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临界携液流量

临界携液流量

临界携液流量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一般工业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14851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断块油气田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4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2012中国石化油气开采技术论坛、2016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等;临界携液流量的相关文献由347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朝、明瑞卿、邹一锋等。

临界携液流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4851 占比:99.92%

总计:114946篇

临界携液流量—发文趋势图

临界携液流量

-研究学者

  • 周朝
  • 明瑞卿
  • 邹一锋
  • 傅春梅
  • 吴晓东
  • 周兴付
  • 汤清源
  • 王凯
  • 贺会群
  • 于志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秦鹏; 蔡振华; 王文升; 刘灵童
    • 摘要: 临兴致密气田属于典型“低孔、低渗、低产”气田,气井投产后普遍产水,且压力下降较快,气井积液现象较为普遍。为了提高临兴致密气井无积液开采期,提高气田采收率,通过修正“平均温度及平均偏差系数法”井筒压力模型,优选符合临兴区块的临界携液模型,利用现代产量不稳定分析法Blasingame和Log-Log特征曲线对LX-X1井积液前的生产数据进行拟合,获得储层渗透率、裂缝半长、裂缝导流能力及井控面积等主要参数,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对该井的产量进行定压预测,并将预测产量与井的临界携液量进行比较,从而预测出LX-X1井的积液时间,结果 与实际积液时间相差13天。该方法 对气井积液时间预测以及把握开展排水采气措施适当时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胡苗; 冯利军; 王军锋; 杜奎甫; 翟中波; 李剑; 米乃哲
    • 摘要: 针对延北113—133气藏水平井积液后,如何利用速度管柱提高排水采气效率,同时较大程度恢复产能的问题,在综合考虑储层条件、井筒状况、生产动态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不同储层类型的井及速度管柱安装的合理尺寸及时机研究。研究成果表明1)速度管柱的安装时机影响气井的阶段累计产出,不影响最终的累计产出;速度管柱的安装尺寸既影响阶段累计产出也影响最终的累计产出。2)对于Ⅰ类和Ⅱ类储层的井,应该在采出程度约大于33%的时候安装速度管柱;对于Ⅲ类储层的井,采出程度约大于19%的时候安装速度管柱。3)速度管柱的安装尺寸应随着储层物性的变好而增大,Ⅰ类和Ⅱ类储层的井应安装较大尺寸速度管柱,Ⅲ类储层的井应安装较小尺寸的速度管柱。该研究形成的与储层条件适应的速度管柱安装策略,对延北气藏的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刘雪行; 马卫国; 张先勇; 汤清源
    • 摘要: 积液气井连续管注氮排液过程中,为了优选注氮排量、注气深度、连续管尺寸及下入速度等参数,基于气液两相流动压降理论及临界携液模型,建立了连续管注氮排液算法模型,从临界注氮排量、井底压力、注氮泵压3个方面对注氮排液参数进行分析,研究了最佳注氮排量范围及排液参数对井底压力和注氮泵压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注氮排量的增加,满足临界携液的井筒段增大,对应的井底压力先降低后增大;增大注气点深度、减小连续管下入速度、减小连续管外径均可以获得更低的井底压力;积液黏度仅对泡状流等含连续液相的流型的压降影响较大,对雾状流等含连续气相流型的压降影响较小;连续管外径的改变对泵压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连续管注氮排液参数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张德政; 王志彬; 于志刚; 张瑞金; 杨波
    • 摘要: 高液气比气井环状流场中的液相主要以液膜形式被携带,从液膜逆流角度建立气井携液模型比从液滴回落角度建立更为合理,因此研究了倾斜管低边液膜厚度、平均液膜厚度和气液界面摩擦因数的计算方法。基于液膜受力平衡和动量守恒,建立了适用于不同井型(直井、定向井、水平井)的液膜携带机理模型,得到了临界携液流量的理论计算方法;基于机理模型宽范围计算结果,建立了类似Belfroid模型的经验关系式。Belfroid模型中经验系数为常数,而文中提出的经验系数随管径增大而增大,随液相表观流速增大先增加后减小,随温度增加而减小。根据南海西部产水气井实例验算,积液预测准确率达100%,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为海上和陆地气井积液预测提供理论支撑。
    • 田彬; 王健伟; 李久娣; 赵天沛; 盛志超; 陈德春; 刘若雨
    • 摘要: Belfroid模型为现场应用较多的临界携液流量预测模型,针对该公式推导过程中对部分参数存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从而可能影响预测结果准确性的问题,利用倾斜井筒携液实验装置对气井临界携液流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实验测试数据,对Belfroid模型进行了修正,并给出了适用条件。利用修正的Belfroid模型预测了东海部分气井的积液状况,预测结果得到了现场实测数据的证实,验证了修正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王月杰; 张宏友
    • 摘要: 目的Turner模型和李闽模型是现场应用比较广泛的气井携液模型,二者是以直井为基础建立的,且假定曳力系数为定值,没考虑井斜角和曳力系数对临界携液流量的影响。为了准确预测天然气斜井临界携液流量,分析了天然气斜井中液滴的受力情况,建立了预测天然气斜井临界携液流量新模型。方法该模型考虑了雷诺数变化对曳力系数的影响,对比不同曳力系数计算模型的精确度,优选出Barati模型计算天然气斜井中液滴的曳力系数,推导了该模型相对于Turner模型的修正系数,并给出了修正系数表。结果通过实例将新模型与Belfroid模型、杨文明模型和李丽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数据吻合最好,准确率为94.6%。结论新模型可用于对天然气斜井积液的判断。
    • 蒋曙光
    • 摘要: 川东北气田气井生产动态表明,井筒积液和地层供给能力有关,是地层供给与井筒流动压力损耗的有效耦合。产气量较低的产水气井,气相流速降低,井筒持液率增大,当地层压力较低时,持液率上升将导致流量进一步下降,持液率进一步上升,表现出油压连续下降、井筒积液、水淹停产;当地层压力足够高时,气相流速低、持液率高,气井能连续稳定生产,井筒不积液。气井不存在与地层压力、产层深度、水气比无关的临界携液流量
    • 刘世界; 蔡振华; 丁万贵; 杨宇光; 卓仁燕; 王文升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气田气井普遍具有低压、低产、携液能力差等特点,且大部分井为定向井,井深较浅,井斜角介于20°~30°,现有临界携液流量模型对该气田适应性较差.在Tuner模型、李闽模型、王毅忠模型的基础之上,引入临界携液流速系数(β),通过最优化算法,使用积液实测数据,优化、校正β,建立了适合于临兴的直井及定向井临界携液流量计算模型.并对气田15口井进行积液判识.结果表明:①临兴气田直井、定向井临界携液流量模型的修正系数β分别为2.7、3.6;②该模型预测的临兴气田气井积液效果较好,预测精度达到93.3%.
    • 张越; 于姣姣; 吴晓丹; 蒋时馨; 崔景云
    • 摘要: 煤层气井随着生产的进行,产气量逐渐增加,产液量不断下降,对于高产煤层气井来说,存在某一阶段可利用气体自身膨胀能,实现环空内携液生产.当气体能量不足时,开启机采设备,实现油管内产水,环套空间产气.这样不仅降低了机械举升排水采气的能耗,同时延长煤层气井的无故障采气周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组合排采方式.为了确定高产煤层气井合理自喷阶段,笔者通过煤层气井生产特征分析,结合井筒温压分布对井筒流动参数影响.以典型的高产煤层气井为研究对象,提出以井底流压、临界携液流量和冲蚀速率比为划分条件方法,研究成果对高产煤层气井排水采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赫英旭; 郭春秋; 张立侠; 王凤辉; 单云鹏; 张奔
    • 摘要: 目前国内外气田现场广泛应用的气井临界携液流量模型大多是建立在直井基础之上的,将曳力系数和表面张力取为常数,没有考虑井斜角、曳力系数和表面张力变化对临界携液流量的影响.为了准确判断天然气斜井是否积液,对天然气斜井中的液滴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新的天然气斜井临界携液流量计算模型.模型考虑到曳力系数随雷诺数变化而变化,引入GP模型计算气井中液滴的曳力系数,根据气井温度和压力数据计算出气水界面张力.结合实例,将新模型与其他5个计算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现场实际数据更加吻合,准确率达95.2%.新模型可以准确计算天然气斜井临界携液流量,可为天然气斜井积液判断和合理配产提供理论支撑,对于气田合理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