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物理方法
数学物理方法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59篇,主要集中在物理学、教育、数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0243665篇;相关期刊158种,包括中国电力教育、中国大学教学、教育教学论坛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二届力学课程报告论坛、第二届电工电子课程报告论坛、2016高校物理课程教学系列报告会等;数学物理方法的相关文献由415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浩淼、赵吉祥、魏静等。
数学物理方法—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243665篇
占比:100.00%
总计:10243924篇
数学物理方法
-研究学者
- 周浩淼
- 赵吉祥
- 魏静
- 丁勇
- 宋彦琦
- 宣立明
- 李芳
- 李超
- 王海锋
- 肖绪洋
- 薛微
- 许超
- 邓娟湖
- 高艳
- 刘萍
- 周天
- 呼和满都拉
- 喻远琴
- 崔美英
- 张晓雪
- 曹斌照
- 朱瑞
- 杨丽娜
- 杨会静
- 杨华军
- 梅中磊
- 欧小伟
- 江萍
- 焦志莲
- 王庆禄
- 王继州
- 王莉
- 白龙
- 祝凤荣
- 缪可可
- 胡晓颖
- 舒辉球
- 谭朝阳
- 赵忠奎
- 赵玉杰
- 郭琴
- 金辉霞
- 陈寿万
- 陈雷鸣
- 高春霞
- 高森源
- 鲍文娣
- CHEN ShunYun
- ChenLiqun
- Erthold-Georg Englert1
-
-
章礼华;
韩泽楠;
江贵生;
吴兆旺;
马业万;
李伶俐
-
-
摘要:
针对数学物理方法课程要求数理基础强、知识内容多而广的教学难点和痛点,课程组认真思考了该门课程的教学理念,重构了教学内容并创新了教学方法。借助“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平台,施行“教、学、练、评”一体化的混合式教学,注重全过程考核。强化课程内容与应用的有机结合,以期提高课堂氛围与效率,课程的综合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
-
江萍;
杨华军;
邬劭轶;
蔡杨伟男;
秦琰
-
-
摘要:
教学团队以“重理论基础、强仿真设计、突创新实践、促科学探索”为指导,依托省级精品课程、省级规划教材和创新实践平台,将数学物理建模思想、三维可视化仿真方法、挑战性虚拟仿真实验应用于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教学实践中。该举措更新了课程结构,充实了课程内容,重塑了课程体系,突出了课程的创新性,增加了课程的挑战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
周文平;
刘奕帆;
宋铁磊
-
-
摘要:
在积分区间[0,∞]上,运用留数定理方法讨论了被积函数分别为1/(1+x^(n))和1/(1-x^(n))的两类无穷积分。由于被积函数1/(1-x^(n))中包含瑕点x=1,所以其积分路径必须绕开瑕点。采用不同的圆弧积分路径,得到相同的积分结果,即1/(1+x^(n))的积分为(π/n)·csc(π/n),1/(1-x^(n))的积分为(π/n)·cot(π/n)。在当前的数学物理方法教科书中,很少涉及这两类积分的讨论,因此这两类无穷积分可作数学物理方法课程中留数定理应用的典型例题。
-
-
祝俊;
李禄;
李志坚;
马杰
-
-
摘要:
山西大学数学物理方法课程团队在教学各环节尝试改革创新.教学理念创新以满足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的目标,教学内容改革以体现该课程“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内容重组创新以面向国家开展量子科技研究的重大需求,教学模式创新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手段创新实现数学、物理相互融合,客观有效的教学评价以保障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课程思政与教研融合,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
-
赵晓云;
李世刚;
赵明
-
-
摘要: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针对物理类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数学物理方法,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难以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的教学进行讨论,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
-
胡淑娟;
周天;
张飞民;
陈艳
-
-
摘要:
数学物理方法是大气科学专业本科二年级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如何在大气科学专业需求背景下构建数学物理方法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文章在论述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构建基础上,重点强调傅里叶级数与数学物理特殊函数在解决大气科学相关的数学物理问题中的应用,特别是球函数在大气科学数值模式构建中的重要作用,旨在为学生搭建好数学物理基础理论学习与大气科学专业应用之间的桥梁。
-
-
-
曹宁;
欧念森;
薛宇峰
-
-
摘要:
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是数学和物理的桥梁,在理工类本科教育中极为重要。长期以来,数学物理方法都背负着“难教、难学”的评价,亟须通过教学改革改变现状。课程组结合多年来针对大气科学本科生的教学实践,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提出了“串联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显著提升了数学物理方法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
-
许小峰
-
-
摘要:
回顾了通过数学物理方法使天气预报实现了客观、定量后又被证明无法实现确定性的认识过程。庞加莱、洛伦兹等人的探索,最终创建了混沌理论,对初值的敏感性和没有周期解使得对大气这一复杂混沌系统长期预报无法实现,也得不到精准结果。集合数值预报有助于提高预报准确率,并提供了天气系统可预报性等更多信息。不能涵盖不确定性信息的预报是不完整的,提供反映客观真实的概率预报需要与用户充分沟通,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
-
秦丽溶;
赵建伟
-
-
摘要:
课程和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作为物理学专业的基础课,数学物理方法课程紧密联系着后续理论物理课程,它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和物理逻辑思维能力。该课程以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为基础,知识内容以“繁、杂、难”著称,教学过程基本是用公式推导,是一门公认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本文以“一维波动方程的分离变量法”为例,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建立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多元统一的教学设计路径,以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综合育人功能。
-
-
陈小凤
- 《2016高校物理课程教学系列报告会》
| 2016年
-
摘要:
"数学物理方法"是物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新的教育形势对课程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物理专业的学生,从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各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和探索,通过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尝试案例式教学、并将数值计算引入教学中,并将考核方式多样化,加强学生数理基础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