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全军中医药骨伤学术会议
全军中医药骨伤学术会议

全军中医药骨伤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杭州
  • 出版时间: 2009-07-31

主办单位:全军中医药骨伤专委会

会议文集:全军中医药骨伤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对中医基本理论中“气”的科学解释进行了探讨。自科学昌明以来,打着科学的旗号取缔中医的潮流不断涌现,伪中医假中药的泛滥更是损害了中医的名声;在解释中医药的正当合理性的时候,往往搬出几干年前的老祖宗说事,或用所谓的疗效说事,这样的解释很是苍白无力。甚至又有人提出科学与医学谁包含谁的问题,企图以医学大于科学这样的命题解释中医。其实从中医和西医都作用到人体这个共性看,就一定存在着共同的科学的一致性。找出这个一致性,就能科学的解释中医。
  • 摘要:目的:探讨OA护膝防治膝骨性关节炎的分子生物学机制。rn 方法:日本大耳白兔54只,采用改良Hulth法复制膝骨性关节炎模型,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微波组)、实验1组(电组)、实验2组(热组)、实验3组(护膝组),并行对应治疗。用RT—PCR检测关节软骨细胞Bcl—2、P53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rn 结果:16周时,模型组、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关节软骨细胞P53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呈高表达,而关节软骨细胞Bcl-2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低表达,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关节软骨细胞Bcl—2、P53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与实验3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rn 结论:OA护膝能提高关节软骨细胞Bcl-2mRNA表达,减弱软骨细胞P53mRNA表达,从而抑制软骨细胞凋亡,延缓膝关节软骨的退变。
  • 摘要:目的:研究红外热成像检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功能性诊断价值。rn 方法:选出25例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经CT、MRI明确诊断的,且有明显腰腿痛表现或体检疼痛的阳性体征。运用红外热像仪采集患者背面腰背部及双下肢的红外热像图,观察并对比分析患者的病变部位、范围。rn 结果:所有患者的热像图呈现明显不对称性,脊柱力线断续不完整,色彩不均匀;脊柱两侧局部呈现明显片状的高温或低温区;腰骶部菱形窝呈非对称性红色或深红色,热区范围增大。所有患者红外热图异常表达区域与CT、MRI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与患者自诉疼痛区域相符,23例与体检体征相符。rn 结论:热像图可客观地显示出病变及疼痛的部位、区域范围,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辅助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可以用作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项客观检查指标,可以补充和完善CT、MRI的局限性。
  • 摘要:目的:依据我院发展康复学科的经验,总结疗养院发展康复学科的模式。rn 方法:从科室设置、人员配备、收治病源、康复方法等分析总结我院多年来发展康复医学的实践。rn 结果:疗养院采取“依托医院、早期介入、双向转诊、积极康复”的模式发展康复学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n 结论:在疗养院建设发展康复医学是切实可行的。
  • 摘要: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治疗手部外伤后软组织瘢痕粘连特别是肌腱的粘连的疗效并与低频调制中频电治疗进行比较。rn 方法:针刀治疗组73例,应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后,先用4号针刀沿肌腱表面和血管走行顺行松解肌腱浅面的瘢痕组织,再用同法松解肌腱的两个侧面,松解肌腱深面时用针尖将肌腱轻轻挑起顺行松解。尔后以针刀打磨成光滑钝头针于瘢痕的远端刺入皮肤沿肌腱的浅面、两侧面、深面紧贴肌腱表面逆行推挤分离,直到腱周完全松解为止,术后进行功能锻炼。对照组36例,应用电脑中频治疗仪选择音频处方治疗。rn 结果:针刀松解治疗组在疤痕组织变软变小、手指伸屈功能改善方面其显效率、总有效率(95.9%,100%)均高于对照组(41.6%,75%)(均p<0.01),差异性非常显著。rn 结论:针刀闭合性松解治疗手部伤后肌腱粘连疗效较好,无副作用、无伤口,不会造成新损伤和再粘连,值得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物理因子(远红外线和交变磁场)联合应用对试验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滑膜损伤的治疗效果。rn 方法:首先采用管型石膏伸直位固定右后肢的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新西兰成年白兔复制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模型。6个星期后将24只新西兰白兔全部解除石膏固定,并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组、红外线治疗组(红外组)、磁疗组、红外线和磁场联合治疗组(联合组)。解除石膏后即开始对各组进行物理因子的治疗(模型组解除石膏后不作任何处理)。分别于治疗开始后第一、二、三周处死白兔,每组每周处死2只,肉眼观察其关节周围滑膜组织的大体改变。并切取其造模肢体关节腔内的滑膜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光镜所见依据Ayral关节镜膝关节滑膜炎的评分标准评分,并对各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析因设计方差分析,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rn 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滑膜病变及增生程度均较其它几组有显著减轻,联合治疗组与单因子治疗组相比,其治疗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个单因子治疗组之间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联合应用远红外线和交变磁场能有效抑制实验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滑膜炎症,减轻组织破坏。
  •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压痛点推拿与压痛点推拿加温热磁治疗软组织痛的疗效。rn 方法:39例软组织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压痛点推拿组20例与压痛点推拿加温热磁组19例,采用目测类比定法(VAS)评定治疗前后软组织痛的疼痛强度。rn 结果:压痛点推拿组与压痛点推拿加温热磁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VAS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VAS评分相比有显著筹异(P<0.01)。rn 结论:压痛点推拿加温热磁比单纯压痛点推拿疗效显著。
  • 摘要:目的:下肢肌力与站立平衡、转移能力、行走状况和上下楼梯能力密切相关。探讨改善急性卒中住院患者下肢肌力的干预方式。rn 方法:通过检索获得符合条件的100例卒中纳入本研究,医学信息包括病史、下肢肌力、入院时体格检查、第一次生化、X线胸片和心电图检查,以及住院期间有无康复治疗。入出院时的下肢肌力用手法肌力检查法(MMT)评估。选择可能对卒中患者下肢肌力恢复有影响的11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筛选影响患者下肢肌力的相关因素。rn 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影响卒中患者下肢肌力的主要因素是肢体瘫痪和康复治疗。rn 结论:康复治疗和下肢瘫痪是影响卒中患者下肢肌力的主要因素,提示在疾病的早期就应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同时强调在卒中治疗中要积极预防并发症。
  •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肌筋膜疼痛的最佳治疗方法。rn 方法:对入选的78例肌筋膜疼痛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分别采取传统的低浓度麻醉药、B族维生素及激素痛点注射及用医用臭氧替代激素的作用,痛点注射,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疗效。rn 结果:医用臭氧治疗组治疗后VSA评分降低水平明显高于激素治疗组(P<0.05),且臭氧治疗组治疗效果为优的发生率明显优于激素治疗组(P<0.05),治疗效果差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激素治疗组(P<0.05)。rn 结论:医用臭氧治疗肌筋膜疼痛安全、有效,且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激素治疗。
  • 摘要: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65例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rn 方法:65例患者均为Ficat分期Ⅰ—Ⅲ期,应用冲击波治疗机治疗,以股骨头坏死区及其相邻骨质为冲击点,每个冲击点每次冲击1000次,共做5次治疗,患髋3个月内免负重,半年内减少负重。所有病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行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及X线检查,评价优良率及有效率。rn 结果:65例患者经过半年随访发现,冲击波治疗后3、6个月随访,优30例,良22例,优良率80%。rn 结论:体外冲击波及银质针联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
  • 摘要: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和无症状志愿者间脊柱对称性指标差异及患者自身对照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差异,明确投影栅人体轮廓测量技术检测到的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rn 方法:⑴分别在第1天和第20天对40名无症状志愿者(A组)和70名腰突症患者(B组)。进行脊柱对称性指标的检测,其中,患者组在两次检测间隔接受了脊柱手法为主的保守治疗;⑵对比首次检测各项指标两组间差异;⑶两组分别将两次测量指标结果进行自身配对对照比较。rn 结果:①腰突症患者和无症状样本的脊柱对称性指标比较,P<0.01,差异极显著。②两次检测比较,无症状样本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而腰突症患者则差异显著。rn 结论:⑴腰突症患者脊柱对称性指标与无症状样本比较,两者差异显著。腰突症患者不对称程度较大。⑵代偿性侧弯与痛性侧弯的脊柱对称性指标差异显著,痛性侧弯对称性较差,本检测具有一定的客观鉴别意义。
  • 摘要: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配合躯干肌功能锻炼对慢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康复效果,评价该疗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rn 方法:将123例慢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分为推拿组、锻炼组和推拿加锻炼组,分别进行单纯推拿手法治疗、单纯躯干肌功能锻炼和推拿配合躯干肌功能锻炼,每日1次,共30次。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1年后腰部疼痛模拟视觉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的差异。rn 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腰痛VAS和ODI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月后推拿加锻炼组和单纯推拿组的VAS得分明显低于单纯锻炼组,推拿加锻炼组ODI得分低于推拿组和锻炼组。随访1年后,推拿加锻炼组的VAS和ODI得分均显著低于推拿组和锻炼组。rn 结论:推拿配合躯干肌功能锻炼对慢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具有良好的康复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电磁波谱治疗器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rn 方法:60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用电磁波谱治疗器治疗,对照组30例用TDP治疗,观察2组腰痛改善情况。rn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2组比较无显著性筹异(p>0.05),但治疗组痊愈显效率为76.7%,观察组痊愈显效率为56.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电磁波谱治疗器对慢性腰肌劳损有很好疗效,优于TDP治疗,而且患者容易接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以舒尔氏(schuell)刺激法为主的言语康复训练方法对脑卒中后失语症的疗效及机理。rn 方法:对12例脑血管意外后失语症患者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在治疗前后运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评估其语言功能,并进行比较。rn 结果:12例患者经康复治疗后在言语表达、阅读理解等方面有明显改善(P<0.01),听理解、书写能力有改善(P<0.05)。rn 结论:以舒尔氏刺激法为主的语言治疗对脑卒中后失语症的康复有积极疗效。
  •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综合康复干预对地震所致下肢骨折伤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rn 方法:选12例地震所致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1个月后对二组临床疗效和膝关节活动度,分别进行疗效评定和分析比较,并行统计处理。rn 结果:发现康复干预患者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n 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灾后早期有效的康复干预,可最大限度减少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提高生存质量。
  • 摘要: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因为椎间盘变性后向椎间孔膨出、突出,或椎体后、外缘骨质增生导致椎间孔变窄,压迫神经根,严重者可引起局部神经根水肿,表现为运动、感觉及反射障碍与脊神经分布区相一致的病症。本文采用颈椎牵引下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疗效。
  • 摘要:目的:为了寻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治疗手段。rn 方法:对3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应用腰椎牵引、手法、热磁振和局部注射等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后,辅以健康教育和腰背肌锻炼,以巩固疗效。rn 结果:350例中,临床治愈85例,占24.3%;显效166例,占47.4%;有效68例,占19.4%;无效31,占8.9%;总有效率91.1%,VAS评分治疗前后相比,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rn 结论:该组综合治疗,具有操作简便,不受条件设备的限制,无付作用,病人感觉舒适乐于接受等优越性,值得应用和推广。
  •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发于腰区下部,是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腰腿痛或坐骨神经痛的一种常见病。本研究采用旋转复位手法并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与同时腰椎间盘牵引并高级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102例进行比较,通过临床观察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疗程以治疗组为短。实践证明手法与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保守治疗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为主的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足下垂的治疗疗效及临床特点。rn 方法:回顾分析我们1996—2006年10年内诊治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急性足下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为主的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rn 结果:手法治疗后有12例足背伸肌力恢复到正常肌力Ⅴ级,2年后随访,34例获得随访,足背伸肌力恢复至正常Ⅴ级肌力者22例。rn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足下垂患者,运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为主的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的疗效是确切的,在患者不愿手术的前提下,可选择该疗法。
  • 摘要:本文阐述了环枢椎同时偏离正常解剖位置的复杂性错位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出复合性环枢椎关节错位的病名,并根据X线的具体影象结合临床的体征加以诊断,提出体征可以作为复合性环枢椎关节错位的诊断和复位的重要依据。根据移位情况运用特定手法使环枢椎移位得到共同整复,以解除错位造成的对血管、神经、局部软组织的机械性压迫。
  • 摘要:腰背痛在飞行员中的发病率较高,是飞行人员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腰背痛是指上起第十二胸椎及十二肋之下,下至骶骼关节下缘,前至腰推前纵韧带,侧至背阔肌外缘区域的疼痛。该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大约80%的成年人都经历过腰背痛。临床常见飞行员腰臀部疼痛,及下肢放射痛而影响健康出勤率,为了深入了解腰椎病对歼击机飞行员健康及飞行的影响,本研究对收治及门诊的腰椎病飞行员151例,进行分析,治疗,观察随访,效果好,复发率低,提高了歼击机飞行员健康出勤率。
  • 摘要:目的:观察治脊正骨复位手法治疗脊椎颈胸小关节错位及颈胸椎失稳引起的脊源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自1975年至2007年,我们应用治脊正骨推拿以纠正脊椎错位为主与脊椎相关的心律失常2416例,疗效满意。rn 方法:2416例药物疗效不佳且有颈、胸椎错位的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治疗组,临床观察脊椎错位有五种类型(前后滑脱型、左右旋转型、侧弯侧摆型、倾位仰位型及混合型),治脊正骨复位推拿治疗组在继续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基础上,应用以下两种治脊正骨推拿手法:(1)颈椎有旋转式错位者用摇肩正法纠正,(2)有脊椎失稳者应用水针固定法去纠正错位的颈椎或上胸椎,消除脊椎或椎旁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以及稳定脊柱,巩固疗效。对照组常规口服药物治疗。rn 结果:治脊正骨推拿纠正颈胸椎错位关节组优良率和总有效率(80%,95%)均较对照组(40%,73%)高,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提示治脊正骨推拿纠止脊椎错位配合水针治疗此类型心律失常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rn 结论:与脊椎相关的心律失常多由颈椎或上胸椎小关节错位而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常规药物疗效不佳。其中上位颈椎错位,病人发生心律紊乱、窦性心动过速与心悸;下位颈椎错位,病人发生心动徐缓;颈下段胸上段交界处错位,病人易出现心房纤颤;胸3-胸5错位,病人易发生房性、室性早博及传导阻滞。因颈椎或上胸椎病变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的心律失常,临床上诊断虽然较容易,但往往查不到病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此时应想到脊椎病因,积极检查脊椎,针对脊椎病因治疗,可以收到比较理想的疗效。应用治脊正骨推拿复位、牵引方法纠正脊椎关节错位,使其变窄的椎间隙增宽,椎周软组织被拉直;以水针固定颈椎失稳局部,造成软组织的人工水肿,短期内可以稳定脊柱,消除局部肿胀,解除软组织痉挛,改善组织代谢和血液循环;以上措施从不同侧面解除了对心交感神经的机械的、化学的刺激,使之直接对病因治疗,因而疗效较好。
  • 摘要:目的:观察普通电针配合八段锦练习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rn 方法:肩周炎患者6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行常规电针治疗。治疗组在电针治疗的间时,进行八段锦锻炼(运动频率为每周5天,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练习2遍)。疗程5周。治疗前后进行疼痛程度评定(VAS法评分)、肩关节活动功能程度评定(Melle评分)。3个月后远期疗效评定。并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对比。rn 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和Mell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肩周炎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VAS评分和Melle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3个月后的远期疗效比较,治疗组的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功能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双侧P>0.05)。rn 结论:八段锦做为一种温和的体育锻炼方法,对肩周炎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观察等长收缩运动治疗单纯颈伸肌劳损的作用原理及疗效。rn 方法:随机将56例单纯颈伸肌劳损分为二组,一组应用等长收缩运动进行治疗,另一组应用手法治疗,对比二组患者疗效。rn 结果:治疗一周后,二组患者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5)。rn 结论:等长收缩运动治疗单纯颈仲肌劳损对比其他治疗方法具有更绿色、经济、且不受条件、时间限制,更有主动巩固疗效和积极预防的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治疗骨折后肢体肿胀疼痛和骨愈合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选取骨折患者24例,分为实验组(14例)和对照组(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骨创伤治疗仪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疗效。rn 结果:治疗组肿胀、疼痛消除快速,骨折愈合较快,治疗时间较短,有效率及优良率均达100%。rn 结论:脉冲电磁场可快速消除肿胀疼痛,加速骨的重建和修复。
  • 摘要:中频电流具有镇痛消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松解平滑肌,松解粘连,“提高生物膜活性的作用”。而中频药物导入更利于药物分子透入体内,发挥中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舒筋活络的功效:超短波具有穿透深部炎症域,达到消炎、解痉、止痛、并能促使组织水肿消退的功效,两种理疗仪结合可促进软组织损伤的有效治疗。软组织挫伤及关节扭伤是外科常见疾病,受伤后患处肿胀、疼痛,往往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损伤在关节附近而未及时治疗,时间久之可引起挛缩和关节僵硬。rn 本研究应用ECM99-IE型电脑中频药物导入配合超短波治疗软组织挫伤及关节扭伤各20例,均取得较好疗效。中频离子导入是利用直流电场作用和电荷同性相斥的特性,使无机或有机化合物的药物离子、带电胶体微粒进入人体。这就要求被导入的药物必须具备成份纯、能电离、极性明确等基本特点。而中药的应用常为多味配伍组方。即利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或协同提高疗效,或使其相互抑制来降低副作用,更好地发挥药效。中频交流电具有导入药物的能力尤其适于导入中药。
  • 摘要:颈肩腰腿痛是一组多见的临床症状,其病因复杂,发病率各家报道差异较大。医院驻地发病率较高,自1989年成立软伤科以来,诊治各种颈肩腰腿痛患者2万多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48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近年发病有增高趋势,该病多采用传统综合疗法治疗。本文通过观察在传统综合疗法基础上加用骸管注药,研究骶管注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颈肩臂痛饮配合银质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2例采用颈肩臂痛饮配合银质针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芬必得配合针灸治疗,均与一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rn 结果: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及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提示两组均有临床作用,以治疗组疗效尤为显著。rn 结论:颈肩臂痛饮配合银质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西药配合推拿组。
  • 摘要:本研究采用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治疗20例Ⅱ-Ⅲ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满意。C形臂X线机进行卵圆孔定位,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满意,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患者乐于接受的治疗方法。但作为一种破坏性手术仍有许多并发症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痛性麻木、角膜反射消失、咀嚼困难、失明、颈静脉孔综合症、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射频疗法必须具备一定的设备条件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才能确保疗效。
  • 摘要:本文从椎管内外软组织病变的认识着想,采用三联疗法(银质针松解术,椎管内液体松解术,正脊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200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 摘要:目的:观察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rn 方法:本组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45—72岁,眩晕均与颈部活动相关。应用北京北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R-2000B型射频热凝器,对36个椎间隙进行了治疗。rn 结果:临床治愈8例,显效4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4.2%。rn 结论:在排除引起眩晕的其它疾患,应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颈性眩晕,不仅创伤小、安全高,而且临床疗效满意。
  • 摘要:目的:探讨按摩手法对颈背部软组损伤伴头痛、头晕的治疗机理及疗效观察。rn 方法:采用按摩手法治疗颈背部软组织损伤伴头痛、头晕者548例疗效观察。rn 结果:颈背部软组织压痛减轻或消失,头痛、头晕等症状也可明显减轻或消失。rn 结论:颈背部软组织损伤伴头痛、头晕为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按摩手法治疗应为该病治疗首选方法,对其防治前景的认识有待提高。
  •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rn 方法:以中医针灸推拿治疗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rn 结果:2个疗程结束后,痊愈73例,好转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8%。rn 结论: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
  •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由急性损伤或反复慢性劳损,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等综合因素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突出)压迫硬膜囊及邻近的神经根,产生无菌性炎症,致使局部充血、水肿、粘连形成组织变形,微循环改变引起腰腿痛及下肢麻木等各种功能异常。此病病史较长,症状时轻时重反复性大,尤其急性发作时非常痛苦,甚至生活难以自理,实际上可视为一种“疼痛功能障碍综合症”。由于腰椎间盘突出急性发作时,发病突然,病变及受压部位剧痛难忍,患者寝食难安,活动障碍以致于心情烦躁,情绪沮丧,导致投医乱,因此治疗存在着方法众多,重复叠加,混乱交叉,时机把握不准确等问题,缺乏积极、及时、正确、正规的非手术治疗。rn 本文结合3例患者对腰椎间盘突出急性发作期治疗方法与时机的选择进行了阐述,腰推间盘突出症急性期、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对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 摘要:本研究收集飞行员军事训练致膝半月板损伤14例,进行康复疗养.现就其伤情诊疗、康复进行回顾性分析,创伤机制,膝伸直活动时,半月板向前移动:屈曲时向后移动:膝旋转时,一板向前,一板向后;膝屈曲时,股骨内、外裸滑动于半月板与胫骨平台之间。膝关节的此种旋转活动是造成半月板破裂的主要原因。半月板的自然形状和本身的弹性以及边缘的附着,均趋向于阻止半月板软骨进入到关节中心,但当内外旋转和同时屈曲时,股骨裸与半月软骨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半月软骨向前或向后移动,使其一部分推进关节中心,交锁与胫股之间。当再伸直时即可因受压而产生纵裂或桶柄状撕裂。当半月软骨中央的部分被拉直,若超出其弹性限度,则必在其凹侧产生横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依靠膝关节损伤病史,关节疼痛、肿胀、压痛、交锁等症状,及体征中的麦氏试验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MRI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己成为膝关节损伤最有效的无创诊断方法。关节镜检查诊断,治疗更为直接有效。它不仅能确定半月板损伤的部位、类型和程度,还可以发现是否有交叉韧带损伤.直接观察膝腔内各种结构,即诊断,而治疗的优点是治疗膝半月板损伤的首选。本组中6例中延误诊断,主要原因是未及时做MRI或送上级医院诊疗,当做膝韧带损伤处理。针对训练致伤,应采取的措施:加强宣教,充分认识发生机制。训练有素,训练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将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充分活动开。科学组训,一、加强应急反应训练。二、加强自我保护动作训练,如就地翻滚,使其成为防范膝关节损伤的习惯动作,三,平时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训练,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强化医疗监督,医务人员实施医学监督,安全医疗救护,使防范军事训练伤警钟长鸣。
  • 摘要:当归四逆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炙甘草、大枣组成。仲景云:“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本方以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细辛、木通组成。本方既可温经散寒,又能养血通脉,为素体血虚,寒凝经脉所致之证而设。本文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方治疗多种疾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 摘要:本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治疗及诊断疗效标准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又名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现将近年来手法治疗及诊断疗效标准的研究进展综述:LDH治疗方法很多,其中手法治疗是非手术疗法中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手法治疗LDH在有选择的病例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尤其对早期病例。手法治疗LDH的机理是通过手法整复使错位的关节复位,脊柱侧弯纠正,腰椎生理曲度恢复,软组织应力增加,使部分椎间盘还纳,软组织支撑和保护脊柱的稳定性作用加强,重建脊柱的力学平衡。在临床上,每一种手法均有一定的适应证,如果过分夸大其作用,则可能延误或加重病情。从以上可以看出,手法操作简单,费用低。但也存在几个问题:(1)手法的适应症应明确。(2)每种手法的疗效只是局限于个案报道或者临床观察,缺少理论性的研究。(3)诊断标准与疗效标准采用不同的来源,或者诊断及疗效标准没有表明出处的。(4)临床诊断标准、疗效标准不统一,缺少量化标准和统一的疗效标准,这不仅不利于客观的疗效总结,也影响了其总结推广和临床疗效的进一步提高。尤其是自定标准,缺乏科学数据和依据。今后应规范标准,采用金标准,使之能够更客观地反映诊疗结果。因此,统一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势在必行。
  • 摘要:腰骶关节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的文献比较少,目前尚未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普遍重视。本文对有关腰骶关节的基本结构、生物力学、异常结构、病理变化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 摘要:本研究对高压氧治疗阶段特殊病情变化4例进行了分析。许多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的结果均证实了高压氧在颅脑外伤治疗中的独特疗效,但由于颅脑外伤的损伤类型、并发症、合并症不同,治疗过程中气管切开与否、颅脑手术次数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制约了高压氧早期治疗而影响治疗效果。而在高压氧过程中出现各种特殊的病情变化使高压氧治疗不得已中断,也影响治疗效果。治疗的中断,有些是与高压氧治疗本身有密切相关的。高压氧气使“不动杆菌”这种条件致病菌,在吸氧后繁殖加速反复出现治疗后的发热症状。不动杆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族,由于高压氧治疗时忽略其“需氧”的特性,才导致病情反复而延误诊断。因此根据细菌学培养给予准确的抗生素选择,再配合高压氧治疗才能发挥最好的抑菌作用。而氧舱幽闭恐惧症的发生多见于初次接触高压氧舱的患者,由于对封闭的环境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甚至出现恐慌症状,表现为呼吸加快、心跳加速、感到窒息、脸红发热、流汗、晕眩等症状。其发生往往与患者的心理稳定性差和神经官能症有关,如果适当给予药物镇静与详细解释、心理暗示后再进行治疗,必将会最少程度地减少幽闭症的发生。治疗的中断,有些是与高压氧治疗无关,但由于病情变化在舱内发生而不利于救治。“气道狭窄”属于人工气道重建并发症,在临床报道中较少见,考虑与气切前插管和反复感染、套管偏移、长时间气管切开、肉芽生长等因素有关。由于高压氧在急性缺氧性脑病、有毒气体中毒等某些急症救治中的独特作用,气管切开甚至带呼吸机进舱的患者越来越多,本专业人员将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人工气道重建并发症患者。而在氧舱治疗过程中癫痫发作,既往已有多篇个案报道。高压氧通过改善脑细胞的电生理功能,减少神经原的异常放电,从而消除癫痫发作的病因,尤其对外伤性癫痫的疗效显著。但由于氧舱的特殊环境不便于紧急抢救,对于有癫痫病史的患者,要严格掌握进舱时机,在发作频繁时不宜进舱;不能突然停用或快速减量使用抗癫痫药。对这类患者治疗过程中要详细询问病史,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要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并签署告知书,必要时由医护人员陪舱,做好抢救准备。
  • 摘要:本研究运用手法复位加牵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临床上的观察,疗效显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系内外因素的合成,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的破裂。髓核溢出,压迫相应神经根或因局部水肿而造成的无菌性炎症,从而令患者出现腰痛腿麻等一系列症状。因此治疗的关键就是要让突出的髓核问纳到椎间盘内,以及消除水肿而造成的炎症刺激反应。通过治疗,基本上达到了这一目的,且疗效显著。采用俯卧牵引即是利用人与四肢动物在生理解剖上的不同特点而制定的治疗方法。
  •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的破裂后髓核向后方突出所致使相邻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虽经各种治疗症状暂时好转而转入康复期,这时期往往容易被忽视而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因而复发率较高,如长期反复发作则易至慢性病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rn 本研究针对康复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这一现象,采用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采用此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注重了“整体治疗,筋骨并重,标本兼治,动静结合”的原则,大大提高了治愈率,避免了在治疗此病方面的不彻底性,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期患者的理想选择。
  • 摘要:偏瘫患者早期经过对症治疗,病情稳定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甚至是终身的。因此住院时间较长,住院期间在情绪、心理、疾病知识、与医护人员的沟通等方面有不同的需求。rn 本文对偏瘫患者入院时、康复治疗期间、康复出院时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掌握偏瘫患者在不同阶段最需要的信息,用健康教育的方式传授给他们,以满足偏瘫患者的需求,从而教会偏瘫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其遵医行为,保持良好的心态重返社会。
  • 摘要:根据波马定律,当温度不变,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成反比。减压时,气体膨胀,体积增大,气管套管内的球囊易损伤气道粘膜,因此,进舱前气囊换水囊已成常规。rn 本文研究分析本例气囊注水后发生的气道反应,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气管插管10个月,气管壁可能已有塌陷,造成狭窄;(2)当时天气寒冷,冷盐水对气道的刺激造成气管痉挛;(3)气囊重力的影响,压迫气道。实验结果提示,高压环境中,一次性气管套管内球囊的体积变化不会造成气管压迫现象。因此,在良好的外固定状况下,带有气管套管进舱,对气管球囊可以不采取抽气换水措施,或者仅适当减少囊内的气体量。但进舱前必须认真检查气管套管外固定情况,进舱后,陪舱者在患者咳嗽或者躁动时,应密切观察气管套管的外固定情况,以防套管滑脱。在其后的6例带有气管套管的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球囊内均未抽气换水,患者安全,无不良气道反应。
  • 摘要:目的:探讨卧床休息对急性非特异性腰痛(ANLBP)恢复的影响。rn 方法:87例ANLBP患者随机分为卧床休息组(42例)与自由活动组(45例)。卧床组绝对卧床1周,1周后可适当室内活动,逐步过渡到室外自由活动,同时给予理疗、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口服;活动组嘱自由活动,其他同卧床组。于患者就诊当天、2周后分别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评定;6周后进行RMDQ评分。rn 结果:两组患者就诊当天,VAS、RMDQ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2周时VAS、RMDQ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6周时RMDQ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卧床休息对ANLBP早期恢复不仅无促进作用,而且阻碍ANLBP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的改善,对ANLBP后期恢复也无帮助。
  • 摘要:本研究将脑卒中及脑损伤偏瘫患者9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药物治疗和功能训练,治疗组46例,在前者基础上再给予穴位注射。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及运动功能评定。结果穴位注射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运动功能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 摘要:目的:研究腰痛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rn 方法:①对640例腰痛患者进行了器质性体征及Waddell's非器质性体征检查(WS)、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MPI)测试。②按器质性及非器质性体征判别标准把病例分成4组(A组:单纯器质性体征;B组:单纯非器质性体征;C组:器质性体征与非器质性体征均有:D组:器质性体征与非器质性体征均无)。③MMPI测试结果与中国常模比较。④WS检得结果与MMPI测试结果相关性进行比较。⑤对A组与B组之年龄、性别、病程、文化、劳保等之构成进行比较。⑥对A组与C组中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分别观察治疗后疗效(手术和非手术)。rn 结果:①A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劳保等构成上与B组差异有显著性。②C组患者不论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其疗效均差于A组患者。③A组MMPI测试结果与中国常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④B、C、D组MMPI测试结果与中国常模比较,在疑病(Hs)、抑郁(D)、癔症(Hy)、精神衰弱(Pt)等量表上,差异有显著性。⑤腰痛患者的WS检查与MMPI测试,其结果比较有较高的相关性。rn 结论:①一些腰痛与社会心理因素的相关性较高,这些腰痛患者呈“疑病-抑郁-癔症”神经三联症特征;②针对腰痛患者的WS检查可以替代MMPI测试而评估心理因素对腰痛的影响;③应用WS之诊断步骤,可以较好地判别患者的预后。
  • 摘要:不动杆菌是常见病原菌,为条件致病菌,易发生于有严重原发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本文介绍了这例患儿因广泛脑挫裂伤在监护室抢救月余,存在院内感染不动杆菌的可能性。在高压氧救治过程中反复出现治疗结束后的高热,并在中段尿培养中检出“醋酸钙不动杆菌”,由于忽视了其为需氧菌的特性,虽然根据药敏给予抗生素但没有及时治疗终止高压氧治疗,导致再次出现发热症状。由于不动杆菌的耐药菌株逐年增多且出现多重耐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抗生素抑菌治疗后须再次行细菌培养,阴性后再给予高压氧治疗,以避免类似本例患儿的情况发生。
  • 摘要: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多发病,其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且目前该症发病率有逐年递增的趋势。由于当前临床治疗手段不断改进以及康复干预的积极介入,使脑卒中患者在感觉、运动功能及行为能力方面的恢复较过去有了显著提高。rn 本研究对收治的4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疗效。两组经相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平衡功能、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疗效亦优于对照组。表明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ADL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并可减少废用、误用综合征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本文对针刺加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26例患者进行了观察分析,翳风、耳门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穴位,其经脉沿耳后入耳中走出耳前;听宫为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其经脉入耳中,听会为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其中一条支脉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走于耳前;4个穴位均为耳部邻近穴;三阴交为足三条阴经交会穴;太溪为足少阴肾经的穴位,肾主要功能之一即开窍于耳,肾精不足耳失濡养,则耳鸣耳聋仁。局部取穴加远处取穴,起到行气活血通络的作用。高压氧能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压,增加血氧弥散距离,改善和纠正内耳缺血缺氧状态,防止耳蜗听器毛细胞变性和坏死;由于改善组织缺氧状态,使血管的通透性降低。控制了水肿的发展,利于局部供氧,促进对感染和过敏造成的听神经炎性水肿的消退:同时血小板聚集率下降,血液粘稠度降低,红细胞脆性增加,促进溶血发生,有利于内耳血管淤塞的解除,改善血液循环,恢复内耳组织代谢,促使听觉功能恢复。本文临床治疗表明年龄轻、听力损失程度轻及早期治疗则效果好,伴有眩晕患者预后较差。
  •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rn 方法:将4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修订Barthel指数(MBI)对其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对照观察针刺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rn 结果:对照组和针刺组治疗后FMA评分、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针刺组治疗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改善更为明显(P<0·05),MMSE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针刺有助于脑梗死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 摘要:本文根据近10年所发表的针灸文献报道,对针灸治疗运动性疲劳的取穴及治疗特点、观察指标和针灸疗效的评价、并对目前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 摘要:腰椎管狭窄症是引起老年患者腰腿麻痛的常见病,多发病。本文复习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重点对该病的病因与病理、分类、影像学特征、临床症状与体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目前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总结,提高对腰推管狭窄症的认识,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选择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法,以利于防治该病时更具有可行性、实用性及科学性。
  •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Token测验与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的相关性,判别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Token测验成绩在认知功能方面的丰要影响冈素。rn 方法:选择1997-04,2004-11在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住院或门诊治疗的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52例。对52例失语症患者在接诊同时或入院一两天内进行日本改良简易版Token测验及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检查,然后对Token测验与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rn 结果:5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Token测验成绩与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总分及其定向力、计算力、语言均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511-0.744.P<0.01)。②与失语症患者的年龄、受教育年限、病程及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中的记忆力、回忆无相关性(r=0.122~0.271,P>0.05)。③经逐步回归分析,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中的定向力是决定Token测验成绩的显著性变量(R2=0.554,P<0.01)。rn 结论: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与Token测验成绩呈正相关,其中定向力是影响Token测验成绩的主要因素,在失语症康复治疗中应辨别认知功能方面的障碍并进行有选择性训练。
  • 摘要: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与葛根素对颈肩腰腿痛的活行作用。rn 方法:将48例颈肩腰腿痛病人随机双盲法分为葛根素治疗组(对照组)及葛根素加神经妥乐平组(治疗组),对照组使用葛根素0.5g加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日,共10天,治疗组加用神经妥乐平7.2u加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日,共10天,观察治疗前后惠者症状改善情况。rn 结果:用药10天后,治疗组有效率69.5%,显效率26.1%,对照组有效率50%,显效率8%,冶行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rn 结论:神经妥乐平与葛根素联合应用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葛根素,特别是并有椎管外软组织损害的缺血疼痛。
  • 摘要:目的:采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与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对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进行检查,探讨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关系。rn 方法:选择1997-03/2004-09在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住院或门诊治疗的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52例,男44例,女8例。均接受简易智力状况检查及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中失语商的检查,其中35例患者只接受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中操作商和大脑皮质商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计算出失语商、操作商和大脑皮质商。对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总分与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中的各亚项分值及失语商、操作商、大脑皮质商之间的关系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rn 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52例失语症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总分与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中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运用、结构各项分值有显著性相关关系(11.88±7.06,11.38±5.12,117.83±50.03. 70.60±32.92,39.13±25.97,58.46±19.65,41.69±22.36.50.51±7.56,69.34±18.41,r=0.490-0.859,P<0.01),经逐步判别分析入选同归方程的测验指标是命名、书写和复述。②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总分与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的失语商、操作商、大脑皮质商有显著性相关关系(11.88±7.06,56.43±24.11,25.37±5.86,64.05±16.10.r=0.744.0.849,P<0.01),经逐步判别分析入选凹归方程的测验指标是人脑皮质商。rn 结论: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主要侧重于言语性智商的初步筛查。但其总分可反映失语症患者大脑认知功能缺损,说明失语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因此,在对失语症患者的常规语言治疗外,还要注重认知功能的治疗。失语症时失语商、操作商及大脑皮质商的显著相关性说明了语言功能与认知功能之间存在着有效的相互关系。
  • 摘要:目的:比较结构性速度依赖性平板训练和常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ADL能力、步行能力和速度的影响。rn 方法: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2002-09/2004-08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可独立或在监视下步行16m以上,且步行速度1min超过10m,排除存在限制活动的并发症者。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层随机为速度依赖性组(25例)和常规步行训练组(25)例。速度依赖性组进行结构速度依赖性平板步行训练治疗,常规步行训练治疗以神经易化技术为主。20min/次,1次/d,5次/周,连续4周治疗。两组患者仍进行除步行训练以外的其他训练内容。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Berg平衡量表、步行功能性分级、功能独立性测量和步行速度的评定。rn 结果:45例患者完成研究,5例脱落。速度依赖性组(23例)和常规步行训练组(22例)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功能独立性和步行速度变化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01),但在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功能独立性和步行速度方面的改善效果上结构性速度依赖性平板训练比常规步行训练更为有效(ES=0.69~0.89),但在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方面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ES=0.35)。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包括脱落的5例)在训练期间没有出现心脏症状和其他副反应。rn 结论:结构性速度依赖性平板训练比常规步行训练更为有效。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障碍的训练策略上,结构速度依赖性平板步行训练是一新的,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
  • 摘要:目的:探讨捏力类型对捏力测量的影响。rn 方法:20名健康青年受试者在标准姿势下用电子捏力计测量3种捏力类型(指尖一指尖型、指头一指头型和指头一指侧型)下的捏力大小,并测量人体学资料。rn 结果:指尖指侧型捏力最大,其次为指头一指头型,指尖一指尖型最小。男性在3种类型下捏力均明显大于女性(P<0.01);男性及女性其利手捏力均大于非利手(P<0.01)。3种捏力类型之间明显相关(r=0.568~0.707,P<0.01)。女性在3种捏力类型下捏力大小均与体重密切相关(r=0.764~0.807,P<0.001)。年龄、身高、掌厚与男性及女性在3种捏力类型下的捏力均无相关性。rn 结论:性别和捏力类型是影响捏力的主要因素,人体测量资料与捏力之间相关性尚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
  • 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和脑外伤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rn 方法:22名患者参加了这项研究,训练前4周、训练开始前1d和训练结束后1d分别进行评价。研究方法为基线对照研究方法。使用Fugl-Meyer(FM)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和运动状态量表(MSS)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患者2种训练模式轨迹为直线训练方法与圆周训练方法。训练时间为4周,每周训练5 d,每次45 min。rn 结果:患者的运动轨迹与功能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机器人训练前、后患者上肢FM运动功能和M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n 结论:机器人辅助训练可以减轻脑卒中和脑外伤患者上肢残损程度,应用上肢复合运动康复机器人对脑损伤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训练能取得良好疗效。
  • 摘要: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中首推硬膜外隙注药和三维正脊仪治疗。对比硬膜外隙注药与三维正脊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两种疗法联合的可能性。rn 方法:选择2003-01/2005-01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硬膜外隙注药组、三维正脊组、三维正脊及注药联合组,每组60例。注药组应用硬膜外注射20 g/L利多卡因、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地塞米松混合液,每5d注药次,共4次。三维正脊组采用三维正脊仪,施行1次/周,共2次,三维正脊组及注药联合组为上述两种方法并用,每注药两次后行三维正脊仪1次。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的疼痛数字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体征情况及疗效结果。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腰腿疼痛消失,临床体征均转为阴性,可恢复工作。②有效。腰腿疼痛基本消失,临床体征两三项转为阴性,可作轻微工作。③好转。腰腿疼痛减轻,临床体征有1项转为阴性,尚需继续治疗。④无效。治疗前后疼痛与体征无变化。rn 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和指标评定,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3个月硬膜外隙注药组、三维正脊组、三维正脊及注药联合组疼痛数字评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而联合组更为明显(X2=2.12,P<0.01)。治疗后6个月,各组病例的疼痛症状大多数获得控制,以联合组更为明显。其中联合组与前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02,P<0.01)。注药组与三维正脊组,联合组与注药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X2=5.61,6.15,P<0.05)。②各组治疗后3个月4项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尤其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联合组与注药组,联合组与三维正脊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性意义(X2=9.23,9.13,P<0.01),而注药组与三维正脊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11.6,P>0.05)。③硬膜外隙注药组、三维正脊组、三维正脊及注药联合组的有效率(痊愈及有效)分别为75%,72%和92%,联合组与硬膜外隙注药组、联合组与三维正脊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6.25,6.03,P<0.01),而硬膜外隙注药组和三维正脊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8.62,P>0.05)。rn 结论:硬脊膜外注药、三维正脊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高疗效,联合应用的治愈率高,临床体征转阴率高,预后好,无不良反应。硬脊膜外注药和三维正脊联合应用疗效高。
  • 摘要:目的:探索一种用于评价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期)患者治疗前后肌力变化的可行方法。rn 方法:采用DYNAMOMETERG100型握力器测量47例发病在6个月以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握力的变化情况。以20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照组。rn 结果:将对照组按时间先后分别对每例患者左右手握力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0.05,未见显著性差异。将治疗组第1次和第2次握力值进行比较,P>0.05,未见显著性差异;第2次与第3次握力值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rn 结论:握力检查可客观、准确的评价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期)患者的治疗效果。
  • 摘要:目的:观察腰椎定点牵扳疗法与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互补作用。rn 方法:于2002-02/2005-08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治的均由CT扫描或MRI检查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腰椎定点牵扳组,银质针导热组,腰椎定点牵扳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每组80例。腰椎定点牵扳组采用腰椎定点牵扳疗法,对间盘突出节段施行该疗法,1次/周,共做2次;银质针导热组采用银质针导热疗法对腰部和臀部软组织病变部位施行银质针导热疗法,1次/周,共2次;腰椎定点牵扳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为两种疗法的联合使用:腰椎定点牵扳疗法1周后对腰、臀部软组织病变部位分两次施行银质针肌肉导热疗法。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疼痛数字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体征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疗效评定标准:①症状消失:腰腿疼痛消失,临床体征均转为阴性,可恢复工作。②有效:腰腿疼痛基本消失,临床体征2~3项转为阴性,可作轻工作。③好转:腰腿疼痛减轻,临床体征有1项转为阴性,尚需继续治疗。④无效:治疗前后疼痛与体征无变化。rn 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和指标评定,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3个月腰椎定点牵扳组、银质针导热组、腰椎定点牵扳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疼痛数字评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而联合组更为明显(t=8.52 P<0.01)。治疗后6个月,各组病例的疼痛症状大多数获得控制,以联合组更为明显(t=7.08,P<0.01)。其中银质针导热组和腰椎定点牵扳组、腰椎定点牵扳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9.09,9.82,P<0.05)。②治疗后3个月各组临床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尤其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联合组与腰椎定点牵扳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9.27,9.04,P<0.01),而银质针导热组与腰椎定点牵扳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1.51,P>0.05)。③银质针导热组、腰椎定点牵扳组、联合组的有效率(痊愈及有效)分别为72%,73%和88%,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联合组与腰椎定点牵扳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6.31,6.13,P<0.01)。rn 结论:腰椎定点牵扳疗法具有解除肌肉痉挛,松解神经根粘连;银质针导热疗法则有消除椎管内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改善血供和松解肌肉的作用。两种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具有互补性。
  • 摘要:目的:探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在评定脑卒中患者功能移动能力中的价值。rn 方法:90例脑卒中患者参与本研究。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步行速度和功能独立性测量(FIM)评定患者的平衡、步行速度和功能独立性,作为TUGT的效标尺度;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构图法求出判断患者独立步行与否的最佳TUGT 临界值。rn 结果:TUGT与BBS、FIM和步行速度之间有明显相关性(r=-0.926—-0.674,P<0.001);TUGT值<10 s的患者全部步行独立,TUGT值>20 s的患者中步行自立群只占8.37∕;判断独立步行最佳临界值为15.2 s,其敏感性为89.4%,特异性为79.1%。rn 结论:TUGT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反应功能性活动变化的过程。
  • 摘要:目的:探讨Berg平衡量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构想效度。rn 方法:40例符合人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参与本研究。对患者进行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评价表、步行速度和Barthel指数的评价。对测量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验证Berg平衡量表的因素效度、会聚效度和区分效度。rn 结果:经过因素分析形成包含两个因索,第一个因素测量与静态平衡相关的内容,第二个因素测量与动态平衡相关的内容,两个因素可解释总变异量为70.6%,显示Berg平衡量表具有良好的因素效度。Berg平衡量表得分显著相关于步行速度(rho=0.717,P<0.001)和Barthel指数得分(rho=0.673,P<0.001),显示Berg平衡量表具有良好的会聚效度。Berg平衡量表与Fugl-Meyer量表下肢得分之间显著相关(rho=0.655,P<0.001),而且Fugl-Meyer量表下肢得分≤25分组和得分>25分组的BBS得分之间比较差异显著(t=2.85,P=0.007),显示Berg平衡量表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rn 结论:Berg平衡量表在脑卒中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构想效度。
  • 摘要:目的:探讨倒退步行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速度的影响。rn 方法:下肢Brunnstrom分级为3或4级、在不使用拐杖和矫形器情况下可独立步行10 m以上的2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3例)和对照组(13例)。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步行训练治疗60 min,试验组的患者在接受常规步行训练治疗30 min基础上附加倒退步行平板训练治疗30 min,每周5次,连续3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3周治疗后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价(Fugl-Meyer法)、平衡功能评估(Berg平衡量表)、步行速度评定(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量)。rn 结果:经过3周治疗后,在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速度改善上,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33、0.001和0.034。rn 结论:倒退步行平板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速度。
  • 摘要:神经功能联系不全一词首先是由瑞士精神病学家Monakow在1902年首先提出。到1941年Monakow综合其他人的研究成果,正式阐明了神经功能联系不全的溉念:“局部的脑损害可以使结构正常的远隔部位之间出现短暂的功能抑制,且发源损害部位与远隔部位之间,有解剖上的纤维联系,功能联不不全可以分为3类:皮质脊髓功能联系不全;联合功能联系不全;相关功能联系不全。近年来,对神经功能联系不全与脑血管疾病康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在此提供2例脑血管病引起的神经功能联系不全现象的正电子发射扫描,以引起康复医学工作者对这种现象的了解和重视,并在临床实践中采取合适的康复手段来缓解其所带来的功能障碍。
  • 摘要:目的:分析前列腺癌骨转移引起腰痛及下肢麻痛导致误诊的原因及教洲。rn 方法:对1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前列膝肥大的前列腺癌骨转移致腰腿痛患者的诊疗过程结合文献进行综合分析。rn 结果:腰痛及下肢麻痛症状是因肿瘤侵犯骨质或软组织,肿块压迫刺激脊髓和神经根而引起。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专病、专科医生思维较局限,未进行适当的辅助检查造成的。rn 结论:仔细询部病史,认真查体,与早期行针对性强的影像学检查如X线、CT、脊柱MRI和骨核素扫描四种方法结合使用,可有效降低误诊率。
  • 摘要:强制性便用运动疗法是近年来针对脑卒中等神经疾病新的康复疗法,该疗法来源于对猴子的实验,通过对猴子一侧肢体的去感觉神经的传入,而发现了“习得性失用”现象。而克服“习得性失用”后,可以显著提高动物思侧肢体的功能水平。由此,这种治疗方法扩展到人类脑卒中和脑外伤的康复。并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在研究中发现强制性使用治疗中,患者出现了大量的使用性依籁大脑皮质功能重组,这种功能重组是该疗法具有长期疗效的神经基础。据估计慢性脑卒中患者中有65%-75%遗留运动功能障碍。而CIMT疗法相对简便易行,并能确实对患者上肢在真实环境中的使用能力实现最大转换其实施方法为在患者清醒时间90%使用方法来限制健侧上肢的活动2-3周,同时患侧上肢进行大强度的康复训练(每天6h),目前CIMT疗法已经不局限于对脑卒中和脑外伤上肢康复的治疗。已扩展到对失语症、儿童脑瘫、息肢痛和局部手指张力障碍的康复治疗。rn 本文将对这种疗法的起源、基础研究和最新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了介绍。同时也对该疗法的局限性和其他研究者的不同观点进行了说明,以使读者全面了解这种康复治疗方法,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康复。
  • 摘要:目的:分析Rey复杂图形测验与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的相关性,探讨Rey复杂图形测验在汉语失语症评估中的应用价值。rn 方法:选择 2002-03/2005-09在解放军总医陆军康复医学科接受住阮或门诊治疗的测验检查及西方失语症患者31例,男28例,女3例。均接受Rey复杂图形测验检查及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检查 Rey的图形由重复的正方形、长方形、角形和各种的其他的、形状组成,给予这复杂的结合图形测验患者,试验分数反映了应试者视觉给织和运动计划技能。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包括言语性和非言语性功能测验两部分。言语部分的项目有: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及命名;非言语部分的项目有:阅读、书写、运用和结构。根据检查结果,计算出失语商、操作商和人脑皮质商。对Rey复杂图形测验的临摹分数、临摹时间、回忆分数和回忆时间与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中的各分项分值及失语商、操作商、大脑皮质商之间的关系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rn 结果:31例脑损害后失语症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 ①Rey复杂图形测验的临摹时间与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中各业项及失语商、操作商、大脑皮质商均有显著负相关关系k=-0.672 2~-0.429 5.P<0.05),经逐步回归分析,入选为影响临摹时间的主要因素是复述 ②回忆分数与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中运用、结构呈显著性相关性 k=0.433 3~0.478 6,P<0.05)而与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中其他各项指标无显著性相关k=0.097 8~0.399 8.P>0.05)。③临摹分数、回忆时间与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中各项指标无显著相关关系 k=-0.249 5~0.319 3,P>0.05)。rn 结论:Rey复杂图形测验可应用于脑损害后汉语失语症患者的测验,其中临摹时间对于汉语失语症患者是一项重要观测指标。
  •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硬腊外隙注药与腰椎定点牵压疗法及其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rn 方法:①选择 2004-01-/2006-01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男125例、女55例、年龄20-65岁。患者对治疗方案和知情同意,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硬膜外隙注药组、腰椎定点牵压疗法组、联合治疗组,每组60例。硬膜外隙注药组:骶管注射利多卡因注射液、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12,地塞米松混合液,每5d注射1次,共4次腰椎定点牵压疗法组;采用胸带与下肢固定带牵引,特牵引床启运逐渐使患者腰脊柱拉伸时,术者双手拇指关节突关节连线,由上腰段向腰骶段滑行推压,当拇指推压到病变间隙时,牵引力须达到患者体质量1.5倍左右,迅速向脊柱前方施压,共2次,联合治疗组为两种疗法联合应用。每2次硬膜外隙注药后施行行腰椎定点牵压疗法疗法1次.共2次 ②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采用疼痛强度评分估疼痛程度(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观察临床体征和评估疗效。疗效评估依据胡有谷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③计量和计数资料差异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rn 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 ①疼通强度变化:治疗后3个月3组疼痛强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联合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X2=2.13,P<0.01)治疗后6个月,各组病例的疼痛症状大多数获得控制,其中联合治疗组疼痛强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X2=4.03,P<0.01),联合治疗组和硬膜外隙注药组终痛强度评分明显低于腰椎定点牵压疗法组(X2=5.62.6.16.P<0.05)。②临床体征变化:各组治疗后3个月4项体征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联合治疗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患者数明显少于硬膜外隙注药组和腰椎定点牵压法组(7.19.14例.X2=9.24,9.14,P<0.01)③疗效: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硬膜外隙注药组和腰椎定点牵压疗法组{100%(60/60).88%(53/60).92%(55/60).X2=6.26.6.04.P<0.01}.而其他2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X2=8.63.P<0.05)。rn 结论:硬脊膜外注药及腰椎定点牵压疗法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联合应用疗效更好。
  •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伴颈、臂麻痛、腰痛并双下肢无力、左膝关节肿痛症状的颈、胸、腰椎管狭窄征的误诊原因及诊治方法。rn 方法:对颈、胸、腰椎管狭窄征误诊为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病史、查体、影像学位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确诊后手术治疗。rn 结果:经常规行减压手术后左髋、膝关节疼痛大部分消失。肌力恢复,肌张力、腿反射等恢复正常。rn 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将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可有效降低误诊、误治率。胸椎管狭窄症应采用手术减压,不可滥用手法治疗。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针具在人体组织的热传导性能,为进一步研究银质针疗法可能的作用机理提供依据。rn 方法:将诊新为腰腿痛病患者23例,用不同直径和材科的银质针、不锈钢针刺入腰部的L4、L5横突,控制温度分别设定为60℃、70℃、100℃、测定皮肤进针点及进针点向针尖2.5 cm处针身的温度变化。rn 结果:两种不锈钢针针身温度随着控制温度的增加,温度变化不明显(P>0.05);银质针的针身温度升高明显(P<0.01)。rn 结论:银质针在人体组织的热传导性能比不锈钢针好,温热银质针对慢性软组织损害治疗效果比不锈钢针好,可能与银质针良好的导热性能有关。
  • 摘要:目的:调查国际抗震救援队战士在冬季适应性野营拉练时下肢运动生理及运动行为改变的情况。rn 方法:选择28名田际抗震救援队战士,在单兵负荷15kg-20kg.4天行程约100km的冬季野营拉练中,分别于行军前、行军途中(第2天,累计行程约50km).行军后即刻(第4天,累计行程约100km)及行军结束后(自然恢复)3天。采用多频生物电阻抗人体成分分析仪和闭艰单脚站立计、纵跳计.进行了下肢水分分布,闭眼单脚站立和纵跳的测试。rn 结果:28名受试战士平均体重67.91kg±7.06kg平均体脂百分比17.45%±2.25%.下肢的水分分布随行军路程的增加而增加,并显著地高于基线水平(p<0.05),行军后自然恢复3天时,受试战士下肢的水分分布仍处于较高水平,且显著高于基线水平(p<0.05).结果表明,受试战士闭眼单脚站立能力随行军路程的增加呈喀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行军后自然恢复3天可恢复至基线水平;受试战士纵跳能力在行军途中(第2天,累计行程约50km)有显暑下降(p<0.05),此后可逐渐恢复至基线水平。rn 结论:国际抗震救援队战士身体素质及训练素质相对较高,本次冬季适应性野营扛练训练量掌握适度,因此,受试战士在训练中虽出现下肢水分分布增加的现象,但完成闭眼单脚站立和纵珧等下肢运动行为的能力依然较好,有关液体改变情况和下肢水分分布增加的结果提示在今后同类训练科目中应注意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采取早期干预的措施,有效地防止下肢肿胀现象。
  •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大鼠运动疲劳时血乳酸的影响。rn 方法:通过对大鼠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处理,观察大鼠游泳力竭运动疲劳时血乳酸(LD)含量的变化以及游泳耐力时间的变化。rn 结果: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明显降低运动疲劳时大鼠血乳酸的含量,能明显延长大鼠的游泳耐力时间。rn 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法可以减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提高运动能力。
  •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对大鼠运动疲劳发展过程中,血糖(GLU)、乳酸(LD)及心率的影响。rn 方法:通过对大鼠不同运动疲劳阶段进行足三里穴经皮穴位电刺激处理,观察大鼠血糖浓度、乳酸含量及心率变化。rn 结果:本疗法可以明显降低疲劳大鼠心率,边游泳边治疗组与游泳后治疗10次组优于游泳后治疗1次组;维持血糖浓度边游泳边治疗组优于游泳后治疗1次组;游泳后治疗1次组可显著降低血乳酸浓度。rn 结论:边游泳边治疗组与游泳后治疗10次组优于游泳后治疗1次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在运动疲劳发生发展及恢复过程中均具有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加速乳酸清除等作用。
  • 摘要: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joint Osteoar-Thritis KOA)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常导致膝关节反复发作的疼痛及不同程度的下肢活动障碍。症状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在疗养院中,该类患者较突出。rn 本研究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治疗KOA,并进行疗效对比分析。通过患者卞动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不但增强膝关节伸直位最大负荷量和膝关节稳定性,还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静脉回流和淤滞,促进滑液循环,改善关节软骨营养,利于损伤部位的修复。超短波在减缓骨内压力增高及骨内静脉淤滞导致骨关节炎形成方面有独特的作用。二者结合,可缩短疗程,见效快,疗效确切,无副作用,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
  •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疗法对恢复训练疲劳的作用。rn 方法:将40例海训后疲劳十兵,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20d,对照组为自然恢复。rn 结果:治疗组疲乏无力、关节酸痛、肌肉僵硬、头晕恶心、饮食减少等疲劳症状减少(P<0.01),血红蛋白量增加和血乳酸含量减少(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促进训练疲劳恢复的作用。
  •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高压氧治疗的病种构成及其治疗效果,对军队疗养院开展高压氧项目的优势做一评价。rn 方法:分析554例门诊或住院筛选后符合高压氧治疗适应证的病例,找出其病种构成,排列顺序,并观察疾病治疗与疗效的关系。rn 结果:我院高压氧治疗的主要病种为神经科疾病,整形外科术后病例为其次,危重急症涵盖十余病种。疾病治疗与危重急症救治的疗效均以好转为主,不可忽视因各种原因造成治疗中断和治疗时机延误等因素。rn 结论:疗养院开展高压氧治疗项目是可行的,“高压氧+康复训练+临床支持”模式对于疾病康复有良好的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高血糖合并脑梗死临床表现及对预后的影响。rn 方法:分析老年糖尿病脑梗死(DC)和同期年龄、性别配对的非糖尿病脑梗死(NDCI)的临床资料。rn 结果:老年糖尿病脑梗死病人临床症状重,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差(P<0.01),而且复发率高(P<0.01)。rn 结论:高血糖可加重脑梗死的损害,对糖尿病脑梗死病人应积极控制血糖。
  •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外伤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rn 方法83例脑外伤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药物和高压氧治疗;康复组41例,在前者基础上再给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及运动功能评定。rn 结果:治疗后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运动功能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rn 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促进脑外伤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和运动功能改善。
  • 摘要:发际疮即西医之后发际毛囊炎,一般药物难以控制,患者往往痛苦不堪。本文采用点刺大椎放血法治疗,方法简单,疗效甚速。中医认为发际疮是由于个人卫生习惯不好,肌肤不洁或精神长期抑郁不舒,热毒之邪乘虚而入,督脉为阳经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阳经又常为热毒之邪蕴积。大椎乃督脉穴,又是手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有诸阳之会之称。在大椎处放血,能有效地宣泻阳经蕴积的热毒郁火,起到条达气机、泻热散结、活血化瘀和通经治痛的功效。所以大椎放血治疗发际疮是从本病的病因病机出发而采取的治病求本的有效方法,值得大家运用。
  •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对海训士兵运动疲劳发展过程中,乳酸(LA)、丙二醛(MAD)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影响。rn 方法:通过对海训士兵不同运动疲劳阶段进行足三里穴经皮穴位电刺激处理,观察士兵LA、MAD含量和SOD、GSH—PX活力的变化。rn 结果: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可以明显降低海训士兵LA、MDA含量,海训后治疗组优于海训前治疗组和海训时治疗组(P<0.01),海训时治疗组优于海训前治疗组(P<0.01);可以明显提高SOD、GSH—PX活力,海训时治疗组优于海训后治疗组(P<0.01)。rn 结论:海训时治疗组与海训后治疗组优于海训前治疗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可加速乳酸清除,提高抗氧化酶活力,有效防止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发展,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
  • 摘要:本文在进行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实践中,通过摸索和探讨,对气管套管内球囊的处理,静脉输液中长针头的使用及导尿管的关闭与开放等传统的护理方法作了改进。文章认为,在常规治疗压力0.2~0.25MPa下,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舱治疗,只要有可靠的外固定,不必进行气囊换水囊的操作。对于舱内仍需输液的患者,只需用软包装的输液器,调节好液面,就可以直接进舱,不必带入长针头更换。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只要进舱前排尽尿液,将尿袋置于膀胧以下的位置,也不用加压时关闭导尿管,减压时开放导尿管。
  • 摘要:本文结合122例脑外伤患者采取高压氧与体疗、理疗、作业疗法、针灸、推拿、中药等综合康复措施。由高压氧医师与康复医师理体疗师、针推医师等共同制订康复计划,根据病情轻重及进展程度,在不同阶段配合不同康复手段。旨在探讨高压氧在脑外伤康复期的临床疗效。
  • 摘要:本文对恢复期偏瘫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了介绍。恢复期偏瘫患者由于肢体功能丧失、失语等,导致生活不能自理而出现悲观、烦躁、功能锻炼急于求成的心理,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医护人员在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中深深体会到恢复期偏瘫患者对康复知识及技能的迫切需求。因此,作者认为恢复期偏瘫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其原因是通过耐心细致地护理,可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规律,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稳定患者情绪,引导患省遵循正确的锻炼方法,提供再学习和活动的机会,以利于争取得到全面的康复,从而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 摘要:为保证患者在高压氧舱内的整个治疗过程的安全有效,本文自制了一套四肢关节固定带,防止躁动患者的再次受伤,并减少了对周围患者的影响。本套自制关节固定带具有以下优点:①制作简单,也可以用旧的全棉工服改制。②3条固定带,分开制作,灵活应用。既可以联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固定单个或者单侧肢体。③相关领域也可以借鉴应用。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