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化立场

文化立场

文化立场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8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绘画、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882篇;相关期刊293种,包括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浙江工商大学学报、文学教育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5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八届年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八届年会等;文化立场的相关文献由36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宏图、王岳川、王春林等。

文化立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9 占比:8.89%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3882 占比:91.02%

总计:4265篇

文化立场—发文趋势图

文化立场

-研究学者

  • 王宏图
  • 王岳川
  • 王春林
  • 耀文星
  • 贾平凹
  • 冯望岳
  • 刘静
  • 卢月
  • 吴志凌
  • 周丽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史玉辉
    • 摘要: 朱光潜提出的两大诗学问题隐含着一种认知型的文化辨析主义,这种文化立场由历史意识与演化观、文化的可分性与逻辑解析、多元化视野与坚持民族个性三个维度构成。它一定程度上沿袭了传统尊重历史、变常统一的观念和魏晋的自由精神,又对传统缺乏逻辑解析的思维方式有否定与弥补。
    • 陈雨璇; 吴丹
    • 摘要: 全球传播秩序的迅速变革,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对外传播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梳理了新时期国家形象传播从官方解读到民间话语、从单一的文化符号为媒到坚定中华文化立场为核的嬗变,探索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借由去中心化节点式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以中国新方式讲中国好故事,提升回应受众的精准度,全面深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的理论、思想、文化、价值观等层面的“中国化”,拓展中国理念的认同度和影响力。
    • 郭菡
    • 摘要: 余秋雨和贾平凹都是散文大家,与史铁生、梁衡并称为我国“散文四杰”。一个人的经历、生活环境等各个方面对其创作风格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和贾平凹的“地城散文”虽然在某个角度上而言都具有浓厚的文化关怀色彩,但是由于二人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二人在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这一立场上有了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境界。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在散文领域取得了成就,但是也隐藏着一些缺陷。本文从贾平凹与余秋雨的文化立场、文化境界以及缺失和扬弃这三个方面对其散文风格进行分析。
    • 赵恬; 何巍
    • 摘要: 一般来说,“第六代”电影人更关注城镇居民的生活面貌,让观众看到了崭新的,以城市为底色的帮会、行业、社区及市民生活方面的民俗,并在对如摇滚乐、自行车等新民俗元素的诠释中,体现着自己为边缘化群体、为底层代言的文化立场。同时,第六代表现出了相对于第五代更贴近生活真实,且不惜对“丑”进行审美化表现的价值取向。他们对民俗的观察、整理与再现,为人们审视当代生活提供了新的视角。
    • 侯前伟
    • 摘要: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要明确如何对待本国的传统文化,并给出适切的教育对策.通过对"文化"概念内涵进行分类,可明确传统文化教育隐含的三种基本立场:推崇继承、批判反思和融合发展.借助这三种立场对不同国家的具体传统文化教育举措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发现,在推崇继承立场下,各国所面临的国内外文化境况决定了其教育目标是扩大优势地位还是保障文化安全,课程体系是重视融合还是强调特色.在批判反思立场下,各国对历史问题的定性决定了其基本态度是"瑕不掩瑜"还是"亡羊补牢",也决定了课程内容选择的范围与占比.在融合发展立场下,各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冲突的程度决定了其落脚点是观照现实还是面向未来,课程设置是强调多学科融合还是单独设立.
    • 任成金; 王春雨
    • 摘要: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使中国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前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密切的形势下,在文化认同视野下研究和分析中国梦的对外传播问题,向世界准确诠释和广泛传播中国梦,这既是一个中西方文化加强对话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消除文化误解、寻求文化认同的过程.当前国际社会对中国梦的认知度逐渐提高,但对中国梦的解读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仅存在高度的肯定和赞赏,也存在一定的误读和曲解.为此,中国的理论工作者要在根本上掌握主动,通过改善中国梦的对外传播话语、增强中国梦的文化认同度、提高中国媒体的对外传播能力、实现对外传播主体多元化等,提高中国梦话语的解释力、感召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推动中国梦的对外传播,提高中国梦对外传播的效果.
    • 郝瑞娟; 杨剑龙
    • 摘要: 老舍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在老舍的小说中我们能看到他对中西方文化的深刻思考,从中西"民族性"的比较与反思,到"中国人的伟大"的呈现与赞美,再到对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发掘与弘扬,都体现了老舍以中华民族为本位的文化选择与文化立场.具体到理想人格的塑造上,老舍多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尤其注重彰显人物身上刚健奋进的民气、自强不屈的骨气和正直善良的义气,借助人物群像为民族精神张目、立传.在民族文化复兴的今天,如何实现文化的主体性建构,吸纳和传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坚守美好的传统文化品格,如何在面对西方思潮涌入时仍坚持文化自信,持续用优秀文化作品来引导和鼓舞大众,向世界展示民族经典,厚植文化输出的沃土,从老舍对待文化的态度和立场中,我们或许可以获得一些思考和启发.
    • 王利平; 贾俐俐
    • 摘要: 确立"文化立场",是地域文化课程教学的首要问题.教师应当以增强文化凝聚力、服务区域发展为出发点,努力培养学生同本地文化的"自我同一性".课程教学必须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唯物史观指导下,坚持中华文化的同一性、地域文化的自为性,增进学生本地理解和文化归属感;尤其要坚持地域文化的人民立场,构建学生"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观.要高度重视本地族群的民俗、生活的文化和教育价值,着力实施文化考古、田野考察、文化传承工作坊、多导师联合执教等融入式、体验式的文化实践教学.
    • 王利平; 贾俐俐
    • 摘要: 确立"文化立场",是地域文化课程教学的首要问题。教师应当以增强文化凝聚力、服务区域发展为出发点,努力培养学生同本地文化的"自我同一性"。课程教学必须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唯物史观指导下,坚持中华文化的同一性、地域文化的自为性,增进学生本地理解和文化归属感;尤其要坚持地域文化的人民立场,构建学生"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观。要高度重视本地族群的民俗、生活的文化和教育价值,着力实施文化考古、田野考察、文化传承工作坊、多导师联合执教等融入式、体验式的文化实践教学。
    • 汪淑双
    • 摘要: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的纪录片逐步成为了一种主流的电影题材,得到众多影迷的关注和好评,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创作者把创作的眼光投注到这一题材上来,但令人遗憾的是,受传统思维少数民族学术文化及相关题材被边缘化的影响,创作者多以汉文化视角为支点进行创作,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他者化"的倾向.直到2000年以后,一些少数民族成员参与到了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创作中,这才将本民族的文化观念展现出来,而这类纪录片更是在本民族的观众中获得了广泛认可.对于这类有本民族人员作为主要创作人员,并站在本民族文化立场上来创作纪录片的作品被称为"主位"电影."主位"纪录片和以往那些被外来创作者所拍摄的纪录片在有很大不同,前者则更加注重展现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同时抵御"他者"的猎奇和想象倾向.在纪录片中充分的展现出本民族的现代化变迁、民族文化等,使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