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
草地的相关文献在1945年到2023年内共计8189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中国文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98篇、会议论文68篇、专利文献1923篇;相关期刊1728种,包括中国草地学报、草业科学、草业学报等;
相关会议52种,包括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第十二届青年学术交流会等;草地的相关文献由12203位作者贡献,包括侯扶江、周华坤、王光辉等。
草地
-研究学者
- 侯扶江
- 周华坤
- 王光辉
- 王德成
- 周道玮
- 李伟
- 陈坚跃
- 杜岩功
- 程积民
- 任继周
- 尤泳
- 辛晓平
- 尚占环
- 李建龙
- 等
- 贺长彬
- 龙瑞军
- 丁勇
- 王彦龙
- 于应文
- 佚名
- 刘瑜
- 曹广民
- 李以康
- 梁正伟
- 丁梅华
- 冯琦胜
- 张小荣
- 梁天刚
- 王德利
- 王洋
- 赵新全
- 郭小伟
- 钱大文
- 丁路明
- 刘文亭
- 孙海莲
- 常生华
- 张杰
- 梁方
- 董全民
- 钟华平
- 韩国栋
- 刘伟
- 张德罡
- 张晓明
- 李建东
- 樊江文
- 殷国梅
- 石磊
-
-
侯将将;
王金洲;
孙平;
朱文琰;
徐靖;
卢昌艾
-
-
摘要:
【目的】评估中国草地地上生产力氮限制强度的时空变化,为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草地适应性管理和氮循环模拟评估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草地为研究对象,系统收集了1980—2020年已发表的423组氮添加试验数据,整合分析地上生产力响应比(ln RR)和氮素敏感系数(ln RR/N,即ln RR与氮添加量的比值)及其影响因素。利用直线、双直线和逐步回归等方法,评估了ln RR/N的时空动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ln RR随氮添加量的增加总体呈先增加后持平的趋势。当氮添加量超过(21.1±5.5)g N·m^(2)·a^(-1)(平均值±95%置信区间)时,ln RR达到最大值(0.60±0.08)。整合分析结果显示,ln RR/N总体平均为0.043±0.004,即单位氮添加量(1 g N·m^(2)·a^(-1))可提高地上生产力(4.36±0.38)%,且因草地类型、氮添加量、试验持续年限和年代而异。时间尺度上,过去40年来ln RR/N呈显著降低趋势,且在相对湿润(年降水量MAP>450 mm)和温暖区(年均温MAT>4.5°C)的下降速率是相对干旱(MAP≤450 mm)和寒冷区(MAT≤4.5°C)的1.5—1.7倍。空间尺度上,降水量和土壤养分是ln RR/N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ln RR/N随着MAP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土壤氮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对湿润区,ln RR/N的变化由土壤氮含量和MAP共同占主导,而在相对干旱和温暖区则分别由MAP和MAT占主导。【结论】中国草地地上生产力仍受氮限制,但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生产力氮限制强度或氮素敏感性持续减弱,尤其以相对湿润区和温暖区最为明显。要准确评估草地生态系统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需更多关注生产力关键限制因子及其限制强度的时空变化。
-
-
李雨鸿;
李晶;
王婷;
郭婷婷;
周斌
-
-
摘要:
基于2000年-2020年MODIS NDVI遥感资料和气象观测数据,研究了森林和草地植被覆盖度(VFC)和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变化特征,探讨气温和降水变化及其对植被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2000年-2020年辽宁森林和草地植被生态质量整体改善,其中,97.9%的森林区域和96.8%的草地区域VFC呈上升趋势,草地增速明显高于森林;96.5%的森林区域和94.2%的草地区域NPP呈上升趋势,且草地NPP年均低值区增速较大;气温和降水对森林和草地年均VFC影响不显著,年降水量对森林及草地NPP影响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62和0.79,降水对草地NPP的影响程度高于森林区域。
-
-
刘宥延
-
-
摘要:
随着“两山”论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发展理念在我国草业领域的实践与应用,科学认识草地生态资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和内涵,对保证草地资产核算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草地自然资源、自然资产、生态资产和生态系统服务及价值的认识不尽相同,生态资产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区别与关系混淆不清。本研究从草地生态系统的自然禀赋和社会经济属性出发,解释了草地生态资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内涵和特征、分析了二者的相互关系及其采用的评估方法,明晰了草地生态资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异同点,提出了草地生态核算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界限,为构建科学的草地生态资产核算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准确地核算草地资产和评估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
-
张桐瑞;
金轲;
王珍;
李芳;
纪磊;
万东莉
-
-
摘要: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为动植物生存和人类活动提供不可或缺的生态系统服务。与耕地相比,草地土壤健康的定义不明确,评价体系不完善,导致草地土壤健康状况不清。本文通过比较耕地与草地土壤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差异,对草地土壤健康的定义和内涵、草地土壤健康的敏感性因子和评价方法以及目前草地土壤健康的研究热点进行了总结,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草地管理背景下土壤健康的需求进行展望,以期为草地土壤健康研究的未来发展提供思路。
-
-
秦格霞;
吴静;
李纯斌;
沈帅杰;
李怀海;
杨道涵;
焦美榕;
祁琦
-
-
摘要:
以C为驱动的WOFOST作物生长模型是基于作物生理生态过程,综合考虑了CO_(2)、土壤、气候等因素对产量的胁迫作用,因此,对WOFOST模型参数进行本地化和优化便可实现时间连续且高精度的草地生物量监测。为探讨WOFOST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在不同草地类型覆盖区表现出的不确定性问题,在天祝藏族自治县不同草地覆盖区选择了4个站点,利用气象数据、草地实测数据及土壤数据,基于扩展傅里叶幅度敏感性检验法(EFAST)研究潜在水平(指保证营养元素和水分为最佳供应,草地地上生物量仅由辐射、温度和作物特性决定)和水分限制水平(假设营养元素的供给仍然是最佳的,但需考虑土壤有效水分对蒸发和草地生物量的影响)下WOFOST模型在不同草地类型覆盖区的全局敏感性参数和优化模型模拟精度。结果表明潜在生产水平下草地地上生物量(AGB)的敏感参数有比叶面积(SLATB)、单叶片CO_(2)的初始光能利用率(EFFTB)、最大光合速率(AMAXTB)、根相对维持呼吸速率(RMR)、总干物质占根和叶的比例(FRTB和FLTB),水分限制条件下的敏感参数有SLATB、AMAXTB、RMR和FLTB。不同生产水平下叶面积指数(LAI)的敏感参数一致,从出苗到出苗后60 d主要受到SLATB、FLTB和FRTB的影响,出苗后60~200 d的敏感性参数为FLTB、FRTB、SLATB和漫射可见光的消光系数(KDIFTB),LAI开始下降后受到KDIFTB的敏感性增强。其中,山地草甸AGB的模拟值与观测值模拟精度最高,R^(2)=0.94、RMSE=11.71 g·m^(-2),高寒草甸模拟精度最低,R^(2)=0.83、RMSE=32.68 g·m^(-2)。温性荒漠草原LAI的模拟值与观测值模拟精度最高,R^(2)=0.96、RMSE=0.02,温性草原模拟精度最低,R^(2)=0.66、RMSE=0.38。敏感性分析方法在WOFOST模型中的应用减少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极大地缩短了调参时间,对获取时间连续的草地生长监测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
-
王娜;
孔祥琼
-
-
摘要:
草原资源是藏族牧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态承载力能够反映草原系统的健康状况。本文以那曲9个纯牧业县区为研究对象,选取与草地生态承载力相关的12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指标精简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尼玛县和双湖县草地生态承载力最强,申扎县、安多县和班戈县承载力次之,巴青县和嘉黎县承载力较弱,色尼区承载力最弱。草地生态承载力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而人类活动是影响草地生态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
-
伏帅;
冯琦胜;
党菁阳;
雷可欣;
乔万鑫;
梁天刚;
潘冬荣;
孙斌;
姜佳昌
-
-
摘要:
植被盖度是反映植被基本情况的客观指标和重要参数。本研究在对比8种常用的可见光植被指数计算草地盖度精度的基础上,发现这些植被指数对荒漠草地的植被盖度估测效果较差,因此提出一种适用于荒漠草地植被盖度估测的荒漠植被指数(DVI),并评价了不同植被指数对不同草地类型的植被盖度估测效果,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阈值取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所选植被指数对草甸草地和典型草地的盖度估测效果均较好,精度较高(准确率>90%,F_(1)得分> 0.9)。草甸草地中超绿指数(Ex G)的盖度估测效果最好(准确率> 93%,F_(1)得分> 0.95),典型草地中各植被指数无明显差异,但对荒漠草地植被盖度估测效果较差,精度较低(F_(1)得分≤0.6)。2) DVI对荒漠草地植被盖度估测精度较高(准确度> 93%,F_(1)得分达到0.71),能够有效弥补上述植被指数的缺陷。3)绿叶指数(GLI)和植被颜色指数(CIVE)的阈值对草地类型敏感性最弱;Ex G、超绿超红差分指数(Ex GR)、植被因子指数(VEG)、Woebbecke指数(WI)等植被指数的阈值对草甸草地和典型草地的敏感性较弱,但对荒漠草地的敏感性较强;组合指数(COM)和Lab指数(Lab)对草地类型的敏感性最强。
-
-
-
赵秋梅;
高小叶;
张涛
-
-
摘要:
草地是巨大的碳氮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解该领域研究态势,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2008~2021年有关草地碳氮库的2064篇文献作为数据源,利用Vosviewer和HistCite引文分析软件对发文量、被引频次、作者、国家(地区)和机构、期刊和被引期刊、作者和被引文献、关键词进行共引分析。结果表明:1) 全球范围内草地碳氮库领域文献发表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 中国、美国、德国等国家在草地碳氮库研究领域发文量较多,具有较大的影响力。3) 草地碳氮库研究论文主要发表在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Plant and Soil、Geoderma、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及Catena等专业性较强的期刊,得到了领域内学者的认可。4) Han XG、Hobbie SE、He NP、Luo YQ等是草地碳氮库研究的主要贡献者,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发文机构合作间的节点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形成草地碳氮库研究的网络核心。5) 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草地土壤碳氮储存、植被、微生物生物量影响等方面。研究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草地碳氮库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其主题结构,为科研人员分析草地碳氮库研究领域及其子领域的主题结构及研究趋势提供一些思路。
-
-
刘文;
莫兴国;
刘苏峡
-
-
摘要:
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的估算有助于理论载畜量的确定。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s),利用遥感植被指数和气候变量与AGB观测值构建函数关系,进行了青藏高原草地AGB的模拟,并基于岭回归分析了每个气候因子对AGB变化的影响强弱。结果表明,在训练期(测试期),ANNs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R^(2)为0.92(0.88),RMSE为18.48(23.62)g·m^(-2)。草地类型从草丛到草甸再到草原,AGB依次减少。AGB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海拔3400~3800 m的区域AGB最高。ANNs与5个机理模型对比,发现ANNs模拟值偏低和偏高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1%和10%,主要原因是训练资料的均值与相应地区中机理模型模拟值的偏差所致。影响因子按重要性从高到低的排序分别为大气CO_(2)浓度、饱和水汽压差、前一年降雨量、平均风速和平均气温。
-
-
-
NA Ya;
那亚;
AO Tegen;
敖特根;
JIN Hua;
金花;
WANG Zhi-jun;
王志军;
CHAO Lumengqiqige;
朝鲁孟其其格
- 《中国草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
| 2016年
-
摘要:
基于遥感技术进行草地资源调查的基础是草原影像的高精度解译,通过对高分辨率影像上地物各种信息特征的分析,可准确判断相应地物的性质和大小范围.在以往研究中,高分辨率数据源多以国外卫星为主,其遥感影像价格较贵,幅宽较小,使用条件较困难,而高分一号卫星作为新的遥感信息源,分辨率达到国外同类卫星水平的同时,在幅宽和重访周期的综合指标上达到了民用光学遥感卫星的领先水平,实现了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宽覆盖的结合.本文介绍了高分一号卫星的主要参数特点,并对其在草地植被盖度与生物量反演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其在草地资源调查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
-
肖桐;
高彦华;
翟俊;
杨曼;
孙晨曦
- 《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生态资产和绿色GDP2.0核算研究核心内容之一.为研究探索遥感技术对生态资产和绿色GDP2.0核算工作的支撑作用,以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选择玛多县为研究区,以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防风固沙等生态系统调节服务评估对象,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开展了2011年和2014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研究,分析了生态系统调节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得到的具体结果为:(1)玛多县以草地生态系统为主,占到县域总面积的67.19%.草地生态系统面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表现为稳中有升,维持在1.70万平方公里,荒漠生态系统面积持续下降;(2)2014年玛多县水源涵养量为21.12亿立方米,比2011年下降了2.76亿立方米,降幅为1156%.2014年水土保持量为2297.12万吨,比2011年提升了717.02万吨,增幅为45.38%.2014年防风固沙量为375.06万吨,比2011年减少了87.98万吨,降幅为19.00%;(3)玛多县2014年的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约191.66亿元,较2011年减少了6.92%,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的减少量相当于玛多县2014年GDP的6.69倍;(4)草地生态系统是玛多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形成的核心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形成的生态系统价值量从总量和单位面积的价值量均较其他各类生态系统高,因此保护好草地生态系统有利于维护区域生态系统价值稳定.
-
-
-
Chen Jun;
陈俊;
Feng Zhaojia;
冯兆佳;
Bai Huimin;
白慧敏;
Yang Shuo;
杨烁;
Guan Qingqing;
关青青;
Wang Yuxia;
王玉霞
- 《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
| 2016年
-
摘要:
草地植被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影响群落的生态过程,而群落物种的个体数是一个基本的生态参数,迄今为止对草地群落植物个体数的空间分布研究甚少,因此,本文探索幂乘方法则模型能否用来评估草地群落植物个体数的空间异质性.本研究以天然草地和杂草群落为例,在草地上随机地设置100个0.5m×0.5m的样方,记录每个样方内出现的所有植物种及其它们的个体数数目.对个体数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组成群落的各植物种个体数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幂乘方法则模型非常吻合,物种出现个体数的平均值与空间异质性指数之间为正相关关系.因此,得出结论,草地群落内植物种个体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可以用幂乘方法则模型进行解析.本研究为草地群落空间异质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解析方法.
-
-
王庆明;
赵勇;
翟家齐;
陈康宁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第十二届青年学术交流会》
| 2014年
-
摘要:
草地的水源涵养功能是草地水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方面,青海三江源区分布着15.68万km2草地,准确评估草地的水源涵养能力是制定水生态保护标准的重要依据.由于计算草地水源涵养能力的方法不一,目前对三江源区草地的水源涵养能力的评估尚缺乏一致的描述.本文以三江源区玛多县为例,分别通过土壤蓄水能力法和水量平衡法计算了玛多县草地水源涵养能力.在运用土壤蓄水能力法时不但考虑了不同类型土壤的蓄水能力差异性,而且考虑了不同退化程度的土壤蓄水能力的差异性;运用水量平衡法时,根据玛多县年内降雨分布特点采用雨季的水文气象资料计算,得到更为准确草地水源涵养能力评估值.结果表明,玛多县草地的水源涵养能力在26.21×107t~70.49×107t之间,而土壤蓄水能力法更适合在三江源地区运用.
-
-
黄万伟;
郑世丽;
杨文翠
- 《第四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生物种业论坛》
| 2014年
-
摘要:
通过分析砚山县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项目、国家退牧还草(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试点)工程等过程中,落实人工草场建植、疏林草场建植、农田种草加秸秆养牛三种模式,在草地保护建设方面积累的一些成功经验,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建议,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草地建设工程资金扶持力度,尤其是对优质牧草建设工程建设重点给予加大扶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中央财政建立专项资金,筹集社会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集体、个人投入为辅,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投资渠道。建议提高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标准:禁牧补助150元/hm2;草畜平衡75元/hm2;牧草良种补贴300元/hm2。建议工程建设与国家项目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草地综合治理工程涉及的相关部门多,管理协调难度较大,应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当地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成为工程建设的主体。草地综合治理工程建成,后续管护极为重要,建议按照草地治理项目年度计划中按财政资金总额的一定比例用于工程运行和管护经费。
-
-
WANG Xian-rui;
王显瑞;
AN Sha-zhou;
安沙舟
- 《中国草学会2013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为了找出解决白喉乌头大量繁殖引起草地退化的问题,本文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方法找出了群落中与白喉乌头存在负相关和正相关的主要物种.主要结论如下:(1)初步得出研究区内白野芝麻、遏兰菜、大蓟的增加,以及草莓、牛至、箭头唐松草、野豌豆数量的减少是草地退化的标志.(2)Spearnman秩相关中,负相关表明两个物种在样方中共不同时出现的次数大于同时出现和同时不出现的次数,正相关表明两个物种同时出现和不出现的次数大于两个物种不同时出现的次数.相关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反映了两个物种之间的密切程度,其绝对值越大,相关性越大,绝对值越小,相关性越小.根据研究,建议如下:为减少白喉乌头对草地危害,增加与之呈负相关植物的数量来使之数量减少,尤其是利用千叶蓍来阻止白喉乌头的繁殖,从而使草地中有毒植物白喉乌头的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
-
-
-
Cheng Ji-ming;
程积民;
Jing Zhao-bin;
井赵斌;
Wei Lin;
魏琳;
Li Wei;
李伟;
Jin Jing-wei;
金晶炜
- 《中国草学会2013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本文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决定草地群落生长与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水分和土壤养分为重点,研究草地群落物种数量、覆盖度、高度、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对于充分利用水资源和退化草地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云雾山典型草原自然保护区的典型地段选取100个1m2的样方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对选取的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多重比较检验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23年封禁草地群落结构、土壤水分、土壤养分三者相互影响,土壤水分与养分共同影响和促进草地群落的种群结构、覆盖度、高度、生物量的变化,草地生长指标与0~100 cm深土层的含水量和养分关系密切.通过封禁群落层次结构明显,以禾本科(Gramineae)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和大针茅(Stipa grandis)为主形成了群落的第1层;第2层以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和蒿类(Artemisia species)为主;第3层以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 Linn.)、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和冷蒿(Artemisia frigida)组成.群落演替进入正常生长年份需要封禁13~16年,在封禁17~23年以上时通过种间竞争,形成了以本氏针茅和大针茅为主的"亚顶极群落"类型,但草地封禁期不宜过长,过长不利于牧草的繁殖更新,反而枯草会抑制牧草的再生及幼苗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