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上肢运动

上肢运动

上肢运动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74篇,主要集中在体育、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0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00968篇;相关期刊120种,包括人生与伴侣:新养生、早期教育(教师版)、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2010年上海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学术大会等;上肢运动的相关文献由61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士敏、乔红、吴伟等。

上肢运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0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0968 占比:99.83%

总计:101141篇

上肢运动—发文趋势图

上肢运动

-研究学者

  • 王士敏
  • 乔红
  • 吴伟
  • 吴贵军
  • 季林红
  • 尹沛劼
  • 王琪
  • 陈嘉浩
  • 严华
  • 侯文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程宏; 王清莲
    • 摘要: 目的 探究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效果.方法 选取90例卒中后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联合针刺治疗对上肢运动功能进行恢复,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均有提升,且观察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与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升(P>0.05),且观察组患者Barthel(BI)指数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较单一采用康复训练的方式效果好,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与日常活动运动能力显著提升.
    • 谭信国; 吴海帆; 刘勇; 徐海明; 韩平吉; 朱广亚
    • 摘要: 针对脑卒中导致的上肢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设计了一种上肢神经康复训练机器人,能够在家庭内进行坐姿、站姿和卧姿等多姿态调节。通过分析人体上肢的结构和运动规律,选取了对人体上肢康复最有利的五个自由度,通过CREO完成了对康复装置三维模型的构建。通过单轴驱动器与连杆的配合,能够实现肩肘关节的联动屈伸。本装置可以实现整体高度、上臂以及下臂长度的调整,从而能够适应不同个体的需求。
    • 李正飞
    • 摘要: 说到关节疾患,大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膝关节.病、肩周炎等这类大关节的问题,这些都是大家熟悉的常见病。除此之外,我们身体的一些小关节也经常容易出现“故障”,比如肘关节发生问题的几率也很高。长期从事上肢运动、负重或劳作的人群,罹患肘关节疾患的几率很高,特别是到了五六十岁时,都或轻或重的有-些肘关节的问题。
    • 李吉旭; 张林; 郭延林; 梁浩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10Hz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检索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10Hz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man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RCTs,共1045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FMA水平明显更高[MD=8.56,95%CI(6.59,10.54),P<0.00001]、MEP潜伏期水平明显更低[MD=-0.35,95%CI(-0.47,-0.23),P<0.00001]、CMCT水平明显更低[MD=-1.06,95%CI(-1.63,-0.49),P=0.00003]、MBI水平明显更高[MD=9.29,95%CI(7.42,11.16),P<0.00001]。结论:10Hz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效果。
    • 张争辉; 董双鹏; 马金竹
    • 摘要: 人体运动的动力之源是肌肉力,在康复治疗中,人体肌肉力及关节力矩也是衡量人体运动功能的重要参数,这些参数的确定对人体运动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但其本身大小无法进行直接测量。文章通过对人体上肢模型简化,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通过逆动力学原理对上肢运动进行分析,建立针对性的骨肌系统模型仿真人体运动,计算肌肉力及关节力矩的大小,并对其进行分析。
    • 尹诗
    • 摘要: 在日常户外投掷游戏中,我发现幼儿的身体不够灵活,主要表现在预备姿势、出手速度、力度、出手角度及转体等方面,幼儿对投掷游戏兴趣不高。我们开展了多次教研活动,总结出幼儿上肢运动能力和以下能力相关:上肢力量、手臂的控制力、上下肢的协调配合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和腰腹力量。
    • 魏玉梅
    • 摘要: 目的:分析作业疗法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及日常生活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10月-2021.10月到本院治疗的偏瘫患者104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自我护理能力以及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间MBI、barthel指标、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MBI指标、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4周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效果50(96.15%)高于对照组44(84.62%)(P<0.05).结论:运用作业疗法干预偏瘫患者,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明显提升,生活功能显著改善,该疗法可在临床中推广和运用.
    • 黄彩霞; 夏静; 邵雅楠; 陈虹; 宋新建; 曹娟娟; 赵磊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短波理疗联合电针围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及对上肢运动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 2019年8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超短波理疗,观察组接受超短波理疗联合电针围刺法.采集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水肿程度,评价治疗后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9%和83.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FMA评分、VAS评分、水肿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水肿程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为(48.82±3.65)分,高于对照组的(44.72±3.10)分;VAS评分为(2.13±0.61)分,低于对照组的(3.53±1.24)分;治疗后观察组的平均水肿得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短波理疗联合电针围刺法应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效果优于超短波理疗,可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缓解疼痛,提高康复效率.
    • 林珊; 王萌; 张国莉
    • 摘要: 目的 探讨上肢运动方案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67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84例和观察组18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上肢运动.结果 腋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具有显著性,置管后28 d内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导管异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上肢运动有利于提高肿瘤PICC置管患者腋静脉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降低静脉血栓和导管异位发生率.
    • 陈波
    • 摘要: 你一定听说过肩锁关节脱位,有人认为它应该属于肩锁关节脱臼的一种表现,实际上差不多,但终究还是有区别的,短文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肩锁关节脱位如何诊断或如何治疗,帮大家科普一下一些日常小知识。1、什么是肩锁关节脱位?到底人体的哪一个部位才是肩锁关节?肩锁关节脱位是怎么发生的呢?它是如何引起的呢?实际上,肩锁关节是上肢运动的支点,同时又在肩胛功能或动力学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有人说肩锁关节脱位很少见,实际上并非是这样的,肩锁关节脱位也是比较常见的,出现该病症时往往可伴有局部疼痛、胀压或是压痛,而且将上肢外展或上举通常也存在一定的难度,除此之外它还会限制前屈或者后伸运动,医生在检查肩关节的时候,能明显地摸到肩锁关节部位有一个凹陷,而且肩锁关节松动也可以明显摸出来。再者由于手法复位后制动起来比较困难的缘故,所以一般对该疾病进行手术的成功率也都比较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