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社会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0年内共计4638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教育、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70篇、会议论文168篇、相关期刊1580种,包括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成人教育等;
相关会议74种,包括第十五届海峡两岸继续教育论坛、湖北省图书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2011年研讨会等;学习型社会的相关文献由4499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乃林、王铁军、苏辛等。
学习型社会
-研究学者
- 陈乃林
- 王铁军
- 苏辛
- 郝克明
- 朱新均
- 朱涛
- 吕瑶
- 吴结
- 程方平
- 叶忠海
- 谈松华
- 郝贵生
- 陈宜安
- 高志敏
- 刘秀峰
- 张力
- 杨树雨
- 柳清秀
- 潘超
- 王林
- 高庆
- 黄日强
- 严继昌
- 任为民
- 周效柱
- 张创伟
- 施径科
- 李伟
- 李军
- 李桂云
- 李节
- 顾明远
- 黄鸿鸿
- 何芳
- 侍建旻
- 夏健
- 张峰
- 张志坤
- 张艺凡
- 张静
- 本刊编辑部
- 本刊评论员
- 李丽
- 李媛媛
- 李琳
- 沈光辉
- 王少华
- 王振杰
- 王洪才
- 秦农
-
-
于虹
- 《成人教育》
| 2020年
-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基于此,以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奇科分校继续教育学院为例,介绍其运作模式、项目开发和课程设置等情况,探索美国继续教育在终身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的发展模式,以期为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
-
王连喜;
梁红
- 《江西社会科学》
| 2020年
-
摘要:
终身教育立法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法律基石.虽然立法部门早已将终身教育立法列入议事日程,但我国终身教育立法不仅面临立法理论研究不足和研究队伍薄弱的现实问题,同时也面临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困难和立法实践推展困顿的问题.新时代需要加强研究队伍和理论建设,创新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理念,尽快推进终身教育立法工作,着力构建终身教育管理体系,加强统筹规范,试点推进终身教育立法实践.
-
-
闻志强
- 《中国电化教育》
| 2020年
-
摘要:
我国高度重视终身教育事业,并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目前尚在目标实现的关键时期,亟需学习、借鉴域外终身教育法治发达国家先进理念和成熟经验为我所用,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建成学习型社会.日本作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终身教育大国,与我国地缘相近、经济社会联系紧密、属于同源文化圈,在终身教育法治化领域具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理念与做法.从历史维度出发,通过纵向考察和梳理日本终身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大致历经萌芽、初创、完善等三个不同时期,在理念和制度层面积累了不少独具特色的经验值得借鉴.对此,我国应当结合自身实际,从终身教育法治理念形塑、综合与专门相结合终身教育法制体系构建和法治举措支持三个层面予以细化,综合、立体、全面地推进我国终身教育事业法治化,尽快建成学习型社会.
-
-
张博;
蔡连国
- 《成人教育》
| 2020年
-
摘要:
社区教育是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主要途径.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有利于社区教育发展的专业化,同时也有利于地方高校自身的发展.地方高校必须形成参与社区教育发展的大思路,即确立开放共享的参与意识,形成协同合作的共赢局面,发挥优势创新多元参与模式,全面提供教育资源和制度支撑,理顺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运行机制.
-
-
-
-
-
-
陈媛
- 《成人教育》
| 2020年
-
摘要:
后现代主义强调教育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以及对生命的理性关怀,这也深刻地阐释了开放大学建设的逻辑基点和深层目标定位——后现代属性.开放大学是具有后现代价值理性的教育形式,它与终身教育体系协同发展,反映出教育后现代转向的态势.但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当前社会的发展实际,形成了开放大学建设的现实性困境.开放大学如何从现有的体制形式渐进发展,过渡到未来的教育形态,弥合发展过程中落差,需要我们以后现代的教育观来加以审视,形成基于标准—平台—枢纽的生态治理架构,不断推动开放大学走向全新的具有后现代范式的远程教育.
-
-
郑炜君;
王顶明;
王立生
- 《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
| 2020年
-
摘要:
我国的"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制定国家资历框架",却因各种原因至今未能在国家政策层面有所突破.国家资历框架的内涵及其重要性无法在社会各界形成统一认识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文章试图通过对多个国家和地区资历框架文本的分析,从资历框架的构建初衷、表现形式和实施路径三个维度着手,对资历框架的内涵进行剖析.文章认为,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构建资历框架的初衷各有不同,表现形式大相径庭,实施过程也各行其是,但从本质上看资历框架是关系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教育制度改革的一项顶层设计,旨在促进教育、培训系统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有效衔接,贯通各类人才培养渠道,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本,并最终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一个公平、优质、高效的终身学习体系.
-
-
严继昌
- 《第四届北京教育论坛》
| 2017年
-
摘要:
党的十九大对教育的部署,体现了系统性、全局性的特点,既有顶层设计,也有具体安排;既有集中部署,也有贯穿通篇的基本要求.其中,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总战略;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是总定位;加快建设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总要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总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发展的战略方向,继续教育战线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终身教育理念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
-
李健;
邹光妮
- 《2015中国金融教育论坛》
| 2015年
-
摘要:
本文从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课程建设理念的转变出发,结合《金融学》MOOC课程建设与应用的实践,探讨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如何建设开放性课程,并就与开放性课程建设持续化相关的机制、师资、教材等问题展开讨论.
-
-
常永吉;
邵丽雁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继续教育论坛》
| 2014年
-
摘要:
建立"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而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使继续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在分析借鉴国外继续教育方面的先进教育理念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和实际,指出为适应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保证继续教育创新发展,应采取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找准定位、构建自主学习模式和强制培训手段相配合、关注并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设高质量的继续教育专业化师资队伍、逐步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努力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有效融合等多种措施并举的创新活动.
-
-
-
Hu Rui;
胡锐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继续教育论坛》
| 2014年
-
摘要:
本章结合学习型社会内涵与特点,围绕继续教育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作用及相互关系;明确高校继续教育优势与定位,全面系统论述了高校继续教育定位战略与创新举措,提出以现代远程网络教育扩大继续教育受众群体,以管理规范化促进质量提升,创新路径满足学习型社会需求,指出高校的继续教育不仅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也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渠道和方式方法。积极地、科学地发展多层次、多类型和多形式的继续教育,实现继续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发挥其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前沿作用,高校继续教育责无旁贷。
-
-
Ming Wen;
文明
- 《2016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暨第四届国际老年教育论坛》
| 2016年
-
摘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开展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系统构建的研究,进一步探寻资源整合的目标、任务、方法、途径;建构统筹协调的常效机制和保障体系,以发挥系统优化的效能,促进教育改革开放,推动社区教育发展,推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和学习型社会的进程.
-
-
-
-
-
孙善学
- 《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
| 2015年
-
摘要: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拓宽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打破了要素流动的行政壁垒.对于教育来讲,发展的空间也开阔了,教育资源的流动性也增强了.考虑这种背景下的教育发展战略,除了教育自身发展目标之外,更重要的是教育还能在协同发展战略中发挥哪些外部功能.通过教育布局调整有效疏解中心区人口.水源、能源、生态环境补偿的一个途径.服务产业布局调整和企业外迁.服务京津冀区域内城镇化和农民转化.以上四项是新增的.第五是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由于各类教育服务功能不同、管理体制不同,在讨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问题时,还不能"乱炖",需要分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