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校分类

高校分类

高校分类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91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政治、科学、科学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0688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高教探索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四届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论坛等;高校分类的相关文献由121位作者贡献,包括潘黎、雷家彬、刘元芳等。

高校分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0688 占比:99.87%

总计:70779篇

高校分类—发文趋势图

高校分类

-研究学者

  • 潘黎
  • 雷家彬
  • 刘元芳
  • 王玉丰
  • 何万国
  • 刘晓
  • 刘法虎
  • 别敦荣
  • 周慧
  • 孙俊华

高校分类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锋正; 苗彦恺; 冯启高; 宋伟
    • 摘要: 普及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高校克服同质化倾向,走差异化发展之路,高校分类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借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高等教育总体计划和卡内基高校分类体系,以及英国和欧洲大陆高校分类方法,对比分析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高校分类经历,分别从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高等教育管理政策和高校的办学实际,探索我国高校分类发展的基本思路与方向。
    • 胡艳芬
    • 摘要: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经历了从州政府收回管理权、平衡大学教育与职业教育、建立一体化的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三个重要时期。如今,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国际声誉建立在联邦政府科学的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框架上,《高等教育标准框架(门槛标准)2015》将国内高校分为了六类,并规定不同类型的高校在教学、研究、课程认证等方面的不同要求,为高校提供了自我发展的上升路径和参照标准。联邦政府根据高校类别设置不同的质量标准、建立联通的人才流动桥梁、实行市场介入和政府管控下的高校自由办学,促进了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和多样化发展。
    • 杜云英; 李永强
    • 摘要: 基于2019年我国2241所高校的调查数据,采用熵权法构建评价模型,对不同类型高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状况及类型偏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力度普遍较弱,其中教育合作更弱。相对而言,“双一流”建设高校校企合作平均得分最高,明显偏好科研合作;“双非”Ⅰ类本科高校(有研究生培养)得分次之,总体偏好科研合作;高职专科院校得分居第三,明显偏好教育合作;“双非”Ⅱ类本科高校(没有研究生培养)得分最低,总体偏好教育合作。据此建议:“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双非”Ⅰ类本科高校继续推动科研合作,并加大运用科研合作优势推动教育合作的力度;“双非”Ⅱ类本科高校进一步明确办学办向,提升教育合作能力,并通过逐步积累科研合作基础以更好地服务教育合作;高职专科院校继续加强教育合作。
    • 史秋衡; 杨玉婷
    • 摘要: 德国高校体系以平等均质为特色,各类型学校崇尚平等,特色各异.近年来,德国政府为提高高校竞争力,对促进学校差异化发展做出政策调整."卓越计划"在平等传统上,促进高校功能分化:卓越研究型大学和均质大学并存,自治大学与应用科学大学均衡.从历史维度梳理德国高校分类发展进程发现,横向分类中均衡与均质并存,纵向分层中分化与卓越并举.正视不利于德国高校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对中国"双一流"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 刘振天
    • 摘要: 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高校分类发展经历了从前20年外延式或刚性分类到后20年内涵式或柔性分类的转变,知识的性质与地位、权力干预与资源配置政策、相关利益群体评价模式及其成本计算诸多因素,共同导致了高等学校错综复杂的分类格局和难题.促进高校分类办学和分类发展,需破解传统的知识价值观,转换政府角色和资源配置方式,强化社会第三方科学评价导向.
    • 李海萍; 郝显露
    • 摘要: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支撑,是高等教育分类改革的战略切入口,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是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的重要环节.当前,地方本科高校分类转型发展普遍存在国家政策体系尚未形成合力、地方政府统筹亟需实质推进、转型主体意识有待着力强化等问题.要切实推进地方本科高校分类转型发展,应在国家层面坚持政策体系的一体化设计,在地方层面强化协同引导的区域性统筹,在高校层面彰显办学主体的市场化地位.
    • 应卫平; 吴博
    • 摘要: 本文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应用型本科高校评价的基本原则,并从办学定位与大学治理、应用学科与专业建设、教师素养与业务能力、立德树人与人才培养、应用研究与社会服务、办学成效与社会影响等6个维度,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评价标准构建方案.
    • 摘要: cqvip:11 月 8 日,上海市召开 2021 年上海高校分类评价结果反馈会,通报分类评价工作开展情况,以及本市高校 2020 年度评价结果。结果显示,我校在 17 所应用技术型高校中分类评价再创佳绩,已连续四年位列上海民办本科第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及上海市《关于深入推进上海高校分类管理评价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上海在积极探索高校分类管理中,聚焦高校五大职能,兼顾“综合性、多科性、特色性”学科发展,目前已形成学术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应用技术型和应用技能型四种类型高校的评价指标体系。
    • 雷家彬
    • 摘要: 优化调整高等教育体系结构,促进不同层次和类型高校有序竞争、错位发展,增进高校多样性,是省域高校分化政策的重要目标.当前,在"双一流"建设和普及化的双重压力下,省域高校分化政策的冲突不断,相关政策倾向于建成一流大学而非打造一流体系,体系设计重分层轻分类,在引入市场机制促进院校分化的同时又加强政府干预.应对这些政策悖论,地方政府应从建设一流体系的角度出发,以高校分类标准建设为突破口,正确处理高校分类与分层的关系,通过政府职能转型和分类管理制度建设,提升高校分化政策的效能.
    • 雷家彬
    • 摘要: 高校分层与分类作为院校分化的基本形式,常常处于一种矛盾但共生的状态.这种共生关系有四种典型模式,即强分层、弱分类的"圈层"系统,强分层、强分类的"分体系协同"系统,弱分层、弱分类的"二元平行"系统,弱分层、强分类的"专门性"系统.典型国家的实践表明,这些模式的形成主要受国家文化和教育传统、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高等教育内部分类与分层自然转化等影响;伴随系统扩张,高校分化受诸多因素影响,高等教育体系优化是系统工程,并没有最好的模式和方案.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普及化阶段我国需要更高水平的院校多样性,要适应系统生态动态调整院校结构,发挥政府与市场在高校分层分类中的不同作用,提高高校分化政策的多样性和针对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