、医药前沿、医学信息等; 相关会议47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第十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下肢静脉血栓的相关文献由4093位作者贡献,包括吕静敏、陈静、张静等。

下肢静脉血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49 占比:5.85%

会议论文>

论文:51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34541 占比:94.01%

总计:36741篇

下肢静脉血栓—发文趋势图

下肢静脉血栓

-研究学者

  • 吕静敏
  • 陈静
  • 张静
  • 李娜
  • 李玉焕
  • 李建从
  • 李静
  • 许文英
  • 刘芳
  • 刘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同红伟; 马慧
    • 摘要: 目的 探讨股神经阻滞和收肌管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 以60例接受TKA的患者为对象,盲选法分为观察组(收肌管阻滞)与对照组(股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股四头肌肌力及DVT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24 h、48 h、72 h股四头肌肌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48 h、72 h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未见下肢DVT发生,对照组为6.67%(2/30),P<0.05).结论 股神经阻滞、收肌管阻滞在TKA围术期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而收肌管阻滞对患者术后股四头肌肌力的保留作用及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效果好,可减少DVT的发生.
    • 周天志; 马伟鹏; 尹金祥
    • 摘要: 目的 探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钙(LMWH)预防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 以86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患者为对象,盲选法分为观察组(术前给予LMWHCa)与对照组(术前同剂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前、术后当天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上调、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下调(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为3.33%(1/43),低于对照组18.60%(8/43),(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前单次给予LMWHCa可有效预防下肢DVT的发生,凝血功能有所改善.
    • 韩然耀; 李举军
    • 摘要: 目的 探讨物理疗法预防脊髓损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 以85例脊髓损伤患者为对象,盲选法分为观察组(弹力袜+抗血栓压力泵)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L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LDVT发生率为2.33%(1/43),低于对照组19.05%(8/42)(P0.05),D二聚体(D-D)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左下肢及右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升高,观察组左/右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弹力袜与抗血栓压力泵物理疗法用于脊髓损伤患者可减少LDVT的发生,改善机体的纤溶活性,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 张仟仟; 王晓誉
    • 摘要: 目的 探究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以接受剖宫产治疗的121例产妇为对象,分为实验组(n=61)和对照组(n=60).记录产妇术后DVT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下肢DVT的发生率为0.00%(0/61),低于对照组6.67%(4/60)(P<0.05).实验组VAS评分、静息心指数、肿胀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T、aPTT均延长,实验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与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用于剖宫产产妇可有效预防下肢DVT的发生.
    • 苏静; 张烨
    •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病人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DVT)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 以60例乳腺癌患者为对象,依据患者术后5 d内DVT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DVT组(n=26)和非DVT组(n=34).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影响患者术后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DVT组与非DVT组病程、病理分期、诊断方法、手术操作方法、新辅助治疗(NAC方案)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年龄、BMI、手术时间、绝经、合并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220)、BMI(OR=3.205)、手术时间(OR=3.816)、合并基础疾病(OR=5.535)是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DV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高BMI、手术时间延长、合并基础疾病为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DVT发生的危险因素.
    • 黄欢; 李庆
    • 摘要: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85例宫颈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n=40)和常规组(n=45),常规组采取宫颈癌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下肢DVT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均出现尿路感染、淋巴瘘、下肢DVT等并发症,常规组还出现1例尿潴留,且循证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常规组31.11%(P<0.05);循证护理组下肢DVT发生率5.00%低于常规组13.33%(P<0.05);循证护理组满意度(97.50%)高于常规组(77.78%)(P<0.05).结论 对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下肢DVT,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
    • 孟醒
    • 摘要: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使用气压治疗仪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95例行妇科手术患者,根据术后预防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气压治疗仪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对照组采用常规腿部按摩加弹力袜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比较两组患者的预防效果及治疗前后凝血指标[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96%,高于对照组的76.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D、FIB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T长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D-D(0.19±0.11)μg/ml、FIB(3.62±1.74)g/L低于对照组的(0.32±0.16)μg/ml、(4.54±1.56)g/L,PT(12.73±1.38)s长于对照组的(10.18±1.56)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气压治疗仪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毕洪菊; 王迅; 张飒
    • 摘要: 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5月—2021年4月在河南省某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30例)和程序化护理组(3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程序化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及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假体脱位。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时,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程序化护理组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时,2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程序化护理组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程序化护理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质量,减少假体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薇; 夏倩倩; 徐海燕
    • 摘要: 目的探讨“G+OEC”护理模式对开胸手术患者生理、心理应激及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海安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实施开胸手术的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52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5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G+OEC”护理模式策略。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2周的生理、心理应激及DVT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各项生理应急情况和各项心理应激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各项生理应急情况均低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各项生理应急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各项心理应激能力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各项心理应激能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后,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89%)较对照组(15.38%)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OEC”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开胸手术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患者术后的生理和心理应激情况,值得借鉴和推广。
    • 陆易; 王珺; 勾桢楠; 严红丹; 王珒
    • 摘要: 目的:探讨多学科医护合作模式在肿瘤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防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肝脏手术及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共计16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护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医护合作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进展率、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进展率为0,对照组为13.79%;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37%,对照组为3.06%;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9.35%,对照组为91.49%。结论:多学科医护合作模式对下肢静脉血栓的管控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防治效果明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