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连续管

连续管

连续管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140819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6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140463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焊管、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4陕西省焊接学术会议、东北三省力学学术会议、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2008焊接学术会议等;连续管的相关文献由50000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张伟、刘伟等。

连续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6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40463 占比:99.75%

总计:140819篇

连续管—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雪行; 马卫国; 张先勇; 汤清源
    • 摘要: 积液气井连续管注氮排液过程中,为了优选注氮排量、注气深度、连续管尺寸及下入速度等参数,基于气液两相流动压降理论及临界携液模型,建立了连续管注氮排液算法模型,从临界注氮排量、井底压力、注氮泵压3个方面对注氮排液参数进行分析,研究了最佳注氮排量范围及排液参数对井底压力和注氮泵压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注氮排量的增加,满足临界携液的井筒段增大,对应的井底压力先降低后增大;增大注气点深度、减小连续管下入速度、减小连续管外径均可以获得更低的井底压力;积液黏度仅对泡状流等含连续液相的流型的压降影响较大,对雾状流等含连续气相流型的压降影响较小;连续管外径的改变对泵压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连续管注氮排液参数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秦星; 陈亚姝; 岳慧; 毛军; 赵岩龙
    • 摘要: 针对提高连续管井下作业延伸极限的振荡减阻工具,根据水击效应建立了振荡减阻器工作时的水击方程,采用渐近线法对水击方程组进行求解,得到装有振荡减阻器的管路内流体压力与流速分布。同时,根据动量定理计算了水击振荡器引起的管柱轴向力和径向力变化,此径向力将改变管柱的法向接触力,进而改变摩阻力。计算结果表明:流体流速幅度从振荡器位置向水平井跟端位置呈阶梯式降低,压力幅度呈阶梯式上升,在阀的每一个开关周期内流体流速和压力都会陡然变化。当流体通过振荡器时,由于流体流速变化,单位质量流体将产生瞬时轴向拉力,将管柱静摩擦转化为动摩擦,有助于连续管在井眼内移动。
    • 王维东; 汪海涛; 乔凌云; 王亮; 刘玉栋; 郭克星
    • 摘要: 针对两个连续管断裂及连续管工具失效案例,采用金相显微镜对组织进行观察,使用扫描电镜对断口进行观察,并对断口附近的夹杂物进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案例一中的连续油管强度下降,并且管内壁具有腐蚀坑,促进了裂纹萌生,随后在较大拉力的作用下导致管体断裂失效;案例二中高强度合金钢液压丢手工件内表面存在机械划痕等缺陷,且零件长时间在硫化氢环境中作业,造成了裂纹萌生和扩展,最终导致失效。
    • 吴大飞; 朱再思; 郭宇; 郭伟
    • 摘要: 针对倒管器工作时因其受载荷复杂导致主轴磨损严重、支架整体晃动且发生明显变形的现象,对连续管倒管器结构进行研究。本文以连续管和滚筒扭矩的研究为理论基础对倒管器的驱动机构设计以及结构强度校核,最后建立倒管器模型并加工制造在现场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经分析计算得出了连续管受拉弯曲变形时的截面内力、张紧拉力和滚筒扭矩的公式,为连续管倒管装置的设计提供重要理论基础。该研究使连续管倒管器将不同尺寸的连续管安全、整齐倒入到工作滚筒或运输滚筒上,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延长倒管器使用寿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汪海涛; 毕宗岳; 周云; 刘云; 赵坤; 鲜林云; 李红智
    • 摘要: 针对碳钢连续管在适量H;S和CO;共存的油田腐蚀工况中,管材腐蚀严重以及疲劳寿命短等问题,开发了具有较强耐蚀性和强塑性合理匹配的2205双相不锈钢连续管。通过对该管材开展微观组织、硬度、力学性能、塑性和腐蚀等检测评价,全面分析了2205双相不锈钢连续管的各项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管材组织以奥氏体和铁素体相为主,焊缝、热影响区和母材显微硬度波动较小且基本一致;管材力学性能良好,管体屈服强度为640 MPa、抗拉强度为782 MPa、挤毁强度为117.5 MPa、爆破压力高达144.5 MPa;管材压扁、扩口试验均未出现裂纹,具有较高的塑韧性能;管材疲劳寿命达1852次,比同规格碳钢CT80连续管大幅延长;管材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同种工况下腐蚀速率远低于碳钢油管,更适合在含有H_(2)S和CO_(2)共存的油气田中长期服役。研究结果可为连续管选材提供参考。
    • 吕维平; 刘家炜; 尹俊禄; 郑翔; 任彬; 黄志刚; 王保国
    • 摘要: 为实现致密气/页岩气的大力开发,解决高压气井带压完井的难题,利用连续管带压作业的优势,形成连续管完井采气一体化技术,文章研制了一种多功能节流器。该节流器采用回压阀、节流嘴以及堵头等多种功能组件的组合设计,通过全流程工序,可以实现带压下连续管、高产期节流降压生产、低产期速度管柱生产、间歇期柱塞气举以及枯竭期井底封堵起出管柱等功能。室内试验及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多功能节流器各组件工作良好,可以满足高压气井的开发和应用,保障了气井生产的安全高效运行,符合现场施工要求。该节流器的研制与应用对连续管完井采气一体化技术的支撑以及安全性、可行性的验证具有重要的意义。
    • 刘立鹏; 彭元超; 姚战利
    • 摘要: 套管开窗侧钻技术已成为长庆油田低产低效井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施工时受地面条件限制,需拆除临近已建设施、设备,影响了邻近井的正常生产。利用连续管侧钻能够实现动态密封,安装运输便捷,对邻近井不会造成影响。此项技术在国内目前处于起步阶段,配套工具、工艺尚未成熟,为解决这些难题,通过开展井身剖面优化、关键工具选型配套、钻井液体系研究,配套了连续管钻井关键工具,形成了连续管钻井工艺技术,并在长庆油田PCx-x、DCx-x等井进行了现场试验,其中DCx-x井实现了裸眼段全过程连续管钻进,为该项技术的后续试验、施工、推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 曾永锋; 褚洪金; 赵薇; 胡光明
    • 摘要: 为了研究连续管水平井完井分段压裂过程中常规封隔器失效问题,减少连续管压裂作用中封隔器失效事故,对常规压裂封隔器进行了有限元仿真计算,找到了常规封隔器失效的原因;并优化设计了一种膨胀式封隔器,基于大变形接触原理对不同长度胶筒密封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热力耦合有限元方法研究了膨胀式封隔器胶筒内部温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封隔器最大的应力及接触压力发生在上胶筒上表面,这个位置存在突出区域,此处也是最容易发生破坏的地方;膨胀胶筒密封长度上接触压力维持在稳定水平,膨胀式封隔器结构存在受力不均问题;从温度场变化发现胶筒整体温度分布均匀,且密封性能良好,因此厚度均匀且壁厚较薄的膨胀胶筒在延长其使用寿命和提高封隔器工作性能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研究结果可为封隔器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 杨育升
    • 摘要: 针对连续管定向钻井装置中存在的不足,基于液压摆动油缸原理,设计出可连续旋转、精度高且结构简单的连续管侧钻井下定向器。该定向器最大工作扭矩1500 N·m,可实现±200°双向旋转调整工具面角,满足井温120°C、压差35 MPa以内的施工井况。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旋转定向装置的转角、工作扭矩、密封绝缘,以及在高温、振动情况下仪器电子控制单元及液压控制单元的抗温抗振性能均符合预期。在现场应用2井次,实现了对井眼轨迹的实时测量以及工具面的调整。该旋转定向装置的研制成功可为开展连续管侧钻提供技术支撑。
    • 武晓光; 黄中伟; 李根生; 史怀忠; 刘寿军; 刘鑫
    • 摘要: 超短半径水平井在油气田老井改造、剩余油挖潜方面作用很大,但常用的柔性钻具超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存在起下钻周期长、作业成本高的问题。考虑连续管钻井具有钻井效率高、成本低和安全可靠等优点,提出了将连续管与柔性钻具相结合的钻井新思路,并研制了高速和低速大扭矩螺杆、改进了柔性钻具结构、研制了叠加式斜向器和造斜PDC钻头等关键工具,优化了配套施工工艺,初步形成了“连续管+柔性钻具”超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该技术在江汉油田陵72-5CZ井开展了首次现场试验,成功完成了长30.21 m的超短半径水平分支井眼,平均机械钻速0.8 m/h,实钻井眼轨迹与设计井眼轨道吻合良好,水平段平均稳斜角为88.17°。现场试验结果验证了“连续管+柔性钻具”超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可行性,为剩余油挖潜和低渗油田高效开发提供了一项新技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