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指导
营养指导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67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妇产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8081篇;相关期刊283种,包括母婴世界、中国社区医师、医药前沿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临床经验学术研讨会、中医药防治SARS学术研讨会、第十一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 等;营养指导的相关文献由1018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倩、孙素丽、魏帼等。
营养指导—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8081篇
占比:98.63%
总计:48747篇
营养指导
-研究学者
- 吴倩
- 孙素丽
- 魏帼
- 张小庆
- 徐旭娟
- 次玲娟
- 牛彩苹
- 耿春梅
- 胥小琴
- 陈宏林
- 于丽娜
- 于珊
- 何梦婧
- 刘丹丹
- 刘华
- 刘学明
- 刘小华
- 刘春梅
- 刘景芳
- 卞思慧
- 卫淑芳
- 史丽雅
- 叶漾柳
- 周临
- 周映婷
- 夏冬梅
- 夏小燕
- 夏海鸥
- 夏芳莲
- 姜珊
- 孙锡红
- 孟鹤玲
- 宋传旭
- 宋娟娟
- 尚清华
- 左培林
- 康莉
- 张丽萍
- 张小丽
- 张彦虎
- 张欣
- 徐晓
- 徐海波
- 戚慧兰
- 景建玲
- 暴书萍
- 李占福
- 李宏毅
- 李彩华
- 李杰
-
-
黄七林;
程霞;
朱青梅
-
-
摘要:
目的:分析营养指导联合健康宣传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控制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76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探究对象以数字双盲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干预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干预过程中实施营养指导+健康宣传,比较各组营养状况、营养指标、血钙、血磷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透析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的轻度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各1例,其总营养不良率为5.26%(2/38),而对照组总营养不良率为21.05%(8/38),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总营养不良率明显有所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血钙、血磷水平均降低,并且观察组患者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各为5.26%(2/38)、23.68%(9/38),观察组较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依从性为97.37%(37/38),对照组的依从性为81.58%(31/38),观察组患者对透析的依从性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控制中应用营养指导+健康宣传,可有效预防控制高血磷情况,且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可推广和应用。
-
-
胡警芳
-
-
摘要:
目的研究营养指导与运动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12月之间20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取其中100例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指导;另100例为试验组,常规健康指导基础上加用营养与运动指导。比较两组糖脂代谢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的血糖、血脂、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总胆固醇(TC)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血糖[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营养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运动管理、合理饮食、遵医用药、血糖监测评分均高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患者病期接受营养与运动指导,能够有效改善其机体糖脂代谢,提升患者营养水平以及遵医行为。
-
-
李雪开
-
-
摘要:
目的探讨产妇孕产期实施营养指导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88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科保健及护理,观察组采用营养指导。比较两组围生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产后泌乳情况、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6.67%(3/45)低于对照组的23.26%(1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48、72、96 h泌乳产妇分别有23例(51.11%)、17例(37.78%)和5例(11.11%),对照组分别有12例(27.91%)、11例(25.58%)和20例(46.51%),观察组产后泌乳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期对产妇实施营养指导,能减少围生期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改善产妇机体营养状态,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值得推广。
-
-
严海燕;
李小芹;
王瑞锋
-
-
摘要:
目的探讨河南郑州地区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及营养指导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学龄前营养不良儿童102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51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记录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出生体质量等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将营养不良的102例儿童根据简单随机法分为常规保健组(n=51)和营养指导组(n=51),常规保健组患儿采用常规保健管理,营养指导组患儿在常规保健管理基础上进行营养指导,干预时间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儿营养指导前后营养元素的摄入情况。结果儿童出生体质量、不良饮食习惯、常患疾病情况、家庭年收入、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居住环境、用餐卫生习惯是学龄前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可能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学龄前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不良饮食习惯(OR=2.494,95%CI:1.010~6.157,P=0.048)、常患疾病(OR=3.124,95%CI=1.059~9.216,P=0.039)、家庭居住环境(OR=3.168,95%CI=1.256~7.989,P=0.014)。营养不良儿童进行营养干预后,常规保健组及营养指导组儿童血清铁、钙、锌、维生素A、血红蛋白的含量及各项差值均上升(P<0.05),且营养指导组营养不良儿童血清铁、钙、锌、维生素A、血红蛋白的含量及各项差值均高于常规保健护理组患儿(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发生营养不良与不良饮食习惯、常患疾病、家庭居住环境有关,临床可对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进行营养指导,改善其营养状况。
-
-
安凌王;
王丹丹;
师晓嵘;
陈林慧;
李香兰;
季宇
-
-
摘要:
目的 分析北京、太原两城市不同慢性肾脏病(CKD)危险分层的2型糖尿病(T2D)患者饮食特点及所接受的营养建议,了解临床营养实践与指南的差距。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瑞京糖尿病医院和太原糖尿病专科医院就诊并接受专业营养师评估的T2D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采集患者一般信息,膳食回顾法评估患者食物摄入状况。结果 共1 194例患者入选,北京市496例,太原市698例。两地均有较高比例T2D患者存在热量、蛋白质、碳水、脂肪摄入不足或超标,在蛋白质摄入不足(49.2%vs.77.7%)、碳水摄入超标(36.9%vs.56.6%)及脂肪摄入超标(60.7%vs.40.4%)的患者占比,以及蛋白、碳水、脂肪的实际能量占比和建议能量占比方面,两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太原市下降趋势显著(85.2%∶55.4%∶46.5%)(P<0.05),每公斤体质量日蛋白质摄入北京被建议1.01~g的患者占比最高,太原低危和中危患者被建议≥1.31 g的占比最高,高危/极高危患者被建议0.80~g的患者占比最高。结论 北京及太原市T2D患者普遍存在热量摄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无论是CKD低危、中危还是高危/极高危患者,两城市均有相当比例患者不适当蛋白质摄入过低,需引起关注。不同CKD分层患者获得的蛋白质摄入建议差别显著,或与地区饮食特点及营养实践有关。
-
-
-
-
摘要:
4月9日,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工作委员会主办的“营养食品发展趋势与创新应用”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皮肤科等专家和领导及行业品牌、媒体代表出席会议,论坛通过科研成果与转化应用实践的例证,重点针对广大消费者关注的肠道微生态健康、营养与体重控制、美容营养与健康等话题展开研讨。
-
-
-
邓玉玲;
吕冉冉
-
-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规范治疗联合线上营养指导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10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500例孕妇接受规范化治疗+线上营养指导为观察组,另500例孕妇仅接受传统规范化治疗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体质量水平、围产结局、各项临床数据(FPG、2hPG、HbA1C、TC、TG)。结果观察组孕妇与对照组相比,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体质量水平在合理范围的人数明显较多,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围产结局有较好的改善趋势,观察组中羊水过多、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胎膜早破、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数据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规范治疗联合线上营养指导,能够显著改善妊娠不良结局以及临床数据。
-
-
郭潇雅
-
-
摘要:
在“健康中国,营养先行”的大背景下,营养科室要积极开展多学科合作,提升各学科医务人员的营养意识,逐步扩大本学科的影响力。有数据显示,我国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在40%以上,其中,外科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0%~70%之间,院内感染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更是高达81%。专家指出,当前不仅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概率高,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多,而且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以及癌症等和营养相关的慢性病也急剧增加。因此,专业的营养指导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健康指数至关重要。
-
-
程泽鹏;
李皑;
李志朋;
黎英;
黄蓓蒂
-
-
摘要:
目的:青少年运动员因受教育程度、训练保障以及膳食营养问题的困扰,营养状况并不尽如人意,且相关研究相对较少。该研究以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为对象,调查分析其膳食营养现状。方法:对55名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进行膳食调查及生化检测。结果:(1)男子运动员碳水化合物摄入低于总热能50%,女子运动员仅达到推荐范围下限,所有运动员蛋白质摄入量均在推荐范围内,脂肪摄入量均高于推荐范围;(2)所有运动员早餐热能摄入在推荐范围内,部分运动员午餐热能摄入仅达到推荐范围下限或不足,晚餐热能摄入均高于推荐范围;(3)蛋白质、无机盐营养状况均正常,血清25-OHD_(3)浓度均低于75nmol/L。结论:(1)运动员碳水化合物摄入占总热能比例偏低,脂肪摄入占总热能比例偏高,与早餐、午餐热能摄入相比,晚餐热能摄入相对偏高;(2)运动员均存在维生素D不足及不同程度的缺乏。
-
-
- 《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临床经验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分析营养指导对妊娠性糖尿病(GDM)孕妇血糖控制及巨大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80例妊娠性糖尿病孕妇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孕妇.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观察组给予合理的营养指导.观察对比两组孕妇血糖控制情况及巨大儿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孕妇血糖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给予妊娠性糖尿病孕妇合理的营养指导,可以有效控制GDM孕妇血糖水平,并有效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
-
HAN Wei;
韩玮
-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
| 2016年
-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患者总数快速增长.研究发现,透析前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约占60-86%,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约占23-73%,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约占20-40%.营养状况是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评估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做好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营养管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
-
王寅;
刘元石;
彭唯娜;
孔令青;
燕东
- 《中医药防治SARS学术研讨会》
| 2003年
-
摘要:
本文医疗队本次接管的是平均发病天数已14~17天的患者,此时是患者病情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向愈还是转为坏病,调动患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至关重要的.实践体会到,在SARS患者恢复、康复期,全方位肺的康复是非常重要的,这包括中医药的使用、心理支持、运动训练及营养指导等多方面的工作,对于促进病灶吸收,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治愈突病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关键一步。
-
-
王芳;
郭春芳;
朱雪芬;
曹文君
- 《海峡两岸专科护理论坛》
| 2018年
-
摘要:
心力衰竭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疾病,全球有近2亿心力衰竭患者,其中中国有450万心力衰竭患者.预计到2030年,心力衰竭患者数量将增加25%,而相应地心力衰竭患者花费的费用将增加215%.更重要的是心力衰竭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导致了明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既往只注重急性期住院治疗,缓解症状和体征,自20世纪70年代,国外认识到对心衰患者进行出院后的管理和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
-
王芳;
郭春芳;
朱雪芬;
曹文君
- 《海峡两岸专科护理论坛》
| 2018年
-
摘要:
心力衰竭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疾病,全球有近2亿心力衰竭患者,其中中国有450万心力衰竭患者.预计到2030年,心力衰竭患者数量将增加25%,而相应地心力衰竭患者花费的费用将增加215%.更重要的是心力衰竭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导致了明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既往只注重急性期住院治疗,缓解症状和体征,自20世纪70年代,国外认识到对心衰患者进行出院后的管理和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
-
王芳;
郭春芳;
朱雪芬;
曹文君
- 《海峡两岸专科护理论坛》
| 2018年
-
摘要:
心力衰竭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疾病,全球有近2亿心力衰竭患者,其中中国有450万心力衰竭患者.预计到2030年,心力衰竭患者数量将增加25%,而相应地心力衰竭患者花费的费用将增加215%.更重要的是心力衰竭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导致了明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既往只注重急性期住院治疗,缓解症状和体征,自20世纪70年代,国外认识到对心衰患者进行出院后的管理和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
-
王芳;
郭春芳;
朱雪芬;
曹文君
- 《海峡两岸专科护理论坛》
| 2018年
-
摘要:
心力衰竭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疾病,全球有近2亿心力衰竭患者,其中中国有450万心力衰竭患者.预计到2030年,心力衰竭患者数量将增加25%,而相应地心力衰竭患者花费的费用将增加215%.更重要的是心力衰竭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导致了明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既往只注重急性期住院治疗,缓解症状和体征,自20世纪70年代,国外认识到对心衰患者进行出院后的管理和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
-
王芳;
郭春芳;
朱雪芬;
曹文君
- 《海峡两岸专科护理论坛》
| 2018年
-
摘要:
心力衰竭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疾病,全球有近2亿心力衰竭患者,其中中国有450万心力衰竭患者.预计到2030年,心力衰竭患者数量将增加25%,而相应地心力衰竭患者花费的费用将增加215%.更重要的是心力衰竭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导致了明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既往只注重急性期住院治疗,缓解症状和体征,自20世纪70年代,国外认识到对心衰患者进行出院后的管理和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
-
王芳;
郭春芳;
朱雪芬;
曹文君
- 《海峡两岸专科护理论坛》
| 2018年
-
摘要:
心力衰竭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疾病,全球有近2亿心力衰竭患者,其中中国有450万心力衰竭患者.预计到2030年,心力衰竭患者数量将增加25%,而相应地心力衰竭患者花费的费用将增加215%.更重要的是心力衰竭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导致了明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既往只注重急性期住院治疗,缓解症状和体征,自20世纪70年代,国外认识到对心衰患者进行出院后的管理和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
-
王芳;
郭春芳;
朱雪芬;
曹文君
- 《海峡两岸专科护理论坛》
| 2018年
-
摘要:
心力衰竭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疾病,全球有近2亿心力衰竭患者,其中中国有450万心力衰竭患者.预计到2030年,心力衰竭患者数量将增加25%,而相应地心力衰竭患者花费的费用将增加215%.更重要的是心力衰竭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导致了明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既往只注重急性期住院治疗,缓解症状和体征,自20世纪70年代,国外认识到对心衰患者进行出院后的管理和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