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黄斑

黄斑

黄斑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3年内共计1408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轻工业、手工业、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99篇;相关期刊348种,包括临床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中华实验眼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02年全国铝箔技术与营销研讨会等;黄斑的相关文献由305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涛、杨育凯、黄小林等。

黄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7 占比:57.3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599 占比:42.54%

总计:1408篇

黄斑—发文趋势图

黄斑

-研究学者

  • 李涛
  • 杨育凯
  • 黄小林
  • 黄忠
  • 林黑着
  • 虞为
  • 杨正林
  • 沈丽君
  • 霍妍佼
  • 刘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卫; 周骅; 刘宇红; 张荣芬
    • 摘要: 在眼底图像自动分析中,视盘与黄斑的定位是实现利用计算机辅助诊断或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先决条件。提出一种实现眼底图像中视盘与黄斑同时定位检测的新方法,使用YOLOv4-tiny算法定位检测,将该算法移植到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可以快速准确地同时定位眼底图像中视盘和黄斑的位置,而且也是利用高层综合(high level synthesis,HLS)语言和时分复用技术实现38层中型神经网络的首次尝试。实验采用公认的COCO数据集和Kaggle-Diabetic Retinopathy Detection竞赛中的381幅眼底图像对算法进行训练,将训练后的算法移植到FPGA平台后视盘和黄斑定位的平均正确率(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为96.11%,检测一张图片只需要150.445 ms,在相关领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李晓栓; 赵凯利
    • 摘要: 为了解决防锈油在轴承套圈上残留、导致盐浴淬火后轴承套圈表面产生黄斑的问题,对市面上的防锈油添加剂进行了筛选,发现二壬基磺酸钡(T705)、石油磺酸钡(T701)易导致黄斑产生,并且套圈发黄严重,十二烯基丁二酸(T746)、二壬基磺酸钙(T705C)、石油磺酸钙以及复合剂1号、复合剂2号、复合剂3号没有产生黄斑。通过元素分析,发现含钡高的添加剂产生黄斑;通过电镜分析,轴承套圈表面产生黄斑是由于附着的防锈油添加剂影响轴承套圈表面的氧化程度,从而产生色差。
    • 韩登雷; 马雄雄; 王燕
    • 摘要: 目的探究活动性非感染性葡萄膜炎黄斑水肿(NIU-ME)实施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干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106只眼)NIU-ME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实施眼压检查及最佳矫正视力检查,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全部患者均在玻璃体腔内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开展治疗,实施持续随访,并分别在干预后1、3、6、9、12个月时再次实施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查、眼压检查、视力检查。在随访过程中,对于治疗效果不佳或是再次出现水肿情况者,需依据其自身情况决定全身应用甲泼尼龙及玻璃体腔内再次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甲氨蝶呤或是曲安奈德开展治疗。比较干预前后患者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水平变化情况。分析患者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注射情况。结果干预后1、3、6、9、12个月时患者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均低于干预前,最佳矫正视力均高于干预前;干预后1、3、6、9、12个月时眼压水平高于干预前,干预后12个月时患者眼压水平低于干预前(P<0.05);106例患者均持续随访12个月,其中一次注射、两次注射、三次注射人数分别是30.19%、56.60%、13.21%。结论NIU-ME患者在玻璃体腔内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能够提升患眼视力,改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发挥一定干预效果。
    • 施丽
    • 摘要: 目的:探讨眼底出血选用化瘀明目颗粒加减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收治40例眼底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随机数表法),各20例。对照组选用和血明目片治疗,观察组选用化瘀明目颗粒加减治疗,统计两组临床总有效率、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19/20)高于对照组(70.00%,1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化瘀明目颗粒应用在眼底出血治疗中,可在提高临床疗效同时确保治疗安全。
    • 陶继伟; 陈焕; 沈丽君; 林晶晶; 陈亦棋; 毛剑波; 方佳
    • 摘要: 目的评估术中光相干断层扫描(iOCT)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系列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且行iOCT检查的患者316例316眼。记录iOCT扫描时间和结果、与术者显微镜下观察判断的一致性及其对手术治疗策略的影响,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316眼中有271眼成功完成iOCT检测,占85.8%,平均扫描时间为(3.54±2.30)min;在271眼扫描成功患眼中,特发性黄斑裂孔51眼,黄斑前膜95眼,致密玻璃体积血50眼,黄斑板层裂孔30眼,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12眼,高度近视黄斑病变33眼;iOCT检查结果与术者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判断不一致的有45眼,占16.6%,其中有27眼术中改变手术策略,占10.0%。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iOCT检查结果显示,2眼内界膜剥除后内层视网膜桥状连接,改为空气填充玻璃体腔;15眼内界膜剥除后出现裂孔边缘纤细的条状高反射,称为Hole-door现象,占32.6%;裂孔直径>400μm的黄斑裂孔中出现Hole-door现象患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和外界膜连续性均优于未出现Hole-door现象患眼。黄斑前膜患眼iOCT检查结果显示,8眼黄斑前膜残留,占8.4%,其中3眼增加黄斑前膜剥除操作,56眼出现黄斑前膜剥除后继发改变,占58.9%。致密玻璃体出血患眼iOCT检查结果显示,17眼黄斑结构正常,占34.0%,33眼黄斑结构异常,占66.0%;14眼iOCT检查黄斑结构与术中显微镜下判断结果不一致,占28.0%,其中11眼增加了黄斑前膜剥除操作。结论iOCT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应用可指导术中选择更合理的手术方式,预测术后恢复情况,提高术后疗效。
    • 张权; 姜蓉; 李黎
    • 摘要: 目的评价重组抗VEGF融合蛋白玻璃体注射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MCNV)患者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MCNV患者42例(42眼)的临床资料。方法对MCNV患者均行重组抗VEGF融合蛋白0.05ml(0.5mg)玻璃体注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1、3、6个月患眼状态。主要指标:LogMAR BCVA、MI、MS及固视状态。结果患眼治疗后1、3及6个月患眼BCVA和MS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患眼治疗前后固视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入选患者治疗期间患眼均未见白内障、脉络膜/视网膜脱离、感染性眼内炎、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及玻璃体注药相关眼部并发症等。结论重组抗VEGF融合蛋白玻璃体注射治疗MCNV可有效提高视力水平,改善光敏感度,但对于黄斑完整性和固视状态并未见明显影响,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确证。
    • 雷先明; 乔岗; 谢俪君; 余素英; 蒋慧; 董万江
    • 摘要: 目的分析高度屈光参差近视患者双眼眼轴长度(AL)与黄斑区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SCP)血流密度、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DCP)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无灌注区面积(FAZ)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等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于绵阳万江眼科医院眼科屈光中心就诊的高度屈光参差的近视患者70例(140眼)。患者双眼中屈光度低眼纳入低屈光度组,屈光度高眼纳入高屈光度组。经睫状肌麻痹验光获得双眼等效球镜度(SE),生物测量仪测量AL,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获得双眼SCP血流密度、DCP血流密度、FAZ和CMT,分析AL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低屈光度组SE为+1.75--4.50(-0.92±1.57)D,AL为22.04-26.09(24.01±0.91)mm;高屈光度组SE为-3.00--7.50(-4.89±1.29)D,AL为23.54-27.77(25.33±0.89)mm;双眼SE参差平均为3.97 D,AL参差平均为1.32 mm。两组患者间SE、AL、SCP血流密度、DCP血流密度、FAZ和CMT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L与SE(Y=-1.862X+43.046,R^(2)=0.714,P=0.000)、SCP血流密度(Y=-1.517X+83.430,R^(2)=0.446,P=0.000)、DCP血流密度(Y=-0.766X+69.111,R^(2)=0.166,P=0.000)、CMT(Y=-5.419X+404.485,R^(2)=0.617,P=0.000)均呈负相关,与FAZ呈正相关性(Y=0.007X+1.33,R^(2)=0.232,P=0.000)。结论高度近视眼随AL增长出现SCP及DCP血流密度下降,CMT变薄,FAZ面积增大等变化。
    • 刘丹丹; 石蕊; 何媛; 龚小羽; 卢瑶; 杨洁
    • 摘要: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测量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的患者黄斑区的血流密度(VD)及浅层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进行系统评价,探讨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的微循环特征。方法: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全面检索发表于2011-01-01/2021-01-05之间关于OCTA分析NDR患者黄斑区不同区域血流密度的研究。比较NDR组与正常对照组(同期年龄、性别与NDR组患者相匹配的健康人群)在浅层旁中心凹血流密度(spafVD)、浅层中心凹周围血流密度(spefVD)、深层旁中心凹血流密度(dpafVD)、深层中心凹周围血流密度(dpefVD)、浅层FAZ面积、最佳矫正视力(BCVA)。结果:研究纳入文献13篇,共1227眼(正常对照组558眼,NDR组669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DR组spafVD(MD=-1.90,95%CI:-2.43~-1.37,P<0.00001)、spefVD(MD=-1.29,95%CI:-2.14~-0.44,P=0.003)、dpafVD(MD=-2.18,95%CI:-2.69~-1.67,P<0.00001)、dpefVD(MD=-2.37,95%CI:-3.27~-1.46,P<0.00001)显著降低,其中dpefVD降低更明显;浅层FAZ面积(MD=0.04,95%CI:0.03~0.06,P<0.00001)增大;两组BCVA比较无差异(MD=0.00,95%CI:-0.01~0.02,P=0.44)。结论:黄斑区深层中心凹周围区毛细血管损伤是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循环障碍的最早期表现,也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随访的关键指标。
    • 杜天宇; 张才华; 刘世伟
    • 摘要: 冷轧板在2080连退线退火炉生产工序中,存在工艺参数设置不合理以及设备老化等问题,会使带钢表面产生划伤、黄斑、麻点、网纹等表面缺陷,不仅造成大量的降级品,还引起多起质量异议,严重影响产品的正常供应和客户使用满意度。针对此情况,通过对缺陷产生的机理进行分析与探讨,并使用六西格玛精益管理DMAIC方法、PDCA攻关方法等过程控制方法制定相应地改善控制及优化措施,有效降低了冷轧板缺陷发生率,明显改善了冷轧板表面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杨俊峰; 曾培; 杜琛; 江枫; 张瑞; 李晓文; 张超; 王春阳
    • 摘要: 目的 比较托珠单抗和硫唑嘌呤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视神经炎(ON)后视觉功能系统变化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NMOSD患者67例,其中托珠单抗组33例,受累眼42只;硫唑嘌呤组34例,受累眼44只.采用视力表、光学相干断层显像、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测并比较2组受累眼视力、黄斑区视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pRNFL)、VEP P100波幅和潜伏期在随访1年前后的变化以及2组之间对应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托珠单抗和硫唑嘌呤组患者受累眼的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和低对比度视力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但2组患者受累眼黄斑区GCC、视乳头周围pRNFL厚度均变薄,VEP P100波幅均降低(P<0.05),硫唑嘌呤组患者VEP P100潜伏期延长(P<0.01),硫唑嘌呤组VEP P100波幅降低幅度较托珠单抗组大(P<0.05).结论 托珠单抗和硫唑嘌呤均不能逆转NMOSD患者ON后受累眼视神经变性萎缩的过程.但与硫唑嘌呤相比,托珠单抗可能有助于延缓视神经轴索变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