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戏曲剧种

戏曲剧种

戏曲剧种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649篇,主要集中在戏剧艺术、音乐、艺术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7篇;相关期刊217种,包括黄梅戏艺术、民族艺术研究、四川戏剧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等;戏曲剧种的相关文献由61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敏、徐城北、李悦等。

戏曲剧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8 占比:86.8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97 占比:13.00%

总计:746篇

戏曲剧种—发文趋势图

戏曲剧种

-研究学者

  • 刘敏
  • 徐城北
  • 李悦
  • 李致
  • 洪非
  • 王越1
  • 边多
  • 于一
  • 于小军1
  • 傅雪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夏琪芬
    • 摘要: 锡剧,是流行于江南吴地的地方戏曲,是一个长于抒情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戏曲剧种。江南特有的吴依软语构建了锡剧的语言基础,江南开放包容的地域特性是锡剧形成与发展的天然土壤,这些都有利于江南文化内部间的沟通交融,也有利于江南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锡剧一开始在江南地区出现,是一种民俗音乐。早期的锡剧演唱往往在街头巷尾,后来锡剧逐渐开始登上舞台,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锡剧发展主要经过了对子戏、小同场戏、大同场戏三个时期,随着锡剧的发展,其观众数量也不断增加,演出形式也有了不小的变化。
    • 陈敏
    • 摘要: 川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但近年来却面临衰退甚至消亡的危机。川剧的命运也是我国大多传统戏曲命运的缩影。文化部统计数据显示,戏曲种类在1983年有373个,而到目前只剩下了200余个。业内专家估计未来戏曲剧种的消亡还会加速,传统戏曲传播和发展现状不容乐观。这些艺术是去是留?它的当下价值如何体现?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 茅歌
    • 摘要: 青衣,中国戏曲演员的行当之一,南方戏曲剧种中多称正旦,饰演青年、中年女性里端庄、贤惠、善良之辈,因其服装多为青色褶子,北方人称青衣。时至今日,北方戏曲剧种的影响略逞强势,且较为形象,故从其称谓。史载长沙花鼓戏成形于清代中期,至今约两百余年,初始阶段多为“二小戏”“三小戏”(小旦、小丑、小生),青衣、须生、花脸等行当的出现是较为后期的事物。
    • 胡红萍
    • 摘要: 在中国数百个传统戏曲剧种中,越剧以善于革新的艺术精神和青春时尚的剧种面貌独标一格。在百余年的历史中,越剧不断吸收时代生活中的新元素和其他艺术形式的优长,使自身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如越剧电影将越剧艺术与电影艺术相结合,既保留越剧的特点,又突破舞台艺术的时空限制,在越剧传播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对大众生活的渗透,尤其是近年伴随着智能手机等载体而兴起的短视频时代的到来,如何利用新媒体为越剧再次插上飞翔的翅膀,成为上海越剧院探究的新课题之一。
    • 黄静枫
    • 摘要: 进入新时期,反映上海城市建设和社会问题的海派戏曲作品折射出改革开放后上海的建设历程。它们关于上海都市的想象,不仅构成上海城市的系列镜像,更是“海派”戏曲在题材建设上的重要创获。从周边农村或是外省“闯入”上海都市的各戏曲剧种都在尽可能地与这座城市保持协调,无论是审美风格,还是行为方式,抑或是思想观念。这些原本怀揣富裕的梦想踏上这座“不夜城”的诸多剧种。
    • 傅谨
    • 摘要: 戏曲的多剧种格局虽然形成于南宋,但是戏曲的多样化共存,因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和21世纪初开始的非遗名录制度才获得充分确认。非遗名录制度的建立改变了戏曲的生态,各地一度濒危的戏曲剧种得到了普遍性保护,各地方戏曲剧种的独特性和与相关剧种的差异性得到了突出强调。但是行政主导和申报评定制的工作方式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它既是“重申报、轻保护”现象的根源,也导致各级非遗名录“传统戏剧”类别下的戏曲项目出现了诸多瑕疵,许多类似“仿古建筑”的新兴剧种进入了非遗名录。只有深入探讨,提高对文化传统的意义与价值的认知,才是非遗事业行稳致远之道。
    • 陈枫
    • 摘要: 在人类灿烂的文化发展史上,曾经涌现出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分别是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我国的戏曲文化逐渐演变形成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戏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凝聚和铸造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见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更新换代,短视频、网络游戏等新型娱乐方式不断涌现,戏曲文化的受众群体正在急剧减少。缺少了观众和市场,戏曲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 王世忠
    • 摘要: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区的戏曲剧种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戏曲剧目更是数以万计,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一笔巨大财富。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让戏曲文化渊源流长、生生不息。令人惋惜的是,中国戏曲这一文化瑰宝经过上千年发展到现在,由于现代视听文化、多元文化等冲击,戏曲的观众在不断地流失。很多优秀的剧种、剧目被扔到了冷宫里,无人问津。
    • 雷建超
    • 摘要: 陇剧是产生于甘肃省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它是黄土高原上一颗明亮的文化之星,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源于环县的皮影戏,之后演变为陇东道情戏,最终成为人们所熟知的陇剧。在此演变过程中,其由皮影转变为真人表演,演出场所也由地方的庙会逐渐走向更广阔的戏台,可谓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陇剧作为地方剧种的重要代表,对于新时期的专家学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例如,可以通过溯源陇剧剧目作品的发展历程,分析其与陇东道情戏的内在联系,进而将新时代文化创新传承因素融入其中,共同促进陇剧这一地方剧种的保护性传承和延续性发展。现主要从陇剧所具有的独特艺术形式出发,分析当前陇剧文化传承的主要困境,以及传承陇剧的重要价值,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 摘要: 百香果加糖:杂志上期主题是《从昆曲到京剧》,刊载了不少关于戏曲发展源流和常识的文章,可以说完美诠释了中国戏曲“底蕴深厚”的特征,其中一篇文章列举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几个地方戏剧种。事实上,几乎每个地区都有代表自己地域文化的戏曲剧种,请问京剧可以被称为北京的地方戏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