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焊
对接焊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3年内共计682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建筑科学、水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3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79454篇;相关期刊123种,包括焊管、焊接技术、焊接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2015IFWT焊接国际论坛、2014陕西省焊接学术会议、北京力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等;对接焊的相关文献由1556位作者贡献,包括石凯、刘彦明、王洪铎等。
对接焊—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9454篇
占比:99.67%
总计:79717篇
对接焊
-研究学者
- 石凯
- 刘彦明
- 王洪铎
- 严俊
- 张一驰
- 徐礼锋
- 朱元洋
- 杨浩
- 王东生
- 王宇
- 肖睿
- 夏成文
- 李霄
- 孙文革
- 郑明涛
- 刘学超
- 夏艳
- 王丛元
- 王浩东
- 陶彦文
- 倪嘉楠
- 刘晓磊
- 周勇
- 唐际宇
- 宋自帅
- 巩家祥
- 徐永明
- 曹志国
- 李贤元
- 杨啸磊
- 王有虹
- 胡永祥
- 艾岳巍
- 郦雪云
- 黄思姬
- 黄腾飞
- 侯硕
- 倪亮
- 刘玥
- 刘青松
- 叶长青
- 吴凤岐
- 周国丰
- 周建明
- 唐叔建
- 姚奕强
- 张伟
- 张双全
- 张啊妮
- 张燕娜
-
-
-
崔虎威;
樊开敬
-
-
摘要:
为分析焊接工艺参数对平板对接焊焊后的温度及应力的分布,在热弹塑性有限元法的基础上,利用ANSYS函数加载功能实现高斯热源的移动加载,并借助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焊接电流、电弧有效加热半径、焊接速度等焊接参数对平板对接焊温度场和残余应力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场峰值随焊接速度增加而减小,随电弧有效加热半径、焊接电流增加而加大;沿焊缝残余应力峰值随焊接速度、电弧有效加热半径、焊接电流增加而增加。
-
-
汪彦钧
-
-
摘要:
对邮轮薄板焊接试验进行分析,获得薄板拼板对接激光-电弧复合焊最佳可控焊接工艺参数,并对采用激光-电弧复合焊工艺的薄板平面分段生产线的拼板压力架进行方案设计,建立仿真模型,从智能制造角度探讨了邮轮薄板生产线拼板压力架设备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可行性,更好地发挥了生产线的效能,减少了劳动负荷,提高了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
-
-
韩世伟;
刘骞;
罗展;
许惠斌
-
-
摘要:
针对5052铝合金与304不锈钢电弧熔钎焊对接焊接,研究了送丝速度对接头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借助光学显微镜(OM)观察铝/钢接头的宏观形貌,使用扫描电镜(SEM)分析其接头微观形貌.研究发现,在最优送丝速度为1210 mm/min时,接头焊缝中气孔数量减少,且在界面处有致密金属间化合物层(IMCs)形成,其平均厚度为6.1μm.在拉伸载荷下,送丝速度为1210 mm/min时获得平均接头抗拉强度为170.6 MPa(约为铝合金母材强度的81.2%).接头断裂路径发生在焊缝处,断裂方式是以韧性断裂为主的复合型模式.
-
-
鲁明春;
刘彦平;
高海军;
赵梦龙;
白洁
-
-
摘要:
为了延长连续管使用寿命,降低作业成本,采用对接焊的方式进行连续管现场修复,从焊前准备、焊材匹配、焊接工艺参数设置几个方面对连续管对接焊工艺进行了分析,并对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抗疲劳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符合Q/SY 07018—2020标准要求,对接焊接头疲劳寿命为管体母材的25%~35%.对接焊修复的连续管在青海油田现场成功进行了压裂作业,应用结果表明,连续管现场对接焊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连续管的使用寿命.
-
-
耿艳旭;
吕磊;
汪明锐
-
-
摘要:
为充分发挥数字化施工技术的重要作用,缩短生产工期,提高生产效率,分析了大型衬套型工件模块施工工艺流程及车间预制的工艺工序,即钢板下料、拼接、组对等焊接工序的优化过程,以提高产品质量,提供安全的施工环境,实现企业高效率高效益的发展目标.
-
-
-
-
苏建科;
张思琪;
李博锋;
赵海涛;
王雷雷;
任杰
-
-
摘要:
为了确保连续油管现场修复对接焊缝性能,提高连续油管的使用寿命,设计了两种CT110连续油管环焊对接工艺方案,并进行了焊接试验.采用金相组织分析、显微硬度测试、拉伸性能检测及疲劳试验等方法,分析了两种工艺方案下焊接接头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显示,两种工艺下所焊CT110连续油管焊接接头的焊缝及热影响区粗晶区组织均以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为主,显微硬度及抗拉强度相当,但工艺方案二所焊接头均匀变形能力更强,疲劳寿命相对提高92%.研究表明,采用工艺方案二将盖面层改为两道焊的工艺措施,能够降低因焊接热作用引起的热影响区回复与再结晶程度,提高焊接接头均匀变形能力,从而提高接头抗低周疲劳性能.
-
-
周江;
吴泽;
侯树成
-
-
摘要:
L360N钢作为一种常用的管线钢,常常用于石油、天然气工业中的气、水、油输送.为改进焊接接头性能,本文对不同壁厚及焊接条件的L360N钢管对接焊焊接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进行了表征.
-
-
-
ZHU Xiaojun;
朱小均
- 《2015IFWT焊接国际论坛》
| 2015年
-
摘要:
在大型工艺站场工程建设中,常存在不等壁厚焊件的对接焊情况,处理不当易造成焊缝疲劳强度降低,影响使用寿命.通过分析焊缝应力,在安装过程中对于壁厚差较小的可采取打磨缓坡的方式,形成平缓过渡带从而减小应力集中;对于壁厚差较大的可采取两边分别制作法兰,焊接后采取法兰连接;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可在壁厚较小一侧进行堆焊.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了不等壁厚焊件对接焊中焊缝疲劳强度降低的问题.
-
-
-
李明轩
- 《2011年(北京)国际塑料管道交流会》
| 2011年
-
摘要:
将dn16~32规格的搭接焊铝塑复合管的长期静液压试验曲线外推至50年,通过考虑与对接焊铝塑复合管相同的总体设计系数(C=1.25),证明在To=95°C的长期工作温度下,dn16~32规格的搭接焊铝塑复合管与对接焊铝塑复合管的允许工作压力(Po)相当。搭接焊铝塑复合管也能满足95°C、1.25MPa下使用寿命为50年的要求。根据国家标准对搭接焊铝塑复合管与对接焊铝塑复合管的铝塑管层最小壁厚和最小拉伸强度的要求,计算出dn16~50规格的搭接焊铝塑复合管与对接焊铝塑复合管的Po。结果表明,小口径的二者的Po相当,大口径的对接焊铝塑复合管的Po优势明显。
-
-
-
周建宏;
石凯;
卢雪峰;
李小影
- 《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2008焊接学术会议》
| 2008年
-
摘要:
本文论述了连续管板-板对接焊的重要性以及连续管对板-板对接焊的要求,同时就国产CT80级3.18mm连续管用钢板的板-板对接焊的焊接方法进行了探讨,其中涉及的焊接方法有MIG/MAG焊、STT焊、TIG焊,等离子弧焊接。通过对各种焊接方法线能量、焊缝外观成型、焊丝匹配问题、引熄弧板安装、飞溅及自动化程度要求的比较,进行了焊接方法选择的评价,初步认为TIG焊线能量可以控制,焊缝外观成型美观,焊丝可以达到连续管使用要求、引熄弧板安装也可以不伤及母材,无飞溅及自动化程度较高,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连续管板-板焊接方法。rn 由于TIG焊焊接板厚有限,将来较厚连续管板-板焊接可以考虑使用等离子弧焊。
-
-
王春;
江志斌
- 《2006中国大连国际海事论坛》
| 2006年
-
摘要:
随着造船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口径不锈钢管需要在船上进行焊接,但是焊接质量却难以控制,尤其对于大口径不锈钢管的对接焊,即使我们在管子的内壁固定易溶纸来改进焊接施工,情况也没什么改善.研究表明,影响不锈钢管焊缝质量的主要问题是惰性气体保护区域内的氧含量过大,通常低于0.3%(体积比)为合格.所以如何降低保护区域内的氧含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多次试验,我们设计出了一套工装,投入使用后,可有效地降低大口径不锈钢管焊接保护区域的氧含量,从而显著提高了焊缝质量.本文详细介绍了这套工装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应用效果.
-
-
金俊
- 《中国航海学会船闸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基于有限元计算方法,利用ANSYS软件对单边V形坡口和Y形坡口在五种不同坡口角度下的平板对接焊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薄板焊后的横向和纵向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特点,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比较.随着坡口角度的增大,采用单边V形坡口和Y形坡口焊接的试板,其焊后横向残余应力值与纵向残余应力普遍呈变大趋势;在坡口角度一定时,采用Y形坡口焊接的试板,其焊后横向残余应力值与纵向残余应力普遍小于采用单边V形坡口焊接的试板.
-
-
Yue Wu;
武岳;
Kai SHI;
石凯;
Xiao LI;
李霄;
Yanming LIU;
刘彦明;
Hongduo Wang;
王洪铎
- 《2014陕西省焊接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连续管作为一种柔性管材,具有优良的塑性、韧性、耐腐蚀性能,广泛应用于陆上或海上输送油气、钻井、修井等作业.在其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对接焊,然而对接焊的热循环过程易造成热影响区的强度下降,从而出现明显的软化区,降低连续管的使用性能.本文针对CT90钢级连续管,采用TIG焊工艺研究了三层对接焊过程中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的变化.结果显示CT90TIG焊热影响区中包括租晶区、完全重结晶区、不完全重结晶区、回火区,粗晶区及完全重结晶区的硬度高于母材,其组织主要为贝氏体组织,随着热输入的提高其晶粒变大;不完全重结晶区及回火区的硬度低于母材,其组织主要为块状铁素体、少量贝氏体、少量析出碳化物,随着热输入的提高热影响区中软化区的宽度及幅度提高.
-
-
冯峰;
宇慧平;
赵尔冰
- 《北京力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采用有限元模拟技术,模拟过载拉伸条件下对接焊残余应力场的应力分布,比较在过载拉伸过程中不同拉伸压力值在降低压力方面的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过载拉伸作用的逐步增大,残余应力的消除情况越来越好,但是达到一定数值以后,残余应力消除的效果逐步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