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异戊醇

异戊醇

异戊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4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0350篇;相关期刊132种,包括安徽农业科学、精细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经济与技术信息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第七届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7年度学术年会等;异戊醇的相关文献由595位作者贡献,包括俞善信、付超、周山花等。

异戊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4 占比:0.67%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0350 占比:99.31%

总计:30560篇

异戊醇—发文趋势图

异戊醇

-研究学者

  • 俞善信
  • 付超
  • 周山花
  • 宋航
  • 张小里
  • 欧阳贻德
  • 诸富根
  • 赵彬侠
  • 刘钺
  • 张耀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清文; 方芳
    • 摘要: 高级醇是白酒的风味物质之一,其含量过高影响白酒饮用的舒适度。通过考察酵母种类与初始菌浓度、发酵起始温度、大曲酶活力等因素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异戊醇合成的影响,为研究减控策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初始酵母种类与数量、发酵起始温度、大曲酶活力均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异戊醇合成阶段还原糖的消耗、酿酒酵母的增殖和异戊醇合成水平有影响。预估表观耗糖速率变小,酿酒酵母增殖倍数减少,异戊醇合成水平也相应降低。酿酒酵母是影响白酒发酵过程异戊醇合成的主要酵母,当发酵起始酿酒酵母数量为5×10^(7)CFU/g时,酒醅中的异戊醇比对照减少22.9%;酒醅入池发酵起始温度的降低也可显著减少异戊醇含量,降幅最高为22.6%;此外,通过降低大曲糖化酶活力也能有效减少发酵过程异戊醇的合成。该研究揭示了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酿酒酵母增殖和还原糖消耗与异戊醇合成水平之间的关系,为阐明白酒发酵过程异戊醇合成机制和研究异戊醇减控策略奠定理论基础。
    • 王倩; 冯文倩; 王雅楠; 宋育阳; 刘延琳; 秦义
    • 摘要: 为解析酿酒酵母发酵进程中的异戊醇合成代谢规律,以本土酿酒酵母LFE1225为对象,模拟葡萄汁发酵,分析其在发酵对数前期、对数中期和对数末期的异戊醇产量及合成速率、氮源利用情况、转录组学差异等。结果显示:异戊醇合成与积累主要发生在对数期;发酵初始阶段异戊醇合成速率最大,其与乙醇合成速率、高级醇合成速率、糖消耗速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酿酒酵母LFE1225在发酵初始阶段大量利用YAN,并合成一定量的亮氨酸;进入对数期后,亮氨酸被快速利用。发酵对数期内,酿酒酵母LFE1225的LEU2、BAT1/2、ILV5、LEU9、PDC6、THI3、ADH6等异戊醇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与该时期异戊醇合成速率降低的趋势一致;BAP2、ILV2、PDC1和SFA1等4个异戊醇代谢相关基因与GAT1、ADR1、UPC2、GCN4、RPN4、RFX1、CUP2、RIM101、RLM1、SUM1、TYE7、GAL4、RME1和USV1等14个转录因子具有相同的转录表达趋势,这些转录因子可能参与酿酒酵母LFE1225异戊醇代谢的调控。本研究为深入了解酿酒酵母异戊醇的代谢机制提供了参考,为低产/高产异戊醇菌株的定向育种提供依据。
    • 陈明
    •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废水处理水平,保证医药产品生产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含异戊醇、乙醇废水精馏分离处理方案。利用AspenPlus过程模拟软件模拟优化精馏系统,同时,精确地预测和对比三种不同的物性模型。结合模拟分析相关理论知识,计算出理论板数为14,并采用模拟分析法,确定出进料位置与蒸发量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三元相图中各个流股的当前位置,发现塔顶出现分相现象。
    • 林蜜彬; 朱良; 肖凯军; 赵凯; 李国平; 雷晶
    • 摘要: 以氯甲基化聚苯乙烯(PS-Cl)为前体,采用Friedel-Crafts反应制备了HCP树脂,并将其应用于异戊醇的吸附。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稳定性和比表面积分析结果表明,HCP树脂球面光滑,引入了羰基基团,晶型几乎不变,热稳定性增强,比表面积增加为955.83 m^(2)/g,微孔比表面积占BET比表面积的65.03%。探究证明,在85°C,4 h进行Friedel-Crafts反应制备的HCP树脂对异戊醇的吸附效果最佳;HCP树脂对异戊醇的吸附热力学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且吸附是吸热的,吸附动力学属于准二级动力学吸附;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的吸附量为第1次吸附量的82.31%,表明HCP树脂具有较好的再生性和可循环利用性。
    • 于浩; 张玉迪; 邓玉媛; 徐新宇
    • 摘要: 采用正戊醇和异戊醇这对空间异构体作为单体,分别与环氧大豆油发生开环反应,制备大豆油多元醇.通过测定2种多元醇的红外谱图和核磁氢谱,确定了合成的2种多元醇的分子结构.同时,测定了 2种多元醇的羟值,结果表明,与异戊醇开环的大豆油多元醇相比,正戊醇开环的大豆油多元醇的羟值较高.测试2种多元醇的分子量和黏度,结果表明,异戊醇-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为1 302,而正戊醇-多元醇数均分子量为1 151,并且异戊醇-多元醇黏度远大于正戊醇-多元醇的黏度,这是由于,当异戊醇与环氧大豆油反应时,生成的多元醇之间又继续发生脱水缩合反应,分子间生成了醚键,因此,其羟值远小于正戊醇-多元醇,分子量及黏度增大.
    • 袁国亿; 王春晓; 何宇淋; 邱树毅
    • 摘要: 为探索酶标仪比色法在浊米酒高级醇含量检测中的适用性,该研究建立了酶标仪比色法检测浊米酒中6种高级醇(异丁醇、异戊醇、苯乙醇、正丙醇、正丁醇、己醇)的单一和混合标准曲线,并对比了酶标仪比色法和气相色谱法对浊米酒中高级醇含量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酶标仪比色法建立的混合标曲在0~0.05 mg线性均较好,单一标曲中正丙醇在0~1 mg线性较差,而苯乙醇和正丁醇在0~0.05 mg线性稍差,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高级醇检测效果;酶标仪比色法测得FBKL2.8022和FBKL2.8023发酵米酒中6种高级醇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08.94 mg/L和230.89 mg/L,其中6种高级醇含量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6% ~3.94% 和0.72% ~1.58%,酶标仪比色法测定结果高于气相色谱法.该研究使用酶标仪比色法检测发酵米酒中不同高级醇的含量,发现高级醇配比不同会影响标准曲线的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因此需要根据样品检测需求而选择合适配比的标曲进行样品检测分析.
    • 王一宇; 李铭迪; 葛赵伟; 张益锋
    • 摘要: 选取乙醇和异戊醇两种具有不同分子结构的含氧燃料,采用生成速率和敏感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醇类含氧燃料分子结构对燃料热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醇类含氧燃料热解的主要反应有两类,一类是由脱水反应和断键反应组成的单分子解离反应,另一类是氧化过程中H、OH等小分子自由基的氢提取反应.与乙醇相比,异戊醇具有能量密度更高、水溶性更低、与传统燃料的混合性更好,与传统发动机适应性更强和运输存储更方便等优点.
    • 李震; 陈瑶瑶; 刘英学; 崔旋旋; 邓阳; 朴美子; 李岩
    • 摘要: 该研究通过比较D101、D204、AB-8、X-5四种大孔树脂对白葡萄酒中异戊醇的吸附效果,选取最佳大孔树脂,并从动力学的角度对其吸附及解吸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D101大孔树脂振荡吸附效果最佳,对异戊醇的吸附率达53%,其在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中解吸48h时对异戊醇的解吸率最高,达77%,具有良好的可重复利用性.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白葡萄酒中异戊醇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可用准一级动力学吸附模型描述.采用流速为2mL/min的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对D101大孔树脂进行动态解吸时,36 h可达到最佳解吸效果,最大解吸率为84%.
    • 李晓芳
    • 摘要: 杂醇油是发酵法生产酒精的副产物,它既是环境污染物,也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本文通过采用热泵精馏技术对杂醇油分离以提取高附加值的异戊醇、光学戊醇产品,在能耗和经济性两方面与常规精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热泵精馏工艺节能效果极佳,经济效益可观,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