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流预测
客流预测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936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综合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96篇、会议论文120篇、专利文献96119篇;相关期刊235种,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城市公共交通、城市交通等;
相关会议69种,包括2015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暨第28次学术研讨会、2013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暨第27次学术研讨会、2013城市道桥与防洪第八届全国技术论坛等;客流预测的相关文献由1959位作者贡献,包括吕晓艳、姚恩建、巫威眺等。
客流预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6119篇
占比:99.26%
总计:96835篇
客流预测
-研究学者
- 吕晓艳
- 姚恩建
- 巫威眺
- 秦伟
- 靳文舟
- 刘军
- 张金雷
- 汪波
- 秦勇
- 曾明
- 李鹏
- 沈景炎
- 王洪业
- 赵娟娟
- 陈必壮
- 须成忠
- 丁保剑
- 张宁
- 张帆
- 曹家玉
- 朱亚迪
- 李逸帆
- 杜勇
- 王静
- 石晶
- 蔡昌俊
- 许心越
- 贾利民
- 黄建玲
- 何宁
- 光志瑞
- 冷彪
- 刘彦麟
- 刘志钢
- 刘瑜
- 单杏花
- 吴建军
- 唐英
- 宋伟
- 张琳
- 朱建生
- 李夏苗
- 李安勋
- 李磊
- 李锋
- 李静
- 杨超
- 熊璋
- 牛燕斌
- 王丽红
-
-
光志瑞;
牛燕斌;
石旭;
吴雁军;
陈冉
-
-
摘要:
2020年上半年,从居家隔离到复工复产,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呈现先突降后缓慢恢复的态势.本文首先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进行时空特征分析,了解疫情影响下的整体客流趋势.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疫情大幅抑制了城市轨道交通出行需求,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同时疫情对工作日全天各时段均有较大影响,对办公类车站影响较大等结论.通过建立ARIMA预测模型,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恢复情况进行预判.研究结果表明,ARIMA(1,1,1)模型可有效对客流恢复情况进行预测,预测误差率为2.9%,剔除恶劣高温天气对客运量的影响,预测误差率为1.98%,预测模型和结果可为疫情防控提供定量决策依据.
-
-
赖艺欢;
张源;
王静;
夏阳;
王怀相
-
-
摘要:
我国城市已进入城市群、都市圈发展阶段,各城市正积极进行市域(郊)铁路的探索与实践。国外都市圈发展及市域(郊)铁路起步早于国内,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东西横贯大伦敦的市郊铁路 Crossrail 是欧洲近十多年最大的基建项目之一,对伦敦的城市及交通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文章从发展历程、运营组织及客流特征等角度全面论述伦敦 Crossrail 运营情况,归纳其在都市圈轨道规划、线路通道选择、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与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市域(郊)铁路现状和问题,分析对我国市郊铁路发展的启示。
-
-
陈深进
-
-
摘要:
为了降低大城市市民出行成本,缓解公交企业运力压力,提出一种智能交通出行OD(Origin Destination,出行地和目的地)的公交调度优化算法,以公交出行OD客流预测和计划排班发车时间间隔为出发点,运用公交出行OD客流推导理论,构建智能交通出行OD的公交调度优化模型。通过获取个人OD数据,利用单条线路公交OD方法,实现全市公交OD矩阵推算。根据全市公交出行OD推算结果,求解公交调度模型,解决智能交通调度多目标规划和公交线网优化问题。通过仿真模拟试验,分析智能公交排班计划评价指标,计算车辆营运效率占比:自动排班仿真数据为79%,实际运营数据为73%;统计车辆高峰时段与全天营运车次占比:自动排班仿真数据为36.75%,实际运营数据为37.37%,满足智能公交计划排班评价指标的要求,实例证明模型和算法具有实用性和可靠性。
-
-
吴娟;
何跃齐;
张宁;
吴海峰
-
-
摘要:
精准的客流预测是轨道交通运输计划编制的基础和依据,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的预测精准度,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的动态性、非线性、不确定性、周期性、非平稳性及时序性等特点,提出一种组合模型预测方法,即VMD-GRU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由变分模态分解和门控循环单元组合而成。变分模态分解的作用是分解短时客流,降低数据中的噪声,减少数据波动;门控循环单元的作用是基于分解的短时客流,进行客流预测。经南京地铁的数据验证,该模型在地铁短时客流预测方面效果良好。与GRU相比,VMD-GRU在15、30和60min的时间粒度下,预测准确度分别提升7.57%,16.93%,18.47%。该模型可为地铁运营管理部门对车站客流管理、日常行车计划制定等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从而提升线网总体运营效率以及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
-
-
肖尧;
刘斌;
杨浩
-
-
摘要:
旅客对于铁路客运的需求直接决定了铁路自身的运输生产,对历史旅客需求规律的准确分析以及对未来短期需求的准确预测对旅客运输组织的优化极为重要。为此,提出了基于Prophet模型的铁路客运量需求分析方法和基于Seq2Seq-Attention与Prophet非线性组合模型的短期客流预测方法。前者可以从长期的历史数据中分解出普适整个数据的客流时间分布特征,从而对过去的客运需求规律做出分析;后者利用神经网络进行非线性组合,以求在不同规模的数据集上充分发挥Seq2Seq-Attention网络与Prophet模型各自的优势,做出更精准的客流需求预测。实例验证表明,使用Prophet模型将客流历史数据分解成多种时间分布类型数据后,在整个数据集上的误差仅有6.68%,同时Seq2Seq-Prophet模型在数据集上的预测效果好于组成它的单模型和其余既有方法。
-
-
刘晓磊;
段征宇;
余庆;
毛孝鑫;
马忠政
-
-
摘要:
客流预测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组织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中组合图卷积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构建图卷积循环神经网络GCGRU模型,借助图卷积网络学习城市轨道网络的复杂拓扑结构,进而捕捉空间关联特征,通过循环神经网络变体门控循环单元学习多特征客流量的趋势变化规律从而捕捉时间特征。利用上海市1年的全网地铁断面客流量展开研究,并应用随机森林的平均不纯度减少方法进行特征选择,实验结果表明:在大规模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中,GCGRU能够很好的捕捉城市轨道客流的时空相关性,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预测精度达89%。模型预测结果可为管理者进行轨道交通客流管理与运行组织提供依据,为出行者提供乘车拥挤预警信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安全高效运营。
-
-
吕秋霞;
钟晓情;
任雅思
-
-
摘要:
为提高城际铁路车站短时客流量预测的准确性,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的预测模型.首先分析了广珠城际铁路车站日客流量的时间分布规律,发现各车站日客流量存在着相似的分布特征,但工作日、周末和节假日客流量呈现出较大差异.以广州南站、珠海站以及小榄站3个车站的进站客流为例,选择时间窗步长为2和4分别进行预测分析,通过调整模型参数来提高预测精度.当时间窗步长为4时,预测精度明显提高.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预测结果对比,Bi-LSTM网络的预测精度更高,在广珠城际车站日客流预测中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
-
丁晨滋;
宋程;
张科
-
-
摘要:
文章以铁路枢纽客流预测为出发点,搭建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与城市交通一体化模型平台,按照“面、线、点逐步演绎,全局统筹考虑”的预测思路,构建基于多层次全局统筹的铁路枢纽客流预测体系方法。结果表明,平台可以实现区域运输和城市交通层面对铁路枢纽客流量的双重影响分析,提高数据预测的一致性和科学性,系统性解决既有“各自为营、就点论点”预测模式导致的预测结果总量溢出、分布失真问题,科学指导铁路枢纽布局规划,可以推广应用至各类枢纽的客流预测。
-
-
刘根基;
于世军;
彭浪;
郦红艺;
徐成
-
-
摘要:
市域旅游铁路具有大容量、快捷舒适和旅游观光等性能,同时它可以连接对外交通枢纽和服务市域范围内的景区,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市域旅游铁路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文章研究了市域旅游铁路客流预测的内容框架以及方法体系,在分析了市域旅游铁路市域旅游客流出行特征基础上,提出了客流预测的主要内容,内容包含了旅游客流生成、旅游客流分布、旅游交通方式选择和客流分配。
-
-
刘杰
-
-
摘要:
随着高铁客运专线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积累了一定的客流历史数据,为合理分配运能及提高运输服务质量,需充分挖掘历史数据对客流进行短期预测,在考虑不同长度时间序列样本的基础上提出客流短期预测集成模型。首先,基于站间OD原始客流数据进行抽样得到全面反映客流特征的变长时间序列作为样本;其次,将小波分解和ARIMA模型结合构建客流预测弱模型;最后,使用Adaboost集成算法思想将多个弱模型组合起来构建客流预测强模型,并以重庆渝万线客流数据为基础对模型进行参数标定与检验。研究表明:提出的模型对比GM(1,1)和ARIMA模型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在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和均方差这3个指标上平均有38.12%,67.78%和38.52%的提高。
-
-
闫蔚东;
何小洲;
刘鹏;
刘超平
- 《2020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 2020年
-
摘要:
在新时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高速铁路、城际铁路交织成网,铁路枢纽多点布局,传统的铁路枢纽客流预测方法难以适应新格局下铁路枢纽的发展要求,本次研究以城市群尺度下的铁路枢纽为对象,探索铁路枢纽客流预测新方法.在传统客流预测模型的基础上,以综合交通网络为介质,借助GIS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铁路交通枢纽客流预测模型.基于综合交通网络对铁路枢纽进行服务区分析,同时考虑了铁路枢纽所承担的到发客流、换乘客流和诱增客流,为全面预测铁路枢纽客流量提供了模型参考.
-
-
LIU Yanlin;
刘彦麟;
LV Xiaoyan;
吕晓艳;
WANG Yu;
王煜;
KONG Deyue;
孔德越
- 《第十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客流预测是铁路旅客运输组织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主要依据之一,准确的客运量预测是铁路运输企业面向市场、把握未来的重要保障,是铁路部门调整和优化列车开行方案的重要依据,为精准投放运力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本文研究了径向基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通过对京津城际下行方向客流的分析,并结合该客流的规律特点,以客票历史数据为依据,建立了径向基神经网络交通出行预测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客流量吻合较好.
-
-
朱雪莹;
李燕敏;
张瑞;
张帆
- 《2020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 2020年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城镇人口逐渐增长,城镇化所从引发的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加剧,现有配套资源无法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为了解决长期困扰城市交通管理的供需不平衡问题,一系列按需出行的新型交通服务应运而生.但尚无法预判大规模的新型交通方式推广与应用,是否可切实解决城市拥堵等城市困境.因而,本文建立了面向未来城市的客流预测模型,在全深圳范围开展了基于多元交通时空大数据的中观模拟仿真.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构建了面向异构、高维特性的大数据感知融合与智能推演平台.分析了34个智能推演方案的可能性,发现微型交通可助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自动驾驶可满足整个区域路网的供需动态平衡分布,优化拼车的等待和绕路时间可提高居民的拼车意愿等相关结论,本文可为政府的应急决策和高品质管理提供必要支撑.
-
-
戴骏晨;
史立凯;
凌小静;
韩竹斌
- 《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城际铁路客流组成及产生机理较为复杂,进行科学建模并合理预测对规划设计及运营管理意义明显.基于传统四阶段交通建模方法,研究建立了城际铁路所涉城市一体化综合交通模型,并对各阶段进行精细化处理,包括阻抗模型的精细化校核、符合现实人口增长分布的增量人口模型、跨城职住分布模型、分人群的巢式Logit方式划分模型等.预测所得结果更符合实际,更能反映城际铁路所兼具的城际与城市交通功能.
-
-
宋程;
张科;
霍佳萌
- 《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阐述了区域客流预测模型与市域模型差异,将城市引力模型引入到区域客运交通预测模型中,利用城市引力模型建立城际间客流生成及分布预测,并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开展区域客流方式划分预测.以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客流分析为例,利用多源大数据对区域模型参数进行标定,开展相关趋势分析和应用研究.结论表明基于城市引力的区域客运交通模型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和适用性.
-
-
魏星
- 《2020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 2020年
-
摘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开始逐步进入以长将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为首的城市群时期.近年来通过建设市郊铁路来解决城市群中核心城市与远郊地区交通联系,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但同时,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城市群核心城市已经建设的市郊铁路在实际运行中均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城市群落中处于不同阶层的城市空间布局及交通出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其各自市郊铁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布局模式及启动建设阶段,以更加科学的方式推动市郊铁路的逐步发展.本文即以天津市为分析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在京津冀城市群中所处地位和未来应承担的功能,利用百度慧眼大数据分析现状空间联系分布情况,对其建设市郊铁路的必要性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
-
-
魏星
- 《2020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 2020年
-
摘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开始逐步进入以长将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为首的城市群时期.近年来通过建设市郊铁路来解决城市群中核心城市与远郊地区交通联系,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但同时,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城市群核心城市已经建设的市郊铁路在实际运行中均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城市群落中处于不同阶层的城市空间布局及交通出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其各自市郊铁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布局模式及启动建设阶段,以更加科学的方式推动市郊铁路的逐步发展.本文即以天津市为分析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在京津冀城市群中所处地位和未来应承担的功能,利用百度慧眼大数据分析现状空间联系分布情况,对其建设市郊铁路的必要性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
-
-
魏星
- 《2020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 2020年
-
摘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开始逐步进入以长将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为首的城市群时期.近年来通过建设市郊铁路来解决城市群中核心城市与远郊地区交通联系,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但同时,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城市群核心城市已经建设的市郊铁路在实际运行中均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城市群落中处于不同阶层的城市空间布局及交通出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其各自市郊铁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布局模式及启动建设阶段,以更加科学的方式推动市郊铁路的逐步发展.本文即以天津市为分析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在京津冀城市群中所处地位和未来应承担的功能,利用百度慧眼大数据分析现状空间联系分布情况,对其建设市郊铁路的必要性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
-
-
魏星
- 《2020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 2020年
-
摘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开始逐步进入以长将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为首的城市群时期.近年来通过建设市郊铁路来解决城市群中核心城市与远郊地区交通联系,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但同时,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城市群核心城市已经建设的市郊铁路在实际运行中均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城市群落中处于不同阶层的城市空间布局及交通出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其各自市郊铁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布局模式及启动建设阶段,以更加科学的方式推动市郊铁路的逐步发展.本文即以天津市为分析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在京津冀城市群中所处地位和未来应承担的功能,利用百度慧眼大数据分析现状空间联系分布情况,对其建设市郊铁路的必要性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
-
-
楚倡;
乔俊杰
- 《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加速建设,轨道线路逐步成网,多线换乘枢纽站线路间的换乘也成为轨道出行常态,换乘站作为轨道交通大客流集散的重要节点,其站点地下空间设计方案与地上综合交通设施的布局成为枢纽站详细设计的关键所在.本文从成都市骡马市枢纽站的规划设计实践出发,从站点现状发展、功能定位、客流运能预测、场站空间规划设计、综合交通设施布局等方面综合阐述其规划设计过程,为多线换乘站的规划编制提供参考和借鉴,也为站点TOD开发与运营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