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468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2篇、会议论文46篇、专利文献37129篇;相关期刊190种,包括世界教育信息、比较教育研究、教育研究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十六届年会、“促进教师教学发展,推动创新人才培养”高峰论坛、首都医科大学2009年教育教学年会等;比较教育学的相关文献由409位作者贡献,包括比较教育学报编辑部、冯增俊、于颖等。

比较教育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2 占比:1.12%

会议论文>

论文:46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37129 占比:98.76%

总计:37597篇

比较教育学—发文趋势图

比较教育学

-研究学者

  • 比较教育学报编辑部
  • 冯增俊
  • 于颖
  • 傅松涛
  • 陈时见
  • 王建梁
  • 胡力佳
  • 薛理银
  • 袁利平
  • 钟启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建梁; 杨阳
    • 摘要: "建设有中国特色比较教育学"话语的提出既象征着比较教育领域西方话语霸权的终结,同时也为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及生存危机的消解提供了治本之策.以具体的话语表征为节点,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教育学研究历程可以划分为前话语、话语创生、话语架构和话语转型四个阶段.其研究论题呈现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总向导、立足中国传统哲学这一基本生长点、主张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教育原创理论体系及本土学科流派等特征.为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比较教育研究,中国比较教育工作者应直面中国教育问题,深化中国特色比较教育理论研究,形成以中国特色比较教育学派为核心的学术关系网络,并推动中国比较教育实现从吸收借鉴到服务人类共同发展的价值转换.
    • 彭章辉; 高守宝; 王晶莹
    • 摘要: 建党百年来,我国比较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四大阶段:初步探索阶段、改革重建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和多元创生阶段。历经百年探索与流变,比较教育学主要涉及三大核心议题: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和学科价值。基于全球化、大数据时代发展特征,未来我国比较教育学学科建设应深入研究比较教育学体系,不断开拓比较教育学价值;扎根本国教育土壤,构建中国特色的比较教育学;凸显比较教育学实践功能,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 摘要: 《比较教育学报》现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师范大学主办,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承办。双月刊,逢双月8日出刊。2021年3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教育类核心期刊;2021年4月,《比较教育学报》前身《外国中小学教育》获评“人大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 王雪娇; 马立武
    • 摘要: 20世纪复杂性理论引导着学术界思维范式的转换,人文与科学主义研究者都意识到世界变革与边缘化理论对学术界的影响。本文从莫兰的复杂性理论的主要观点切入,阐述了至今比较教育学范式的发展历程,尝试以复杂性理论对比较教育学复杂性范式的构建与变革提出建议,主要以“质化”与“量化”的混合、“整体论”与“还原论”的整合、世界“有序性”与“无序性”的发展,把握非线性思维与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以此建立一个“元系统”研究结构并且以多元个性的未来文化发展观看待新时代比较教育学范式的发展困境。
    • 比较教育学报编辑部
    • 摘要: 《比较教育学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师范大学主办,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来源期刊”(CSSCI)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本刊为双月刊,每年2月为第一期。目前编辑部已开通投稿网站http://jybx.cbpt.cnki.net,原投稿信箱wgzhxx@163.com也暂时保留。来稿请注意以下事项:1.稿件篇幅(包括脚注、尾注和中外文字符):10000~12000字。2.论文标题简洁,不超过25个字为宜,可以加副标题。3.摘要(500字以内)、关键词(3~5个),英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附全文之后。4.作者简介包括:姓名、职称,所在单位、所在城市及邮编。
    • 比较教育学报编辑部
    • 摘要: 《比较教育学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师范大学主办,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来源期刊”(CSSCI)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本刊为双月刊,每年2月为第一期。目前编辑部已开通投稿网站http://jybx.cbpt.cnki.net,原投稿信箱wgzhxx@163.com也暂时保留。来稿请注意以下事项:1.稿件篇幅(包括脚注、尾注和中外文字符):10000-12000字。
    • 王建梁; 杨阳
    • 摘要: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教育学是中国比较教育工作者现在及未来所要承载的重要任务和使命。比较教育学科自身的文化属性、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以及中国比较教育学者危机心理的产生,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动因。要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比较教育学科建设,一方面要在学科生成逻辑上理清其内在的哲学逻辑、文化逻辑、实践逻辑以及价值逻辑,另一方面则要在纵向时间序列上明晰中国特色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路径转向,以便更好地推动中国比较教育学的高质量发展。
    • 吕奕静
    • 摘要: 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根本,也是促进人才质量不断提升的育人顶层设计。通过对英国牛津大学比较和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分析,发现其呈现出国际导向、科研驱动的特征,具体包括其招生制度以学术研究为基础,培养目标以服务世界教育为核心,课程模式以多元教育研究为导向,教育形式以学习者为主体。借鉴牛津大学比较和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经验,我国比较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构建有针对性、国际化的入学申请制,制定具体的、职业导向的培养目标,建立系统的、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模式,转向灵活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 王雪娇; 马立武
    • 摘要: 20世纪复杂性理论引导着学术界思维范式的转换,人文与科学主义研究者都意识到世界变革与边缘化理论对学术界的影响.本文从莫兰的复杂性理论的主要观点切入,阐述了比较教育学范式的发展历程,尝试以复杂性理论对比较教育学复杂性范式的构建与变革提出建议,主要以"质化"与"量化"的混合、"整体论"与"还原论"的整合、世界"有序性"与"无序性"的发展、把握非线性思维与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以此建立一个"元系统"研究结构,并且以多元个性的未来文化发展观看待新时代比较教育学范式的发展困境.
    • 王雪娇; 马立武
    • 摘要: 20世纪复杂性理论引导着学术界思维范式的转换,人文与科学主义研究者都意识到世界变革与边缘化理论对学术界的影响。本文从莫兰的复杂性理论的主要观点切入,阐述了比较教育学范式的发展历程,尝试以复杂性理论对比较教育学复杂性范式的构建与变革提出建议,主要以"质化"与"量化"的混合、"整体论"与"还原论"的整合、世界"有序性"与"无序性"的发展、把握非线性思维与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以此建立一个"元系统"研究结构,并且以多元个性的未来文化发展观看待新时代比较教育学范式的发展困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