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亚急性期

亚急性期

亚急性期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5881篇;相关期刊127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现代临床医学、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换届暨第九次学术会、2011年上海中西医结合医学国际会议等;亚急性期的相关文献由436位作者贡献,包括杨运俊、黄东锋、曹国全等。

亚急性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7 占比:0.9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5881 占比:99.00%

总计:16042篇

亚急性期—发文趋势图

亚急性期

-研究学者

  • 杨运俊
  • 黄东锋
  • 曹国全
  • 王乃堃
  • 王士冲
  • 王然
  • 赵定亮
  • 陆丽娟
  • 陈伟建
  • 韩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赖海芳; 顾琳; 纵亚; 牛传欣; 谢青
    • 摘要: 目的采用多层感知器(MLP)神经网络构建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CIS)短期预后的预测模型。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康复科再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采集首次住院时(病程<30 d)的临床相关信息,根据首次入院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判断患者短期预后。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与短期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别采用常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MLP建立预测模型,计算两种模型的预测准确率,采用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效应。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准确率73.3%,ROC曲线下面积0.851;MLP模型预测准确率88.9%,ROC曲线下面积0.930。结论采用MLP模型能更好预测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短期预后。
    • 魏晓婕
    • 摘要: 目的:探讨吞糊实验在脑卒中亚急性期吞咽障碍患者摄食指导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呼吸与危重症科2020年3月—2021年5月接收的脑卒中亚急性期吞咽障碍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洼田饮水实验(WST)行常规摄食护理;研究组患者由吞糊实验确定适宜摄食的稠度及一口量大小,并以此为根据进行摄食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的鼻胃管留置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干预前后的吞咽障碍分级及白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结果:研究组的鼻胃管留置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吞咽障碍分级低于对照组,且PA及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糊实验可指导脑卒中亚急性期吞咽障碍患者经口摄食过程,降低非必要鼻胃管留置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改善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
    • 张硕; 陈磊; 白小飞
    • 摘要: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亚急性期血肿情况的评估作用及血肿点征与血肿增大的关联性。方法选取80例HICH亚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出血量将其分为低出血组(5~30 mL,n=50)、中出血组(31~60 mL,n=30)。依据血肿增大的判定标准将患者分为血肿增大组(n=26)和血肿未增大组(n=54)。对所有患者实施CT灌注成像,比较不同情况下患者的CT灌注指标。结果中出血组的BF、BV低于低出血组,SP高于低出血组,ATT长于低出血组(P<0.05)。所有患者患侧BF、BV低于健侧,SP高于健侧,ATT长于健侧(P<0.05)。亚急性期,血肿增大组的BF、BV低于入院诊断时和血肿未增大组,SP高于入院诊断时和血肿未增大组,ATT长于入院诊断时和血肿未增大组(P<0.05)。血肿点征阳性对于血肿增大的预测值为92.31%,血肿点征阴性对于血肿未增大的预测值为92.59%。结论CT灌注成像可用于评估HICH亚急性期患者的血肿情况,血肿点征阳性与血肿增大的关联性较强。
    • 马钊; 王筝
    • 摘要: 崴脚,医学上称为“踝关节扭伤”,在生活中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儿。对于平衡能力逐渐退化的老年人而言,崴脚更是常见,特别在冬季,天气寒冷,四肢关节欠灵活,运动前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动作,关节肌肉僵硬,在运动时很容易出现肌肉拉伤,或发生崴脚。
    • 梁树荣
    • 摘要: 目的:分析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伴下肢痉挛及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下肢痉挛及运动功能障碍患者7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9),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FES治疗,观察组则联合低频rTMS治疗,分析两组下肢运动功能、神经传导功能及步态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M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CT、CMCT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inett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rTMS联合FES治疗能够有效缓解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促进神经传导功能,改善下肢肌肉痉挛情况。
    • 刘贝贝; 杨印东; 曹文慧; 吴艳艳; 张鑫淼; 邝笑笑; 康婷婷; 武玉芝; 张婷婷; 安宁
    • 摘要: 缺血性脑卒中(IS)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探寻IS的相关因素并进行有效干预显得尤为重要.血压变异性(BPV)是指血压波动的程度,目前关于急性期BPV与脑卒中相关性的部分观点存在分歧,可能是由于入院前期的血压具有误导性.在急性期机体应激和反应性高血压消失后,亚急性期BPV可能是IS发生、复发及预后的重要且潜在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但目前亚急性期BPV与IS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缺乏一定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若证实亚急性期BPV与IS梗死部位或亚型相关并影响预后,可以提示临床医生24 h控制血压,减少血压波动,为亚急性期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 米英姿; 任国勇; 薛盼; 吴雪梅; 孙博
    • 摘要: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亚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动脉内血栓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7月在发病3~14 d接受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责任血管为一侧大动脉闭塞的病人46例.比较磁敏感血管征的检出率及其在常用检测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与其他动脉中的差异.结果 两位医师判定磁敏感血管征的一致性κ=0.739[95%CI(0.495,0.927),P<0.001].将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定义为组1,颈内动脉颅内段、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定义为组2,组1中磁敏感血管征阳性率为58.8%,高于组2的25.0%(P=0.04).结论 磁敏感血管征在大动脉闭塞的亚急性期仍有较高的检出率;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检测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的血栓方面优于颈内动脉颅内段、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 中国康复医学会物理治疗专委会
    • 摘要: 近年来,儿童重症康复作为儿科与康复医学科相结合的一个新的亚专科在我国起步.神经重症患儿大多存在严重的功能障碍和并发症,早期康复不仅需要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开始,而且需要患儿在亚急性期转入亚重症康复病房进行规范的综合康复管理.儿童亚重症康复病房的工作难度和风险较大,对康复团队要求较高,目前全国各医疗机构普遍缺乏儿童亚重症康复病房和相应的康复团队.这一重要环节的缺失不利于患儿获得持续性规范康复治疗,同时造成了重症监护病房医疗资源的浪费,并大大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因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和中国康复医学会物理治疗专委会共同成立专家组,讨论并提出《中国神经重症儿童的亚重症康复管理专家共识(2021)》,旨在为建立儿童亚重症康复病房的医疗机构提供基本的工作思路和标准参照.
    • 任国勇; 吴雪梅; 李颖; 李婕妤; 孙伟平; 黄一宁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所致的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在亚急性期磁敏感血管征(susceptibility vessel sign,SVS)的表现.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病房2017年12月-2019年8月收治的经磁共振血管成像、CT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存在颅内大血管闭塞,且在发病第3~14天接受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检查的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心源性栓塞(cardioembolism,CE)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患者的SVS征出现情况.结果:共有51例患者进入分析,其中女19例、男32例,平均年龄(63.04±11.2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吸烟、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LAA组相比,CE组患者年龄更大,合并房颤的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30例患者表现为SVS征阳性,心源性栓塞组患者SVS征阳性率为30%,显著低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65.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在敏感度测试中仅纳入SWI检查时间在卒中后第7~ 14天的患者,两组间SVS征阳性率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0 vs.72.7%,P=0.006).以有无房颤分组,合并房颤的卒中患者SVS征阳性率为25%,显著低于无房颤的卒中患者(65.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发病的亚急性期,心源性栓塞患者的SVS征阳性率低于LAA亚型的卒中患者;SVS征在卒中不同亚型鉴别中的作用尚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的病例研究来验证.
    • 熊明月; 赵亚雯; 盘喆; 唐美; 郑诚; 罗奕; 谭洁
    • 摘要: 目的:观察视觉提示激光手杖在偏瘫患者步行训练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探索一种新型视觉提示设备对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亚急性期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均进行为期3周的步行训练,每周5 d,每天1次,每次30 min.其中观察组在训练中使用带有激光视觉提示作用的手杖,手杖顶部的激光发射器发射2条平行射线并投射在地面上,这2条射线地面间距为20 cm,第一阶段嘱患者患侧先行迈步并使患侧足尖尽可能靠近后方红线,健侧足尖落在平行红线内;第二阶段嘱患者将患侧足尖落在平行红线内,健侧足尖超过前方红线;最后嘱患者将患侧步长逐步增加至与健侧相近.对照组使用普通手杖及适当的口头提示,训练前后2组进行步行功能评估,包括10 m步行测试、6 min步行试验、Berg平衡功能评分(BBS)及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观察比较2组评估结果.结果:经3周训练后2组患者步行功能较训练前均有提升,10 m步行测试、6 min步行试验及BB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训练中使用带有视觉提示作用的激光手杖较常规训练更有助于提升患者短距离步行速度、长距离步行效率,以及平衡功能表现,该方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