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为
环保行为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422篇,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管理、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及普及、社会与环境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55506篇;相关期刊337种,包括合作经济与科技、农村经济与科技、绿色视野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一届(2016)中国管理学年会、第五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2016国际海绵城市建设论坛暨第十四届泉州市科协学术年会等;环保行为的相关文献由514位作者贡献,包括狄静亚、曹晓光、任红霞等。
环保行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5506篇
占比:99.84%
总计:255927篇
环保行为
-研究学者
- 狄静亚
- 曹晓光
- 任红霞
- 侯庆丰
- 刘育蓓
- 刘闻佳
- 唐学军
- 张晓杰
- 张红琴
- 明庭权
- 李德超
- 李海燕
- 李爱荣
- 李石林
- 李红云
- 李静
- 毛哲山
- 江信梅
- 王凤
- 田园
- 秦川申
- 耿柳娜
- 蒋文明
- 蒋美芳
- 贾怡平
- 邹晓涓
- 郝卓莉
- 钟晓玫
- 陈宏观
- 陈晓霞
- 韩宸辰
- 马玉英
- 黄小乐
- Lester
- Li Xin
- Li Zhigang
- Liu Min
- Olga M.Tytarenko
- Shallon
- Ute Schulte Osterman
- 丁锦宏
- 万琦
- 严向军
- 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
- 乔静荔
- 二子
- 于五凤
- 亢碧娟
- 仇梦嫄
- 任万杰
-
-
段欣序
-
-
摘要: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人人有责。”环境保护对人类的健康和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重要性,生态环境的恶劣给人们带来了诸多方面的不良影响,不仅会危害人类健康还会影响人的生育。我们只有通过保护生态环境才能逐步地改善,扭转困境,实现人类社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
-
钟美玲;
唐勇;
王尧树
-
-
摘要: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以熊猫谷为研究案例,揭示游憩价值、地方依恋、环保行为意向三者间的认知结构关系。结果表明:地方依恋可以划分为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环保行为划分为主动型环保行为和遵守型行为两个维度。游憩价值对地方依恋具有直接显著正向影响,游憩价值对遵守型环保行为和主动型环保行为均有直接显著正向影响,表明游客对研究区游憩价值的评价的高低会影响其地方依恋的强度和环保行为的意向;地方依恋对环保行为没有影响,游憩价值不会通过地方依恋对环保行为产生影响。研究结论对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游憩活动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
刘付勇
-
-
摘要:
中国近些年来,由于污染问题和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使得世界各国对节能环保问题的关注程度也愈来愈深,因此在我国现阶段中,政府部门除从各个环保阶层入手致力于环境的维护管理工作之外还加强了对公民环境意识及其环境保护行动的培训,通过部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合作提升了国家的节能环保管理水平。但是,现阶段的公民对于节能环境保护方面并缺乏明确的意识,对于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行动的了解缺失导致生活中的活动没有环境保护性,所以,笔者在文章中对环境意识的概念及与环境活动间的关联展开了细致的探究,然后当下公民环境意识和行动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剖析,最后对三方面介绍了怎样培养公民的环境意识和行动。
-
-
汤晓微
-
-
摘要: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应贯彻落实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日常的环保行为出发,在社会中培养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并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新课改目标。
-
-
唐学军;
陈晓霞
-
-
摘要:
基于B市调查数据,分析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对环保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认知、感情、技能及价值观对农村居民环保行为的影响显著,标准系数分别为0.335,0.112,0.395和0.104,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认知和技能,能够有效改变农村居民的环保行为;受教育程度及家庭收入也会影响农村居民的环保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展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环保认知,完善农村环保技术推广体系,增强农村居民环保技能,改变农村居民环保行为等建议。
-
-
秦川申;
田园
-
-
摘要:
环境保护是典型的社会困境,干预已有的环保动机会产生较高的心理成本、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环保型游戏作为新兴的外在干预方式,是否能让玩家更环保?这样的效果可否持续?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收集了4个直辖市1246人的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及中介效应和抑制效应的检验,发现:相比于"从未玩过"的人,"目前在玩"和"已经退出"的玩家均有更强的环保行为意愿;游戏趣味感知和游戏竞争偏好在"目前在玩"的状态与环保行为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而在"已经退出"的状态与环保行为的关系中起到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环境治理创新提供了借鉴。
-
-
刘圣洁;
王文韬;
刘金余;
全世宇
-
-
摘要:
认清农民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的关系是改善农村环境的关键.在对已有文献进行整理的基础上,立足于当下兼业化的现状,针对不同兼业程度的农民群体,以环保知识和环保态度为环保意识的显变量,以私人领域(生活行为)和公共领域(农业行为)的环保行为作为环保行为的显变量,结合实地调研,探究不同兼业程度农民群体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的相关性,从而提出改善农村环境的建议,为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参考.
-
-
李超楠
-
-
摘要:
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会影响环境,甚至有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企业是污染环境的第一原因,所以企业是环境治理和防护的重点.企业的环保理念与行为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文章研究目的是让企业能够深刻理解环保对企业价值的意义,有助于企业找到参与环境保护的内在动力,从而加快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
-
-
侯小菲
-
-
摘要:
绿色经济发展作为一种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新方式,其与政府环保行为决策与实施之间存在明显的互动效应,掌握两者的互动效应,能够更好地推进政府环保行为的科学部署和落实,进而改善环境保护的状况和效果.文章在概括介绍绿色经济发展和政府环保行为的基础上,就两者之间互动效应的表现进行了阐述,并据此分析了当前我国政府环保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优化解决策略,为政府环保行为的持续优化提供一定的内容参考.
-
-
秦川申;
田园
-
-
摘要:
环境保护是典型的社会困境,干预已有的环保动机会产生较高的心理成本、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环保型游戏作为新兴的外在干预方式,是否能让玩家更环保?这样的效果可否持续?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收集了4个直辖市1246人的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及中介效应和抑制效应的检验,发现:相比于"从未玩过"的人,"目前在玩"和"已经退出"的玩家均有更强的环保行为意愿;游戏趣味感知和游戏竞争偏好在"目前在玩"的状态与环保行为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而在"已经退出"的状态与环保行为的关系中起到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环境治理创新提供了借鉴.
-
-
韩宗珊
- 《第十一届(2016)中国管理学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能否对生活中产生的垃圾进行恰当的处理困扰着北京的发展.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对所得的资料展开描述性、相关性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了行为、政策与意识三者的关系,得到了四个显著影响环保行为的变量:环保态度、环保意识、政策普及度及政府自身行为影响程度.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笔者从三个方面对北京市垃圾分类政策提出完善建议,第一,深入对民众意识教育,使得民众有更良好的环保态度,增加民众的环保意愿;第二,加强政策的宣传教育,让公众尽可能的多了解政府的公共政策,以利于政策的推行,让垃圾分类标准等知识能够深入到每一个普通家庭中的每一个人,增加政策普及的广度与深度;第三,政府自身要以身作则,不能搞形象工程,相关的配套设施如路边分类垃圾桶的设置、垃圾清运流程、终端处理机制的设置、垃圾清运人员的培训等都需要逐步落实到位,这样,才能够让公众们认同政府的政策、认可政府的行为,才能够改善自身的行为,更好得执行政策。
-
-
李志华;
李嘉涂
- 《2016国际海绵城市建设论坛暨第十四届泉州市科协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春日乡执行「垃圾全分类、零废弃」工作,资源回收量逐年增加,而每人每日垃圾清运量则呈现负成长(2015,行政院环境保护署),可知资源垃圾仍未确实分类混入其中.本研究从春日乡垃圾减量资源回收,探讨民众在垃圾减量资源回收行为(含知识与态度)表现,由个人属性变项(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居住地区和月收入)了解其关系,希望搜集民众环保行为(含知识、态度)属性背景变项等相关资讯.预试问卷以春日乡力里村民众为预试对象,经「项目分析」、「信度分析」皆达效度、信度标准后,以欉集取樣法对春日乡民众进行调查,得有效问卷466份,有效回收率90.9%.研究发现,春日乡民众在垃圾减量资源回收行为(含知识、态度)有51.1%~97.3%区间的民众已建立正确观念,能配合相关政策.0.9%~45.1%区间的民众则未认同,可能是环保教育、政府处分不确实、嫌麻烦的习惯未改变,以至环保行为不好.
-
-
张莹莹
- 《第五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以中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为依据,通过对公众环保意识的构成要素、层次,公众环保行为以及二者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的剖析,探讨环保公益广告这一诉诸受众接受心理机制的环保意识整合形式,对于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群体改良作用,并根据受众接受心理特征,进行通过具有个体针对性、诉诸感情与诉诸理性相结合等方式的公益广告传播内容设计,以提高其传播效果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