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更新策略

更新策略

更新策略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484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5篇、会议论文100篇、专利文献43339篇;相关期刊191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中国名城、计算机工程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第5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 等;更新策略的相关文献由102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世芬、李映、白宗文等。

更新策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5 占比:0.79%

会议论文>

论文:100 占比:0.23%

专利文献>

论文:43339 占比:98.98%

总计:43784篇

更新策略—发文趋势图

更新策略

-研究学者

  • 李世芬
  • 李映
  • 白宗文
  • 刘悦婷
  • 卢正鼎
  • 吕飞
  • 张伟
  • 文坤梅
  • 李昊
  • 严静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金蓉; 冯肖; 曹加杰
    • 摘要: 在中国城市发展模式向存量空间优化转型背景下,滨水空间是执行城市功能、体现城市活力与形象的重要载体。以南京市月牙湖公园为例,采取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方法总结分析场地问题,以城市触媒理论为指导,探究滨水空间更新策略。研究表明,月牙湖公园滨水空间存在生态环境恶化、活力缺失和文化资源利用不足等问题。基于此,针对性提出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生态环境改善恢复、传统文脉保护发展三大触媒激活策略,同时提出后续触媒引导机制,为城市滨水空间的触媒更新研究与景观规划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 申芮宁; 黄华; 张月光
    • 摘要: 传统街区作为城市老旧地区,是城市建设与更新的重点。其保护与发展的核心思想即:在地生活的延续。明港镇中山街是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街区,其传统肌理仍在,但历史风貌受损,街区环境较差,人口流失严重。如何对这类传统街区进行“量体裁衣”式的改造更新,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结合“在地文化、在地陪伴、在地创生振兴”的“三在理论模式”研究中山街传统街区的更新策略,希望能够对明港镇中山街传统街区的风貌保护与更新利用提供有益借鉴。
    • 陈小玉
    • 摘要: 乡村有机更新对于乡村景观修复、文化传承与延续、激发乡村活力,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村落在旅游发展中应满足村民与游客的双边需求,多方面协调发展。本文基于对浙江兰溪诸葛村的调查研究基础,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机更新的策略,以期促进传统村落的有机更新。
    • 侯青青; 张云
    • 摘要: 立交桥下空间是城市快速发展下的产物之一,长期占据着大量“灰色”土地未被充分利用。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如何合理利用和开发该区域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在解析了战术都市主义思想及方法的基础上,选定昆明金星立交桥下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行为调查、使用人群访谈及发放调查问卷等方法,从场地空间利用、景观环境、人群行为活动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该地段现状存在着空间利用率低、景观单一等问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金星立交桥下空间管理权责不清晰。结合战术都市主义思想优化金星立交桥下空间环境,提出了在空间层面提升通行安全性、赋予空间灵活性,在景观层面以空间艺术介入增加场地趣味性、丰富植物种类及层次、增加艺术性公共设施,在管理实施层面倡导多方协作、渐进更新等策略,以期为具体更新实施,提供指导思路。
    • 唐子豪; 刘琮晓
    • 摘要: 文章以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和中山大学南校区作为对比研究对象,基于SD法设计校园室外空间构成要素的调查问卷,利用SPSS软件对校园室外空间氛围感进行量化研究。研究表明,营造校园室外空间氛围的实体要素排序为:绿化配置、道路遮荫度、道路通畅度等。营造校园室外空间氛围的虚体要素排序为:空间特色、空间舒适度、空间通透度等。营造校园室外空间氛围的人文要素排序为:景观美感度、历史文化氛围等。从使用者心理的角度认知并分析校园室外空间氛围的重要构成要素,总结历史校园可持续更新的策略。
    • 许蓉; 郑志元
    • 摘要: 随着城市化更新进程加快,老城区之中承载着文化记忆的历史街区空间活跃度逐渐下降,导致城区与城市经济发展脱轨。历史街区的发展能够促进人的交往活动,从而推动城市的向前进步,因此推进城市老城区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更新有利于为未来城市的历史街区发展提供借鉴。本文以合肥市城隍庙为研究对象,结合景观专业相关的空间理论知识指导,基于现下城市更新的发展需求,对城隍庙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活化提出更新策略
    • 刘立钧; 张林恒; 孙永青
    • 摘要: 以转型社区为研究对象,回顾了相关研究文献,调查了天津市侯台花园、凌奥花园、王兰庄花园三个转型社区,构建了转型社区居民社会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从居住品质、社区安全、社区归属、居民参与四个维度分析了转型社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社区居民融合度评价.最后,针对公共空间、社会关系、制度安排三个层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更新策略.
    • 张伟; 葛胜男
    • 摘要: 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大多数老旧城区都面临着物质衰败、经济衰退、文化衰落等问题。随着城市更新概念的演进,“城市织补”作为老城更新改造的设计理念之一,为城市历史风貌的重塑和街区活力的激发提供理论支撑和策略依据。本文以扬州市文昌百汇地块更新设计研究为例,针对场地定位模糊、空间尺度失调和街区活力丧失的问题,基于“城市织补”理念制定更新策略:明确地块定位,织补旧城肌理;完善路网结构,重塑开放空间;优化空间节点,激发街区活力。
    • 于淼
    • 摘要: 当前国内EOD(Ecology-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的综合开发开展得如火如荼,EOD模式下的开发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以改善生态环境和提升环境承载力为目标,通过生态修复、环境治理与提升等工程项目的实施,努力达成城镇综合产业开发、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生态旅游发展等融合发展的共赢局面。文章从徐州市贾汪区面临的现实困境着手,探讨资源枯竭型地区开发的EOD应对模式,即突破“矿竭城衰”的发展困境,解决贾汪区发展中环境治理与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从格局优化、产业转型、生态修复、风险评估等方面探讨了生态导向下的环境治理模式与更新机制,以实现城市的有机更新,在改善环境的同时提升资源价值,创造以生态价值溢价反哺环境建设资金的良性循环。
    • 张奕; 丁金华
    • 摘要: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探析村民社交需求和空间结构之间的互动逻辑,有助于平衡社会群体使用需求和优化传统乡村空间布局。选择苏州植里古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公共空间拓扑网络,结合网络关联性、均衡性和连通性选择评价指标,对古村空间结构进行可视化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公共空间网络的密度为0.2762,中心势和小世界值分别为17.58%和2.303;整体网络关联度较弱;不同功能类型空间节点中心性存在差异,呈现出多核心集聚的格局;公共空间使用率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传统乡村公共空间更新规划策略,为乡村未来建设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