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运动治疗

运动治疗

运动治疗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79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2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412405篇;相关期刊370种,包括医药与保健、中国社区医师、中国康复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第十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中国康复护理学术高峰论坛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研讨会等;运动治疗的相关文献由1414位作者贡献,包括加莎热特·杰力勒、等、李立勇等。

运动治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2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12405 占比:99.82%

总计:413140篇

运动治疗—发文趋势图

运动治疗

-研究学者

  • 加莎热特·杰力勒
  • 李立勇
  • 王健
  • 王建华
  • 古力努尔·沙比尔哈孜
  • 康斯坦丁·达朗马斯
  • 张莉
  • 胡爱民
  • 赖纳·布赫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杨; 王少清; 钟华; 沈小雨; 李琴
    • 摘要: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以肾脏排泄和内分泌功能逐渐丧失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研究[1-3]表明,CKD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4岁的老年人CKD发病率为23.4%~35.8%。衰弱是老年CKD患者普遍存在的一种病理状态,尤其是透析老年人群。据研究[1,4-6]报道,随着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衰弱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
    • 朱孟秀; 于鸿鹏; 姜丹凤; 韩凤山; 张志南
    • 摘要: 目的观察运动干预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就诊于肿瘤科乳腺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运动干预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治疗时间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及功能状况的变化,以及运动干预治疗组在焦虑、抑郁及疲乏状况上的变化。结果运动干预治疗组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运动干预治疗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疲劳症状明显减轻。结论运动干预治疗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够减轻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疲劳状况,有望成为乳腺癌支持治疗的新方向。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肿瘤特医食品); 北京肿瘤学会肿瘤缓和医疗专业委员会; 石汉平; 丛明华; 于雷; 王诗茵; 孔永霞; 史东林; 齐卫卫; 李宁; 李增宁; 吴德华; 何海燕; 邹宝华; 林水苗
    • 摘要: 随着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的逐年增加,行之有效的肿瘤整合治疗策略正在日益彰显其重要性。作为肿瘤整合疗法的组成之一,运动疗法已被多项研究及数据证实了其在肿瘤预防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运动不但能够影响和改变肿瘤微环境,抑制或逆转肿瘤中的一些代谢途径,还能通过减少和改善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来预防其发生。运动抗癌的作用体现在多个层面,包括降低肿瘤的生长速度和转移风险;降低肿瘤的复发风险以及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提高抗肿瘤治疗的疗效;改善肿瘤相关症状和抗肿瘤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运动治疗实施前需进行风险评估及运动测试,筛查出可进行运动测试的恶性肿瘤患者。特别要注意的是,需根据不同癌种、不同分期的功能障碍异质性的不同患者,结合特定状况,按照运动频率(frequency)、强度(intensity)、时间(time)、类型(type),即FITT为要素进行个体化运动处方的制订,并进行动态监测和处方调整。适合我国肿瘤患者体力活动的实践方案仍需进一步的探索,以使其满足不同的患者需求并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 车小燕; 刘玉琳; 杨姝晖; 王倩; 杨帆
    • 摘要: 目的整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运动方案相关证据,为医护人员指导哮喘患儿进行运动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的指南网站、相关专业协会网站及数据库,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遴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由课题组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和证据整合。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2篇指南、9篇系统评价、4篇随机对照试验,从运动评估、运动禁忌证、运动方式、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获益、健康教育7个方面整合了20条最佳证据。结论哮喘患儿进行运动前,应排除有无运动禁忌证,同时由多学科团队对患儿进行评估,并从运动方式、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健康教育方面进行指导,使患儿在药物规范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运动改善哮喘控制水平,提升其生活质量。
    • 刘霖; 胡蕴; 许岚
    • 摘要: 近年来,国内经济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带给人民富足和便捷的生活方式,导致了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流行,从而引起糖脂代谢紊乱相关疾病发病率增加。糖脂代谢紊乱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和各种代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与糖脂代谢紊乱关系最为密切的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致死率最高的疾病^([1])。
    • 龚逸雪
    • 摘要: 反复发作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指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出现久治不愈、反复疼痛和(或)功能受限的情况,还可能伴有头颈、腰部、骨盆带牵涉症状。一般临床常见慢性患者的病程持续半年以上甚至数年。临床对反复发作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病因分析较少且不够明确,容易导致漏诊误诊,研究者们可以从功能解剖学和动力链角度出发,关注邻近关节如颈部、肩关节、骨盆带甚至下肢问题对胸椎节段问题的影响机制,以及纳入考虑其他因素如并发背肌筋膜炎或其他基础疾病,提出更明确的病机假说并展开进一步的实验论证。通过查阅现有文献资料和结合临床经验发现,反复发作胸椎小关节紊乱症重在预防。运动治疗是一种较好的预防方法,但学界尚缺乏关于运动治疗对降低疾病复发率和干预长期有效性的研究。本文试图提出以运动治疗预防反复发作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建议方法,后续可以继续开展验证实验证明所选择运动治疗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 吴珊
    • 摘要: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指导的个体化营养及运动治疗在妊娠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研究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接诊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按照随机数字表对照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普通指尖血监测下接受个体化营养联合运动治疗,观察组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下接受个体化营养联合运动治疗。比较两组孕妇治疗后不同时间餐后血糖检测结果变化情况、孕妇及新生儿围产期一般情况、孕妇及围产儿结局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8 h、72 h餐后血糖峰值、餐后血糖谷值、日内血糖波动幅度均低于对照组,数据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羊水过多、早产、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能够指导个体化营养及运动治疗,提高妊娠糖尿病血糖控制效果,降低母婴不良情况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荐。
    • 王玉霞; 孟茜
    • 摘要: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均显著提升,饮食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妊娠期糖尿病(GDM)成为影响我国孕龄期女性和围产儿身体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在临床不仅要及早预防发现这一疾病,还要在此基础上寻找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将孕妇的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进而保证母婴健康。本文首先概述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概况,阐述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重点论述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非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饮食营养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音乐治疗、益生菌治疗等。
    • 董静静; 王欣; 耿艳
    • 摘要: 目的探讨关节松动术联合功能性运动治疗飞行人员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名慢性踝关节不稳且美国足外科协会(AOFAS)评分结果均已达优的飞行人员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关节松动术联合功能性运动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的功能性运动治疗,经过4周训练后,对比分析2组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Cumberland踝关节不稳定评价,2组均在治疗后取得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治疗优于对照组(P<0.05)。2组T型敏捷性测试、萨金特纵跳测试治疗后均取得了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治疗优于对照组(P<0.05)。2组平衡觉测试治疗后患侧睁眼单腿站立时间、患侧闭眼单腿站立时间均优于治疗前(P<0.05)。2组控制力测试治疗后患侧睁眼提踵时间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控制力测试患侧闭眼提踵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且研究组治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联合功能性运动治疗对飞行人员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王卉; 冯玉婷; 于永沛; 胡陈华; 陶立元
    • 摘要: 目的:了解近20年世界卫生组织设立的美国临床试验注册平台(www.clinicaltrials.gov)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平台(www.chictr.org.cn)中脑卒中后康复运动治疗相关临床试验设计特征。方法:检索2002年1月1日—2022年1月28日在上述注册平台发布的关于脑卒中后康复运动治疗的干预性临床试验,收集相关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到脑卒中后康复运动治疗相关临床试验合计1 027项,共纳入合格的研究823项。近年来该领域临床试验注册呈逐年上升趋势,美国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注册的研究数量(977项)明显高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平台的注册数量(50项)。临床试验设计以随机对照设计为主(79.47%),其次为单组目标值设计(16.04%)和非随机对照设计(4.01%);盲法设计以结局评价者盲占比最高(37.91%),其次为开放试验(28.92%)和单盲设计(14.70%);大部分研究的样本量<50例(58.69%),样本量<100例的研究占85.54%。在干预措施类型上以设备类干预为主(42.41%),近10年设备类干预占比较之前10年有所上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地理分布上,大部分研究开展于美洲地区(35.97%,以美国为主),但近10年来美洲地区注册研究有所下降,欧洲和亚洲地区注册研究则有所上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要干预措施以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占比最高(15.43%),其次为综合治疗(13.73%)、虚拟现实技术(6.93%),主要评价指标以运动功能评分(42.53%)和运动功能测试(23.69%)为主。结论:脑卒中后康复运动治疗相关临床试验研究处于快速增长期,与目前医疗领域重视脑卒中后早期快速恢复感觉、运动以及正常生活的能力有关,这将大大提高脑卒中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研究依然存在样本量不足、新兴干预措施占比不高等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