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启蒙主义

启蒙主义

启蒙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65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70篇;相关期刊382种,包括广东社会科学、天津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六届年会等;启蒙主义的相关文献由585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春时、林非、张清华等。

启蒙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6 占比:58.1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470 占比:41.67%

总计:1128篇

启蒙主义—发文趋势图

启蒙主义

-研究学者

  • 杨春时
  • 林非
  • 张清华
  • 王富仁
  • 陈国恩
  • 吴晓东
  • 宋剑华
  • 林朝霞
  • 韩毓海
  • 丁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秀
    • 摘要: 鲁迅的小说《故乡》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几十年来研究者众多。在现代性视野中,以乡愁为入口,重新解读这篇小说,是一项有趣且有意义的工作。小说里呈现出三个层面的故乡,每一重故乡都是被建构起来的。在三者的复杂关系中,乡愁通过“故乡”“农民”“少年”等意象逐渐被想象出来。想象乡愁的同时,五四的启蒙主义也暴露出了种种矛盾和悖论。
    • 祁涛
    • 摘要: 从社会科学的形成史上看,虽然圣西门的学说来源于启蒙主义,但它很早就反对从启蒙理性出发直接建构政治。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基于人民主权观念的自然权利论。根据理性的原则建立理性的国家,从而获得平等权利。由于个人与国家之间缺乏社会联系的中介,过于抽象的联系容易转化为直接的政治暴力。
    • 宋学清
    • 摘要: 中国"五四"文学的现代性与社会的现代化基本步调一致,主要目的是为中国寻出路,主要表现出"启蒙的""审美的"和"革命的"三副现代性面孔."五四"现代性主要起源于西方,但并没有照搬照抄,而是被本土化、当下化了.因此,无论提出何种文学主张,最终都会呈现出"救亡"姿态,只是探寻的路径和策略有所差异.文章以"五四"乡土小说中的农民形象作为观察点,以期看到启蒙的乡土小说中农民形象的反命题;审美的乡土小说对前现代乡村社会的乌托邦想象和中国农民原始生命力的推崇;革命的乡土小说以审美的形式去表现被启蒙后的农民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
    • 吴新宇
    • 摘要: 启蒙思想家认为,保护个人自由不受外在侵犯是祖国被人们承认和热爱的标准,在人民掌握权力的共和政体中才能激起人们的爱国之情,爱国也成为重要的政治美德.但是,祖国所保障的个人自由其实是政治解放过程中利己主义的个人所要求的人权,本身未超越市民社会的限度,资产阶级共和国所宣称的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法律,并不能在现实中实现.马克思在揭示政治解放的限度后,进一步提出超越市民社会的人类解放,认为无产阶级只有完成人类解放的使命,才能解放自身,真正拥有祖国.
    • 陈颖
    • 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掀起了两次文学革命的浪潮.1898年前后的晚清文学革命是受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耻辱所激发的,其中的"小说界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小说,赋予小说空前的政治功能.反映中日甲午战争的若干历史小说具有鲜明的政治取向,拥清或反清界限分明,部分作品留下了受近代文学革命影响的痕迹."五四"新文化运动缘于日本企图取代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浪潮."五四"新文学革命的启蒙主义思想由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而发生变异.为了抗战需要,文艺大众化成为整个抗战时期文学创作的主潮,深刻影响了抗战小说创作,但各个不同政治区域的抗战小说在坚持"五四"启蒙主义传统和为政治(战争)服务的大众化立场上各有偏重,其或是缘于作家的自觉追求,或是受政治因素的制约.
    • 徐英瑾
    • 摘要: 西方启蒙主义的主要论题,可以被概括为以下五项:个体的理智独立性论题;以"百科全书"为典型载体的公共知识库营建之必要性论题;世俗生活的独立性论题;人道主义论题;进步主义论题.然而,并非这五个论题中的任何一个都只能在西方文化的土壤之中得到培育,而且,这五个论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未必是真正自洽的.换言之,在逻辑上完全可能存在着一种并非植根于西方文化的启蒙主义思想纲领——这一纲领的确包含了上述五个论题中的相当大的一部分,但它却排斥了上述五个论题中的另外一部分,以求维护自身在理论上的自洽性.而具有上述特征的中国式的启蒙主义哲学纲领,其实就可以在王充的著作《论衡》中找到.大致来说,王充式的理智独立主义具体体现在:他通过引入"归谬法",使得儒家圣贤能够进入与普通人相同的理性推理空间,由此系统驳斥了主流汉儒的"孔子无谬论";王充对于探求百科知识的必要性的申辩则具体体现在:他在一种基于"气"的宇宙论的基础上,对于万物的生成,给出了一种具有"祛目的论"意味的自然主义解释方案;王充对于世俗生活的独立性的申辩则具体体现在:他在一种基于"偶然性"的形而上学的基础上,对人类个体的命运做出了一种完全排斥神学因素的解释.然而,王充的哲学对于"气"在宇宙中的不均匀分布状态的预设,却使得他无法接纳旨在忽略甚至改造这种自然状态的抽象人道主义与历史进步主义.对于王充哲学的回顾,将有助于今人重新反思西方启蒙主义中的"德先生要素"与"赛先生要素"之间的内在张力,并为一种处在汉语语境内的新启蒙主义思想的培育,提供宝贵的历史资源与义理启发.
    • 郑雨晨
    • 摘要: 马克思过去被视为一个理性主义者,其理论的主要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然而,马克思的理论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同样深受浪漫主义影响.浪漫主义通过反讽对启蒙运动和现代性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力图弥补形而上学的缺陷,并呼唤未来的黄金国度.马克思早年的浪漫诗情表现了他的浪漫情怀,考察其理论可以发现他继承了浪漫主义批判的主题,即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浪漫派因为轻视现实而导致其反讽成为空想,无法摆脱思辨形而上学的泥淖,且无法找到通向未来的现实道路.而马克思则将浪漫理想奠基于现实之上,并立足实践,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最终通过对资本规律的科学研究指明了通向共产主义的历史道路.
    • 李国华
    • 摘要: 结构与叙述《阿Q正传》最早在《晨报》副刊上连载时,第一章发表在"开心话"栏目上,第二章即改在"新文艺"栏目发表,直至结束。从叙述上来说,叙述者"我"刚出场的时候离小说人物阿Q很远,第一章甚至表露出与赵秀才的朋友关系,但其后叙述者并未表现出对赵秀才的同情,反而随着阿Q"从中兴到末路"经历的展开,表现出对阿Q的同情,最终甚至进入阿Q的内视角,与阿Q共同感受人群的眼睛"在那里咬他的灵魂"。
    • 韩冰
    • 摘要: 爱尔兰岛的启蒙思潮是欧洲启蒙运动的组成部分,在爱尔兰启蒙运动激进民主派创始人斯威夫特及其杰作的引领下发扬光大.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体现了他谴责殖民罪恶、批判英国政坛、反驳理性至上的启蒙观以及对"理想国"的思考和求索.
    • 韩冰
    • 摘要: 爱尔兰岛的启蒙思潮是欧洲启蒙运动的组成部分,在爱尔兰启蒙运动激进民主派创始人斯威夫特及其杰作的引领下发扬光大。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体现了他谴责殖民罪恶、批判英国政坛、反驳理性至上的启蒙观以及对“理想国”的思考和求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