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围栏封育

围栏封育

围栏封育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35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植物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4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74862篇;相关期刊103种,包括内蒙古林业、青海草业、青海畜牧兽医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四届中国湖泊论坛、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2014年大会暨青年科学家论坛、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等;围栏封育的相关文献由660位作者贡献,包括安沙舟、贾宏涛、朱新萍等。

围栏封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4 占比:0.30%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4862 占比:99.69%

总计:75097篇

围栏封育—发文趋势图

围栏封育

-研究学者

  • 安沙舟
  • 贾宏涛
  • 朱新萍
  • 范燕敏
  • 沈景林
  • 苏建红
  • 董全民
  • 郑伟
  • 靳瑰丽
  • 夏小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欢; 李兰花; 任晓萌; 蒙仲举
    • 摘要: 本研究选取西乌珠穆沁旗巴彦胡舒苏木区域内不同围封年限(3 a、5 a、7 a、10 a)的草原作为研究对象,以未封育的草原为对照,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分析草原不同围封年限的植物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随围封年限的增长,植物种总数持续增加,由未封育的17种增至26种;(2)植被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都有所增加,围封10 a较未围封样地分别增加了110.63%、141.33%、743.81%;(3)随围封年限的增长,多年生草本植物的优势地位显著提高,1 a生草本和半灌木的优势地位下降,围封5 a后禾本科植物占据优势地位。围栏封育在短期内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草原植被的恢复和群落结构的稳定。
    • 郎鹏; 王勇辉; 徐海量; 赵万羽; 刘星宏; 金额斯别克·木哈德勒; 哈勒哈什·唆坦哈机; 库丽沙依拉·吾那提汗
    • 摘要: 为明确温性荒漠草地群落对围栏封育及土壤环境的响应,采取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禁牧年限(未禁牧、禁牧5年和禁牧9年)对春秋牧场草地群落特征及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为合理利用与管理春秋牧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禁牧年限的增加,草地群落的平均高度、平均盖度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未禁牧草地群落(P禁牧5年>未禁牧,但禁牧5年草地群落空间分布较为均匀,而禁牧9年草地群落物种丰富度较高。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影响不同禁牧年限草地植被生长特征的主要土壤因子是土壤含水量(39.7%),其次为土壤pH (9.6%)。围栏禁牧可以显著提高草地生产力,并且对物种多样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应对退化温性草地群落恢复的有效措施。
    • 聂宇东; 石凤翎; 韩国栋; 张雨桐; 乔雨; 闫伟; 崔思宇
    • 摘要: 为了探究围栏封育和施肥对呼伦贝尔野生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种子产量的影响,试验对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维特很地区3块样地的野生黄花苜蓿分别进行围封和施用有机肥,在其开花初期测定株高、生殖枝数、每枝花序数、每花序结荚数、千粒重及单株种子产量等指标,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围栏封育后施肥可以显著的提高野生黄花苜蓿种子产量,较对照区增加2.62~2.67倍。株高过高会抑制黄花苜蓿种子产量,其最适宜的生殖枝高度为40~50 cm;影响野生黄花苜蓿主要构成因子是生殖枝数、每枝花序数和每荚粒数,其中每枝花序数在种子产量中是较稳定的构成因子,本试验条件下围封和施肥对其无显著影响。
    • 苏洪烨; 张中华; 佘延娣; 马丽; 毛旭锋; 贾顺斌; 马真; 周华坤; 黄小涛
    • 摘要: 本文通过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比较了围栏封育(FE)、传统放牧(TG)和草灌结合(CGB)3种管理措施对青海湖流域高寒草地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和硝态氮含量在不同管理措施下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FE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CGB和TG(P<0.05);不同管理措施对土壤全量养分含量影响较小,主要对0~10 cm土层全氮含量产生影响,该层中FE全氮含量显著高于CGB和TG;不同管理措施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均表现为FE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最高(P<0.05)。综上,围栏封育更有利于青海湖流域土壤养分的固持和青海湖流域退化高寒草地的恢复。
    • 王鹤琪; 范高华; 黄迎新; 周道玮
    • 摘要: 中国的北方草地资源十分丰富,研究影响草地生产力变化的因素对于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系统综述了环境因素、生物因素以及人为管理因素等对中国北方草地生产力变化的影响。通过对近年来北方草地生产力变化的分析表明,环境因素是影响草地生产力变化的主要因素,生物因素亦会对草地生产力造成影响。放牧、刈割、施肥、草原开垦等人为因素会对草地生产力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通过有计划火烧、灌溉、围栏封育及混播等措施能潜在的提高草地生产力。
    • 古琛; 贾志清; 杜波波; 何凌仙子; 李清雪
    • 摘要: 草地是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生产和生态功能,但长期的过度利用和气候变化导致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退化草地的自然恢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人为的修复措施是加快草地恢复必不可少的手段。中国草地生态修复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但一直以来对生态功能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先退化—后治理—再退化—再治理的现象普遍,草地退化状况仍未得到全面改善。近年来,在强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对草地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是中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和艰巨任务。通过综述草地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以及主要的技术和政策措施,分析了国内外草地生态修复主要技术措施(免耕补播、合理放牧、人工草地建植、围栏封育、耕翻和施肥)的恢复效果、限制因素和存在的不足,旨在为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参考。论文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草地生态系统修复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建议:(1)建立健全现代草牧业体系和管理模式,从根本上解决草畜矛盾,是解决草地退化和生态修复问题的根本途径;(2)完善草地退化分类分级体系,进一步为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3)加强乡土种质资源和土壤微生物的挖掘利用,为生态修复提供物质保障;(4)突破毒草化草地恢复的理论与技术瓶颈;(5)建立分区—分类—分级的生态修复理论技术体系和评价体系。草地生态修复是一项复杂的跨学科的系统工程,加强多领域协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牛伟玲; 陈辉; 侯慧新; 郭晨睿; 马娇林; 武建双
    • 摘要: 在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影响下,高寒草地退化日趋严重。当前,围栏封育作为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措施之一,其对植物功能性状和生理过程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以藏西北荒漠草原植物为对象,选取植物叶片碳(LCC)和氮含量(LNC)及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和δ^(15)N)来表征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素利用效率(NUE),以期探明围栏封育对高寒荒漠草原植物WUE和NUE的相对影响。结果表明:1)高寒荒漠草原不同功能群植物间LCC、LNC、δ^(13)C和δ^(15)N存在差异;2)在植物群落和功能群水平上,围栏封育对LCC、LNC、δ^(13)C和δ^(15)N均无显著影响;3)土壤含水量和pH值是影响荒漠植物叶片δ^(13)C的主要因子,表明植物内在WUE主要受土壤因素的调控。生长季气温是影响叶片δ^(15)N的主导因子,表明气候条件是影响藏西北荒漠草原生态系统氮循环的主导因素;4)荒漠草原植物WUE和NUE之间无明显权衡关系。综上所述,短期围栏封育并不会显著改变藏西北荒漠草原植物WUE和NUE;且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主要受当地环境因素影响。因此,建议在脆弱高寒荒漠生态学研究中加强关于植物生理和功能性状对环境变化响应过程的研究,从而更好地理解群落构建和演替以及养分循环机制。
    • 米琦; 王毅; 秦小静; 孙建; 叶冲冲
    • 摘要: 为探究土壤酶活性和酶计量比的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本试验以青藏高原若尔盖高寒草甸为对象,研究了围栏2,4,6,8和10年自然恢复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差异性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与碳(carbon,C)循环密切相关的β-葡萄糖苷酶、与氮(nitrogen,N)循环密切相关的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以及与磷(phosphorus,P)循环密切相关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呈现增加趋势;围栏8年时,土壤C:N酶活性比特征值下降,C:P酶活性比特征值上升,前者与土壤含水量和pH值呈显著负、正相关关系(P<0.05),后者与土壤有机碳显著负相关(P<0.05).整体而言,严重沙化的高寒草甸,在围栏封育过程中受N养分限制,在围栏6~8年时,与养分循环相关的酶活性对植被特征和土壤属性的响应敏感.
    • 徐国巧; 李校; 万一峰; 杨柳; 许中旗; 贾彦龙
    • 摘要: 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常年受到放牧影响的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1年的围栏封育后,测定了林下草本层多样性、生物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及含水率等指标,以探究围栏封育对森林林下植被、土壤及凋落物的短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围封样地较对照样地草本多样性指标略有下降,而群落中植物的优势度发生了较大改变;2)与对照样地相比,围封样地草本层的总生物量提高了约4.5倍,地上生物量提高约4.9倍,地下生物量提高约3.9倍;3)围栏封育改变了土壤的物理性质,0~20 cm土壤容重降低,土壤总孔隙度提高,土壤持水量增加;4)围封样地凋落物厚度增加,自然含水率显著增加.结果表明,短期封育对林下植被和土壤产生了有益影响.
    • 孙佳慧; 齐丽雪; 霍艳双; 杨兆平; 宝音陶格涛
    • 摘要: 为研究典型草原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自身功能性状对不同改良措施(切根、围栏封育)的响应规律,给退化草原改良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于2018年生长旺盛期测定了其在不同改良措施下的植株高度、丛幅、叶数、整丛地上干重、总茎质量、总叶质量、总叶面积、茎叶比、叶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等10种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切根和围栏封育均显著提高了克氏针茅整丛地上干重、总茎质量、总叶质量(P<0.05).此外,切根处理后克氏针茅叶数、总叶面积和茎叶比亦较自由放牧(对照)显著增加(P<0.05).不同性状对改良措施响应的敏感性具有差异,叶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为切根处理的惰性性状,丛幅、植株高度、比叶面积为围栏封育处理的惰性性状.切根和围栏封育样地克氏针茅植株地上干重与总茎质量、叶数、总叶质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其个体地上生物量与茎叶比仅在围栏封育处理下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在增加植株地上干重方面,切根优于围栏封育.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