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后现代理论

后现代理论

后现代理论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6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5919篇;相关期刊134种,包括黑龙江社会科学、江汉论坛、社会科学研究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儒释道融合之因缘”研讨会、中国世界史研究论坛第七届学术年会暨吴于厪学术思想研讨会、2013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后现代理论的相关文献由161位作者贡献,包括赵丹、陈庆祝、刘博识等。

后现代理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5 占比:0.96%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5919 占比:99.00%

总计:16080篇

后现代理论—发文趋势图

后现代理论

-研究学者

  • 赵丹
  • 陈庆祝
  • 刘博识
  • 宋萍
  • 徐琛
  • 徐金玲
  • 李斌
  • 杨民康
  • 杨洋
  • 田龙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英
    •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时尚成为文化中的重要语汇,快速渗入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象征社会阶级的分化,进行时代精神的映射。与此同时,随着数字媒介的蓬勃发展与积极参与,时尚传播正以快速、互动、融合、消解的实践方式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研究者们认为时尚传播的轨迹正是个体与社会群体之间不断发生冲突和妥协的轨迹,其哲学寓意,不仅促进时尚的不断更新,也推动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后现代理论巨擘让・波德里亚曾说,“时尚就如一架消解意义的机器,它将所有投入其中的事物的意义完全消解,使其变成时尚的符号。时尚对于一切价值系统和判断标准都不闻不问,毋宁说,它颠覆一切价值、次序和权威。”而一直以来,时尚这一议题的意义和价值却长期被低估。
    • 狄德满; 陶小路
    • 摘要: 本文系海外著名中国史研究学者狄德满的遗稿.文章对西方学者的"圣徒传式"基督教史叙事及人类学研究者把传教士视为"敌人"的全然否定的方法颇有批评.同时对上个世纪晚些时候兴起的西方中国基督教史研究中的"东方主义"及"后殖民主义理论"等进行了质询,强调了要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研究基督教在中国发展的原因,同时也研究西方传教士为何背井离乡到有时会有危险的中国来传教.他认为对这些人类命运的共同经历理应值得作更缜密和更严肃的研究.
    • 管培俊; 阎凤桥; 曹晓婕
    • 摘要: 本研究围绕一流大学建设的制度与政策支撑,选取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为研究对象,主要聚焦如下两个问题:我国一流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状况如何?有什么特色?大学内部治理对于实现中国特色一流大学有什么影响?一、研究设计(一)理论基础中国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从横向看,与大学内部治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组织理论及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因此本研究选择组织理论作为一个理论基础,分别从自然系统视角、理性系统视角和开放系统视角,分析大学组织及其治理问题;从纵向看,选择现代化理论为理论基础,也包括后现代理论,从历史和未来角度分析和预测大学组织的变化过程和未来走向。
    • 刘瑞瑞; 刘志强
    • 摘要: 后现代法学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被引进后便在国内迅速掀起了研究高潮,形成了持续20余年的独特的学术景观,不仅丰富了法律话语,激发了法学研究的活力,也增强了理论法学研究的反思意识、问题意识与本土意识.对后现代法学智识资源及其中国化的学术演进理应予以重新审视,其经历了从理论引介阶段的“新鲜”与“警惕”到理论消化阶段的“塑造”与“评估”再到理论运用阶段的“消解”与“潜流”.中国后现代法学的发展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不断演进,将后现代理论置于当下中国法学理论发展与现代法治国家建设的背景之下,其对法律理论乃至法律实践问题施以关照,对中国法学的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通过对作为后现代法学学派之一的法律与文学的分析,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点.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及知识信息时代在法学领域的新挑战,后现代法学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胡梦佳
    • 摘要: 台湾作家孙晴峰的童话运用了戏仿、解构、颠覆等手法,打破童话二元对立的传统范式,以儿童尚未成熟的思维方式激起童话文本的多向诠释,重塑了后现代语境中的童话形象、现代情境与童话逻辑,在关照现实的多元景象中,体现出创新的反动思维与超前的文化意识.她的作品极富趣味性和游戏精神,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与价值观,对中国童话的后现代创作具有启发和参考价值.
    • 王伟
    • 摘要: 不论在哲学方面还是在政治方面,齐泽克与罗蒂两位哲学家都既有一定的亲和性,又有诸多值得注意的分歧.齐泽克对罗蒂的批评与罗蒂或间接或直接的回应,充分展示了这种亲睦与争执.虽然他们都认为哲学的传统角色已然瓦解,但因为对本体论的坚持,齐泽克随声附和巴迪欧对罗蒂"民主先于哲学"的不实批判.齐泽克指责以罗蒂与利奥塔为代表的后现代理论在反本质主义之后驱逐了普遍真理,认为拉康的理论是对这一新的相对主义态度的及时回应.实质上,拉康是不彻底的反本质主义者,齐泽克批评后期的拉康简直成了罗蒂主义者为此提供了有力证明.齐泽克还批评罗蒂的自由主义预设了不受污染的普遍社会法律之可能性、社会易于陷入原子化、公共空间缺少解放普遍性维度、将资本主义自然化等等,这些批评均可进一步商榷.
    • 黄崇森
    • 摘要: 《乌头白,马生角》还未进入正文,许梦熊先制造了一个小小的阅读障碍,莱昂·布洛依和鲍德里亚每人一句怪吓人的话。鲍德里亚还不算太冷门,一个法国的后现代理论大师,"消费社会"这个概念的提出者。莱昂·布洛依又是谁呢?我在网上搜了搜,通常的翻译好像是莱昂·布洛瓦,一个法国的天主教作家,他的名字借助于博尔赫斯,进入中国小部分以精英自居的读书圈,除此之外,他的作品在国内基本没有译介。圣经说,上帝在拣选人。其实词语也在拣选人,当《乌头白,马生角》出现了这两段题记。
    • 李娟
    • 摘要: 在人口老龄化时代,一些国家将其视作负担或威胁.如果仅从人口学、病理学及福利依赖话语角度分析老龄社会特征,难免过于悲观.从老龄化的社会过程分析,以批判视角解读传统文化、劳动力市场政策和退休保护政策.研究发现: (1)人口老龄化危机是社会建构的,是劳动力市场上老年人被社会排斥的结果;(2)老年人的边缘地位是在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构建的.通过比较中国香港与内地的老年人退休政策,重新思考和解构有关退休保护、就业、工作的论述,以期助益制定应对老龄社会挑战的有效政策.
    • 耿仁杰
    • 摘要: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卢卡奇等从总体性的角度阐释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理解为一种总体性思想,这一阐释视角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流变.然而,从利奥塔、 德里达等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的解构主义视角看来,总体性思想作为一种"宏大叙事",其合法性在当代已部分消解,当下更应该从批判性精神的角度继承马克思主义.在这样的背景下,总体性思想何以具有当下性,关键在于如何辩证地发展唯物史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