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持液率

持液率

持液率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142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力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9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466289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石油天然气学报、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石油石化节能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学术年会、2007多相流学术会议、2006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等;持液率的相关文献由358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利民、宫敬、吕宇玲等。

持液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9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66289 占比:99.97%

总计:466415篇

持液率—发文趋势图

持液率

-研究学者

  • 何利民
  • 宫敬
  • 吕宇玲
  • 罗威
  • 于达
  • 刘磊
  • 周芳德
  • 廖锐全
  • 张友波
  • 曹学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雷鸣; 李希雯; 尹升华; 周根茂; 李辉; 刘培正; 邓博纳
    • 摘要: 为深入理解非饱和矿堆内溶浸液毛细渗流扩散以及渗流迟滞行为,本文构建适于非饱和矿堆的毛细渗流模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数值平台开展毛细渗流可视化模拟研究,并利用时域反射器(Time domain reflector,TDR)实时探测了非饱和堆内持液率变化,探索了基于Design Expert的毛细渗流过程多因素响应规律,讨论了非饱和矿堆持液率、毛细吸力、孔隙率与喷淋强度间的潜在关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孔隙率对矿堆持液率的影响高于喷淋强度,矿堆持液率随喷淋时间的增长收敛性增加,且孔隙率小的矿堆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稳态持液;不考虑溶液喷淋强度影响时,矿堆持液率与孔隙比、水力传导系数呈正相关;特别是在喷淋初期(0~20 s),喷淋强度、水力传导系数和孔隙比对矿堆持液率的影响更为显著;初步构建了考虑气液两相运移的非饱和矿堆溶液毛细渗流模型;毛细吸力的变化对孔隙率较小的矿堆更敏感;喷淋强度较大、孔隙比越小时,矿堆底部的毛细吸力越大,更易达到稳态持液状态.
    • 吴墨染; 崔雷; 李盈; 王天意; 刘墨; 王洪军
    • 摘要: 水平井井筒内气水两相流动规律和积液过程与直井差异较大。为明确水平井气水两相流动规律,建立水平井积液识别方法,利用相似原理,建立水平气井全井段气水两相流动理论计算模型,应用多相流模拟软件对水平井积液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水平井积液后水平段的压力损失较小,积液易堆积在造斜段,影响产能。对复杂完井段持液率影响因素分析,当管径大于40 mm时,持液率大幅增加;当上倾角为65°时,持液率出现峰值,且倾角与持液率呈角函数变化关系。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准确判断气水两相流在水平井中的流动状态和持液率变化,为确定水平气井井筒积液情况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方法,对后期排水采气增产措施的制定具有指导作用。
    • 李仲豪; 张兴凯; 廖锐全; 史宝成; 黄腊梅
    • 摘要: 传统电导法测量气液两相流持液率时,测量精度易受流型影响。为此,提出了基于强制环状流的电导法气液两相流持液率测量技术,通过数值模拟和室内试验,用单头电导探针直接测量法对气液两相流持液率进行了测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进口气液比一定时,气体不足以携带液体,但气相折算速度的逐渐增加使气体开始携带液体,液膜厚度随之不断增加,且随着气体体积流量的增加,液膜厚度呈先急速增加后趋于平缓态势;当入口气相表观流速一定时,随着液相体积分数的增加平均液膜厚度也随之增加,但随着流动路径增加,液膜变薄;该测量装置有效测量范围为气相表观流速5~20 m/s,液相表观流速0.079~0.480 m/s。研究结论可为移动式探针寻找强制环状流气液界面装置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 刘永辉; 曹玉峰; 王朗; 罗程程; 王旭; 鲁光亮; 叶长青; 杨建英
    • 摘要: 准确预测气井井筒压降是进行产能预测、排水工艺设计的技术关键,气井低产气量时的搅动和产凝析油的特征使得目前工程常用压降模型的运用受到很大限制。为此,开展了气-水-油三相管流实验,定性分析了气相表观流速、液相表观流速、含水率和倾斜角对井筒持液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持液率与气相表观流速呈对数关系,持液率与液相表观流速呈线性关系,而持液率与含水率和倾斜角呈二次项关系。基于实验数据,选择无因次准数,建立了新的预测水平井气-水-油三相流动的压降模型。采用压降数据对新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与常用工程压降模型相比,新模型精度最高。该研究成果对水平气井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 肖荣鸽; 靳帅帅; 庄琦; 周鹏; 冯鑫
    • 摘要: 湿气管道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在管道低洼处出现积液。积液的存在会诱发很多安全问题,严重时甚至引发事故。因此,对湿气管道持液率进行预测就显得至关重要。文中基于灰色理论,对影响水平管道持液率的6个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选取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影响变量;基于鲸鱼算法,建立鲸鱼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持液率预测模型,并与传统BP算法和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文中预测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为4.50%,均方根误差为0.0121,远低于传统BP预测模型和GA-BP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适用范围更广,为湿气管道的持液率预测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 刘慧; 李伟; 朱国栋; 崔铭伟
    • 摘要: 为了理清气液两相流动对悬跨管道涡激振动动态响应的影响,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了不同管内气液两相流动状态、持液率等对涡激振动动态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液两相流动状态下,C_(L)为正值,随着流动状态的变化,会出现一定的波动,导致总的升力系数出现波动;C_(D)变化的量级非常小,基本为0,不足以对总的曳力系数产生影响。持液率的变化,会引起升力系数出现明显的变化。管内为段塞流动时,会与悬跨管道升力相互耦合,或者加强或者减弱,造成悬跨管道升力系数不稳定。管内流动状态与悬跨管道振幅联系密切,段塞流动振幅最高,共振风险增加,分层流动振幅较小。因算例较少,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具体影响。
    • 李嘉宁; 杜胜男; 范开峰; 晁凯; 黄雪松; 李伟; 王卫强
    • 摘要: 采用OLGA软件建立了某油气混输管道几何模型,研究了管道停输和再启动过程中的瞬态流动规律。首先,分析了管道稳态运行时沿线温度、压力和持液率的分布特点,确定了沿线温度最小值所处位置及压力最大值所处位置,分析了环境温度和停输时间对运行参数的影响,确定了可保证温度最低点处原油温度高于其凝点的安全停输时间。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停输时间不应超过安全停输时间,否则容易出现管道凝管、启动压力过大等问题,威胁管道的安全运行。
    • 王小玮; 祁丽莎; 陈明珠; 马文敏; 姜明; 王修武
    • 摘要: 水平气井斜井段气流携液最为困难,气流携液状况较为复杂,现有携液模型不够准确。鉴于此,本文利用室内多相管流实验及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斜井段气流携液开展了特定研究。研究发现,斜井段气流携液处于段塞流向扰动流转变的临界状态;井筒中持液率随产气量的减小而增大,随管倾角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建立的斜井段临界新模型经现场验证,其预测准确度高,平均误差小(2.16%)。本文的研究可为水平气井实施排液采气工艺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实际生产过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蒋曙光
    • 摘要: 川东北气田气井生产动态表明,井筒积液和地层供给能力有关,是地层供给与井筒流动压力损耗的有效耦合。产气量较低的产水气井,气相流速降低,井筒持液率增大,当地层压力较低时,持液率上升将导致流量进一步下降,持液率进一步上升,表现出油压连续下降、井筒积液、水淹停产;当地层压力足够高时,气相流速低、持液率高,气井能连续稳定生产,井筒不积液。气井不存在与地层压力、产层深度、水气比无关的临界携液流量。
    • 丁宇; 荣少杰; 刘青松
    • 摘要: 针对国内外常用的部分干气回流乙烷回收工艺(RSV),介绍了RSV工艺原理流程,确定了RSV工艺脱甲烷塔操作压力和温度,考察了低温分离温度、膨胀机膨胀比和干气回流率等工艺参数对乙烷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确定脱甲烷塔的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是RSV乙烷回收工艺中提高乙烷回收率的关键;低温分离器分离温度、膨胀比直接影响膨胀机选型和设备的平稳运行,同时也会对膨胀机制冷效率产生影响,应结合膨胀机性能进行分析确定;干气回流比是RSV乙烷回收工艺的关键参数,对装置收率和能耗影响较大,需综合考虑确定最优回流比参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