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图像

图像

图像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297460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绘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54篇、会议论文85篇、专利文献286721篇;相关期刊3659种,包括美术教育研究、中国医药导报、家电维修等; 相关会议65种,包括第二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可信计算与信息安全学术会议、2003年第六届海峡两岸空间资讯与防灾科技研讨会等;图像的相关文献由49999位作者贡献,包括焦李成、马文萍、不公告发明人等。

图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54 占比:3.58%

会议论文>

论文:8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86721 占比:96.39%

总计:297460篇

图像—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黄剑华
    • 摘要: 贺西林教授的新作《读图观史:考古发现与汉唐视觉文化研究》收录了作者近20年来发表的十篇有关汉唐视觉文化研究的论文,展现了他在学术视野与研究方面的开拓创新。作者将图像与文献相结合的研究拓展了美术研究的范围。
    • 李顺利
    • 摘要: 原生艺术创作对艺术没有明确的诉求,不受传统艺术文化的规范,表现形式各有不同。原生艺术作品极具个人特点,包含着创作者深层次的内心情感,也保留了艺术最本质的自然纯净。但由于原生作品呈现非理性艺术效果,致使观看者无法用常规的思维逻辑和传统的艺术理念去读懂它们。因此,对于原生艺术的概念、创作原理、创作动机、作品特点等进行分析,能够帮助接受者解读非理性的原生艺术作品,从而理解原生艺术创作者的内心世界。
    • 袁小艳
    • 摘要: 随着对巴文化研究的深入,巴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播越来越重要,其中图像显著性检测更是基础。文中将显著性检测应用到巴文化图像,针对不同类型的巴文化图像提取不同的特征,采用不同的显著性检测算法得到不同的显著图,同时在频域上得到多尺度显著图,并从中筛选出最优显著图,将两者进行贝叶斯融合得到巴文化图像显著图。文中给出巴文化图像显著性检测的方法,为巴文化图像显著性检测提供技术参考和方法支持。
    • 王天乐
    • 摘要: 山水画作为一种视觉图像和历史文本,具有漫长的图像演变与叙事逻辑。早期的山水图像附属于人物画,注重完整的故事情节,主要服务于宗教;隋唐时期,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科,多表现皇家游乐的世俗场面,上层贵族掌握了山水画的审美趣味与主题方向;五代北宋时期,山水画的叙事者转为士人画家,画面重在表达士人的行旅主题,画中的点景形象变得自然朴素;南宋及元代,山水画愈加概括简洁,趋向一种表达士人的观念图景,由此奠定了山水画内在的发展方向。从早期的皇家叙事再到士人的内心表达,山水画的叙事身份由分化到统一,士人逐步掌握了画面叙事的主导权。山水画的图像演变体现了古代士人群体的文化选择过程,其根本在于建立士人隐逸的思想话语。
    • 程万里
    • 摘要: 汉代先民以神仙境界为生命的终极境界,同时也认为是亡者的最佳去处与归宿,在这种信念的影响下,在"此岸"与"彼岸"之间构建出一整套特定内涵的墓葬空间图像系统。一方面,安抚着逝者,表达了生者对于此生与往生知识性的解释;另一方面,又显示出宗族、家族、个体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其所对应的社会、组织、环境、文化、信仰等的文化属性,并通过物态化的视觉形象来感知宗法理念下的自我认证与族群归属。
    • 杨乐文
    • 摘要: 图像与文字是记录人类文化的两个载体,装饰的图像与抽象的文字符号是时代的反应也是时代精神本身。两汉400多年,为我们创造了众多的文化财富。中国古代厚葬之风盛行已久,在尊卑分明的封建社会,墓葬的等级规模也是其权利地位的象征。徐州地区出土的大量的画像石,恰好为我们研究汉代社会风俗等提供了除文字外更多的补充,有着重要意义。
    • 徐春晖; 朱国庆
    • 摘要: 实验诊断学是通过实验室检查对疾病进行评估的一门学科,该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临床应用性。医学生在实习期间对于实验诊断学的学习和临床实践对其临床和科研思维的建立,工作的开展有巨大作用。然而,目前的实验诊断教学存在于临床“脱节”,学生对实验诊断的临床意义尚不能充分理解,此外,医学实验教材更新速度慢也使教学和实践存在现实差距。为提高实验诊断学教学的质量、加强学生充分联系临床病例进行实验诊断的学习,本文基于对目前实验诊断学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分析,提出了建立真实世界中的“病例—图像”为基础的实验诊断学教学模式,落实感染领域“病例—病原菌”档案库和血液病领域“病例—血细胞形态学图像”教学库详细建设内容,通过结合网络化在线教学和现场实践拓展实验诊断教学平台的方式,注重师生互动沟通,建立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模式对实验诊断新型教学模式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并对真实世界中“病例—图像”实验诊断教学模式对于教学和临床实践的重要性进行了概述与分析。
    • 王荣群; 李婷; 魏蕊
    • 摘要: 数字图像是数字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信息资源。数字图像的组织需要专门的元数据标准。本文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归纳并总结国内外数字图像元数据的研究现状;然后选择不同类型的图像数据库调查分析其图像的元数据元素,并将数据库内图像元素与数字图像相关的元数据标准进行对照分析;最后在理论分析和实践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图像数据库元数据元素集的改进建议,具体包括17个元数据元素和11个元素修饰词,以期进一步完善图像数据库元数据在实践中的应用。
    • 董岳
    • 摘要: 目的以近5年(2015—2019年)《Cell》期刊的124幅封面为研究对象,分析设计形象的表现方式,探讨设计规范和模式,总结设计方法和思路,为国内科技期刊和人文类期刊封面设计提供实践经验。方法从设计学的视野,结合几何学、图像学等,对封面设计中图像素材应用与研究主题、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与文化传播、几何比例黄金分割与理性美,以及色彩美、艺术美、科学美的融合等进行阐释和分析,探究近5年期刊封面设计理念与设计审美。结论《Cell》期刊封面设计将研究主题通过视觉元素反应,运用多种设计手法、设计素材,形成与生物科学主题相关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在遵循4类黄金分割法则的规范下,向读者呈现出具备色彩美、艺术美、科学美的设计封面,给国内学术期刊的封面设计带来启示和裨益。
    • 孙令翠; 冯辉宗
    • 摘要: 从人类视觉角度出发研究融合视觉感知特性的图像失真校正方法,提升视频图像中的图像清晰程度,改善图像失真问题。定义视觉感知因子,综合考虑视觉感知过程中图像纹理、亮度以及空域活动性的感知特性,将当前编码树单元作为单位融合视频内容自适应调整拉格朗日乘子,按照量化参数和拉格朗日乘子之间存在的关系,使用编码量化器实现量化参数动态调节,进一步去除视频图像中的视觉感知冗余,实现图像失真校正。经过实际视频序列图像分析,在调节参数为0.6的情况下,编码与失真平衡效果最好,上述方法中由于使用双边滤波器保留图像高频纹理细节,确保图像失真校正具有更好的效果,同时,上述方法还校正图像细节失真问题,使得图像更加清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