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教育传播

教育传播

教育传播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450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与知识传播、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8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5845篇;相关期刊252种,包括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距离教育、远程教育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2(安徽·芜湖)中国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科技馆馆长论坛暨2012年全国科技馆馆长论坛、2012教育技术国际学术会议等;教育传播的相关文献由51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克、廖泰初、张祖忻等。

教育传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8 占比:1.63%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5845 占比:98.34%

总计:26281篇

教育传播—发文趋势图

教育传播

-研究学者

  • 张克
  • 廖泰初
  • 张祖忻
  • 胡钦太
  • 侯宝顺
  • 南国农
  • 李运林
  • 梅家驹
  • 楼广赤
  • 赵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乐佳
    • 摘要: 农耕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普及工作中,借助新媒体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农耕文化的传播效果,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平台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如传播范围广、信息传播门槛低等,能够大幅度提升社会群众对农耕文化的参与性与积极性。笔者首先对新媒体技术在农耕文化传播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简单阐述,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对新媒体技术农耕文化教育传播平台的建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传播质量强化措施,仅供参考。
    • 刘雅凡
    •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发展情况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正在朝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大步向前,在此阶段,政治思想教育至关重要。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的主阵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播效用,对引导高校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对推动我国社会的不断前进,实现民族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从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播的现状出发,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剖析,并提出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播的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者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 周鸣勇; 毕中泽
    • 摘要: 知识的有效传播是顺利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传统教育传播形式更加注重图文符号的知识内涵和实践意义,而数字时代教育传播更加侧重对文本、图像、图画、动作等多种元素的统筹应用,强调画面综合语言的表述。教育传播中图文元素的系统化融合,要求知识的有效传播实现从“图文符号”到“画面语言”的转向。数字时代教育传播形式转向应以智慧教育为重点、以信息解码为框架、以画面语言为要素、以认知阈值为底线、以思维进阶为核心,切实解决好教育传播形式转向的导向、架构、工具、标准、成效问题,真正使教育传播形式适应数字时代发展、契合教育表达创新需要、符合教育主体现实诉求,进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 甄锐; 韩玥琪
    • 摘要: 当前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高度重视,广大青少年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但在科技迭代日新月异的当下,传统文化创新仍显不足,与青少年存在脱节与代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播影响力。文章以短视频平台为例,阐述了优秀传统文化如何通过技术赋能,更好地触及青少年群体,探讨在短视频时代如何有力推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 乐守红
    • 摘要: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中国正步入世界舞台的中心,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迫切需要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从塑造文化形象,增进情感交流,丰富传统人文思想等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人文思想传播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汉语国际教育在传播中国传统人文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加深教师文化内涵,强化课堂教学渗透,采取专题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活动等方面提出在国际汉语教学中渗透和融入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对策思考。
    • 荣艳红; 王晶
    • 摘要: 德国慕尼黑继续教育学校模式(德国双元职业教育制度前身)是教育家凯兴斯泰纳为解决19世纪末20世纪初14岁左右青少年的人生与学业荒废问题而提出的,其具有将学徒教育、继续教育与公民教育密切结合和强迫性两大特征。该模式形成后很快被美国学人和一些社会团体引入美国。尽管美国民众对于该模式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但是在凯兴斯泰纳赴美演讲以及美国持有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人士的推动下,该模式很快就被美国许多州的立法和联邦立法所肯定。研究该教育模式在美传播的过程,可以发现教育传播发生的前提是教育模式能够契合现实需求,与此同时,任何教育模式的传播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任何教育模式的传播都需要进行适合接收国国情的改造。
    • 黄树颖
    • 摘要: 本文从电视台教育传播面临的困境、制约因素、传播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证实:基于受众需求,采用各种途径和形式进行教育传播,能够提高电视台的教育传播效果。
    • 郑燕林; 任增强
    • 摘要: 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举措.该文以教育技术学专业主干课程《教育传播学》为例,探讨了实施课程思政的四个基本策略与四项具体举措.四个基本策略包括:一是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线,强化课程思政目标的隐性融合;二是以挖掘思政元素为核心,选择适当的素材承载思政元素;三是以教师角色转换为关键,重视课程思政过程师生同参与;四是以激发内生动力为重点,强化课程思政效果的持续作用.以2020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情境下"理解传播的内涵"课节为例,以"正能量传播中学传播"为教学设计思路,该文介绍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落实课程思政的四项具体举措:说文解字追本溯源,培养学生传统文化意识与探究意识;问题牵引层层递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批判性思维;正能量事件巧串联,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与民族自豪感;由人及物由内及外,促进学生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实践表明,课程育人效果达到预期,学生学习满意度高,所提的策略与举措具有可行性与实效性.
    • 梁武; 苏燕
    •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生活、生产、军事等领域.在教学上,许多媒体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断地将更多"新"的传播媒体引入教学应用,为教育传播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新媒体新技术"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媒体新技术是建立计算机网络、数字化基础上的,为人民生活提供的不仅仅是新闻信息,更重要是在各个领域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深受民众喜欢.
    • 郑庆
    • 摘要: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是实现立德树人基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在本文中,我将以教育技术的主要课程"教育传播"为例,分析实施课程思政四个基本策略和四个具体措施.四个基本策略是:一是以专业学习为主要途径,加强课程思想政治目标的隐性整合.二是以思想政治为核心,选择适当的材料开展思想活动.第三是转变教师角色,重要的是要强调教师和学生在课程的思想和政治过程中的参与.第四,重点是激发内在动力,增强课程思想和政治效果的持续作用.对课程教育的思想和政治因素进行了彻底的探索和有效利用,完善了教育目标,并从知识转移和技能培训的角度进行了特定的教育实践.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将更多地探索课程教育的价值,创建新的教育内容,突破典型的课程思想禁锢,并促进新时代思政课程改革和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