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累积

累积

累积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2859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3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880篇;相关期刊641种,包括土壤、农业环境与发展、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二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第六次全国流行病学大会暨第四届全国中青年流行病学工作者学术会议、“安全健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专题交流会暨全国第三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等;累积的相关文献由7153位作者贡献,包括康锐、张国印、孙世友等。

累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3 占比:34.03%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1880 占比:65.76%

总计:2859篇

累积—发文趋势图

累积

-研究学者

  • 康锐
  • 张国印
  • 孙世友
  • 王凌
  • 耿暖
  • 茹淑华
  • 陈颖
  • 李斌
  • 李涛
  • 王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牛达; 吴佳睿; 苏国成; 杨名平; 江锋; 孙雪珂; 周常义
    • 摘要: 为了探究土壤中氯霉素类抗生素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及累积迁移规律,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通过盆栽试验,在含有不同质量比(0,5,10,25 mg/kg)的氟苯尼考、氯霉素、甲砜霉素土壤中种植小白菜,检测根茎叶中各抗生素的累积量;采用富集系数、迁移系数分析土壤-小白菜体系的迁移累积特性,并采用风险商值(hazard quotient,HQ)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小白菜中氟苯尼考、氯霉素、甲砜霉素的累积量分别是4.71~410,0~0.359,0~0.161μg/kg;对于小白菜的不同部位,甲砜霉素累积量为根>茎>叶,氯霉素和氟苯尼考为叶>茎>根;小白菜体内生物富集程度为氟苯尼考>氯霉素>甲砜霉素;3种抗生素的迁移能力为氟苯尼考>氯霉素>甲砜霉素。当土壤中甲砜霉素质量比≤25 mg/kg时,成人HQ0.1;当土壤中氟苯尼考质量比≥25 mg/kg时,儿童HQ>1。可见,3种抗生素均可在小白菜中迁移累积,迁移能力、累积情况与抗生素种类有关,根部易累积甲砜霉素,叶部易累积氯霉素和氟苯尼考;氟苯尼考迁移能力和富集能力最强;当土壤中抗生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生长的小白菜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风险。
    • 李海峰; 刘志刚; 任红松; 刘河疆
    • 摘要: 选择邻苯二甲酸正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作为目标污染物,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葡萄植株各器官及其内部主要物质对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的吸收累积特征。结果表明:葡萄植株各部位对DBP、DEHP和DIBP的累积量随土壤污染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大,在污染处理中,3种化合物在根系中的含量占比为84.91%~99.48%,显著高于在茎和果实中的(P<0.05);在高污染处理下,葡萄植株中DEHP的含量分别是DBP和DIBP的7.9倍、11.5倍;根系对DBP、DEHP和DIBP的富集系数为0.012~0.163,远大于茎、果实的富集系数;根系蛋白质和糖类物质中DBP、DEHP和DIBP的含量随着土壤污染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大,且蛋白质中的DIBP含量显著高于DBP和DEHP,糖类物质中的DEHP含量显著高于DBP和DIBP。可见,葡萄植株中的DBP、DEHP和DIBP主要分布在根系中,根系对三者的富集能力较强,且高浓度PAEs对葡萄根系蛋白和糖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
    • 郭全忠; 葛一洪; 龚晓松; 王秋利
    • 摘要: 为研究规模养猪场沼液替代化肥施用对土壤养分和盐分含量的影响,以安康市某农业园区设施菜田为研究对象,以当地常规施用化肥量为对照处理,在常规化肥量减半的条件下,设计3个不同沼液用量处理,在大棚菜田中连续进行3 a定点田间试验,在大棚蔬菜收获后以20 cm为采样单位,分层采集各处理土壤剖面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全铜、全锌含量及电导率。结果表明,随着沼液施用年限的增加,土壤剖面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全铜、全锌含量和电导率均相应增加,且氮、磷、钾及盐分随着沼液用量的增加向深层土壤迁移量相应增加的趋势,当沼液年用量为1 600 m^(3)/hm^(2)时,养分和盐分累积与迁移量明显超过常规化肥处理,说明大量施用沼肥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的同时,土壤养分和盐分的累积及向土壤深层迁移会给土壤环境带来较大的污染风险。建议在当地土壤条件下,在严格化肥用量的前提下,设施农业年沼肥施用量不超过800 m^(3)/hm^(2)为宜。
    • 石含之; 江棋; 刘帆; 文典; 黄永东; 邓腾灏博; 王旭; 徐爱平; 李富荣; 吴志超; 李梅霞; 彭锦芬; 杜瑞英
    • 摘要: 当前中国红壤地区镉污染严重。水稻根茬还田一方面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另一方面会对土壤及作物中Cd产生影响。然而不同剂量根茬还田对土壤镉有效性及水稻镉吸收的影响尚不清楚。选取中国南方地区典型地带性土壤(红壤),通过水稻盆栽试验,对比了CaCl_(2)提取法和薄膜梯度扩散技术(DGT法)两种土壤有效态Cd的测定方法,研究了不同剂量水稻根茬还田(质量分数分别为0.24%、0.48%、0.72%)下土壤及水稻中镉质量分数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水稻根茬还田后,0.48%、0.72%处理中土壤有效态Cd质量分数较对照显著增加,增幅为8.2%—88.2%;3种剂量根茬还田,稻根Cd含量显著增加2.0—4.0倍;稻米中Cd含量随着根茬还田量的增加而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根茬还田量为0.24%时,稻米Cd含量较对照降低30.6%,根茬还田量为0.72%时,稻米含量Cd显著增加54.2%(P<0.05)。根茬还田量高于0.48%会加剧稻米Cd污染风险。相关性分析显示,DGT和CaCl_(2)提取法测定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04,P<0.01),且两种方法测定的土壤有效态Cd与稻米Cd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DGT法能较好地预测Cd的生物有效性。土壤有机碳与稻米Cd呈显著负相关,稻米Cd均与土壤有效态Fe呈显著负相关,说明有机碳对Cd的吸附作用大于其还原溶解作用。该研究揭示了水稻根茬还田对土壤及稻米中Cd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根茬还田量的临界值,对实际生产中根茬还田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 毛小平
    • 摘要: 文章从生命历程中的场域和惯习出发,运用累积效应理论探讨当代大学生劳动素养差异的影响因素。通过对H省高校大学生调查数据进行两层次随机系数模型分析发现,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是否独生子女并没有显著影响其劳动素养水平;由于累积分化效应,农村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水平显著高于城镇大学生;良好的家庭劳动教育理念与劳动教育方式显著提升了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水平;家庭文化资本显著影响了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水平。研究还发现,不同职业阶层家庭的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职业阶层处于上层的家庭,其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显著更高;中小学劳动教育形成了劣势累积,对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产生了显著负向影响;而高校劳动教育也没有显著提升不同阶层家庭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水平。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差异主要表现为家庭劳动教育产生的差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迫切需要加强一体化建设,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提高实效性。
    • 侯静涛; 刘娟; 向永金; 王梦青; 方凯秦; 褚楚; 乔敏
    • 摘要: 健康的土壤是维持人体健康以及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中国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因此采用合理的预测模型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分析和预测,对于土壤的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聚焦土壤中重金属累积预测模型研究现状,简要分析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行为,阐述不同重金属累积预测模型原理以及实际应用,总结影响预测模型准确度的因素,指出土壤中重金属累积预测模型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吴水金; 李海明; 黄惠明; 李跃森
    • 摘要: 香茅精油系从香茅草提取的油状物,在日常饮食调味、日化及医用等方面应用广泛。该文综述了香茅精油的积累规律、精油提取方法、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香茅精油的功能扩展、香茅草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 朱文华; 汪书潮; 王凯迪; 陈松懋; 马彩文; 苏秀琴
    • 摘要: 得益于单光子探测器的超高灵敏度,光子计数成像系统近年来成为极弱光探测成像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单点扫描的光子计数成像系统,以光子累积的方式获取大量返回光子事件后重建目标图像.然而,单像素探测时间固定导致的光子事件累积冗余或累积不足的问题,限制了系统的成像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动选取单像素最佳累积时间的时间自适应扫描方法,并分别进行了单点测距和扫描成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重建质量接近的深度图像(64×88)时的数据总获取时间相比单像素固定累积时间的扫描方法降低了一个数量级,极大地提高了扫描数据获取的效率,为光子计数成像系统快速成像提供了新思路.
    • 李娟; 王亚静; 陈月波; 顾典润; 林茹; 杨相东
    • 摘要: 聚合物包膜控释肥料是实现化肥提质增效的新型肥料之一,其控释效果依赖于包膜材料。控释肥料养分释放后的残留膜壳是农业土地上微塑料的重要来源,膜壳及其降解产物是否对土壤质量安全造成影响尚不清楚。本文综合了国内外膜壳残留及其降解的研究进展,从聚合物包膜控释肥料残留膜壳在农田中的累积现状、降解性能研究及其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效应等土壤质量参数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包括:1)现有文献指出,控释肥料膜壳在农田中的累积量与施用量基本相同,其在不同类型农田土壤及不同土层中的赋存、分布和累积现状不同;2)不同类型控释肥料膜壳在土壤中的降解过程主要与聚合物材质相关,降解率可通过聚合物材料改性来提高,其降解过程、产物及机制值得探索;3)控释肥料膜壳降解产物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状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程度取决于聚合物材料类型、累积量及土壤类型。短期内低浓度的膜壳累积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生物及作物生长无不良影响,长期累积或高浓度下膜壳影响土壤质量变化的阈值亟需明确。据此,进一步提出,1)应广泛开展不同种类控释肥料膜壳在农田中的赋存、分布和累积的现场监测评估工作;2)开发控释肥料膜壳及其次级降解物分离提取、鉴定和定量表征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建立健全标准化方法;3)了解控释肥料膜壳及其降解产物在土壤中的去向和迁移过程及其对不同类型土壤及不同作物品种的影响,探寻膜壳残留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4)研制开发天然、生物及可降解控释肥料膜材,研究膜壳降解与养分释放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新型可生物降解控释肥料膜壳降解与养分释放关系数据模型,以期为聚合物包膜控释肥料的应用、开发及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马瑞; 王海芳; 卢静; 吕溥; 李金惠
    • 摘要: 为探讨砷(As)污染对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并提出减缓As毒害的农艺措施,以两个品种小麦作为供试材料,通过水培试验研究小麦苗期根系、茎叶对As(Ⅲ)吸收、累积的差异,以及As(Ⅲ)对小麦的毒性效应,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硅(Si)肥、磷(P)肥施加对小麦根系、茎叶生物量及A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晋麦1号和晋麦2号根系生物量的As(Ⅲ)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2μmol·L^(-1)和2.2μmol·L^(-1),晋麦1号受As(Ⅲ)毒害引起的生理氧化胁迫显著,而晋麦2号根系受As(Ⅲ)毒害症状较弱;相较于晋麦1号,晋麦2号根系会吸收更多的As并向地上部分转运,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此外,Si、P肥的添加不仅有效增加了小麦根系、茎叶的生物量,而且显著降低了根系、茎叶中As的含量,200 mg·kg^(-1) Si肥添加后,根系、茎叶中As含量分别降低了77.4%和60.5%,100 mg·kg^(-1) P肥添加后,根系、茎叶中As含量分别降低了67.6%和49.2%。研究表明,两种小麦吸收、转运和累积As的能力不同,受As毒害产生的氧化胁迫也不同,小麦品种间As耐性存在差异;施加Si、P肥有利于降低小麦各组织部位As的含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