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力学
运动生物力学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1614篇,主要集中在体育、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5篇、会议论文195篇、专利文献457984篇;相关期刊302种,包括当代体育科技、体育科技文献通报、体育科学等;
相关会议40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第七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第16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等;运动生物力学的相关文献由1838位作者贡献,包括纪仲秋、李建设、冯敦寿等。
运动生物力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57984篇
占比:99.65%
总计:459574篇
运动生物力学
-研究学者
- 纪仲秋
- 李建设
- 冯敦寿
- 郭俊人
- 张健
- 李世明
- 刘北湘
- 赵焕彬
- 忻鼎亮
- 刘学贞
- 仰红慧
- 陈民盛
- 刘卉
- 姜桂萍
- 钱竞光
- 严波涛
- 刘伟民
- 吴忠贯
- 周继和
- 葛运建
- 张秀丽
- 潘慧炬
- 王向东
- 刘扬
- 宋全军
- 曲峰
- 李玉刚
- 李诚志
- 王琨
- 于岱峰
- 刘志成
- 卢德明
- 张跃
- 李悦
- 杨津森
- 王小虹
- 苑玲伟
- 袁庆成
- 霍洪峰
- 魏文仪
- 刘世藩
- 刘宇
- 刘弋飞
- 叶永延
- 周兴龙
- 孙怡宁
- 张秋霞
- 李卫平
- 李小华
- 李树屏
-
-
-
-
摘要:
cqvip:宁波大学体育学院顾耀东教授主编的《运动生物力学在足部的研究与应用》,2020年10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人类的足是工程学的杰作,也是一件艺术品"——李奥纳多·达芬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类是双足直立行走的物种之一,其正常足包含26块骨骼、33个关节以及若干肌肉和韧带组织用于支撑日常活动,是人体内部动力链与外界环境相接触的始端。
-
-
仲净涵
-
-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足球运动中几种常见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展开深入研究,先阐述了足球头顶射门技术和正脚背射门技术的正确技术动作,如前额正面顶球、前额侧面顶球、正脚背射门技术的正确技术动作等,然后结合足球射门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现状,提出了几种常见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主要包括踢、顶球的力学机制、香蕉球的力学机制、脚背内侧踢球技术、脚背正面踢球技术、脚背正面踢球技术、身体平衡的稳定机制、危险动作的蹬踏,进而推动足球技术的发展。
-
-
王新;
娄延涛;
付彦铭
-
-
摘要: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已经在各种不同的学科中使用了40多年。尽管有广泛的研究,但PBL教学法的有效性仍存在激烈的争论。本文将PBL教学法应用于运动生物力学课堂教学,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保留、技能发展和学生和教师满意度方面,PBL教学法优于传统方法。
-
-
杨蕾;
李萌;
刘晔;
侍书琼
-
-
摘要:
采用连续小波变换分析跑步支撑相地面反作用力的时频分布特点,结合下肢刚度和下肢肌肉激活水平,探讨不同着地方式跑步时着地缓冲的神经肌肉调谐。分别采集前足(FFS)、全足(MFS)和后足(RFS)3种着地方式跑步时地面反作用力和下肢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结果显示,FFS支撑相的最大小波功率和小波功率总和明显高于MFS和RFS(P<0.05)。支撑相前20%阶段,FFS表现出明显较小的最大伪频率(PFmax),且PFmax出现时间也明显较晚。此外,MFS的下肢刚度明显较高(P<0.05),FFS的下肢肌肉激活水平均较高。研究表明,跑者通过改变着地方式可调整着地时的冲击频率,与MFS和RFS相比FFS的冲击频率和下肢刚度均较小,不利于下肢弹性能的储存和利用,加上较高的下肢肌肉激活水平,易引起机体疲劳。
-
-
贾荣
-
-
摘要: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代表项目,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近年来,随着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武术运动员在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距逐渐缩小,故武术运动的技术创新与发展成为当下重点研究课题。运动生物力学作为武术运动的基础理论,其实际应用远远落后于武术运动的技术发展及其他项目。对此,本文将运动生物力学作为理论依据,从不同角度对武术运动进行动作分析和原理应用探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
浙江体育科学编辑部
-
-
摘要:
《浙江体育科学》是由浙江省体育局主管、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主办的综合性体育学术期刊,双月刊,单月中旬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民族传统体育等。来稿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学术性、观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准确、标点正确。每篇论文7000~10000字为宜(含图、表在内)。
-
-
赵洋
-
-
摘要:
第二十一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于2021年7月27-28日在山西太原的中北大学召开。本文为探究中国运动生物力学发展动态,围绕会议汇编的422篇论文,从运动技战术分析、运动损伤及运动康复学、运动鞋科技、步态与神经肌肉控制等七个研究主题进行评述,同时从两个方面展望了我国运动生物力学发展趋势。
-
-
万超;
侯世杰;
王伟;
陈佳一
-
-
摘要:
“理论力学”是力学、机械、航空航天等工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之一。然而,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实验大多是原理演示或简单参数测量,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专业知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创新能力。为解决上述难题,围绕人体运动这一典型的多刚体系统动力学问题,构建了基于假人仿真模型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生物力学教学实验,涵盖力学模型简化、拉格朗日方程构建、刚体惯性参数计算、动力学仿真软件应用等主要知识点和技能。该教学实验转化自“科技冬奥”重点研发计划的科研成果,具有前沿性、交叉性和综合探究性,有助于提升复合型拔尖跨学科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
-
-
刘梓嘉;
周静芝;
张玲;
彭玉鑫
-
-
摘要:
目的:利用OpenSim仿真系统和Xsens MVN惯性动作捕捉系统,分析不同运动水平人群在羽毛球正反手勾对角动作中肩、肘、腕关节生物力学特征。方法:基于解剖学结构构建主体骨骼肌肉运动模型,选取专业与业余受试各12名,采集或解算正反手勾球动作中的关节合速度、角速度、力矩等特征,可视化分析参数变化,并通过统计性检验评价组间差异。结果:反手勾球动作中,专业组的力矩变化曲线存在明显的肌肉发力、收力阶段;业余组挥拍力矩无明显波动。两组在肩关节内收外展、肘关节屈曲和腕关节尺桡偏方向上运动学差异性较大。结论:专业运动员技战术动作可重复性高且动力链完整,全身动量在击球瞬间传到肢体末端;业余组发力随意,肌肉收缩不协调,产生不必要的动量损失。在实际训练中,需针对不同业余选手的特点进行个性化训练。
-
-
-
-
摘要:
首都体育学院于2019年8月正式成立了体育人工智能研究院。旨在构建世界一流体育人工智能科研平台,研究体育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形成规模适中、创新能力卓越的教师队伍,培养特色鲜明、体育与人工智能技术双优的高素质人才,产出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满足社会需求的科研成果,该院成立至今逐步形成了运动生物力学、科学运动与智能测试分析。
-
-
雷雨田;
郑伟涛;
商从政
- 《第九届全国体育工程技术大会》
| 2018年
-
摘要:
以“有限元”、“运动生物力学”为检索词,检索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的全部文献,筛选后共纳入研究文献275篇.并以此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V软件进行科学计量及可视化分析,力求反应有限元在运动生物力学领域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有限元在运动生物力学领域的应用频率呈单峰增长趋势;多名高产作者联系紧密,可能一个学者带动多名学者研究同一领域进而形成科研团体;研究机构中体育院校、医院及高校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较多,其中主攻骨科专业的研究成果显著,说明运动生物力学中骨科问题亟待解决;应用涉及6个学科且相互交叉,其中以医药卫生科技的应用最为显著;有限元在运动生物力学领域的应用主要可分为3个部分:技术动作分析、康复效果分析、运动损伤分析.
-
-
于经伦;
闫红光
- 《第二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
| 2018年
-
摘要:
足底压力技术作为运动生物力学中步态研究、医学诊断和运动鞋设计等领域的重要技术,其发展过程历经足印技术、足底压力扫描技术、测力板与测力台技术、压力鞋与鞋垫技术,各种技术各有优缺点.足底压力可以揭示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动力特征.目前足底压力的测量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方式,受试者通常为裸足和穿鞋两种状态.测试的指标一般为:足底压力中心轨迹、足底压力峰值、足底压强峰值、足底冲量、接触面积等.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中运用最广泛的是美国TeKscan公司的F-Scan系统、比利时F-Scan测力鞋垫、德国Novel Emed测力板和Pedar测力鞋垫,并且各个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也较为成熟.
-
-
余丹;
周兴龙
- 《第二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
| 2018年
-
摘要:
我国要建设体育强国,不仅是夏季项目,在冬季项目上也要能够跻身世界前沿.然而目前关于冬季项目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并不深入.因此,为了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有大致了解,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技术上的参考,本文选取冬季雪上项目中的单板滑雪进行研究,搜索了近十年国内外关于单板滑雪的运动生物力学文献,并对其中用到的运动生物力学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
-
蔡雨桐;
何海燕;
石晓苏;
高雅丽
- 《第二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
| 2018年
-
摘要:
2003年中国单板滑雪正式立项,2015年我国成功申办冬奥会,单板滑雪逐渐成为科研热点.我国冰雪科研起步较晚,而运动生物力学对竞技运动技术的提高、改进都有不可替代作用,总结我国近15年来有关单板滑雪U型场地项目技术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分析我国在单板滑雪U型场地项目技术动作上的运动生物力学相关研究现状,为今后我国在该项目上的训练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
-
张健;
李悦
- 《第二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
| 2018年
-
摘要:
通过对《运动生物力学》教学案例库的建设研究,攻克《运动生物力学》课程学习过程中有关流体力学、转动力学等知识在理解与实际运用过程中的困难.《运动生物力学》教学案例库丰富现有的教学内容,突破传统理论教学的缺陷,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多角度全方位完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
-
刘琪
- 《第二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
| 2018年
-
摘要:
体育舞蹈项目是通过舞者身体进行力度、幅度、速度和姿态造型的变化,展现人体美和运动的自然美,正因为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使人们主要集中关注于其艺术表现,而忽视了运动的力学本质.本研究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体育舞蹈中的人体运动力学的问题,以期对体育舞蹈运动规律有更加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同时对体育舞蹈损伤进行研究,分析导致运动员受伤的原因,探讨更为科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对体育舞蹈中相关领域的分析和研究,为运动生物力学如何更好地结合舞蹈的特点为体育舞蹈实践服务提供借鉴.
-
-
马沐佳;
刘卉
- 《第二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
| 2018年
-
摘要:
高足弓人群所表现出的高损伤率已经逐渐引起运动生物力学及运动康复等相关学科学者的关注,了解高足弓者足部结构及下肢运动生物力学特征是预防其损伤及损伤后康复的基础.因此,本文综述了高足弓者足部结构及下肢生物力学特征及不同类型跑鞋及矫形鞋垫对其的影响,为今后预防及康复高足弓者下肢损伤,制作个性化定制鞋垫提供参考.
-
-
刘弋飞
- 《第二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
| 2018年
-
摘要:
大学生的健康体魄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但从近几年中国大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的速度、耐力和下肢力量等多项身体素质指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且有继续下降的趋势.下肢力量是各项身体素质的基础,而大学生的下肢力量素质更是关乎健康体魄的重要衡量因素.为了探究体育系运动专项大学生与非体育系大学生连续纵跳时下肢力量的差异性特征,从中发现下肢力量存在的一些规律,为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提供建议.
-
-
刘坚斌;
张一知
- 《第二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
| 2018年
-
摘要:
考古领域中水下考古是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海丝绸之路沿线,留存大量宝贵的遗迹.现代水下考古多采取综合的物探调查技术,确定海底目标范围后,使用逐渐逼近的方法,之后派潜水员采用海底相机及照相机设备进行海底文物确认,对于有价值的文物遗迹进行水下文物的查证.所以潜水员是水下考古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水下考古作业中,潜水员在运动中涉及人体在流体中运动,人体在流体的目标是增大推进力,减少阻力。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人体可以采用各种动作技术优化与流体的相互作用来达到上述目标。人体动作具有多样性,对人体在流体中运动的分析也相对复杂。本课题主要讨论增大人体运动动力,减少阻力的基本原理。同时通过3D高速摄像机对水下人体运动进行量化分析,为潜水员水下考古提供科学合理运动学数据,同时减低潜水员水下考古身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
-
焦怡然;
李翰君;
刘卉;
曲毅
- 《第二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
| 2018年
-
摘要:
斯诺克台球主要依赖运动员击球侧上肢的动作进行,击球期直接影响击球效果.目前对于斯诺克台球的动作模式的研究匮乏,技术书籍缺少量化证据验证.“中杆”是斯诺克基本的杆法之一.本文通过对优秀运动员马奎尔“中杆”击球侧上肢击球期动作进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发掘优秀运动员的动作技术特点,对技术书籍进行量化验证,对于斯诺克台球运动动作分析、训练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