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教育法治

教育法治

教育法治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53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教育、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9446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现代教育管理、中国高等教育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首届教师资格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2016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等;教育法治的相关文献由149位作者贡献,包括靳澜涛、申素平、湛中乐等。

教育法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1 占比:0.7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9446 占比:99.22%

总计:19599篇

教育法治—发文趋势图

教育法治

-研究学者

  • 靳澜涛
  • 申素平
  • 湛中乐
  • 刘颖
  • 吴涛
  • 孙霄兵
  • 李祥
  • 柳倩华
  • 任海涛
  • 余雅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程雁雷; 李敏瑞
    • 摘要: 随着教育法治建设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行政法问题研究经历了萌芽、发展、深化三个阶段,涌现了大量优秀的学术成果,总体呈现由实践推动到理论挖掘、由焦点关注到全面研究、由依托一般原理到构建部门理论的发展态势;但是,在高等教育行政法问题研究中仍存在缺憾,教育立法研究存有不足,教育行政行为研究并不全面、教育行政争议研究尚不充分。为了进一步推动研究的深入,未来应从强调高等教育领域立法研究聚焦、完善教育行政行为研究、回应新型教育行政诉讼案件、增强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等方面进行优化改进,以期构建成熟完善的高等教育问题研究体系,推动高等教育法治建设。
    • 刘永林; 晋伊斐; 金志峰
    • 摘要: 数字时代,教育环境中的数字化因素日益增多且相互融合的程度不断加深,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化,引发了教育法治领域的重大变革。在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法治是教育治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式,深化教育改革必然要求全面推进教育法治建设。在理论、技术、实践和制度四个层面相统一的逻辑基础上,探究教育法治应对数字变革的方向具有方法论意义。以“算法”为主导的教育法治建设在教育立法、教育执法、教育司法和法治教育等方面机遇与挑战并存,亟待通过数字增容教育立法、技术赋能教育执法、数据助力教育司法、智能加持法治教育,全面勾勒出蕴含“良法、善治、公正、素养”的数字时代教育法治的未来图景。
    • 王大泉
    • 摘要: 教育法典编纂工作已被列入立法规划。编纂法典是一个领域法律制度成熟完备的标志。教育领域法律体系较为健全,条文的数量和质量都能满足要求,而且法律规范之间有内在的逻辑,制度成熟度较高,立法机关和主管部门也形成了工作共识,基本具备了法典编纂的现实基础。编纂教育法典无论是对于教育法学理论研究,还是对于教育法治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以法治方式深入推进教育制度的改革创新。编纂法典要面对填补法律空白、教育转型、程序不清、理论准备不足等困难,需要优先填补教育法律空白,同时通过系统化、有组织研究的路径,以系统整合教育法律规范加局部创新的实质性编纂模式加以推进。
    • 陈鑫鸿; 张世红
    • 摘要: 教育科研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既有整个科研体制的原因,也有评价体系自身的原因。教育法治视角下教育科研评价体系的构建,应秉承法治理念,以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有机统一为理论基础;以法律规范、权力配置、评价内容、保障机制为主要支柱;按照法治建设要求,遵循科研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全面适应教育改革需求,不断推进教育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 刘晓巍
    • 摘要: 有学者用“信任危机”“信任赤字”等描述当代教育治理中的“失序”状态。所谓“失序”是站在国家公权力的角度上显示出教育公共治理的难度,但从另一个角度则体现出现代社会人们教育自决、教育自主,甚至教育自治的新时代权利要求。从文化制度主义的角度来看,教育信任问题的关键是受教育者不相信自己合理的受教育权利能够在制度性框架内公平且稳定地实现。因此,我国的教育法治实践的前提和基础是重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教育信任关系,从构建有利于促进信任关系的教育制度结构入手,在中观层面强化教师职业道德体系,规范职业监管、社会监管和教师个人信用评价制度。
    • 兰岚
    • 摘要: 终身教育理论体系伴随人类文明进程走向成熟。随着老龄化加剧、疫情冲击、技术革新等现实挑战,终身教育在打造韧性社会方面的重要价值愈加凸显。我国提出“十四五”期间“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2035年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终身教育的国家供给与治理能力面临考验。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教育法治充实了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方案。总结终身教育的治理经验,正视教育实践中高涨的教育法治诉求,将成熟的政策依据及时上升为法治战略,夯实法治基础,以科学的法治理念和方法提升法治效能,推进终身教育的现代化治理,助力学习型社会实现。
    • 靳澜涛
    • 摘要: 政策与法律的关系是教育法学最基础与核心的话题,也是实现教育法治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理论界对二者的关系虽有不少讨论,但同样存在一些误读,不仅有意或无意地将政策与法律割裂开来,而且容易忽视教育治理较之其他社会治理领域的特殊性。事实上,教育政策与法律并没有价值上的优劣之分,反而呈现出地位上的独立性、时序上的相继性以及功能上的互补性。注重教育政策同教育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是我国教育治理工具优化的基本要求,这与立法权限以及相应党政机关教育管理职权范围密切相关,并体现在静态的制度和动态的实施、监督、保障层面。在此基础上,教育法治的实现应当坚持多元合法化机制,将“于法有据”“科学理性”“程序正义”植入教育治理全过程,这不仅有助于政策与法律间的资源统合,而且对全面理解教育法治和构建全面的教育法治具有现实意义。
    • 朱军
    • 摘要: 2021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以来,校外教育培训监管进入了新阶段,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法治化监管成为必然选择。法治化监管能够突破传统监管路径的局限,克服校外教育培训的种种弊端,保障培训机构的良性运作。校外教育培训的法治化监管需要遵循依法依规监管、保障合法权利、全过程精准监管及多元协同监管等基本原则。在具体制度构建中,法治化监管的实现需要以保障合法权益为核心完善相关法律规范,以校外教育培训的类型化为方法建立精准监管执法基准,以监管体系制度化为依托构建长效监管模式,以多元主体监管为目标构建协同化监管机制。
    • 靳澜涛
    • 摘要: 作为现代教育管理的两大命题,"依法治教"的概念形成于教育立法的恢复和繁荣阶段,因应了教育治理工具的转型,而"依法治校"的提法在进入新世纪后才逐步成型,旨在重塑学校治理结构,二者是主体不同的两个层次、重点不同的两个方面、不同阶段的两个重点.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的逻辑关联并不局限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场域转换,它们在教育法治进程中相互依存:学校内嵌于整个教育系统中,依法治教为依法治校奠定了必要的基础,而学校身兼多重法律角色,由其生发的法律关系极为复杂,依法治校则成为依法治教的关键任务.更为重要的是,二者之间的互动耦合还形成了"软硬兼治""多元共治""学校自治"等新型教育管理模式,极大地拓宽了教育法治的内容和形式.
    • 孙霄兵; 刘兰兰
    • 摘要: 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和推进依法治教要求完善教育法治建设.新颁布的《民法典》丰富了我国的立法实践,以法典化引领教育立法为我国教育法提供了新的立法思路.教育法的法典化是针对教育领域内所有法律关系而制定一部具有基础性和权威性的《教育法典》.编纂《教育法典》应当加强全国人大的主导性,发展"一揽子修法"的立法思路,并参考借鉴域外教育法典的有益经验,探索编纂适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教育法典》.此外,编纂《教育法典》需要加强关于立法原则、法典设计价值、法典编纂技术、法典体例编排、法典与其他法律和国际规范的衔接的理论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