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方戏曲

地方戏曲

地方戏曲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3年内共计1749篇,主要集中在戏剧艺术、音乐、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41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108篇;相关期刊599种,包括北方音乐、人民音乐(评论版)、四川戏剧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北京科史哲研究生学术论坛、2012年海峡两岸戏曲学术研讨会等;地方戏曲的相关文献由161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艳、郑萱、焦振文等。

地方戏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41 占比:60.96%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1108 占比:38.80%

总计:2856篇

地方戏曲—发文趋势图

地方戏曲

-研究学者

  • 张艳
  • 郑萱
  • 焦振文
  • 熊晓辉
  • 王伟康
  • 荣广润
  • 高清雪
  • 任平
  • 周大风
  • 周希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志慧; 林捷
    • 摘要: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针对地方戏曲数字化资源的管理、地方戏曲移动端多元化传播的方式,以及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创新性的建议。数字化技术是戏曲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工具,一定要找到技术和文化的平衡点,同时应当关注技术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
    • 王庆丽
    •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戏曲艺术正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尤其是许多地方戏曲甚至面临消亡的危险。文章以淄博五音戏为例,就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探究。首先介绍了五音戏的起源,并从多元化的文化娱乐方式、年轻观众对戏曲的兴趣降低、戏曲人才面临断档、新剧目创作困难四个方面,论述了当前地方戏曲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以五音戏为例,从拓宽传播渠道、开展戏曲进校园、注重历史资料保护、创作精品剧目、开展文化交流五个方面,介绍了五音戏在传承和发展中的主要做法。
    • 范新
    • 摘要: 基于地方戏曲表演的声学要求,阐述了用于戏曲表演剧场的声学特征,并以湖北戏曲艺术中心剧场声学设计为例,通过体型、扬声器系统的设计及实施,满足戏曲演出的声学环境。
    • 龙敏
    • 摘要: 戏曲是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产物之一,地方戏曲是地方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建设和谐校园,也能够让学生认识民族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学生对地方戏曲的学习亦有利于戏曲传承。本文分析了地方戏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与融入策略。
    • 吴秋燕
    • 摘要: 重德尚善的戏曲内容、以戏弘道的艺术传承、怡情悦志的表演过程是地方戏曲助推乡村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助力良好家风建设,培育文明和谐乡风,是地方戏曲助推乡村文化建设的价值表现。进入新时代,加强保护与传承,加强内容创新,加强载体创新,是地方戏曲助推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 王凤娟
    • 摘要: 长期以来,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地方戏曲在艺术生产过程中积累了成功经验,但也存在文化消费意识弱、产业化程度低等发展瓶颈。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可从以下四种路径推进地方戏曲发展:剧目上,采用“水戏”剧本,聘请“土编剧”润色,在展演实践中磨合;展演组织上,培养戏曲活动带头人,组建戏迷协会,提高展演效率;表演场地上,修建戏曲特色的文化活动广场,分层次拓展乡村文化空间;环境营造上,建设固态戏曲文化景观,形成持续性戏曲文化场。
    • 刘艳
    • 摘要: 福安平讲戏是闽东人民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智慧结晶;福安方言素有“古汉语活化石”之称,保留着诸多上古汉语的特征,是闽东文化的重要载体。福安平讲戏用福安方言演唱,福安方言是其成长的肥沃土壤;福安平讲戏是福安方言的活态呈现,是地域方言研究、有声语言艺术研究的重要宝藏,二者彼此成就互相促进是闽东灿烂文化的瑰宝。文章探索福安方言对福安平讲戏的重要影响,挖掘福安平讲戏对福安方言传承的重要价值,揭示二者“融通·共生”的本质,以此提供地方戏曲文化发展的新思路,拓宽地域方言研究的新视域,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 曾振东
    • 摘要: 戏曲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融合了很多种表现艺术,其是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在地方戏曲中,武生是不可缺少的关键角色,武生表演得好坏会对戏曲效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本文认为在对地方戏曲研究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武生行当在地方戏曲中的地位,掌握武生表演应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技巧和所要达到的境界。
    • 郭茈怡
    • 摘要: 常德丝弦作为湖南地方曲艺,具有典型湖湘特色,已于2006年被写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湖湘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湘文化群体的活态传承。如何将常德丝弦引入校园,让其与校园文化相互哺育,实现非遗传承和校园文化创新的双赢,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湖南机电职院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常德丝弦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为载体,以校园内师生优秀事迹、红色革命传统、民族精神等为创作源泉,推出内容贴近师生生活的原创作品,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校园曲艺,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文章以湖南机电职业的特色美育为例,浅析地域性非遗戏曲融入校园文化的方法和路径,以求在发展、弘扬非遗文化和高校美育方面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 闻雯; 王婷婷
    • 摘要: 在剧种的发展历史上,黄梅戏不是历史渊源最深厚的,但无疑是发展较快的。回顾黄梅戏两百多年的发展与嬗变历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萌芽发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繁荣昌盛,黄梅戏呈现出多元多向度融合的文化属性。它融于乐种,在不同剧种、民间艺术中不断吸收、融合,最终形成自己的艺术特征;它融于生活,根植于民间,于“乡野”中凸显人民属性,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绎着家长里短;它融于时势,在历史变迁的洪流中彰显时代气息。当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渐进转型,戏曲文化传承和发展面临困境;通过回顾黄梅戏的演变历程,分析其融合性发展之路,为地方戏曲未来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