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弊端
教育弊端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1年内共计154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8886篇;相关期刊141种,包括瞭望、世界教育信息、内蒙古教育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四届年会等;教育弊端的相关文献由153位作者贡献,包括吕敏、孙山、孟庆辉等。
教育弊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886篇
占比:99.19%
总计:19040篇
教育弊端
-研究学者
- 吕敏
- 孙山
- 孟庆辉
- 张敏生
- 张法力
- 张玉胜
- 王丽娜
- 肖强
- 赵丽弘
- 陈德书
- 陈秀菊
- Niceforce(整理)
- 乐军
- 于军民
- 于天木
- 于志平
- 付泽栋
- 仝泽矿
- 代启军
- 任俊权
- 何慧
- 何齐宗
- 余岱宗
- 佚名
- 侯天宝1
- 冉祥华
- 刘朝江
- 刘燕
- 华夫
- 卞殿坤
- 卢俊
- 吕志龙
- 吴生军
- 吴遵民
- 周大平
- 周晓燕
- 孙君飞
- 孙德玉
- 孙立平
- 宋伟
- 崔欣伟12
- 崔洪奎
- 巫怡
- 庄维民
- 张俊浦1
- 张卫锋
- 张志勇
- 张忠玲
- 张振国
- 张淑兰
-
-
陈敏敏
-
-
摘要:
国家督学罗崇敏提出了"三生教育"理念,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生教育"理念是在审视社会现状、反思现代教育弊端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教育理念。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帮助儿童学会生活,使他们安全地生活、有爱心地生活。"三生教育"理念倡导儿童要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与"三生教育"理念具有一致性。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三生教育"理念的策略。
-
-
-
胡红艳
-
-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慕课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推动着教育信息化改革和建设的进程,以期实现传统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摒弃教育弊端,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慕课的发展对我国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大学教育在新时期的改革和创新。本文主要从慕课基本特征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探讨,掌握慕课发展对大学教育改革的主要影响作用,从而提出几点有效的改革措施,构建大学特色课程体系,提高大学教育教学的水平,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
-
-
祁福兰
-
-
摘要:
近年来,在新课改的不断推动下,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展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更是成为了小学教师的教学重点,而美术作为一门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课程,教师更应该予以重视,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鉴于此,本文将针对现阶段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弊端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希望可以给小学美术教师提供帮助和借鉴。
-
-
-
-
张俊浦1
-
-
摘要:
院校与企业之间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深层次开展校企合作,既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之处,也是破解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弊端的一剂良方。近三年来,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了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关注重点。2016年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要求,尽快印发有关校企合作促进政策相关文件。
-
-
任俊权
-
-
摘要:
随着近年来有关学者和教育人员以及社会各界对于小学生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应试教育以及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端逐步展现并引起关注,面对小学生数学教育存在的教育方式死板和教育太过于应试化等一系列问题,教师要努力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
-
王晓丽1
-
-
摘要: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校的美术教育事业也逐渐地发展起来,伴随着扩招的制度,受众的群体规模越来越大,但是随之而来的教育上的弊端也逐渐地显现出来,这些弊端制约了高校美术教育的质量,本文就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存在的弊端与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讨论,并提出了建议的举措,希望我国高校的美术教育能够在改革之中解决教育上存在的问题,迎来创新性的发展。
-
-
田正平
-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四届年会》
| 2013年
-
摘要:
1914至1917年期间,黄炎培分别进行了两次国内教育考察和两次国外教育考察,先后出版了《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四集.黄炎培进行国内外教育考察有着明确的目的"譬之治病,外国考察,读方书也;内国考察,寻病源也."通过考察他认定教育与职业的分离、学校与社会的脱节是当时中国教育种种弊端的根源,而提倡、推广职业教育则是救治诸种教育弊端的良方.国内外教育考察使他决心献身职业教育,而考察期间所体现出来的"离社会无教育,欲定所施为何种之教育,必察所处为何种之社会"的务实态度和"余之考察教育,所兢兢于心者不敢忘一'我'字.盖考察者我也,非他也.我之所以考察,亦为我也,非为他也"的立足国情、明辨择善的态度,不仅贯串于黄炎培一生的教育活动,而且是他留给后人最可宝贵的教育财富,平心而论,在旧中国,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是缓慢的,充满了艰难曲折,这当然是受制约于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几位教育家或几个教育团体的努力所能根本奏效的。但黄炎培在提倡职业教育中注重国内外社会调查、和所秉持的“自尊自立、择善而从”的态度,对后人是颇富启迪意义的。这就是在百年之后重读他的几部教育考察《日记》的最大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