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托珠单抗

托珠单抗

托珠单抗的相关文献在2012年到2022年内共计14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5865篇;相关期刊107种,包括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6年河南省风湿病学学术年会等;托珠单抗的相关文献由524位作者贡献,包括董凌莉、史晓飞、叶丛等。

托珠单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7 占比:0.2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5865 占比:99.74%

总计:56013篇

托珠单抗—发文趋势图

托珠单抗

-研究学者

  • 董凌莉
  • 史晓飞
  • 叶丛
  • 吴凤岐
  • 周志轩
  • 张奉春
  • 朱盈姿
  • 李娟
  • 李守新
  • 胡秀芬

托珠单抗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蔡金云; 傅萍; 孙瑞希; 寸杏珠; 熊瑞芳
    • 摘要: 回顾性分析163例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类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的特点,增加对该罕见病的认识。结果示本组病例中dcSSc 95例,lcSSc 49例,重叠综合征14例,UCTD 4例和sine scleroderma 1例。皮肤表现包括肿胀(18例),硬化(106例),萎缩(11例)。SSc患者163例平均mRSS评分12.0。全身各器官系统均有不同程度受累,雷诺现象最多见(5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球蛋白升高是SSc累及血液系统的独立危险因素。150例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风湿药(DMARDs)治疗,13例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DMARDs及托珠单抗治疗,有一定疗效。
    • 孜维地古丽·买买提
    • 摘要: 目的:探究幼托珠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新疆儿童医院收治的50例JIA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和观察组(采用托珠单抗+甲氨蝶呤治疗),各25例,对比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关节疼痛评分、关节活动评分、红细胞沉降率评分及关节疾病活动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JIA患儿托珠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抑制患儿免疫功能,减轻患儿关节炎症状,改善各项实验室指标。
    • 陈洁; 陆婧媛; 洪秀理; 鹿全意
    • 摘要: 6例患儿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激素耐药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其中急性GVHD 4例,慢性GVHD 2例。4例急性GVHD患儿主要表现为大面积皮疹、发热2例,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2例;2例慢性GVHD患儿主要表现为大面积皮肤苔藓样变1例,主要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张口受限1例。6例患儿均采用托珠单抗联合芦可替尼治疗,给药方案为托珠单抗8 mg/kg静脉注射,每3周一次;芦可替尼5~10 mg/d口服,连续28 d,至少完成两个疗程治疗。6例患儿的治疗反应率为100%,其中5例患儿接受两个周期治疗后完全缓解,中位缓解时间为26.7 d。中位随访11(7~25)个月,未观察到明显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 王霞; 孟玉莲; 顿晓熠
    •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以骨髓瘤细胞和微环境为靶点的新型治疗药物(如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单抗),可延长MM患者中位生存期至7年。但上述药物对骨髓瘤干细胞作用甚微,随着病情进展出现免疫缺陷及免疫耐受,MM患者最终因疾病复发而死亡。白细胞介素-6(IL-6)可促进B细胞向浆细胞分化,是诱导MM细胞增殖的关键细胞因子,可通过JAK1/STAT3、RAS/MAPK及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骨髓瘤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因此,IL-6及其受体下游信号通路靶向药物可能会使MM患者受益。本文拟对IL-6相关信号通路靶向药物在MM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王莉莎; 徐锌; 曲建昌; 梁艳玲; 赵红玉; 王彤
    • 摘要: 目的 评价托珠单抗(tocilizumab,TCZ)治疗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4年6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5医院内分泌风湿免疫科门诊治疗的13例难治性大动脉炎患者接给予托珠单抗治疗(4mg/kg,8mg/kg静脉输注),每月1次,随访3个月,评价TA患者的血红细胞沉降率、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常规、谷丙转氨酶和不良反应,并对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3例患者随访3年,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3例TA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托珠单抗治疗TA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其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 张欢; 甘霖; 吴百华; 施苗; 张缨; 赖关淑媛(综述); 于澎; 董铭(审校)
    • 摘要: 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tis,GCA)是一种累及大中型动脉的炎症性疾病。颞动脉是最常见的受累血管,其他常见的受累动脉还包括主动脉、锁骨下动脉、腋窝动脉、眼动脉、枕动脉和椎动脉等。动脉炎症可引起血管损伤,从而导致血管狭窄、闭塞甚至动脉瘤,由此造成严重的功能障碍,包括视力丧失、肢体缺血缺氧坏死以及卒中等。GCA的急性临床表现使患者常首先就诊于神经科,虽然这些情况可能还需要眼科医生以及风湿科医生等多学科的共同治疗,但神经科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及时辨别并考虑到该病的可能性极为重要,早期诊断和治疗该病可能会延长患者的生命或挽救视力,改善患者预后。为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本文从该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因、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 陈源美; 张琪
    • 摘要: 呼吸系统疾病为儿童常见病,其中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死率高。本文报告1例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胞因子风暴,患儿主要表现为ARDS,应用特异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拮抗剂托珠单抗(TCZ)治疗,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肺部啰音及机械辅助通气时间较常规治疗减少,住院时间及经济负担降低。本文还就ARDS及细胞因子风暴的免疫治疗进行文献回顾,提示细胞因子的靶向治疗可能成为潜在的热门治疗策略。
    • 杨俊峰; 曾培; 杜琛; 江枫; 张瑞; 李晓文; 张超; 王春阳
    • 摘要: 目的 比较托珠单抗和硫唑嘌呤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视神经炎(ON)后视觉功能系统变化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NMOSD患者67例,其中托珠单抗组33例,受累眼42只;硫唑嘌呤组34例,受累眼44只.采用视力表、光学相干断层显像、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测并比较2组受累眼视力、黄斑区视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pRNFL)、VEP P100波幅和潜伏期在随访1年前后的变化以及2组之间对应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托珠单抗和硫唑嘌呤组患者受累眼的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和低对比度视力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但2组患者受累眼黄斑区GCC、视乳头周围pRNFL厚度均变薄,VEP P100波幅均降低(P<0.05),硫唑嘌呤组患者VEP P100潜伏期延长(P<0.01),硫唑嘌呤组VEP P100波幅降低幅度较托珠单抗组大(P<0.05).结论 托珠单抗和硫唑嘌呤均不能逆转NMOSD患者ON后受累眼视神经变性萎缩的过程.但与硫唑嘌呤相比,托珠单抗可能有助于延缓视神经轴索变性.
    • 蔡玉龙; 刘炯; 夏国际; 杨前勇; 何松清; 洪原城; 文吉秋
    • 摘要: 托珠单抗是体内白细胞介素6(IL-6)受体拮抗剂,可以与细胞表面的IL-6受体结合,阻止炎症风暴的发生和进一步加重.为探讨托珠单抗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文章报道2020年2月19日至3月23日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四科二病区使用托珠单抗治疗的高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3例(其中普通型2例、危重型1例),分析其对炎症反应抑制作用及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 舒冰; 蒋威; 沈爱宗
    • 摘要: 目的:分析托珠单抗致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关于托珠单抗不良反应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托珠单抗致ADRs的个案报道共51例,患者年龄分布以51 ~ 80岁年龄段较多(36例,70.6%);多发生在用药后的12个月内(41例,80.4%);托珠单抗致ADR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1例,21.6%)和胃肠道损害(11例,21.6%)较多;49例经停药和(或)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治愈或好转.ADRs好转后9例(17.7%)再次给予托珠单抗治疗,出现与之前相同的ADR.10例(19.6%)在ADRs好转或痊愈后重新恢复托珠单抗治疗未出现ADR.用药后重点监测时间段为3个月.结论:临床使用托珠单抗时应慎重评估患者相关的利益风险,综合考虑患者的各项实际情况,以防不良反应导致的严重损伤.对发生的不良反应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还需要开展药物警戒调查阐明托珠单抗的长期安全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