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2012(安徽·芜湖)中国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科技馆馆长论坛暨2012年全国科技馆馆长论坛
2012(安徽·芜湖)中国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科技馆馆长论坛暨2012年全国科技馆馆长论坛

2012(安徽·芜湖)中国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科技馆馆长论坛暨2012年全国科技馆馆长论坛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安徽芜湖
  • 出版时间: 2012-11-22

主办单位:中国科协;安徽省科协;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

会议文集:2012(安徽·芜湖)中国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科技馆馆长论坛暨2012年全国科技馆馆长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主要对RFID射频识别技术在科普场馆应用进行了探索。文章首先对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定义、渊源、工作原理和优点进行了介绍。文章指出,当前场馆运营信息反馈机制滞后,馆外教育延伸手段难以发挥长效机制,限制了科普教育效果的监管和外延。应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门票及票务系统,可以提速售检票和财务统计。此外,RFID应用于科技馆的展览教育服务,可提供个性化多媒体自动自助导览服务、展项多媒体扩展教育和展厅辅助人流量统计。RFID还可用于安防巡更、展品防移防盗系统,RFID应用于参观馆务管理,用于游客行为分析的密度监控与引导系统,行迹追溯与展项评估系统。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现代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集于一体的高科技应用系统,它将各展馆、博物馆、科技馆展品和游客事务全部纳入计算机来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丰富了展示内容,同时对于管理方更可在形成管理决策、提高顾客满意度、改善游客体验等方面得到革命性的突破,提升了场馆形象,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科普场馆管理不断迈向现代化、信息化和科学化。
  • 摘要:本文从“心灵·艺术·科学”探索日活动案例谈起,对开展校外科普展示教育,科技创新活动进行了论述。“心灵·艺术·科学”探索日活动案例对象为全市各乡镇四一六年级学生,每周四或周五安排一批学生到中心活动一天,活动感想,中心在学期末进行评比,反馈给各学校。探索日活动不仅解决了校外活动场所周四、周五资源闲置的问题,还让更多的青少年享受到了优质的校外教育。文章指出,要科学定位,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发动联席单位、形成管理分级网络,联合学校力量、确保活动有序进行,依托专家团队、加强硬件软件建设。文章最后提出,要大胆创新,打造校外科技亮点。通过“心灵·艺术·科学”探索日活动,辐射全市学生、体现教育的公平均衡,科技人文融合、建立综合性课程资源,校内校外合作、促进活动可持续发展。
  • 摘要:本文主要对科技馆科普展品建设问题进行了论述。科技馆是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是公众科技教育的重要补充,是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面向公众开展科普展览、科技培训等科普教育活动的社会科普宣传教育机构。它的宗旨是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科学知识,激发人民群众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是新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展示平台。文章提出,科技馆科普展品建设可以与科研院所合作。开辟专门区域,以实物和展板等形式,定期展示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使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直接面对公众,加快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科研院所的某些科技成果,往往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以确定其是否达到研究目的。科研院所在科研过程中,会产生多个试验样品,此样品在试验完成后,往往没有了再使用的价值,只能当废品处理。科技馆科普展品建设还可以与高科技企业合作。高科技企业把自己生产的有代表性的产品,制作成便于观众参观和操作的展品,以临时展览的形式在科技馆内定期巡回展出。选取企业中能够代表前沿科技水平的产品,作为展品在科普展厅中长期展出。从有实力的企业中募捐展品,冠以捐赠企业的名称。科技馆以较少的成本建设更多的展品,企业利用科技馆观众流量大的特点,达到企业广告宣传的目的。文章最后提出,要扩展馆际交流。走出科技馆科普展品建设的传统模式,拓展思路、大胆创新,多渠道联合进行展品建设。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加以合理利用,实现资源共享,使科技馆在科普展品建设中用有限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
  • 摘要:本文主要对我国科技馆事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文章首先介绍了科技馆的发展现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各地对科普事业的重视,全国各地方科技馆也在不断建设和覆盖中,科技馆在地方科普事业中的作用也被民众不断认可和肯定。文章提出,要加强产学研馆合作,推动科普展品创新。文中松江创造馆的建设,展示了地域特色,要实行产学研馆合作机制。文章还提出了在科技馆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与企业的协调与沟通,科技馆在引进企业展品时、不能来者不拒、成为简单的企业产品的陈列室、大杂烩。文章最后对科技馆教育发展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展示教育、培训教育和试验教育等。
  • 摘要:本文主要从天津科技馆展区改造论述了提高科技馆的传播效应。科技馆的首要任务和主体功能是进行科学技术的普及、传播与教育。要将确定科学、先进的展览设计思路放在首要位置,公众迫切需要了解的热点、难点话题,将地方支柱产业中的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技馆的展品,针对儿童年龄特点、设置独立的儿童展区。文章提出,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运用多种展示形式,激发观众的参与热情,如有效利用空间、注重营造公众主动学习与科学实践的环境,设计造型人性化,颜色配比与人的关系,灯光设置与人的关系,多媒体运用与人的关系,说明牌图式化与人的关系等。要提升展览服务水平,凸显科技馆的城市名片作用,利用各种传媒宣传展览,变阵地教育为流动教育。文章最后提出,要重视展览运营管理,铸造科学教育品牌,建立健全完善的展品数据库,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展品研发、维护队伍,定期举行展品使用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等。
  •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科技馆教育发展方向。科技馆作为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在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过程中,承担着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如何把握科技馆教育发展方向是摆在所有科技馆人面前的新课题。文章提出,要准确定位,极力张扬科技馆教育特点。科技馆是科普教育的主阵地,其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科技馆要发挥好自己担负的科学普及的社会职能,清醒地认识到在社会教育的全过程中自己的准确定位,张扬自己的特点。文章还提出,要找准路子,积极拓展科技馆教育的新途径,要走“馆、校结合”的路子,借力发力;要走“走下去”的路子,填补空白;要走“数字化”的路子,瞄准未来。文章最后提出,要扩大影响,努力打造科技馆教育的品牌形象。如丰富科技馆展览教育活动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发多种适应学校教育和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需求的展览教育项目,让观众有更多的选择面;进一步加强展教活动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让青少乐于参观,寓教于乐;提高科技馆服务质量,特别是要提高科技馆辅导员辅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丰富多彩的展教活动和良好的服务吸引学生,形成科技馆教育的良性循环;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出台通过科技馆教育取得相关成绩进入学校考试成绩的政策;做好科技馆动手园的小制作、小实验培训活动等等。
  • 摘要:本文主要对科技馆旧馆改造与科普产业发展进行了论述。本文首先由科技馆旧状的弊端引出了改造的想法和新馆的主题。文章提出,科技馆建设主题要鲜明,整个场馆要有统一的设计理念;展品以互动性、趣味性为先,科学知识为辅;如何展现设计者的场馆理念。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建造属于“大家”的科技馆,在探索中前进,布展工作需要不断改进,创新型展品是否能替代基础展品,展厅设计对展品的意义重大。文章还提出,发展科普产业,达到与科技馆携手并进的效果,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收,引进人才、发掘人才。文章指出,目前,全社会对科技馆越来越重视,科技馆的发展也带动了一系列的效应: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各类人才的引进,相应科普产业的产生与发展,科技馆这一科普前沿阵地也越来越稳固与壮大,希望每一个科技馆都能成为当地的一座重要“坐标”。
  • 摘要:本文对山东省数字科技馆地方工作站经验交流进行了论述。经过半年多的山东省数字科技馆地方工作站建设,本文总结了以下经验,即地方数字科技馆的建设离不开地市科协、科技馆系统的支持和帮助,地方数字科技馆工作站的建设要因地制宜、因需而设,地方数字科技馆的建设不但要追求建站数量更要重视建站质量,地市数字科技馆的建设一定要务实等。文章指出,山东省科技馆是在全国率先建设数字科技馆的省级馆,依据我们现有的数字科普资源,致力于探索和挖掘数字科技馆的新功能、新成效。山东省数字科技馆地方工作站的建设也是根据山东馆特色试探性地在做,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工作,已经初见成效,而且得到了广大科普爱好者的好评,认为这条路是正确的,是符合山东省数字科技馆建设实际情况的,是可以满足地方科协、科技馆对山东省数字科技馆资源需求的。
  • 摘要:本文主要对科技馆常设展览设计若干问题进行了论述。科技馆常设展览设计中的展览模式从“以展品为中心”向“主题展开”的趋势发展,“主题展开”不再以分散的、孤立的一些展品为展览内容,而是以一系列层层递进的脉络、反映一个深刻的科学思想和内涵的主题而展开。文章首先论述了科技馆常设展览顶层设计与深化设计的关系。原则上,顶层设计的主题内容是要靠深化设计实现,顶层设计再有意义、再深邃,但得不到表现力强的深化设计支撑,顶层设计的思想也体现不出来;而深化设计采用的技术再先进、设计水平再高,但顶层设计缺乏深刻的思想,也不足以引起观众的兴趣和思索,展览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其次,文章论述了布展设计的作用及其与展项设计的关系。布展的设计也应有其个性和灵魂,也应有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不仅是对外形的设计,还应有对展览内容深刻的表达,应发挥其擅长的艺术表现方式,表达出其独特的解读“语言”。文章最后对展览设计进行了论述。科技馆展览设计应该呈现多元化、满足个性需求的、学校所不具备的内容,故要研究新颖独特的展览的表现形式。展示方式不论是采用互动演示,还是静态演示,只要符合教育特点和观众心理需求的,只要能引起观众思想互动的,就是适合的展示方式。当然在此要注意不要为互动而互动,互动的设计要考虑作用、目的和最终的效果,不要因为过于追求互动而影响观众参观。
  • 摘要:本文主要对科技馆创新展品的深化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点进行了论述。在研制科技馆展品时,要涉及诸多环节和流程,但并非所有展品都涉及全部步骤,文章只对创新展品在研制时涉及的关键步骤进行了介绍。“原型实验”方法在其他工业企业研发新产品的样品样机时早已开始运用,但在科技馆创新展品的研制上使用,近些年才达成共识,抑或是早已用到,但未命名、未定义而已。“设计会审”也是一个技术论证会,新展品的问题相对会更多,有些问题还需要征求客户的意见,所以这样的会审可能不止开一两次。“展品老化”阶段是展品研制接近成功的一步,其实,展品不耐用或出现其他一些小毛病,除科技馆在管理上有一定原因外,若经过出厂前的老化实验发现间题并及时整改,大多可以避免。这里提到的整改,是指企业在研制展品时自我发现问题,主动地修正和完善展品的功能。老化实验后的整改环节,针对性更强,效果也更明显。任何一件展品在投人使用前,都需要经过科技馆、设计单位、各类专家、深化设计与研制单位、监理单位、环境与布展单位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科技馆在青少年课外活动中的作用。文章首先论述了冲破教学大纲限制,突显课外活动的地位和作用。课外活动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自愿地要参加的活动。课外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不受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束缚,可以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等方式把学习和生产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活动联系起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激发了兴趣,而且在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中锻炼了意志,培养了创造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包括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其次,文章论述了科技馆的诞生和存在的意义。科技馆应当是一个重视过程的教育平台,其不仅要普及科学知识,还要让参观者特别是青少年朋友能亲身感受科学研究的真实过程。把科技新知识转化为普通观众可参与、可互动、有趣味的科技展项。文章最后提出,要促进科技馆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教学型需要建立一支懂教育、具有专业知识的科普辅导员队伍,还要倡导陈列型科技传播模式和互动参与型科技传播模式。
  •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充分发挥科技馆对学校科技教育的补充作用。科技馆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主要通过常设和短期展览,以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及辅助性展示手段,以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为目的,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科技馆的主要教育形式为展览教育,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反映科学原理及技术应用。文章指出,通过展览教育,拓宽学生知识面,加深课堂理解;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创新意识;通过“科技馆活动进校园”活动,把科技知识搬进教室,促进知识的转化;通过开展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科技知识的乐趣;通过开展科技老师培训,延伸科技教育之路;通过举办科技竞赛,进一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将教育现象学理论应用于科技馆的教育活动之中。文章首先介绍了关于教育现象学的相关研究,教育现象学是一门以现象学为哲学基础,以现象学方法为方法论,正在趋于完善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教育现象学思想源于德国、荷兰,在德国被称之为“人文科学教育学”,在荷兰被称为“形象学教育学”。教育现象学主张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感性体验,注重互动、反思的体验式研究,研究定位于情境、注重对情境的机智判断和处理。文章还介绍了目前科技馆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和特点。从科技馆教育活动的表现方式上看,其形式主要有展览式教育、实验式教育、探究式教育,此外还包括科普报告、讲座、趣味竞赛等形式;从教育方式上看,其形式主要有感知体验式教育和引导启发式教育。文章最后论述了如何将教育现象学理论应用于科技馆的教育活动之中。教育现象学强调教育意识是一切教育活动的起点,强调教育者要扮演好“替代父母”的角色,强调教育者要认识到少年儿童的可能性,强调教育者应具有教育机智,提出教育之根本是实践,还提出教育实践的升华是反思。
  • 摘要:本文主要对科技馆教育发展进行了论述。科技馆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文章首先介绍了科技馆教育展示对象。从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这一公共职能看,科技馆教育是社会非正规教育,因此成年人也是科技馆展览教育的对象。文章还介绍了科技馆教育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展示教育、实践教育以及传播教育。此外,文章讨论了科技馆教育组织实施,主要通过与教育部门合作和与科技企业合作实现。文章最后介绍了科技馆教育支撑力量,即国家有利政策,省市科协资源,经费保障以及团队创新意识等。
  •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基于建构论的科技馆教学设计。文章首先介绍了建构教育论,建构教育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必须当代最新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教育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深化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随后,文章介绍了科技馆教育的特点,践的规律性教育。科技馆教育的主体具有隐蔽性,展教人员仅仅起到引导辅助作用,是教育环境的创造者,观众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索,变成了学习的主体,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变成了观众和展品之间的互动,科技馆教育通过典型的内容展示,启发观众由点到面地认识世界。此外,文章还介绍了科技馆教学模式设计,主要体现在情境启发、探索实践、交流反思与发展延续。文章最后论述了教学效果与评估。科技馆科学课程的教学实践表明,四阶段过程是建构教育论在实际教学中的灵活运用,它满足了学校教育中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也有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下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在知识构建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提供了一个实现平台。
  • 摘要:本文主要对3D投影技术及其在动感影院中的使用进行了论述。文章首先介绍了3D投影技术的分类及其原理,3D投影技术是成本最低廉的彩色立体三维技术,具有偏振特点,是视角受限制的立体三维技术,最稳定的DLP Link技术。随后,文章介绍了科技馆动感影院对3D投影技术的应用,包括科技馆中的动感影院,动感影院的组成以及动感影院的现状。文章最后介绍了科技馆动感影院的未来,需要加强自身发展、保持动感影院的持续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升动感影院效果,加强交流、改变运营模式、使科技馆动感影院更具活力。文章指出,如今的3D投影技术还延伸出很多新产品,如不需戴眼镜的裸眼3D技术,还有像《星球大战》里面用手就可以触控的3D全息投影技术等。只不过这些技术目前还未成熟,没有为人们所熟知。现阶段,可以播放3D影像的投影机、电视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有人预计在5年内,3D投影技术还会出现井喷式的发展,这样一来,科技馆动感影院又将迎来一个发展的新契机。
  •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科技馆科普教育的系统化建设。文章首先介绍了科技馆科普教育现状。科技馆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性教育场所,科技馆本身的教育理念还不够前卫,展品展项的设置没有考虑到系统性、互动性等,在科技馆展品展项的设置上不够注重个性、不够弹性,科技馆的实习基地以及开放性的科技场地不够充分,担任科普教育的科技馆工作人员的培训有待进行系统性培训。其次,文章分析了科技馆科普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化建设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科技馆科普教育自身因素。文章最后针对科技馆科普教育要完成系统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从政府和社会的宏观角度出发,提高认识,加强引导,给予政策性倾斜和支持;确立制度,规范管理,从管理高度做好系统性建设工作;从自身出发,明确自身定位,围绕科普教育的中心目标,做好社会性科普教育工作;多角度、多途径开拓科普教育渠道,完善科技馆科普教育的系统化建设。
  •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馆校结合模式下科技馆展品辅导方式。文章首先介绍了科技馆展品辅导工作的理论基础。科技馆教育与学校教育在理念、资源、手段和目标上都有所不同,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可以在建构主义中找到其理论指导。文章还对科技馆展品辅导工作要素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游戏化学习理论的启示。将游戏与学习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并不是网络教育游戏的专利。科技馆的展品本身就是互动性很强的“游戏”产品,可以为学生提供更真实、更震撼、更有魅力的游戏化学习环境。在馆校结合模式下,依托展品设计推出丰富的游戏化学习方案,将有益于提高教育效果,且能够有力推动科技馆展品辅导模式创新。此外,文章还提出了在展品辅导中引入游戏模式的实践设想,在)展品辅导应引入竞争元素,展品辅导应建立交流平台。文章最后介绍了游戏化的展品辅导案例,主要是针对初中一、初二年级学生,辅导的关键词为“重力”;针对初中三年级学生,辅导的关键词为“能量”;针对高中一、高二年级的学生,辅导的关键词为“力矩”。
  •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注重展教工作,拓展展教功能。科技馆教育实施的是一种自由松散式的自主教育,旨在培养和树立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意识,区别于大中小学正规的传统教育方式,这种自主教育与个人的受教育背景、知识结构、文化素质水平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首先对展教工作进行了定位,展教水平的高低是科技馆整体工作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展教工作者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的一个舞台。其次,文章对对扩充展教功能的探索,主要包括创“品牌”展教产品,开设科普课堂、搭建青少年科普交流的平台,建立科普题库、制作“学习单”,设立实验专题讲解,开展科普小制作活动,积极开展科普进学校、进社区活动以及开设学校的第二课堂等。文章最后论述了对展教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文章指出,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行为举止,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树立团队意识,弘扬部门精神,建立和谐向上的部门文化;工作布置要有计划性和预见性;加强沟通,深入下去,做员工的贴心人;加强队伍的培训力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 摘要:文章从广西首届科普剧竞赛剧目状况的总结得到的启示,探讨了如何做孩子们喜欢的科普剧。文章首先介绍了科普剧主要针对的人群,科普剧的开发主要是以3-12岁的儿童为对象,而3-6岁的儿童和7-12岁的儿童对于科普剧的“口味”也是有区别的。其次,文章介绍了从广西首届科普剧竞赛剧目引发的思考,包括选题,角色的定位和塑造,科普教育是否融入情境中以及灯光舞美等舞台效果等。现代社会固然给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了优于以前任何一个时代的物质条件,但同时也使他们承受着种种重压。家长们大多关心孩子的体能和学习成绩,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心灵健康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把思考的着力点架构在成人世界与少年儿童世界的交接点上,理解孩子、点亮童心,让科普剧在舞台上传播科学知识,同时也聆听孩子们的心声,让爱心和热情成为孩子们心中最可贵的品质是本文创作科普剧的终极目标。
  •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小科技馆应面向农村学校开展科普活动。文章首先论述了农村学校科普教育活动需要加强,体现在科普资源匿乏、科普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以及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束缚科普活动的开展。此外,文章指出,中小科技馆是开展农村学校科普活动的主力军,开展农村科普活动,地市级中小科技馆更具有优势。文章还就如何开展农村学校科普活动进行了论述。开展科技教师培训工作,为农村学校科技教育活动提供人才保障,扎实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举办科技夏(冬)令营活动等。文章最后对中小科技馆应面向农村学校开展科普活动提出了几点建议,要理顺经费保障体制,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实现资源共享等。
  • 摘要:本文主要对新形势下科技馆展品如何创新进行了论述。文章首先论述了科技展品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展品设计者的综合素质,展品设计的模式创新,展品的物质创新与精神创新。文章指出,科技馆的展示形式必须与时俱进,在展品设计、展示技术、展示精神上进行变革与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加深观众对展品的记忆,进而提升教育的功效、促进科技事业在未来能更加朝气蓬勃地开展,为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作出重要贡献。
  • 摘要:本文基于"高中科学趣味选修课"项目,对跨界教育进行了论述。文章首先介绍了“高中科学趣味选修课”项目。高中开设趣味科学选修课,目的是让他们能真正感受科学的乐趣,逐步改变其对于物理、化学等学科一贯以来枯燥、深奥的印象,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渴求,而不在于知识量的积累。文中介绍的“高中科学趣味选修课”项目的特色,与学校基础学科课程互补、实现馆校合作,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课程设计层次分明、逐渐引导学生接近科学原理的本质,可以从身边的科学切入。文章指出,高中趣味科学选修课,课上同样是45分钟,而课下却是多次的编排和实验,体会到了作为老师的辛劳、成就感和快乐。从校内请出校外,从校外走进校内,在探索科技馆教育的道路上通过跨越校外和校内界限的尝试,开拓了更广阔的视野,也体会到了更多的责任。
  • 摘要:本文主要对科博馆展陈设计进行了论述。博物馆的陈展设计并不是一个门槛非常低的行业。相反,它对从业公司和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极高。设计师们除了需要具备展示设计的知识外,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文化艺术修养,才能高屋建瓴地把握博物馆陈展设计的要领,将自己对设计主题的理解准确地转化为设计的形式语言。科学证实,运动的物体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如果展览吸引不了观众的注意,又怎么可能达到向公众传播科学文化、提升公众艺术审美修养的目的呢? 文章分别对文物,历史场景,历史人物以及地域文化传统进行了介绍,使它们可以“活”起来,生动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而要让科技“活”起来,首先在陈展展项的设计上要从深人浅出的方式去考虑,还必须让科技的展示与人文理念的传播融为一体,对目前大多数科技馆的常规展项进行推陈出新,不能一味照搬。文章最后提出让空间氛围“活”起来,还有许多尚待探索的空间,无论是从陈展主题、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挖掘,还是从陈展形式、表现手法的别出心裁又恰到好处,都需要博物馆、博物馆专家和博物馆陈展设计公司的通力合作。但是,从参观者的角度去思考,搭建博物馆陈展与参观者之间的对话、互动的桥梁与渠道,无疑是让博物馆“活”起来最关键的一环。
  • 摘要:本文主要对科技馆文化建设进行了论述。科技馆是通过常设和短期展览,以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及辅助性展示手段,以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为目的,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科技越来越重视,科技馆事业得到蓬勃发展。科技馆不仅是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更是科技进步的象征,是人类文明精华的展示场所。因此科技馆文化建设是科技馆发展的重中之重。文章指出,科技馆文化建设要以探索与发现为核心,要以培养学生领悟、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为目标,要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抓手,要以科普形式和方法的创新为亮点。
  •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展品设计如何适应科普场馆的发展需求。文章指出,科技馆的展品设计要适应科普场馆的发展需求,无论从展示内容的选择,还是展示方式的确定,都涉及很多学科内容、教育理念和标准规范。充分发挥展品的科学教育功能是一切设计原则的基本前提,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是展品教育功能的直接目标。因此,科学的本质、科学的过程、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科技知识和相关技能、科学素养的内涵、科学态度与兴趣等各方面问题,都为展品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拓展展品研发人员的知识领域,不断提高其教育理论水平和艺术修养,也有助于展品设计水平的整体提高。
  •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展示教育在科普教育活动中的应用与实践。文章首先对科普活动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包括内容丰富化、形式多样化、受众面扩大化。文章还对展示教育进行了介绍,分别对展示教育的理论,展示教育的现代技术进行了描述。文章还论述了展示教育和科普活动相互融合的重要性。文章最后论述了展示教育在科普活动中的探索与实践—“小农场、大世界”活动个案分析,包括“小农场、大世界”活动的背景,“小农场、大世界”活动的亮点以及“小农场、大世界”活动的实施和评估。文章指出,科技馆在发展的过程中的确面临众多挑战。但笔者认为,还是应当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从观众的参观学习需求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地考虑大众需求的差异性,注重参与者的主动性。将展示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与科普活动相互融合,并在活动的设计上凸显个性和地域特色,更能发挥出科普教育活动的科普教育效果。
  • 摘要:本文主要对科技馆教育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要充分认识科技馆的基本属性是教育。从科技馆发展历程看,其基本脉络是围绕着如何提高科技馆教育功能而发展的,充分认识科技馆基本属性是教育,这是搞好现代科技馆的立足之本。其次,文章介绍了科技馆教育的三维式发展,主要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三方面进行论述。而教育对象论述了青少年教育成为科技馆教育的主要对象,社会公众教育成为科技馆教育的重要抓手,社会教育资源成为科技馆教育的有效力量。教育内容则体现了科学性是科技馆教育前提,知识性是科技馆教育核心和目的,趣味性是科技馆教育手段。教育形式则是指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相结合,主题活动开展与科学知识普及相结合,理论传播与科学实践相结合。文章最后提出了科技馆教育发展方向,即坚持推动“馆校共建”深入发展,加强科技馆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科技馆教育中的安全教育功能。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青少年人群接受安全教育的现状。从学校的角度看,有些学校没有进行全面、规范、系统的安全管理。虽然国家教育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要求中小学校进行专项整治,但是有些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预防校园安全事故,甚至只是在事故发生之后才进行弥补,不能系统考虑校园安全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文章还对国内外科技馆开展安全教育的情况进行了简要概述,国内虽然真正选用安全主题的科技馆还是少数,但成功的案例也可以为科技馆的新建及改造提供有益的借鉴。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在科技馆开展安全教育的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硬件优势和软件优势两个方面。文章最后提出了科技馆结合自身优势可以采取的对策,包括展厅改造,资源合作,专业培训等。总之,随着社会对公共安全的认识及重视,科技馆的安全教育功能将在不断的努力实践中得到突现,而作为科技馆本身,也应当肩负起这一发展使命,继续推进安全教育。
  •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科技馆内部培训体系的构建。文章首先介绍了科技馆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困难,主要包括人才的选拔和引进,人才的规划和培养,人才的评价和激励。其次,文章论述了科技馆内部培训的变化趋势,科技馆内部培训逐渐从零散化走向系统化,从满足基本需求到有计划、有步骤开展,由依靠外部为主到依靠内部为主。文章还介绍了构建科技馆内部培训体系的原则:培训从战略高度规划,强调计划性;培训与企业文化结合,突出服务性;培训与行业特性结合,体现专业化;培训与个性需要结合,满足多元化;培训从领导干部做起,发挥自主性。文章最后针对构建科技馆内部培训体系的难点提出了几点建议,主要从内部课程建设和培训效果转化两方面考虑。
  • 摘要:本文主要对科技馆的科学素质教育功能进行了论述。文章首先介绍了科技馆教育中的科学素质教育,包括科学素质教育的定义、内涵以及主要功能。其次,文章介绍了 科技馆培养公众科学素质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主要通过开设科技馆阵地科普展览,举办科普活动、讲坛和科学工作室,开展流动科技馆及科普实验等。文章最后对科技馆开展科学素质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要拓宽科学领域、创新传播途径,要把科技馆科学素质教育与学校的衔接。文章指出,科技馆作为普及科学知识和传播科学思想的重要场所,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各级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和认可科技馆在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科技馆应该充分履行科学素质教育功能的责任,不断发掘科技馆的教育内涵,探索出科学素质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 摘要:本文主要对中国科技馆发展的不足与对未来的展望进行了论述。文章指出,老一代科技馆已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文章分析了老科技馆发展的不足。科技馆分布的不均匀制约科技事业的发展体现在科技馆分布不均匀,均衡分布的重要性。科技馆的发展理念没有与时俱进,落后的发展理念制约科技馆的发展,体现与时俱进的重要性。科技馆运营管理需要改善,岗位应当实行聘用制,揭示科技馆运营中的不足,体现科技馆岗位实行聘用制的重要性。文章指出,要努力处理好科技馆与社会的关系,科技馆应融入社会,科技馆的规模应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展览内容要不断创新,分析了展览内容单一化的不足,提出展览内容应有自身的特色。科技馆的发展应该多元化,单一化的发展制约科技馆的建设,体现科技馆多元化的重要性。
  • 摘要:本文主要对科技馆的展品创新进行了论述。文章指出, 科技馆展品创新要注重关注科技前沿和热点,要注重加强与当地科技企业合作,要注重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在注重互动性的同时要增加科技含量,要注重引导和培养公众的创新思维,要注重给非主流公众群体留一些展品空间。当然,由于科技馆是大型公益性科普场所,基本上都是由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的,因此,科普展品的质量、档次还与地域性、政府投入、展馆规模、展馆定位等很多方面有直接关系,笔者提出的一些思路,旨在一方面提醒提供科普展品的企业在进行展品设计和研发过程中不要一味地注重经济效益,要更加注重展品的实用价值;另一方面提醒各级科技馆在选购科技展品的时候要更加拓宽思路,寻找最适合本场馆的科普展品。然而科普展品的研发很难跟上科技发展的速度,科普展品的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加勤奋刻苦的努力。
  • 摘要:本文主要对互联网环境下的科普传播方式进行了探讨。文章首先介绍了网络科普传播方式的优势。网络科普的交互性,使公众更易参与科普;网络科普的包容性,使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网络科普的小众性,使科普传播趋于个性化;网络科普的草根性,使科普传播注入新动能。文章还论述了发挥网络科普传播效能的途径,即培养专业化的网络科普创作者,多渠道解决科普经费投入不足问题,加大官方科普网站的建设力度、发挥科普的权威性,网上科普宣传与线下活动相结合,培养重点人群科普自觉性,建立科普网络联盟、共建共享科普资源。总之,网络科普前景广阔,只有充分地利用好、协调好现有的各种科普资源,加大对科普网站的投入,创作出更好的科普作品,发挥网络科普自身的优势,实现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改变各区域网络科普发展的不平衡现状,才能实现网络科普效能的最优化,推动我国科普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 摘要:本文主要对科普展品自主创新产学研馆合作途径进行了论述。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科普展品发展经历的阶段,主要包括引进借鉴阶段,吸收改造阶段和自主创新阶段。其次,文章对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基础研究功能发挥不充分,建馆时间、经费等资源配置不合理,以较少的成本获得较大的收益是企业的合理诉求,高校、科研机构的智力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等。随后,文章还对科普展品自主创新的要素进行了分析,自主创新因素指展品创新资源的投入能力,展品创新载体的建设水平及承载能力,展品自主创新环境的保障能力,创新成果的产出能力等。此外,文章还对产学研馆合作自主创新模式进行了介绍。科研院所,科普企业采取技术转让模式;科研院所,科普企业采取技术开发模式;科研院所,科普企业采取科普顾问模式;科技馆,科普企业是展品研发制作基地;科技馆,科研院所则是合作建立人才培养教育实习基地;科技馆,科研机构采取技术创新和科普顾问模式。
  •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中小型科普展馆的展品设计。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科普展馆目前的展品情况,目前我国展品的设计主题上缺少特色,缺少自主创新和研发,展品的更新频率缓慢也是我国大部分中小类型展馆的短板。其次,对造成我国科普展品现状的原因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文章还就如何走出科普展品设计发展的困境展开论述。文章指出,展品的设计思路要更新,展品的更新设计渠道要力求多元化,展品的更新设计资金来源要力求多元化,展品的更新设计技术力量要力求馆校结合。文章最后介绍了展品设计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即展品要特色鲜明、具有展馆自身特色,要注意科技馆展品与展览会展品的区别,防止趣味性展品娱乐化的尺度过大,把握展品的安全性预防设计。总之,中小科技馆的发展离不开展品的设计更新,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力量上,中小展馆与大馆都存在着差距,这种差距受客观条件影响,短期内无法消除。我国的中小型科技展馆,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内外结合,坚持特色,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展品设计之路。
  • 摘要:本文主要对如何有效地推展少儿科学普及教育活动进行了论述。科学实验室的教育理念是“玩中学、学中玩、错中学”,形成“科学知识十体验实验+拓展表达”三者合一的创新式教学模式。其目标是培养科学爱好者、科学小老师、科学小专家。学到智慧,玩出精彩,智商、情商、体格齐发展。文章分别介绍了少儿操作性学习方式,特色教学方式以及学习目标特点和学习效果。文章最后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包括以实验取代纸笔、以实作取代图片,一人一套“微型”手工/科学教具、实际操作科学实验,课程设计的理念以及课程设计理念的印证等。
  •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高新技术在科技馆的展示。文章首先接受了高新技术的概念和特点。特点包括高、精、尖,知识密集型,对人类和社会发展贡献巨大,与生活常识相距较远等。其次,文章介绍了高新技术展示内容和形式选择的一般思路,以安全为前提,优先选择重点和新颖的技术,优先选择可互动的技术,优先选择成熟技术和优先选择技术实物。文章最后介绍了建立高新技术展示机制,即引进、展示、运行、维护。文章指出,高新技术在科技馆的展示,在丰富科技馆展览展品类型,加快展览展品更新频率方面起积极作用,同时使观众能及时了解当今科技发展现状,在拓展观众视野和激发观众对于科学技术的兴趣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科技馆引进高新技术进行展示这项工作非常有价值和意义。与此同时,更应引起重视的是应坚持以科技馆的展览展品特点为依据,以适合科技馆的展览教育形式为条件,在内容选择上严格把关,并建立一套科学的展览开发、运行和维护机制,以保障展览展品长期、稳定、完好地运行。
  • 摘要:本文针对目标观众心理进行研究,论述了科技馆成功展览设计的基础。文章首先提出,为何进行观众的心理研究。科技馆观众情况不一,要求各异,参观目的也不同。他们到科技馆有的是为了游览,有的是为了休闲娱乐,有的是为了开阔眼界,有的是为进行科学研究。只有了解观众的心理,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文章介绍了对观众的心理研究所包含的内容,包括观众的认识过程、意识过程、情感过程、思维与想象以及观众的心理特征。心里特征研究的群体主要是一般观众的、青少年观众的、老年观众的以及专业观众的。文章指出,时代在发展,科技馆观众在变化,观众的心理也在变化,对科技馆观众心理的研究不是一次性的,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面对不断变化的观众,应该定期地对科技馆观众进行研究,每一次的研究都只能在有限的时期内作为科技馆工作的指导基础。可以说,做不到定期对观众调查研究,将有可能使科技馆陷入门庭冷落,无人问津的局面。
  • 摘要:本文主要对安徽省科普场馆建设的发展特点与优势进行了介绍。场馆的类别主要包括科普教育、科普培训、科普传媒和科普研发。科普教育基地的覆盖面分布全省,科普场馆的建设正在加快,科普展品研发的力量走在全国前列。科技馆是科技场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非正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馆教育不仅以其鲜明的特色区别于学校的正规教育,而且区别于大众媒体的非正式教育。针对科技馆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安徽科普研发企业的技术优势与科技馆建设的先进理念实现了同步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呈现了较大的优势和特点,重点解决了两个问题:在科技馆建设前期,重视引入先进理念,确定正确技术路线,避免“撮堆戴帽、遴选展品、简单抄袭、盲目克隆”的普遍做法;由于本省科普企业的技术类别比较齐全,专业力量比较雄厚,克服了省内科技馆建设完全依靠外省科技馆等现象,解决了展览“同质化”和展品更新缓慢的问题,提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文章指出,展览与展项设计的目的是深化科技馆教育,而开展科技馆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因此,从深化科技馆教育的目的出发,提升展览与展项的设计水平和研发能力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安徽省把“公益性的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的科普产业”并举,经过10年的实践,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地促进了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 摘要:本文主要对儿童科学乐园进行了论述。文章首先介绍了关于儿童科学乐园的参观年龄限制。如果儿童科学乐园所设计的内容不是一味强调采用“儿童适宜性教育”,文章认为应该取消儿童科学乐园的参观年龄限制。采取展品展项操作上仍然使用“儿童标准”,采取“儿童优先”原则保证并满足儿童的参与。不应该忽略观众参与展品是具有选择性的这一现象。这样可以减少成年人与儿童争抢参与活动行为的发生。此外,文章还论述了当前我国儿童科学乐园的内容设计编排。在设计儿童科学乐园的一些内容时,应借鉴以上内容,考虑内容设置的层次(系统性)和设置内容的意义。这样不仅能使同一展品展项内容丰富,还能更好地吸引儿童和家长更多地前来参观,同时也促进了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最后,文章指出关于当前教育环境下儿童科学乐园应侧重的内容。儿童科学乐园中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进行的,而是从儿童的兴趣出发,通过体验教育过程来认识、理解、感悟。在儿童科学乐园里,可以给年龄稍大的儿童提供根据图纸搭积木的方式,锻炼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开设攀岩项目,训练儿童的生存技能,还可锻炼意志品质。安全性教育方面,如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面对自然灾害(防雷电、台风等)。
  •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以标准化促进科技馆发展。文章首先论述了科普展品的标准化。如果没有对科普展品的设计、生产、安装作出规范,往往就会出现展品设计缺陷、尺寸和材质不过关、安全性不过关等问题。其次,由于科普展品属于非标产品,市场没有成熟标准价,导致科普展品报价居高不下。不但是科普展品,其他如特效影片等也遇到同样问题。科普展品的定价被技术壁垒和生产效率较低两方面因素拉高。第三,由于没有可执行的指导标准,导致多头并进,重复劳动。某些已经可以规范化的工作没有明确规范,使得原本可以用统一标准指导的工作重复在黑暗中摸索,长远来说不利于行业发展。其次,文章介绍了科普教育活动的标准化,包括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以及科普教育活动的特征。科普教育活动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活动应给予青少年学习的情境,应强调青少年的主体性,活动应具有开放性和整体性等。
  • 摘要:本文主要对新时期科技馆教育模式进行了探讨。文章首先介绍了现阶段我国科技馆教育理念特色,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以展示反映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成就和自主研发的高新技术成果作为展览教育的重要内容;科技馆作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以配合学校教育改革、开展学生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服务大众。此外,文章还介绍了现阶段科技馆教育理念的局限性,不能从科技馆教育的内容和活动模式上有所创新和发展。文章还提出了对科技馆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分别从内容以及形式上看广义和狭义的科技馆教育。文章最后提出了实践和探索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科技馆教育模式。文章指出,科技馆教育要实现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科技馆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要走馆校结合的形式和虚实相生的形式。
  • 摘要:本文从展品翻新改造中探讨创新思路、方法,论述了现阶段展品创新的可行之路。展品作为科技馆教育的基本语言,是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的重要载体。在具体实践中,如何不断拓展展品涵盖领域,提高展品展示水平,以提升观众参与的满意度,是摆在面前的重要任务。文章对科技馆创新展品的类型范围进行了界定,介绍了现有展品创新模式的分类,便于创新展品具体实施的细化分类,包括全新展品、新展品、现有展品品种的补充以及老展品的改进型。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展品翻新改造过程中创新的基本要求及目标,基本要求指功能性要求、审美性要求、经济性要求、适应性要求等。文章最后论述了展品创新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包括学习与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探索求新的能力。文章指出,纵观当前科技馆发展形势,只有不断进行展品创新,并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对展品创新思路和方法的应用研究,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科普场馆展示水平的整体提升,科技馆的事业才能可持续地稳定发展。
  •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概念实验室"在科技馆中的策划、设计与实践。文章首先对实验室概念进行了描述。实验室是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的场所,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对科技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提出了建立“概念实验室”的构想,提出了以“概念实验室”为基础的展厅设计方式,即用实验室这一概念统领某一时期科学研究重点和所取得的科学成就。文章还论述了“概念实验室”的策划、设计和实际运作。“概念实验室”要有场景,即概念实验室要有场地;要有配置,指科研仪器的基本配置;要有人员,指可以操作的实验人员;要有内容,即有科普活动内容。文章还对现有概念实验室进行了介绍,包括伽利略实验室,牛顿实验室,麦克斯韦、法拉第实验室,斯蒂芬森、瓦特蒸汽机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能源新材料机械实验室等。文章最后介绍了“概念实验室”的展示效果及评价。
  •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科技馆培训教育功能的认识与思考。文章首先介绍了科技馆培训教育弱化现状,主要体现在意识上的弱化,缺乏可以借鉴和直接援引的渠道、自主创新面临困难,人才储备方面的弱化等。其次,文章论述了科技馆发展培训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发展培训教育是对科技馆教育功能进一步完善的需要,是深入弘扬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效果的需要;发展培训教育是抢占校外培训市场阵地的需要;发展培训教育是对科技馆资源充分利用的需要。随后,文章介绍了科技馆培训教育的特点,具有系统性特点,不同于其他校外培训教育,具有直观性、实践性、时代性特点,是校内外科学教育对接的桥梁。此外,文章还介绍了科技馆开展培训教育的准备工作,如教室规划,设备投资,教师队伍储备与培养,确立课程项目与课程目标、建设课程体系、编写教案、编纂课件,与课程设计相匹配的实验器材与教具等。文章最后对科技馆培训教育进行了展望。在未来,期望通过馆际联合、馆企联合,破解科技类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难题,不断开发推出适应社会需要、市场需要的科技课程,通过与大专院校的合作储备、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与生产企业的合作培育未来的教具市场等措施,科技馆的培训教育功能可以得到很好的强化,科技馆的教育功能也可以得到全面的完善和提升。
  • 摘要:本文主要对科技馆展区的更新改造进行了论述。文章指出,在展区定位上、不求全而求线,在展品数量上、不求多而求精,在表现手法上、不求静而求动,在制作工艺上、不求大而求巧。总之,一个整体展区的更新改造,其实是缩小版的新馆建设,同样需要有概念设计、深化设计、研发主线、展品筛选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现在很多的科技馆,除新馆外,大部分馆都面临更新改造问题。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在科技馆的建设中,以展区为整体进行逐一改造已成为一种趋势,希望以上观点能对科技馆的发展有所启示,也希望能为科普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摘要:本文以科技馆教育活动为例,探讨了从"知识传播"到"探究学习"的问题。文章首先由科技馆教育活动发展的困境引出了从"知识传播"到"探究学习"的问题。文章指出,大部分科技馆尚未开展教育活动、地区差异大,教育活动以知识传播为导向、项目单一、形式雷同,展示和教育活动分离、“重展轻教”现象较为普遍。随后,文章对问题的根源进行了探寻,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对教育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科技馆教育的本质特点缺乏理解;未找到适用于科技馆的教育模式。文章最后以探究学习为核心的科技馆教育活动的思考,探讨了什么是探究式学习,并对探究式学习教学案例分析,探究了学习在科技馆教育中的实现。
  • 摘要:本文主要就如何确保省级科技馆年参观率稳步提升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文章认为,影响省级科技馆参观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经费不足,展品更新缓慢,公众回头率低;省级馆大同小异,缺乏地方特色;大联合、大协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利用社会资源,提高科技馆的影响力较差;宣传不到位,公众对科技馆了解不够;不能与时俱进开展各种专题科普临展活动以吸引观众;对科技馆辅导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欠佳等。文章指出,要开拓思路、举办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如实施馆校合作,举办科学表演、使观众更直观、更快捷地接受科学教育,围绕主题以科普剧形式表达科学原理和方法、使观众在快乐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开展动手制作、激发观众的科学兴趣,举办各种科普活动。文章还提出了充分发挥科技馆展品的利用率的工作办法,即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联系、共同开发各具特色的优质展品,广开渠道、及时更新科技馆展品,资源共享、组织优秀展品在全国巡展等。文章最后提出了要加强学习,提高科技辅导员的素质,具体包括要有责任心,要加强学习、提高能力,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要具备敏捷的思维表达能力等。
  •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移动AR技术在科技馆的应用。针对科技馆领域,使用移动AR技术的开发应确定以下功能目标:帮助参观者在科技馆实景导航;吸引参观者与展品虚拟交互,升华科学的乐趣;数字化、便捷化的特性加强展品科技信息的传送;参观前的手机端参观,参观后的体验分享,将线上和线下体验融合在一起。AR即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是一种将现实世界的环境和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实时融合在一起的技术。用户可以通过显示设备看到一个真实场景中无缝融入虚拟对象的虚实结合空间,为人们带来一个视觉效果更真实、场景信息更丰富的新环境。而移动AR具有虚实结合、实时交互、三维定向的新特点。文章最后介绍了科技馆移动AR技术的应用,包括游览规划,实景导览,与展项进行交互,在线式虚拟游览,智能化管理等。总之,移动AR技术对于科技馆来说,是数字化传播科学知识的最佳选择和有力补充。它将极大提高传输信息的效率,并且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观体验。让参观者能随时随地与科技馆产生互动。令传统展览从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拓展,获得新生。而整个体验过程只需要参观者使用自己的移动设备便可享受这些众多便利的应用,也间接降低了科技馆用于宣传、导览的设备和人力成本,真正达到宣传低碳化、智能化的公益效应。
  • 摘要:本文就关于如何提高科技馆传播效应,提出了建立"公众参与"的科技馆传播模式。文章首先介绍了何为“公众参与”的科技馆传播模式。“公众参与”方式,“是假设公众不仅仅有能力接受新知识,而且有能力创造新知识”,反映在科技馆传播中,就是要改变过去灌输式的传播方式,从受众的需求出发设计展览,寻找他们真正关心的话题,赋予他们平等的话语权,让他们从被动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思考者,并为他们创造发表观点、讨论和交流的平台。此外,文章还论述了为何要建立公众参与的科技馆传播模式,介绍了科技馆与学校的区别,并且提出中国的科学传播已经开始进入转型期。同时,文章还论述了怎样实现公众参与的科技馆传播模式,要建立“自下而上”的展览理念,进行必不可少的观众需求调研,在展品设计和教育活动中为观众留出探究的空间,为观众创建交流与发表意见的平台。文章最后论述了重视展览评估中的观众判断。评估是科技馆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科技馆的评估通常分为前置评估(相对于前期调研)、形成中评估(即展览建设中的评估)以及总结性评估(展览开放后的评估)。无论哪个阶段的评估都有助于考察展览本身与预设传播目的之间的偏差,使问题得到及时修改与完善,从而保证展览的传播效应。
  • 摘要:本文主要对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设计进行了论述。随着全国科技馆建设的蓬勃发展,建设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场所,搭建一个区别于一般学校教室和实验室的科学实践和创新活动平台迫在眉睫。“青少年科学工作室”项目完成了展项策划、设计布展、设备选取、人员培训等工作。青少年科学工作室以丰富的内容、新颖的形式,带领青少年走进探究、体验科学奥秘的课堂。通过专家论证,查阅国内外资料以及接触多家设计公司寻找新鲜设计血液,完善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设计。要做好展厅规划、设计,解决设计的局限性,做好形式上的选择,扬长避短,实行以主题展区为主。文章指出,展览设计是一项强调空间环境和道具形式的独立设计职业,它是一种空间形态的构成。展示环境分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室内空间是以展品本位为出发点,在展示道具形式作用下的空间形态。现代的科技场馆都是前辈们经历过不断的探索和摸索逐步铸造的,早期的以学科为展区的分类或分区标准已经过时,在后期不断新建的场馆中,主题式、故事线式设计风格渐渐兴起,每个场馆根据各自地方的文化背景设计有不同的场馆风格。
  • 摘要:本文主要对馆校合作模式进行了探索。在大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一新的历史背景下,科技馆教育和学校教育需要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完成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的神圣使命。馆校合作的模式主要体现在与学校签订参观协议,将教室搬进科技馆,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技辅导,举办科技大赛,合作开发科普资源、编写科学校本教材、科普剧等。文章指出,馆校合作是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举措。馆校合作既要突破体制障碍,又要符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建立符合馆情和校情的馆校合作模式,这是科普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共同任务。同为公益性的教育机构,为实现“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这一目标,馆校应该携手合作,引进来,走出去,为科技馆事业的繁荣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奋斗。
  •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利用科学教育三维体系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文章首先介绍了目前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的现状。目前,大多数科技馆都是以展览教育为主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展览教育以现代化的教育手段,配以观众自己亲自参与操作的独特方式,向公众广泛介绍了电磁、机械、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其次,文章论述了开展“多维”思考、“高位”设计的科普教育活动是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科普教育活动有广泛的社会需求,能促进科技馆自身发展。利用科学教育三维体系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建构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普教育平台。文章还提出要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形式维度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 摘要:本文以广西科技馆为例,论述了如何设计科技场馆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科技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校外场所,它通过提高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利用资源优势对学校基础教育进行补充和延伸,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让青少年在科技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升华求知、探索、创造的能力,提高学习科技知识的自主性,实现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的实质转变。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将成为科技馆展览式教育不可或缺的有益补充,成为科技馆每一个高潮和热点的再现,也将成为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重点,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是科技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指出,要保证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科学性,突出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区域性,体现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时代性,提升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参与性,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塑造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艺术性。
  •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吸收国外科学中心先进经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馆。文章首先论述了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科学中心的建设。发达国家的科学中心主要由政府投资建设;在科学中心的场馆选址、展区设计和投资等方面都是放在最优先位置来考虑、普遍重视公众的科普教育,选派招聘高素质人员管理科学中心场馆、研发展品,对科学中心的运行经费给予充分保障,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发动社会力量单独或与政府合作共建科学中心。科学中心建设还应坚持以展品为核心、贴近生活、各具特色、独具匠心、营造艺术展示氛围。要实现历史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展览内容各具特色,展示高新科技和未来科学,展品设计实用、易于操作、易于从中领悟道理,加强科学中心展品的更新性、注重展品的研发,展示内容密切贴近生活。文章指出,要打造新型现代化科技馆,科技馆建筑自身应该建设成为一件最大的艺术展品,科技馆建设要有长远规划,科技馆建设要有特色,服务设施齐全完备。文章最后提出了要创建功能齐全的科技馆教育科普场馆,主要包括未成年人科普教育场馆,科普展示及艺术场馆,教育培训场馆及会议中心以及休闲旅游场馆等。
  • 摘要:本文主要对科技馆展教活动进行了论述,探讨“科”与“教”如何互兴。文章提出,基础科学类展品应统一标准,通过展览氛围的营造来提升观众参观质量,科教密不可分,馆校互动,资源共享,因展而教、以教补展,科普惠民、公益为先。科技馆理应作为社会性、群众性的城市活动场所,社会公益性设施。然而,如果没有一套有效的运行配套方案和管理团队,向社会免费开放后的科普场馆不但不能够作为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大课堂,反而会因为管理混乱降低原来自主消费参观人群的参观质量。这就与全民科普培养未来自主创新能力人才的构想背离了。
  •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创新理念引领科技馆科普教育发展。文章首先介绍了创新的概念和意义。创新意识包括:发现问题意识,怀疑意识,捕捉机遇和灵感的意识,抗挫折的风险意识,独立、自主、合作意识等。创新教育,虽然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但其根本点在于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即通过教育的手段,使个体的创新素质得到更加充分、全面的发挥。其次,文章论述了创新理念引领科普教育。建构主义是一种现代的学习方式,它以培养人的创造意识为宗旨,实际上是关于创造、创新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问题,它的学习理论具有如下特点,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以及问题性。科普教育中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主要包括改变教学模式,鼓励发挥创造性,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个性以及重视实践活动。文章指出,当前,我国己进入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发挥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地进行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上,充分体现创新精神。把握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的统一,充分发挥科普教育作用,培养广大民众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全民科学综合素质。
  • 摘要:文章从多赢角度论述了科技馆展品的创新与研发。文章首先介绍了当前科技馆展品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互相模仿、千篇一律,运行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等。文章针对加强产学研馆合作的提出了若干建议,即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加强与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等。文章指出,科技馆对社会公众有吸引力,对企业、高校的发展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只有通过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广泛吸纳各方资源,从多赢的角度加强产学研馆合作,科技馆才能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它的有效运行,必然会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科技馆与科学教育。文章提出,科学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科学教育就是让孩子充分发挥其天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通过引导孩子观察事物的现象来了解事物的原理,最终明白为什么会这样,避免了传统教育上缺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缺少对自然科学的探索与理解。此外,文章还论述了科学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主要从科学性原则和教育拓展性原则两方面进行了论述。文章最后提出,科学教育改进青少年学习方法。科技馆开展科学教育工作有其自身的优势,同时也受到经济条件、物质条件的制约。因此,务必在全社会大力宣传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科学教育的认识程度,加大政府投资力度,营造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创建一流的科学实验环境。同时提高科技馆科学教师队伍素质,定期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以满足学生探索、求知的需要。
  •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科技馆在社会教育中的作用。文章首先介绍了社会教育的含义及现状。社会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旨在有意识地开展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随后,文章还介绍了科技馆的基本教育属性及核心教育理念。科技馆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一部分,它的社会教育功能是现代科技馆的基本属性。科技馆的教育注重从现代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使用现代科技所提供的展示手段,采取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其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四方面。此外,文章还论述了科技馆在社会教育中的重要性,科技馆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科技馆的教育形式日趋科学和丰富多样。文章最后论述了科技馆在社会教育中的作用,主要包括科技馆常设展览对学生的影响,科技馆天文科普的必要性,把学校科学课堂搬进科技馆以及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走进社区等。
  • 摘要:本文主要对科普场馆的科学教育进行了探析。文章首先介绍了科普场馆科学教育目的和意义。科普场馆科学教育目的最终是为了提高受教者的科学素质,使其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体验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自然观、科学价值观。此外,文章还论述了科普场馆科学教育理念的重要性。科普馆科学教育对科学教育活动的策划及实施具有指导性,支撑科普场馆多元化、可持续发展,为科普场馆跨部门、跨区域合作奠定基础。接着,文章还介绍了科普场馆科学教育活动的发展现状,包括科学教育形式,科学教育内容,受教人员结构以及教育人员素质等。文章还对科普场馆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如形式多样、缺乏连贯性,内容依托相对被动,实施教育人员结构差异性大、受教人员范围狭窄,缺乏品牌化及常态化的科普教育活动以及体制、制度缺失。文章最后提出要以理念转变谋求发展,要以人为本、基尖结合,整合资源、馆校联动,多种媒体合作、持续深入影响,政府支持、社会关注,完善机制、促进运行。文章指出,科普场馆科学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在大趋势下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性,但在科学教育理论创新及具体的活动实践开展等方面仍缺乏详细而深入的研究,如活动开发、实施、后期评估、系列活动常态化、人员经费保障、跨部门合作。今后,科普场馆的科学教育还应在以上方面进行深人的探讨、研究和实践,以促进科普场馆的科学教育可持续发展。
  • 摘要:本文主要对科普类商品应成为科普教育的延伸问题进行了论述。文章首先介绍了科普商品的特点和种类。科普商品主要包括古典益智型玩具,迷你展品型玩具,(太阳能/工具)拼装型玩具,探索自然型玩具以及科普读物等。文章还介绍了科普商品的推广现状,体现在科技含量不高,销售渠道狭窄,影响力小、辐射面小等。此外,文章分析了科普商品的发展方向,即高科技玩具是发展趋势,成人玩具是新的发展方向,打造科技馆品牌玩具,创新多样化销售渠道。文章指出,科普商品就是让更多的人通过玩乐体验科技,感受快乐,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它作为科技馆科普教育的一种延伸,应当与展品、展教(包括科技活动)相结合,使科技馆形成一个完善的、多层次的、具有互动性的教育体系,从而充分发挥科普场馆在社会文化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 摘要:本文主要对解说员的多样化角色进行了论述。科普工作者的身份是作为科技馆解说员与其他类型解说员最大的不同之处。所以,解说员要结合自身实际,通过科普讲解的方式,更好地为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社会公众来到科技馆参观,除了希望能够学习和掌握科技知识以外,也希望认识和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科普辅导员”这一特殊的“教师”身份,在先进科技与普通大众之间发挥好桥梁纽带的作用。除了熟悉解说词以外,解说员还必须了解每一件展品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了解与该展品有关的科学技术、最新科技成果以及未来科技发展动向等相关知识,不同的解说员有着自己特有的讲解风格。组织管理是整个讲解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讲解过程中,解说员要肩负起对参观者的管理、对展品的管理、对参观进度的管理等;另一方面,作为公众模仿和学习的榜样,解说员还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指导公众,在讲解过程中正确操作展品,及时纠正他们的不正当操作,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科学思维。“表演”则对解说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这一层面来说,就需要解说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强化讲解意识,在解说过程中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在传播科普知识的同时,也让参观者产生一种“美的享受”。解说员只有通过平时多观察、勤思考,重视参观者的每一次反馈,不断累积讲解经验,才能准确进行观众定位和自身角色定位,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解说风格,保证良好的讲解效果。
  •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科技馆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文章首先对国内即国外科技馆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目前,我国科技馆数量少、质里低,科技馆分布不均衡,科技馆管理体制有待改善。文章还论述了科技馆的发展未来,主要包括科技馆建设的内容,改革科技馆运营机制,科普工作室在科技馆发展中作用,电子信息技术在科技馆的应用,科技馆应当成为社会非正规教育的主要阵地。文章指出,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馆如何担当起现代科学传播的重要职责,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全面发展,促进自然、科技、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仔细研究的重要议题。要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探索科技馆的发展规律,努力形成和完善用于指导我国科技馆建设的基础理论,从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科技类博物馆并使其可持续健康发展。
  •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科技馆与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发展。文章首先论述了科技馆的发展机遇及现状。国内一些科技馆缺乏对科普场馆创新理论和实践的深层次研究;不具备掌握现代科技馆展示和教育特征基础上的创新要素;缺乏在学习、借鉴国外科技场馆创新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消化吸收;建馆过程匆忙定案,决策和设计程序非科学化;展品设置简单“克隆”,造成主体雷同,创意低下;重视展品设置,忽视教育活动,仅满足于观众的数量和观众对展品的热衷程度,而不注重实际教育效果;说明牌的撰写和讲解、辅导工作只侧重于表达展品的原理与知识,忽视引导观众进入观察、探索、思考的过程和帮助观众掌握学习的方法等等。其次,文章提出,科技馆要注重设计和组织青少年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思路,即要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这样的目标定位显然就把科技馆看作是对所有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的场所,而不仅是鼓励青少年做出多少发明创造,这实际上与目前的科学教育理念是完全吻合的。文章最后论述了科技馆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功能要贴近学校教育。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形式的活动把科技馆的科普活动送到学校,可以使科技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特别是科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结合起来,促进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有效衔接。同时,可为社会各方参与开发青少年科普教育和科技活动内容搭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 摘要:本文以青海科技馆"走近青海"展厅为例,论述了科技馆展览设计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文章首先论述了何为创新。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体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文章还论述了科技馆展览设计的创新,包括科技馆展览设计的程序及内容以及如何实现展览设计的创新。文章最后以青海科技馆“走进青海”展厅为例,介绍科技馆对展览设计创新所作的探索和尝试,包括展厅指导思想与主题诠释,展厅内容设计与规划的创新以及展项设计的创新。文章指出,展品的创新不是一毗而就的事,更不是一人或者几个人就能完成的事,这期间需要多与行业专家及展品设计技术人员沟通,他们可以根据多年的行业经验,判断创意是否可行,用什么样的展示手段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科技展示设计中的创新支持。科学是理解世界的基础,而在展示设计中必须要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一个最基础的创新工具就是“变异”,另一个创新工具是借鉴其他领域的技术然后运用到你所想要表达的内容中,这其中会有一个巨大的创造性飞跃。文章指出,要在设计团队中鼓励创新,包括创新工具的使用,以及开放、客观和好奇心。文章最后提出了科普场馆的创新培养。科普场馆的创新正是挑战所在,与创新相伴相生的是风险。失败的风险有多种可能,科普场馆的建设与发展都希望避免风险,因此必须正视这个问题,虽然一个科普场馆的建设发展是庞大、复杂和充满风险的过程,但是建议大家直面风险,尝试通过创新获得成功。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