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花蓼
头花蓼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29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农作物、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0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457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中成药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药学杂志》岛津杯第十一届全国药物分析优秀论文评选交流会、2011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一届江苏省药师周、《中国中药杂志》第十届编委会暨中药新产品创制与产业化发展战略研讨高端论坛等;头花蓼的相关文献由554位作者贡献,包括梁斌、张丽艳、李孟林等。
头花蓼
-研究学者
- 梁斌
- 张丽艳
- 李孟林
- 唐靖雯
- 魏升华
- 莫非
- 张姝
- 谢宇
- 孙朝琴
- 杨槐
- 罗昭逊
- 廖尚高
- 孙长生
- 王祥培
- 刘世会
- 张怡
- 赵德刚
- 黄绳武
- 万德光
- 叶晓鸣
- 姜志宏
- 陈欢
- 陈照荣
- 韩见宇
- 黄勇
- 龙凤荣
- 何芸
- 吴琼
- 吴红梅
- 左爱萍
- 徐国波
- 李勇军
- 江明礼
- 王子厚
- 王尚华
- 刘燕
- 卢礼平
- 廖莉玲
- 潘梅
- 王传方
- 王新村
- 郑林
- 党伯岳
- 杨阳
- 赵许朋
- 顾曼琦
- 黄振华
- 兰燕宇
- 张梦薇
- 潘雯婷
-
-
袁蕴馨;
简单;
张姝;
何芸;
孙朝琴;
黄健;
莫非
-
-
摘要:
目的探讨头花蓼(PC)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刺激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s)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室温复苏H.pylori SS2000菌株,培养48 h并鉴定,将H.pylori与BMDMs共孵育,按照不同感染复数(MOI,细菌数∶细胞数)分为空白、25∶1、50∶1、100∶1、200∶1及400∶1组,并培养48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各组BMDMs细胞活力;并于3、6、12及24 h收集细胞及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不同MOI及刺激时间下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的含量;取BMDMs分为空白组[不加H.pylori,加改良依格尔(DMEM)培养液]、模型组(加H.pylori,DMEM培养液)及PC治疗组(加H.pylori,DMEM培养液,0.08μg/L PC),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BMDMs细胞质与细胞核中核因子κB单体p65(NF-κB/p65)的表达及细胞裂解液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IL-1β前体(Pro-IL-1β)及细胞上清液中IL-1β蛋白的表达。结果MOI高于100∶1时,细胞抑制率增高,BMDMs的数量减少(P0.05)。结论PC可改善H.pylori引起的BMDMs细胞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NLRP3/IL-1β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
-
胡霞;
王丽;
田怡;
刘吉;
杨爱江
-
-
摘要:
为了有效地控制头花蓼重金属污染,保障头花蓼的药用安全。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在不同浓度锑(Sb)污染土壤中对Sb的吸收和累积特性,以及头花蓼中含有的Sb对人类健康风险的影响,并对在人类可接受水平内头花蓼栽培土壤中Sb的安全限值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头花蓼的生物量和耐性系数随土壤中Sb的增加而降低,而头花蓼的各个器官Sb含量则呈根>叶>茎的趋势增加。头花蓼的根部与地上部对重金属Sb的富集系数为0.53~1.76(平均值为1.32)和0.13~0.36(平均值0.23),当Sb处理量为200 mg/kg时,二者均达到最大值。而头花蓼对Sb的转运系数为0.13~0.24(平均值为0.18),说明头花蓼将Sb从根部至地面的转移能力比较弱。在Sb含量小于2.09 mg/kg的情况下,头花蓼的根、茎、叶各部位都能安全地食用;但是,当Sb含量超过8.72 mg/kg时,头花蓼各部位的食用都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宜栽种可供药用的头花蓼。
-
-
姜特;
李来来;
柴艺汇;
蒲翔;
潘梅;
唐靖雯;
卢礼平;
张丽艳
-
-
摘要:
目的:为头花蓼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本文通过查阅头花蓼相关文献,系统归纳头花蓼的质量分析方法,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结果与结论:头花蓼是贵州省六大苗药之一,是我国民间常用药,其主要含有黄酮类、酚酸类、木质素类、有机酸、醇、酯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解热镇痛等药理作用。目前,对头花蓼的药理作用研究主要是以粗提物为主,建议后续深入对其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旨在为头花蓼今后的研究及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
-
刘玉兰;
隋怡;
胡春兴;
刘梅;
邹敏;
徐金双;
柴慧芳
-
-
摘要:
头花蓼是我国苗族民间常用药,在我国贵州、广西等地拥有悠久的用药历史,其传统的功效经现代药理学的科学评价正在逐渐被证实和挖掘。头花蓼除了具有抗菌、抗炎、解热镇痛、抗癌等作用外,还具有降血糖、抗氧化的作用,其化学成分的研究涉及范围较广,包括黄酮类、酚酸及其衍生物等。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对头花蓼的药理活性进行归纳总结,为头花蓼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
龙凤;
安金燕;
莫娜;
艾祯仙;
王天垂
-
-
摘要:
钩藤套种头花蓼模式,是促进产量及效益的种植方式.目前,国内针对于利用遥感监测技术在田间进行病虫害防治的研究较多,但运用在中药套作中较少.本文利用此技术监管钩藤和头花蓼种植,从原理的分析到技术的应用,系统地将该技术融入其中,并提升钩藤、头花蓼的综合效益.
-
-
刘慧;
张庆捷;
袁丽;
郑林;
李月婷;
巩仔鹏;
王爱民;
黄勇
-
-
摘要:
目的 为苗药头花蓼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文献,系统归纳头花蓼全草及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质量控制及相关制剂的应用与开发.结果 与结论头花蓼主要含有黄酮类、酚酸类、木脂素类、烷基糖苷类、有机酸类、醇类、酯类、三萜类、鞣质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降糖、解热镇痛、调血脂等药理作用,可影响部分抗生素及酶在体内的代谢,在不同肠段吸收趋势不同;模型大鼠与正常大鼠的头花蓼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有明显差异;质量控制方面,主要针对多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和相关制剂及药材的指纹图谱等展开研究.目前,对于头花蓼的不良反应及毒理试验研究较少,且多以粗提物进行药理作用研究.建议后续研究中对其药效成分及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阐明头花蓼的药效物质基础,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
-
刘玉兰;
隋怡;
胡春兴;
刘梅;
邹敏;
徐金双;
柴慧芳
-
-
摘要:
头花蓼是我国苗族民间常用药,在我国贵州、广西等地拥有悠久的用药历史,其传统的功效经现代药理学的科学评价正在逐渐被证实和挖掘.头花蓼除了具有抗菌、抗炎、解热镇痛、抗癌等作用外,还具有降血糖、抗氧化的作用,其化学成分的研究涉及范围较广,包括黄酮类、酚酸及其衍生物等.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对头花蓼的药理活性进行归纳总结,为头花蓼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
-
-
徐国波;
王栋;
朱勤凤;
刘香;
廖尚高
-
-
摘要:
目的:研究头花蓼内生真菌Diaporthe sp.代谢产物中的抗菌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对内生真菌Diaporthe sp.的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MS、1 H-NMR及13 C-NMR等现代波谱分析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96孔板二倍稀释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研究.结果:从内生菌代谢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个,分别为胸腺嘧啶核苷(1)、2′-O-甲氧基尿嘧啶核苷(2)、尿嘧啶核苷(3)、对羟基苯甲醛(4)、alternariol(5)、2-甲基-3,5-羟基色酮(6)、尿嘧啶(7)、(-)-(3R)-mellein methylether(8)、3-(2R,4S-dihydroxypentyl)-6,8-dihydroxyisocoumarin(9)、2-(4-hydroxyphenyl)ethylacetate(10)和对羟基苯乙醇(11),化合物1~3和7~10为Diaporthe属首次报道;抗菌活性测试显示,化合物5、6、8及9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6~32 mg/L,化合物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32 mg/L.结论:化合物5、6、8及9为头花蓼内生真菌Diaporthe sp.代谢产物中的抗菌活性成分.
-
-
YANG Yang
- 《2016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六届江苏省药师周》
| 2016年
-
摘要:
由头花蓼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羟基茉莉酸衍生物,命名为β-D-吡喃葡萄糖基-12-羟基-12-(2"-羟基丙酸基)茉莉酸(1),同时分离得到了13个已知化合物,分别是β-D-吡喃葡萄糖基-12-羟基茉莉酸(2),熊果苷(3),3-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4),2-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 5),3-甲氧基-5-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6),3,5-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7),3-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6'-O-没食子酰基)吡喃葡萄糖苷(8),2-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6'-O-没食子酰基)吡喃葡萄糖苷(9),3,4,5-三甲氧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10),红景天苷(11),苯甲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12),L-色氨酸(13),以及2,7,4'-三羟基色氨酸-5-O-β-D-吡喃葡萄糖苷(14).基于波谱分析确定以上化合物的结构.化合物2、8、9、10、12、13及14为从头花蓼中首次分得.化合物2、8、9、10、12及14为从蓼科中首次分得.
-
-
杨武;
黄勇
- 《贵州省第二届硕博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的:利用大鼠在体循环灌流模型,采用UPLC-ESI-MS/MS测定灌流液中头花蓼提取物主要活性指标成分没食子酸、原儿茶酸、杨梅苷、金丝桃苷和槲皮苷的含量,并计算出吸收速率常数和累积吸收百分率. 方法:分别考察不同药物浓度、不同肠段、胆汁及p-糖蛋白抑制剂对头花蓼提取物中没食子酸等成分在大鼠体内的吸收机制的影响. 结果:头花蓼提取物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杨梅苷、槲皮苷在高浓度下存在饱和现象(P<0.05);胆汁对原儿茶酸的吸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对杨梅苷和金丝桃苷的吸收具有促进作用(P<0.05);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能显著增加原儿茶酸的吸收(P<0.05);各成分的吸收总体趋势为小肠优于结肠. 结论:头花蓼提取物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几种成分在整个肠段都有吸收,主要吸收部位在小肠,原儿茶酸可能是转运蛋白P-gp的底物.
-
-
-
-
周涛;
金艳蕾;
江维克;
艾强;
魏升华;
杨占南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暨WHO中药材鉴定方法和技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本文应用ISSR-PCR和HPLC方法研究了头花蓼的遗传多样性与没食子酸之间的关系。ISSR结果显示居群总的遗传变异较大(Ht=0.2746),居群内的遗传变异较小(Hs=0.0804),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大于居群内的遗传分化。rn 没食子酸含量经SPSS17.0分析显示,各居群间和居群内个体的没食子酸含量差异较大,居群间没食子酸含量范围在0.1738%-0.3306%,其中云南腾冲县,贵州台江县、纳雍县、余庆县、晴隆和毕节县居群间没食子酸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通过对头花蓼48个地理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与没食子酸含量的相关分析,表明云南腾冲,贵州台江、毕节市亮岩镇、晴隆、盘县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没食子酸含量较高,不仅可以作为人工育种的选育材料,而且对于头花蓼种植适生地区划研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
-
张小波;
周涛;
郭兰萍;
朱寿东
- 《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大会》
| 2010年
-
摘要:
目的:通过基于地形因子的贵州省头花蓼生态适宜性等级划分,为贵州特殊地形条件下,头花蓼种植最佳区域的选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对贵州14个县野生头花蓼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头花蓼中没食子酸含量地理变异,不同地形条件下没食子酸含量变异,坡度、坡位、坡向、海拔高度等地形因子对没食子酸含量的影响。并应用空间信息技术,依据头花蓼中没食子酸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基于地形因子的头花蓼生态适宜性等级划分。结果和结论:坡度、坡位、坡向、海拔高度对头花蓼中没食子酸含量影响较大。贵州省海拔较低、阴坡、坡度较小的地区,头花蓼中没食子酸含量较高。贵州东部地区头花蓼中没食子酸含量较高,西部地区相对较低。贵州省中东部地区的地形条件最适宜头花蓼中没食子酸含量积累。
-
-
-
梁斌;
李孟林;
冉懋雄;
张代金;
王新村;
王尚华;
左爱萍;
唐靖雯
- 《全国第8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坐落于贵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公司自1996年创建以来,始终坚持“扬国药之威,铸健康之门”的宗旨,秉承“诚信仁爱”的理念,保持了健康、稳定的发展势头。公司全面通过了国家GMP、GSP认证,现有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粉针剂、冻干粉针剂和原料药等6条生产线。拥有以头花蓼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威门(R)热淋清颗粒”等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与拳头产品。rn 上世纪90年代末,公司就狠抓了头花蓼系列产品的源头,开展了头花蓼资源调查与规范化种植研究及其GAP基地建设,经几年的努力己取得可喜成效。2005年11月,公司头花蓼药材GAP基地已接受并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组的现场检查认证。现特将我们在坚持科学发展观,产学研结合,抓好GAP基地建设,深度开发与品牌创新等工作的体会予以介绍,以供同道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