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方依恋

地方依恋

地方依恋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269篇,主要集中在旅游经济、地理、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024篇;相关期刊155种,包括社会科学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环球人文地理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二届全国生态与环境心理学大会、第二届中国青年旅游论坛、首届全国风景园林学科博士研究生论坛等;地方依恋的相关文献由55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捷、李文明、唐文跃等。

地方依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4 占比:20.42%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39%

专利文献>

论文:1024 占比:79.20%

总计:1293篇

地方依恋—发文趋势图

地方依恋

-研究学者

  • 张捷
  • 李文明
  • 唐文跃
  • 贾衍菊
  • 闵祥晓
  • 黄向
  • 史春云
  • 吴睿怡
  • 周玲强
  • 张建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向; 宋惠敏
    • 摘要: 地方依恋理论在解释人与自然的情感时不具备完全的解释力,提出了“自然依恋”这一全新的人地情感概念,并与地方依恋、社区依恋、自然链接等相关概念进行了比较辨析。自然依恋是自然氛围与人之间存在着的一种特殊的依赖关系,依恋对象“自然”是一套存在于人们脑海中对自然生态氛围的判别标准而形成的没有确定指向的物质要素组合意象。本研究使用了在两个自然景区收集的共460份问卷,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为核心的规范量表开发方法,将初始23个问项缩减为13个问项,形成了信度和效度均符合要求的自然依恋测量量表。结果表明,自然依恋由双维度组成,分别是自然认同和自然依赖。
    • 郑春晖; 张佳; 温淑盈
    • 摘要: 数字技术介入下的人地情感关系是当前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新兴方向与重要议题,虚拟旅游中情感依恋的形成与实地旅游意愿的激发有待深入探讨。文章以九寨沟虚拟景区为研究案例,基于地方依恋理论创新地引入了“虚拟依恋”的概念,实证研究了虚拟旅游中的感知体验价值、虚拟依恋与地方依恋对实地旅游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虚拟旅游感知体验价值的3个维度:逃离、视觉审美以及娱乐与享受均显著正向影响虚拟依恋;(2)使用者对虚拟旅游的依恋有助于增强对现实旅游地的地方依恋,并显著正向影响实地旅游意愿;(3)地方依赖对实地旅游意愿的总效应为正向影响,地方认同作为中介变量在二者之间起遮掩效应。文章为明晰虚拟旅游中的人地情感依恋对未来实地旅游意愿的影响机理、拓展旅游地理学虚拟空间人地关系研究以及数字时代旅游营销实践创新提供了参考。
    • 杨立国; 胡雅丽
    • 摘要: 乡村教师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地方依恋是人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积极情感联系,乡村教师地方依恋研究对稳定乡村教师队伍、促进乡村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构建由地方认知、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三个维度构成的乡村教师地方依恋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对南县浪拔湖镇10所中小学的乡村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乡村教师地方依恋的三个维度中,地方认同程度最高,地方依赖程度次之,地方认知程度最弱,即地方认同>地方依赖>地方认知;乡村教师的地方依恋可分为功能需求型、地方冷淡型、地方依恋型和情感认同型四种类型;乡村教师的地方依恋程度主要受婚姻状况、年龄、教龄、职称和月收入等因素的影响。
    • 郑方静; 吴登涛
    • 摘要: 居民作为民族旅游村寨发展的凝视主体与民族文化传承者,挖掘其原真性感知并产生积极的支持行为是民族旅游村寨获得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的重要策略。本文从居民视角出发,探索原真性感知的内在维度,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居民原真性感知与旅游支持行为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结果所示:原真性感知分为文化原真性与景观原真性2个内在维度;地方依恋是原真性感知与旅游支持行为之间的传导机制;地方依恋均能在原真性感知对其旅游支持行为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且依赖、认同链式中介变量的效应更强。研究结果为产生更加积极的旅游支持行为提供路径思考。
    • 钟美玲; 唐勇; 王尧树
    • 摘要: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以熊猫谷为研究案例,揭示游憩价值、地方依恋、环保行为意向三者间的认知结构关系。结果表明:地方依恋可以划分为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环保行为划分为主动型环保行为和遵守型行为两个维度。游憩价值对地方依恋具有直接显著正向影响,游憩价值对遵守型环保行为和主动型环保行为均有直接显著正向影响,表明游客对研究区游憩价值的评价的高低会影响其地方依恋的强度和环保行为的意向;地方依恋对环保行为没有影响,游憩价值不会通过地方依恋对环保行为产生影响。研究结论对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游憩活动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章瑞; 刘勇
    • 摘要: 城市是一种文化形态,影响着栖生于其间的媒介之生长机制及特征,广告则承载了国家、民族与社会身份塑造等多元因素。文章通过分析分别位于上海和天津的《良友》画报和《北洋画报》1926年—1937年间的广告图像表征,从媒介地理学的视角,在民国时期的特殊社会历史语境中,沿着“地方中的媒介”和“媒介中的地方”两条路径,考察两画报如何以图像表征其地方意象,结合南北地缘和社会思潮差异,探索民国时期画报广告如何参与地方感的塑造。
    • 向岚麟; 叶雅飞; 潘劲东; 王真龙
    • 摘要: 以新疆伊宁市前进街为案例地,通过地方依恋相关的定量分析,结合质性访谈和Mapping绘制,对前进街居民认知的生活世界构成展开实证研究。依据地方依恋主成分分析,得出20道问卷题目和5个主成分(情感联结、社会联结、环境感知、生活体验和工作联结),量表整体结构良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鉴别度。基于生活世界理论内涵,进一步得出由情感联结、社会联结和物质联结三维度构成的生活世界‒地方依恋模型。该模型与文化景观遗产研究中价值特征要素相结合,能够强化对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和动态管理的关注。
    • 张鹏; 刘泽; 马巍; 王民
    • 摘要: 培养地方依恋是初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它对传承地方文化、建设地方经济、回馈地方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心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教学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乡土地理教学对初中生地方依恋的影响。本文选取北京市M区建立并修正初中生地方依恋评价量表,以F区进行乡土地理教学对照实验,得出结论并提出进一步假设。
    • 方淑苗; 方帆
    • 摘要: 基于“认知—情感—意向”理论和自我调节态度理论,揭示了游客感知价值对重游意愿的复杂影响机制。以乡村旅游为调研类型,借助SPSS和AMOS软件,通过实证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游客感知价值是提升游客重游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但这种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由地方依恋和游客满意度发挥了独立的简单中介作用。另外,地方依恋和游客满意度这两个中介变量之间也存在影响效应,它们构成了有序的中介链。总体来说,游客感知价值通过链式多重中介效应对重游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为提升游客重游意愿提供了可能的新思路,对于乡村旅游地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何悦; 陈荣; 张云路
    • 摘要: 新型农村社区是当下推进城乡统筹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但当前新型农村社区生活环境的改变和公共空间地方性的丧失、过度城市化等现象让原住民的地方依恋这一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为化解新型农村建设与原住民地方依恋之间的矛盾冲突、建设现代治理与人文关怀有机统一的新型农村社区,以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田仙峪村为例,采用地方依恋量表问卷和村民访谈等方法度量不同年龄段村民对于不同公共景观要素的地方依恋感知程度,细化人群并深入研究各群体依恋感知出现差异的原因,揭示触发原住民场所依恋感知的乡村公共景观特征。结果显示,村民对具有生产性质和情感牵绊的公共景观依恋感较强,不同年龄群体对于各类公共景观要素的关注点和认同度具有较大不同。基于此,进一步提出了以增强地方依恋为目标的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景观的优化建议和策略,为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提供科学指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