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残余应力场

残余应力场

残余应力场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8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55527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焊接技术、焊接学报、中国表面工程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第19届全国涂料涂装及表面保护会议、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中国航空学会第八届动力年会等;残余应力场的相关文献由485位作者贡献,包括凌祥、汤智慧、王强等。

残余应力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55527 占比:99.74%

总计:55670篇

残余应力场—发文趋势图

残余应力场

-研究学者

  • 凌祥
  • 汤智慧
  • 王强
  • 王欣
  • 罗学昆
  • 任军学
  • 周征
  • 姚倡锋
  • 孔金星
  • 宋颖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范立维; 梁忠伟; 刘晓初; 吴俊; 吴子轩; 耿晨; 谢鑫成
    • 摘要: 目的 探索强化研磨不同工艺参数下定点喷射对GCr15轴承钢残余应力场的影响规律。方法 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下强化研磨定点喷射表面覆盖率的分布特征。采用二维正态分布函数描述强化研磨定点喷射下钢珠的分布特征,运用Python/Opencv确定了在不同工艺参数下有限元模型所需的钢珠数量,基于Abaqus/Python构建出强化研磨正态分布有限元模型。运用所建立的正态分布模型分析不同喷射速度、钢珠直径及覆盖率对残余应力场的影响。结果 当喷射速度从45 m/s增加到70 m/s时,表面残余压应力从-683.5 MPa增加到-902.4 MPa,最大残余压应力从-981.6 MPa增加到-1330.6 MPa,残余压力层厚度从89μm增加到151μm,最大残余压应力深度从30μm移动到70μm。当钢珠直径从0.4 mm增加到1.0 mm时,表面残余压应力先增大后减小,最大残余压应力从-1063.5MPa增加到-1240.7MPa,最大残余压应力深度从30μm增加到60μm,残余压应力层厚度从103μm增加到147μm,其中钢珠直径从0.8 mm增加到1.0mm,最大残余压应力保持不变。当喷射覆盖率从100%到300%时,表面残余压应力、最大残余压应力及最大残余压应力深度略有增加,残余压应力层厚度几乎保持不变。将正态分布模型、随机分布模型仿真值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发现三者的表面残余压应力、最大残余压应力深度及残余压应力厚度几乎一致,最大残余压应力随机分布模型的仿真值比实验值高32.1%,正态分布模型的仿真值比实验值高18.9%。结论 强化研磨正态分布有限元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残余应力变化过程,能够为强化研磨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一定的指导。
    • 严春妍; 朱子江; 张浩; 张可召; 顾正家; 包晔峰
    • 摘要: 采用不同激光/电弧能量配比(QR_(LA))对8 mm厚Q345钢板进行激光-MIG(metal inertgas,MIG)复合焊接,研究了QR_(LA)对复合焊接头的截面形貌和显微组织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QR_(LA)下焊接过程的温度场和接头残余应力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QR_(LA)增大,熔宽显著下降,焊接过程的最高温度略有升高。因焊速较快,粗晶热影响区出现了较多的马氏体,且马氏体数量随着QR_(LA)增大而略有增加。QR_(LA)在0.72~1.0范围时,等效残余应力、纵向残余应力、横向残余应力和厚度方向残余应力峰值随着激光功率增加均出现下降趋势。但QR_(LA)从1.0上升至1.18时,各应力的峰值随着激光功率增加而有所上升。
    • 于磊; 李志宏; 姜璐; 邹文超; 江峰; 彭静
    • 摘要: 以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作为模拟分析工具,基于施加在DFLUX子程序中的双椭球热源模型,采用间接耦合方式和“生死单元”算法,模拟X90M钢板内、外三丝直缝埋弧焊接过程,获得了相应的焊接温度场及残余应力场。结果表明:内、外多丝直缝埋弧焊接在焊接工艺参数一定的条件下,每丝的起始焊接时间(或焊丝间距)决定是否形成共同熔池;多丝共熔池焊接因多热源温度场叠加作用剧烈,熔池峰值温度高于多丝单熔池焊接时的,较高的焊接温度场使得焊接过程中能够较为充分地进行冶金反应,且有效降低焊接接头及其附近的冷却速度,使得多丝共熔池焊接形成的焊接接头的焊后残余应力也相对较小。在兼顾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前提下,X90M多丝直缝埋弧焊接生产实践推荐采用多丝共熔池焊接工艺。
    • 吴晓虎; 曹丽杰; 苗臣怀; 王仪
    • 摘要: 建立顺序耦合的热力学模型,分析了焊速和搭接量对铝-镁异种合金搅拌摩擦搭接焊(FSLW)温度场及残余应力场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直于焊缝表面的残余应力呈M型分布,与对接方式分布规律相同,而夹层处的残余应力呈单峰分布;夹层与上侧板温差较小,与下侧板温差达到68°C;随着搭接量的增大,峰值温度和夹层处的残余应力降低;随着焊速的增大,峰值温度降低,夹层处的残余应力明显增大。数值模拟计算的残余应力分布规律与试验测得的数据基本吻合。
    • 吴郑浩; 周留成; 张波; 阚前华; 张旭
    • 摘要: 目的探究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对2024铝合金叶片振动性能的影响,并探寻最理想的冲击参数。方法运用Johnson-Cook动态塑性本构模型模拟激光冲击选区强化过程,对强化后的2024航空铝合金叶片的振动特性进行分析。将2024铝合金在激光冲击强化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场和梯度密度分布导入模型,量化激光冲击强化对2024铝合金叶片振动特性的提高效果,研究激光冲击参数对叶片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激光冲击强化产生的残余压应力场并非均匀分布在表面,而是只存在于冲击区域,冲击区域外为拉应力。其中,最大残余压应力为273.5 MPa。选取第六阶振型为目标振型,在同样冲击工况下,模拟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模型中引入激光冲击强化产生的残余应力与梯度密度结构会使2024铝合金叶片的振动特性发生改变,其中,残余应力对振动特性影响更为显著。结论激光冲击强化工艺调控分析表明,采用较大圆形光斑,施加较大功率密度冲击模型中部,可获得最显著的振动特性改善效果。最适合的激光冲击强化参数可将振动特征频率降低118.87 Hz,将振幅降低94.37%。
    • 刘柏; 王宁; 朱金龙; 郝世奇; 张显程
    • 摘要: 目的研究喷丸(SP)及表面超声滚压(USRP)强化后摩擦系数、残余应力场及塑性应变场对TC4合金微动磨损性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对TC4合金表面进行SP及USRP强化处理,通过试验测得强化前后的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以及显微硬度。基于改进的Archard磨损方程,在ABAQUS有限元软件中建立微动磨损的二维柱面/平面接触模型,借助ABAQUS中的子程序SIGINI和HARDINI分别将残余应力场、塑性应变场引入到表征微动磨损的UMESHMOTION子程序中,从而探究表面强化后摩擦系数、残余应力场以及塑性应变场对平面微动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原试样经SP强化后,表面粗糙度增加,而经USRP强化后,表面粗糙度得以改善。经SP和USRP强化后,试样的显微硬度分别为原试样的1.28倍和1.23倍。TC4合金经USRP处理后,最大残余应力为–550 MPa,而SP处理后为–380 MPa。引入残余应力场后,试样的磨损深度明显减少,相比原试样,USRP、SP试样的磨损深度分别降低15%、10%。引入塑性应变场后,TC4合金的磨损深度降低了约6%。结论相同载荷条件下,摩擦系数越大,磨损越严重。磨损轮廓会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而逐渐往外侧偏移,接触中心区域的磨损深度也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而越来越深。塑性形变行为会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加而变得明显,且最终会使得塑性变形的区域变得越来越大。引入残余应力场和塑性应变场后,磨损量均会减小,残余应力的影响更为显著。通过微动疲劳试验发现,加入微动磨损作用后,试样寿命显著降低,USRP试样的抗磨损性能最显著。
    • 华程; 姚兰; 杨屹; 李维; 易吉豪
    • 摘要: 为提高PH13-8Mo不锈钢的旋转弯曲疲劳寿命,针对H510、H540和H550 3种热处理状态,分别对未喷丸、一次喷丸及复合喷丸的试样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及疲劳寿命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与一次喷丸相比,H540和H550状态的复合喷丸的疲劳增益效果显著优于H510状态。在σ_(max)=800 MPa,R=-1条件下,H510、H540和H550状态Kt=1旋转弯曲疲劳寿命分别提高0.3倍、1.4倍和1.4倍。与一次喷丸相比,Kt=2复合喷丸增益效果显著优于Kt=1。在σ_(max)=550 MPa,R=-1条件下,Kt=2旋转弯曲疲劳寿命提高了5.5倍。对PH13-8Mo钢采用喷丸强化可延长其疲劳寿命。相对未喷丸的试样,喷丸强化的Kt=1旋转弯曲疲劳寿命至少延长1个数量级。复合喷丸强化试样的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残余应力场以及旋转弯曲疲劳寿命均优于一次喷丸。
    • 刘广彦; 熊土林; 王璐; 文磊
    • 摘要: 应力函数法可基于有限测点的实测结果重构出构件的全场残余应力,但其应力函数往往难以确定,且不易通过同一应力函数同时重构出多个残余应力分量的分布.针对上述不足,发展了一种利用通用应力函数同时重构多个残余应力分量场的方法.该方法构造双元傅里叶函数作为艾瑞应力函数,使用判定系数确定模型阶数,并根据实测散点值优化确定应力函数中的未知参数.最后利用模拟三点弯实验的残余应力场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并将其应用于真实铝合金板的残余应力场重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同时重构多个应力分量,且重构残余应力场具有较高的精度.
    • 程俊; 陈明和; 林荣川; 杨光; 黄清民
    • 摘要: 喷丸强化处理工艺可以显著提高金属材料的抗疲劳和抗应力腐蚀等性能,这与喷丸后在金属表面层形成的残余应力场紧密相关,因此对喷丸残余应力的大小及分布进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对近年国内外喷丸残余应力场的有限元模拟进行评述,总结出6种典型的残余应力分析模型,分别是二维轴对称模型、四对称面模型、三对称面模型、双对称面模型、单对称面模型和无对称边界条件的有限元模型,比较了不同模型的特点及应用现状.介绍了当前几种新的残余应力分析有限元模型:随机三维模型和周期性边界条件模型,根据其原理和特点认为其本质是无对称边界条件模型和对称边界条件有限元模型的延伸.针对空化水喷丸、激光喷丸和超声波喷丸等新工艺,新喷丸过程的数值模拟一般是以机械喷丸工艺的数值模拟方法为基础进行改进,主要采用弹丸撞击法和等效载荷法.对未来喷丸残余应力数值模拟研究进行了展望,认为从组织强化角度深入研究喷丸强化机理、建立更符合实际喷丸工艺的有限元模型、开发新算法以及将有限元法和离散元法进行结合是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 周素霞; 孙宇铎; 吴毅; 张昭; 杨文澈; 白小玉
    • 摘要: 高速列车车轴表面的缺陷会给列车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据统计,冲击压痕与划痕在车轴表面缺陷中占据了较大比例.为研究冲击压痕与划痕对车轴的疲劳极限造成的影响,采用有限元仿真与疲劳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借助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预制缺陷后形成的残余应力场及施加外载荷后产生的叠加应力场,查看仿真结果中的高应力区域与试验中的裂纹源位置的吻合程度;随后根据试验结果拟合疲劳S-N曲线,分析各缺陷对车轴疲劳极限的影响,并采用残差平方和分析各缺陷在试样破坏过程中的影响权重;最后根据试样的试验结果预测全尺寸车轴疲劳极限.研究发现,相同条件下划痕对车轴的疲劳极限影响更大;若轴身表面出现类似缺陷,会威胁到列车的运行安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