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26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8篇、会议论文52篇、专利文献35231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中国保健营养、光明中医、肝脏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第十六届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2011肝脏疾病转化医学论坛等;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相关文献由62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秀惠、龚钰清、李筠等。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5231篇
占比:99.27%
总计:35491篇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研究学者
- 李秀惠
- 龚钰清
- 李筠
- 王立福
- 胡建华
- 陈悦
- 杨宏志
- 刘国华
- 叶卫江
- 孙克伟
- 张明香
- 柯昌征
- 汤守斌
- 王宪波
- 过建春
- 任泽久
- 周双男
- 姚乃礼
- 戴敏
- 朱琳
- 李东
- 李丰衣
- 李芹
- 荀运浩
- 侯岩
- 刘政芳
- 刘莉
- 史恒军
- 唐克诚
- 孙凤霞
- 尹君
- 崔丽萍
- 庄永龙
- 张丽
- 张晓峰
- 张波
- 李谦
- 毛德文
- 滕立春
- 田德英
- 石伟珍
- 肖阁敏
- 袁桂玉
- 金洁
- 钱英
- 龚彦
- 何小峰
- 俞海燕
- 关卫兵
- 刘三都
-
-
董真真;
周学士
-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护理危机管理策略的干预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人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82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人工肝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护理危机管理策略的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干预前后肝功能,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价病人负性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SAS、SD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人人工肝治疗中应用基于护理危机管理策略的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肝功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缓解病人的负性情绪,促进病人生活质量的改善。
-
-
莫卫坚;
胡洪涛;
刘林生
-
-
摘要: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片(商品名:博路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博路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4.71%低于对照组的4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胆红素水平(51.22±20.89)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75.11±40.68)U/L均低于对照组的(90.76±25.10)μmol/L、(107.11±42.56)U/L,白蛋白水平(35.45±3.63)g/L及凝血酶原活动度(42.63±20.10)%均高于对照组的(31.89±3.82)g/L、(30.45±1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应用博路定治疗可促进肝功能改善,而且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价值显著。
-
-
-
刘月
-
-
摘要:
目的:探讨医院—家庭管理模式对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营养不良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77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依据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38)与观察组(n=39).对照组行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行医院—家庭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自护能力、生存质量及营养不良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Morisky、ESCA、KPS评分均较干预前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营养不良发生率21.05%相比,观察组2.5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医院—家庭管理模式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加强患者服药依从性,提升其自护能力,同时降低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从而使其生存质量得以提高.
-
-
李梓轲
-
-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恩替卡韦应用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22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血清HBV DNA、肝功能变化情况及ALT复常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BV DNA及肝功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AL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恩替卡韦应用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疗效显著,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
张警文
-
-
摘要:
目的:以开展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研究为目的,对其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进行疾病问题的改善研究,并对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的改善效果进行严格的分析.方法:将我院选取的数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研究开始时间为 2018 年 7 月,结束时间控制在 2019 年 8 月,选取其中的 426 例,后采取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n=21 3 例)和常规西医治疗组(n=21 3 例),并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疾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治疗效果的比较方面,相比于常规西医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4.37%,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9.06%更显著更高.并且在后肝功能指标的改善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西医治疗组,表明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期间,使用西医治疗手段的同时将中医疗法运用其中,是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的优质措施,临床效果显著.
-
-
何连义
-
-
摘要:
目的 研究恩替卡韦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9年5月我院诊治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300例,根据治疗方法 的不同随机将其分对照组(n=150例)与研究组(n=15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的内科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入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更高(P<0.05).结论 恩替卡韦能有效的抵抗造成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乙型肝炎病毒,不仅治疗效果良好,而且疗效快.能帮助患者改善各项指标,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在临床治疗中可以优先选择.
-
-
石艳丽
-
-
摘要:
目的 该文就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在2015年3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2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分为两个组别,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6例;对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肝支持疗法,实验组则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比较不同疗法下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肝脏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比参照组的78.26%更高,实验组患者的ALT、AST、CHE、PTA各指标分别为(75.9±18.36)、(102.4±25.8)U/L、(4621.6±291.5)kU/L、(68.2±11.7)%,均优于参照组的(175.6±43.9)、(212.3±35.8)U/L、(3678.9±311.2)kU/L、(41.5±8.5)%(P<0.05).结论 应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可获得理想效果,对保护肝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
-
宋长英
-
-
摘要:
目的:该文就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方便选取该院在2015年3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2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分为两个组别,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6例;对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肝支持疗法,实验组则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比较不同疗法下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肝脏血清生化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比参照组的78.26%更高,实验组患者的ALT、AST、CHE、PTA各指标分别为(75.9±18.36)、(102.4±25.8)U/L、(4621.6±291.5)kU/L、(68.2±11.7)%,均优于参照组的(175.6±43.9)、(212.3±35.8)U/L、(3678.9±311.2)kU/L、(41.5±8.5)%(P<0.05).结论:应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可获得理想效果,对保护肝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
-
-
戴敏;
杨跃武;
肖阁敏;
张炯善;
杨宏志
-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药学会中医肝病用药专家委员会、广东省保健协会肝病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核算类似物药物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2月间在本院收治的42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研究组,其中观察组212例,研究组207例,随访分析患者检查和治疗恢复情况,以及终点事件,记录数据.观察组使用基础治疗,研究组分为两大组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采用核酸药物治疗组. 结果:16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药物治疗后,其乙肝病毒DNA定量和血清肝纤维化相关参数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临床上通过对患有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使用核酸类似物联合中药中西医结合用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
胡建华;
李秀惠
- 《第十六届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目的:观察清肝利肠方结肠透析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影响.rn 方法:前瞻性随机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6例,分别给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4周,随访8周,观察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情况.rn 结果:1肝性脑病:两组治疗前后肝性脑病出现率无明显变化,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2原发性腹膜炎:两组治疗后原发性腹膜炎出现率均有下降,治疗组治疗8周后原发性腹膜炎出现率(12例,26.7%)明显低于治疗前(19例,42.2%),有显著性差异(P=0.035);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电解质紊乱:两组治疗前后电解质紊乱出现率无明显变化,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4治疗4周后治疗组肝肾综合征出现率(1例,2.2%)与对照组(8例,17.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6);8周后治疗组肝肾综合征出现率(2例,4.4%)与对照组(7例,15.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87).5两组治疗后消化道出血出现率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rn 结论:清肝利肠方结肠透析在降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肝肾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
-
胡建华;
李秀惠
- 《世界中联第六届肝病国际学术大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观察清肝利肠方结肠透析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影响.rn 方法:前瞻性随机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6例,分别给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4周,随访8周,观察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情况.rn 结果:1肝性脑病:两组治疗前后肝性脑病出现率无明显变化,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2原发性腹膜炎:两组治疗后原发性腹膜炎出现率均有下降,治疗组治疗8周后原发性腹膜炎出现率(12例,26.7%)明显低于治疗前(19例,42.2%),有显著性差异(P=0.035);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电解质紊乱:两组治疗前后电解质紊乱出现率无明显变化,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4治疗4周后治疗组肝肾综合征出现率(1例,2.2%)与对照组(8例,17.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6);8周后治疗组肝肾综合征出现率(2例,4.4%)与对照组(7例,15.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87).5两组治疗后消化道出血出现率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rn 结论:清肝利肠方结肠透析在降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肝肾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
-
封飞;
马莉;
胡伟
- 《第九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rn 方法:3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6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8g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每日一次.恩替卡韦0.5mg,每天一次口服.观察时间为4周.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HBV DNA水平变化及疗效情况.rn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为50.0%,P<0.01.治疗后4周,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存活患者的总胆红素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升高,血清HBV DNA水平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rn 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
过建春;
荀运浩;
段传荣;
李春青;
肖丽娜;
石伟珍;
施军平;
王宇芳
- 《世界中联第五届肝病国际学术大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浙江地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中医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为建立规范的中医证候标准进行前期探索。方法:临床收集2009年5月-2010年1月在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CSHB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患及相关实验室指标,以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慢性重型肝炎证候规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制定的辨证分型方案进行辨证,分析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总计99例CSHB纳入研究,其中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80例(80.08%);年龄15~72岁,平均(44A8±12.26)岁,男性74 (74.75%)例;(2)中医证型以瘀热发黄27例(27.27%)、气虚瘀黄26例(26.26%)和湿热发黄21例(21.21%)3型较为常见,其次为阴虚瘀黄型16例(16.16%)、阳虚瘀黄型9例(9.09%);(3)各证型间性别和年龄分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4)80例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中,不同临床分期的证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瘀热发黄、气虚瘀黄和湿热发黄型是浙江地区CSHB的主要证型;在构成CSHB的主要人群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中,早期以气虚瘀黄型为主,中期多以瘀热发黄、湿热发黄型为主,晚期以阴虚瘀黄型多见;阴虚瘀黄型患者的凝血功能明显较气虚瘀黄型差,但不能从临床常规实验室指标对证型进行明确区分。
-
-
刘燕
- 《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人工肝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男性72例,女性2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联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对照组;40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不做任何抗病毒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HBVDNA定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LPS),白介素-6 (1L-6)治疗前后比较均明显下降,治疗前TBIL由321±12.4umo1/L. ALT由1205.7±261.8U/L, HBVDNA定量由6.9±1.2log10cope/mlTNF-α由85.83±20.78ng/L, LPS由34.19±9.23ng/L, IL-6由86.51±21.23ng/L,治疗后TBIL降至126.4±15.6 umol/L,ALT降至89.3±36.2 U/L, HBVDNA定量降至3.5±0.61og10cope/ml, TNF-α降至43.27±15.26(ng/L), LPS降至1.26±0.12nglL,IL-6降36.12±12.24ng/L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生存率(80.5%)与对照组生存率(52.7%)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思替卡韦联合人工肝可有效的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降低HBVDNA及TNF-α、 LPS、IL-6,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孟琳琳;
叶卫江
- 《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使用不同剂量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根据所用剂量的不同分成两组,其中:大剂量组32例,小剂量组32例.两组均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大剂量组加用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40ug/天,静脉推注,疗程4周;小剂量组加用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20ug/天,静脉推注,疗程4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疗程结束统计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多数患者的肝功能主要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4周时,大剂量组的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改善情况优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有效药物之一,40μg治疗效果优于20μg,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增加。
-
-
褟江华;
郁国强;
刘秀芳
- 《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7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基础治疗上,观察组34给予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对照组33例给予单用血浆置换.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症状的改善、HBV-DNA的阴转率、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浆白蛋白的提高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取得良好疗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